李 麗,馮 雯,趙 龍,鐘 琳,蔣亞玲,肖國輝*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脾胃風濕免疫病科,四川 瀘州 646000)
大量國內(nèi)外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的陽性率與胃潰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特別是對幽門螺桿菌陽性進行根除,能有效促進胃潰瘍的愈合,減少潰瘍的復發(fā)率。當前臨床上常用的質子泵抑制劑、雷尼替丁以及枸緣酸鉍劑與克林霉素與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等組成三聯(lián)療法對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的胃潰瘍治療,但其治療效果的報道較少,特別是對血清炎性因子以及TFF1、PG 水平影響研究[1]。因此,本研究選擇2017年10月01日~2019年9月30日在我院脾胃病科就診的150例(Hp陽性)胃潰瘍患者作為本次試驗的研究對象,主要是為了探討阿莫西林、奧美拉唑聯(lián)合克林霉素對Hp感染陽性胃潰瘍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TFF1、PG水平的影響研究。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本試驗的研究方法是收集2017年10月01日~2019年9月30日在我院脾胃病科就診的150例(Hp陽性)胃潰瘍患者作為本次試驗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將150例患者分為試驗組(n=75)和對照組(n=75),試驗組中女性35例,男性40例,年齡為34~68歲,人均年齡為(57.93±10.38歲);對照組中女性37例,男性38例,年齡為30~70歲,人均年齡為(55.36±10.41歲)。本次納入研究的150例患者年齡均在18歲以上,70周歲以下,且符合我國胃潰瘍的診斷標準;排除急性疾病患者以及肝腎功能障礙等;排除依從性較差的患者,不服從本臨床試驗安排的患者。納入研究的150例受試者簽署了臨床試驗知情同意書,自愿加入本次臨床試驗;且本次試驗中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替硝唑、西咪替丁聯(lián)合克林霉素治療。其中替硝唑選取的是湖南明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095],每天兩次,每次0.5 g;西咪替丁采用的是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219],每天兩次,0.4 g每次;克林霉素分散片采用的是哈藥集團制藥六廠[國藥準字H20040311],每天兩次,0.5 g每次,三種藥物連續(xù)服用14天[2]。
1.2.2 試驗組
試驗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奧美拉唑聯(lián)合克林霉素進行治療。其中阿莫西林膠囊選用華北制藥公司[國藥準字H13020726],每天兩次,每次4粒;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選用山東羅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H20033444],每天兩次,每次1粒;克林霉素分散片每天兩次,每次0.5 g。三種藥物連續(xù)服用14天[3]。
分別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TFF1、PG水平比較情況。
本次對潰瘍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TFF1、PG水平等研究結果以及檢查的準確性等各項觀察指標的研究結果應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觀察指標均屬于計量資料,均采用t檢驗進行計算,P≤0.05作為有明顯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作為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IL-6、IL-8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兩組患者之后的TFF1、PG水平下降情況也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研究結果具有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大量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Hp陽性感染患者能激活體內(nèi)的炎癥反應因子,導致大量的炎癥因子釋放至患者體內(nèi),特別是IL-6、IL-8等炎性因子,其可能作為內(nèi)源性趨化因子在病灶處分泌炎癥因子同時使得多種免疫細胞進行分化,加重患者潰瘍病情,增大其潰瘍面子。而TFF1作為三葉因子其中一種,其能達到胃竇和胃體黏膜上皮表面細胞,具有一定的修復、促進血管生成循環(huán)以及調節(jié)細胞死亡等作用[4]。但患者的胃粘膜受到一定損傷時,患者的整個胃腸道的黏膜會出現(xiàn)明顯異樣,在臨床上認為TFF1 水平高低是反映潰瘍病情以及惡化程度的標準。PG水平高低與胃黏膜病變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對胃潰瘍患者加強PG水平的檢測能直接反映出患者胃粘膜的黏液分泌情況,對患者的胃粘膜的狀態(tài)、功能有一定的評判作用。也就表明胃潰瘍患者的PG水平的高低與患者潰瘍面積的大小存在正相關。
本研究結果表示,兩組患者治療后試驗組患者IL-6、IL-8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兩組患者之后的TFF1、PG水平下降情況也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研究結果具有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治療前后TFF1、PG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治療前后TFF1、PG水平比較(±s)
分組 時間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TFF1、PG 水平IL-6(pg/mL) IL-8(pg/mL) TFF1(ng/mL) PG(μg/L)試驗組n=75 治療前 552.34±23.13 0.79±0.46 6.42±1.46 136.83±21.36治療后 145.34±21.46 0.21±0.35 2.15±0.34 54.26±12.35對照組n=75 治療前 568.35±32.46 0.87±0.32 6.53±1.35 138.68±35.36治療后 246.35±11.35 0.32±0.03 3.24±1.67 88.46±8.35 t 值治療后 3.35125 7.3461 4.2571 5.9835 P 值治療后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綜上所述,應用阿莫西林,奧美拉唑聯(lián)合克林霉素聯(lián)合治療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炎性反應,對胃粘膜的修復有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