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彬
(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 中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北京 100089)
王實甫的《西廂記》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它和《紅樓夢》一起被趙景琛譽為“中國古典文藝中的雙璧”[1]。明初賈仲明在續(xù)編《錄鬼簿》時所作的追吊王實甫的《凌波仙》中贊譽《西廂記》“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2]《西廂記》自問世以來,成為流傳范圍最廣、版本最多的中國古典戲劇作品。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明刊本就有56種,清代(1840年之前)刊本就有95種,其所受讀者喜愛程度可見一斑。[3]學(xué)界把《西廂記》的不朽歸結(jié)于其偉大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段鲙洝返闹黝}思想表現(xiàn)為對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的強烈反對,對封建門閥制度和禮教觀念的尖銳批判和對青年男女追求純潔美好愛情所表現(xiàn)出的斗爭精神和堅強意志的頌揚。郭沫若在《〈西廂記〉藝術(shù)上的批判與其作者的性格》一文中指出:“人們殆不能不贊美元代作者之天才,更不能不贊美反抗精神之偉大!反抗精神,革命,無論如何,是一切藝術(shù)之母。元代文學(xué),不僅限于劇曲,全是由這位母親生出來的。這位母親所產(chǎn)生出來的女孩兒,總要以《西廂記》為最完美,最絕世了?!段鲙洝肥浅^時空的藝術(shù)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段鲙洝肥怯猩娜诵詰?zhàn)勝了無生命的禮教的凱旋歌,紀念塔。”[4]《西廂記》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在于它深刻的思想體現(xiàn)于近乎完美的無與倫比的藝術(shù)之中?!段鲙洝匪囆g(shù)性一方面表現(xiàn)為結(jié)構(gòu)之嚴謹,情節(jié)之曲折。圍繞追求自由愛情主題,作者將鶯鶯、張生、紅娘和老婦人、鄭恒之間的矛盾斗爭,鶯鶯、張生、紅娘之間的誤會沖突,有機地交織在一起,結(jié)構(gòu)緊湊,情節(jié)精彩,引人入勝。金圣嘆贊嘆《西廂記》為天衣無縫、不見斧鑿痕跡的“天地妙文”。李漁指出:“吾于古曲之中,取其全本不懈,多瑜鮮瑕者,惟《西廂》能之。”[5]俄國柯爾施主編、瓦西里耶夫著的《中國文學(xué)史綱要》說:“單就劇情的發(fā)展來和我們最優(yōu)秀的歌劇比較,即使在全歐洲恐怕也找不到多少像這樣完美的劇本?!盵6]另一方面,《西廂記》的藝術(shù)性還表現(xiàn)為文字的簡潔而優(yōu)美。《西廂記》留下了眾多傳唱千古的優(yōu)美句子,如描寫離別之苦的“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等。吳梅論王實甫《西廂記》,說它“以蘊藉婉麗,易元人粗鄙之風(fēng)”[7]。林黛玉認為“但覺詞句警人,馀香滿口”[8]?!段鲙洝返慕?jīng)典還在于其語語學(xué)院教授。
言之簡練,臧晉叔《元曲選序》說《西廂記》“不可增減一字,故為諸曲之冠”[9]。上述學(xué)者從反封建禮教的主題思想,緊湊與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簡潔與優(yōu)美的文字等角度對《西廂記》的經(jīng)典性進行的解讀都毫無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西廂記》中鶯鶯與張生之間情的真切也是其能夠打動不同時代讀者,成就其文學(xué)史上不朽豐碑的重要原因。令人遺憾的是,對于《西廂記》中鶯鶯與張生之間的情真意切,學(xué)界尚鮮有涉及。有鑒于此,筆者擬就王實甫如何彰顯鶯鶯與張生之間的情之真進行簡要的剖析,以饗讀者。
真實是藝術(shù)的生命,莊子曾云:“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盵10]《西廂記》動人之處之一就在于張生與鶯鶯之間的情之真?!段鲙洝芬郧闉橐黄牵河袕埳鷮L鶯的一見鐘情,有兩人之間的相思之情,歷盡風(fēng)波的兩情相悅,離別之情,直至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完美結(jié)局?!段鲙洝分饕ㄟ^以下路徑彰顯了兩人之間的真摯感情。
首先,作者通過風(fēng)景描寫對情感的真摯進行了鋪墊與強化。比如在鶯鶯出場時,作者以景導(dǎo)情,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人值殘春蒲郡東,門掩重關(guān)蕭寺中?;渌骷t,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fēng))導(dǎo)出了鶯鶯的思春和傷春之情,對鶯鶯與張生之情進行了鋪墊。在長亭送別張生赴京取應(yīng)時,作者以一幕蕭瑟的晚秋之景強化了兩人之間令人肝腸寸斷的離別之情(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毫無疑問,作者對殘春及晚秋風(fēng)景的描寫并非純客觀的風(fēng)景描寫,通過寫景,作者使景的意象與主人公的情感特征實現(xiàn)了契合,通過情景交融強化了情這一主題,使得情顯得更為真切。
其次,作者通過對鶯鶯貌美和張生才氣的描寫使張生與鶯鶯之間的熾熱而真摯的感情顯得甚為真實。唐代以來的戀愛標準是郎才女貌,李白《代別情人》曾云:“我悅子容艷,子傾我文章”。在鶯鶯出場部分,作者對鶯鶯的美貌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渲染,從而使張生的一見鐘情顯得順理成章而頗為真實。對鶯鶯出場時具體的靜態(tài)外貌描寫雖著墨不多(“宮樣眉兒新月偃,斜侵入鬢云邊”“櫻桃紅綻,玉粳白露”),但首先從側(cè)面寫鶯鶯按照皇宮里流行的樣式描眉,眉毛像一彎新月且眉長入鬢,可謂翩若驚鴻,然后描寫其櫻桃小口,齒白唇紅。鶯鶯的美貌還表現(xiàn)在其舉止上,其說話“未語人前先靦腆……半晌恰方言。恰便似嚦嚦鶯聲花外囀”,其走路“行一步可人憐。解舞腰肢嬌又軟,千般裊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fēng)前”。未語先靦腆,把鶯鶯的大家閨秀之風(fēng)和嬌羞之態(tài)顯露無疑,黃鶯般的聲音足見鶯鶯聲音動聽,“解舞腰肢嬌又軟,千般裊娜,萬般旖旎”展現(xiàn)了鶯鶯走路時的可愛(可人憐)樣子。事實上,鶯鶯之美,可謂美名遠揚,孫飛虎正是因探聽得鶯鶯“眉黛青顰,蓮臉生春,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才因色起意而欲掠鶯鶯為妻。鶯鶯之美使得張生的一見鐘情顯得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張生見到鶯鶯的感受是“著人眼花繚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誰想著寺里遇神仙”,“我道是南海水月觀音現(xiàn)”,“世間有這等女子,豈非天姿國色乎”。鶯鶯的國色天香讓張生失魂落魄,張生以為遇上的是觀世音、神仙,表明鶯鶯已經(jīng)美到讓張生驚為天人的程度,從而使張生的一見鐘情、一往情深乃至相思成疾顯得順理成章。如果說鶯鶯的國色天香之美使得張生的情自然而然的話,張生之才則使得鶯鶯的意切水到渠成。張生以“螢窗雪案,刮垢磨光,學(xué)成滿腹文章”的形象出場,及至后來,其賦詩被鶯鶯盛贊“好清新之詩”,危難之時,智退賊兵,一曲《鳳求凰》讓鶯鶯覺得“是彈得好也呵!其詞哀,其意切,凄凄然如鶴唳天。故使妾聞之,不覺淚下”,直至后來金榜題名,都充分彰顯了張生的才華橫溢。如此才子,怎能不讓正值思春之際的女子動情,張生之才也使得鶯鶯情愈真,意愈切。
再次,作者通過一些細節(jié)描寫實現(xiàn)了對張生與鶯鶯之間真摯感情的生動描繪。我們以作者對張生兩次等待鶯鶯、張生赴京取應(yīng)時鶯鶯的臨別之情及鶯鶯對張生欲迎還拒的細節(jié)描寫為例。張生從紅娘帶回的鶯鶯回簡(待月西廂下,迎風(fēng)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中揣摩出鶯鶯相約花園。張生急于赴約,心中悵恨時間過得太慢:“恨殺魯陽貪戰(zhàn),不教紅日西沉?!驳煤篝喙浯艘惠喡?!”張生覺得時間太慢,恨不能得后羿弓射落太陽。其急于見到鶯鶯的心情躍然紙上。在經(jīng)歷鶯鶯的賴簡風(fēng)波后,張生收到鶯鶯的第二次書簡:“休將閑事苦縈懷,取次摧殘?zhí)熨x才。不意當時完妾命,豈防今日作君災(zāi)?仰圖厚德難從禮,謹奉新詩可當媒。寄與高唐休詠賦,今宵端的雨云來?!睆埳鷱臅喼蓄I(lǐng)悟出鶯鶯的相約共赴巫山之意,欣然赴約。在第二次赴約時,張生等待鶯鶯時依然是急不可耐?!吧佣U室,鴉噪庭槐。風(fēng)弄竹聲、則道似金珮響;月移花影、疑是玉人來。意懸懸業(yè)眼,急攘攘情懷,身心一片,無處安排?!瓟?shù)著他腳步兒行,倚定窗欞兒待?!睘貘f的叫聲很煩是以景寫出了張生焦躁之情,張生聽到風(fēng)吹竹聲,以為是鶯鶯走路時金珮做響,看到月光下花的影子,以為是鶯鶯到來,倚在窗欞邊,準備數(shù)著鶯鶯的腳步聲等鶯鶯的到來,此情此景足見張生用情之深,其情義之真誠可謂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在張生準備赴京取應(yīng)時,老夫人安排了一次送別的宴會,作者對宴會上鶯鶯在張生臨別之際的苦悶之情進行了詳盡的描述:“想著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卻元來此別離情更增十倍?”“若不是酒席間子母每當回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尋思起就里,險化作望夫石?!薄傲芾旖笮涮浼t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迸R別之際,鶯鶯感覺別離情更勝相思十倍,近在咫尺,雖有心舉案齊眉,卻只能“眼底空留意”“險化作望夫石”,以至于淚濕青衫,未別離先問歸期,足見鶯鶯對張生的難舍之情。作者對鶯鶯哀婉凄惻的惜別之情的精彩捕捉使得鶯鶯情之真切可謂達到極致,其傷離別形象成為文學(xué)史上不朽的經(jīng)典。鶯鶯對張生的情之真還體現(xiàn)在其傳統(tǒng)禮教束縛下對張生之情的欲迎還拒。囿于傳統(tǒng)禮教的束縛,鶯鶯盡可能把對張生的情壓抑在心底,從而屢次對張生的熱情表現(xiàn)得較為冷漠。比如在紅娘第一次把張生的書簡帶回來時,鶯鶯“開拆封皮孜孜看,顛來倒去不害心煩”足見其對張生之情是心里歡喜的,但在紅娘面前表現(xiàn)得勃然大怒:“小賤人,這東西那里來的?我是相國的小姐,誰敢將這簡貼兒來戲弄我?我?guī)自鴳T看這等東西?告過夫人,打下你個小賤人下截來!”當紅娘看到她勃然大怒時,便道要去夫人那兒出首張生。鶯鶯卻道:“我逗你耍來?!瓘埳鷥扇杖绾危俊北緛肀憩F(xiàn)出的是勃然大怒,看到紅娘欲出首張生卻又道是在玩笑,并馬上表達了對張生病體的關(guān)切,足見其怒非真而其情卻真。就情的描述而言,作者反彈琵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鑒于鶯鶯相府小姐的身份和傳統(tǒng)禮教的束縛,鶯鶯的欲迎還拒使得她對張生的情表現(xiàn)得更加真實。
最后,作者通過把張生與鶯鶯的情置于合理的沖突解決之中更加凸顯了兩人之間的情之真。沖突是戲劇生命力的源泉,沒有沖突就沒有成功的戲劇作品。戲劇中的沖突指的是劇中人物行為動機之間的矛盾糾葛及人物自身性格的內(nèi)在矛盾。沖突能夠制造懸念,吸引觀眾,形成強烈的戲劇效果。王實甫在《西廂記》中通過一系列矛盾沖突把張生與鶯鶯之間的情之真表現(xiàn)出來,塑造了不朽的經(jīng)典愛情人物形象。一方面,兩人之間的情是在與傳統(tǒng)禮教之間的矛盾沖突解決中逐步升華的。傳統(tǒng)禮教要求女子的婚姻應(yīng)由父母做主,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在婚姻方面不遵從父母之命被認為是可鄙的?!睹献印る墓隆吩疲骸安淮改钢?,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盵11]在遇到張生之前,鶯鶯的父母已經(jīng)安排好要把鶯鶯嫁給鄭尚書的公子鄭恒為妻,只因父親去世,喪服未滿,不曾成禾。鶯鶯與張生之間的情嚴重違背了遵從父母之命的傳統(tǒng)禮教要求,王實甫通過情禮沖突的合理解決,譜寫了一部愛情經(jīng)典,彰顯了張生與鶯鶯之間的情之真。鶯鶯出場時是老夫人要求紅娘看看前面庭院無人時帶小姐去散心的,說明鶯鶯一貫是秉承不出閨門之訓(xùn)等禮節(jié)的,她與張生的相遇是一種巧合,是不違于禮的。兩人相識后雖情愫暗生,但不合于禮,于是作者安排了孫飛虎搶親,老夫人為了不辱沒家門而出于無奈允諾有能退得賊兵者便送鶯鶯為妻。后來張生應(yīng)募且馳書破賊,使得兩人之情合之于禮。老夫人賴婚后,在得知鶯鶯與張生成就歡愛,欲責(zé)罰紅娘時,紅娘也用老夫人的失信據(jù)理力爭。老夫人要求張生赴京取應(yīng),張生金榜題名后,鄭恒妄生誹謗而騙婚,杜將軍曉之以禮,斥之為“行不仁之事”,終使有情人終成眷屬。兩人之情本不合禮,但作者通過一系列的沖突解決,賦情于禮,使得兩人之情愈顯真實。上述沖突是人與人(張生、鶯鶯與老夫人和鄭恒)之間的外在沖突,作者通過外在沖突的解決實現(xiàn)了不合禮的情的合禮化,使兩人之情顯得頗為真切。對妙齡青年而言,即使不合于禮的情也可以戰(zhàn)勝理智,作者通過鶯鶯心里的內(nèi)在沖突強化了情真的效果。鶯鶯與張生交往過程中自相矛盾的行為即彰顯了其內(nèi)心的矛盾沖突,如鶯鶯在第一次回簡中邀張生“待月西廂下”,見到張生時卻怒斥道:“張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這里燒香,你無故至此。若夫人聞知,有何理說?”在紅娘代為求情后又道:“先生雖有活人之恩,恩則當報。即為兄妹,何生此心?萬一夫人知之,先生何以自安?今后再勿如此。若更為之,與足下決無干休!”在以兄妹之禮斥退張生后,張生相思成疾,鶯鶯卻又寫一簡:“仰圖厚德難從禮,謹奉新詩可當媒”,告知張生自己“難從禮”,以新詩做媒。鶯鶯的心口不一是她心里情與禮矛盾沖突的表現(xiàn),最終情戰(zhàn)勝了禮(難從禮)的心路歷程使得鶯鶯之情顯得更加真實。
王實甫通過風(fēng)景描寫實現(xiàn)了對鶯鶯與張生之間情感真摯的鋪墊與強化,通過一些細節(jié)描寫實現(xiàn)了對張生與鶯鶯之間真摯感情的生動描繪,通過對鶯鶯之美和張生之才的描寫使兩人之情合于自然人性,通過把張生與鶯鶯的情置于合理的沖突解決之中使兩人之情從不合于禮走向合于禮。張生與鶯鶯之間的情真意切很大程度上成就了《西廂記》的經(jīng)典,使其成為后代寫情作品的典范,為后世作者廣為借鑒,“到了明清,凡寫男女情事的戲曲、小說,很少有不受《西廂記》影響的”[12]?!段鲙洝匪磉_的“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愿景甚至被寫進了西湖月老祠的對聯(lián):“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其影響力之深遠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