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wèi)紅
(江西中藥大學,江西 南昌330000)
美育是對受教育者進行的一系列與美學相關的教育,是促進人格完善、提升全民整體素質(zhì)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樣,它也是一個族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深處的心和魂。美育能夠使得人們把小到個人,大到集體或者整個民族國家的情感提升到最深層文化里面,同樣,作為文化之一的美育也可能是最具有強大的力量。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于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文件指出“美育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yǎng),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zhì)、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盵1]
2018年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師的回信中,再次強調(diào)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學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
美育是大學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當前大學美育教育方面,出現(xiàn)了眾多的問題,諸如大學生的教學目標囿于過多的關注學習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忽視大學生的美育能力培養(yǎng),忽視大學生的探知能力培養(yǎng),忽視大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yǎng)。美育作為人類特有的文化最深處的生命機能的自然表達,其對于每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會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
古希臘阿波羅神廟鐫寫這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從古至今,眾多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探尋的一直是人類自己,當然,它也包括整個的社會。[2]1美育不僅是自我意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探尋的重要內(nèi)容,同時也是藝術進行人類自我意識活動的重要形式。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有五個層次的需要:第一層次為生理需要,包括飲食、性等;第二層次是安全需要,生活有所保障并且不存在危險;第三層次是歸屬與愛的需要,與他人親近,受到接納,有所依歸;第四層是尊重的需要,勝任工作,得到贊許和認可;第五層是自我實現(xiàn)需要,它包括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價值需要。因此可以看出,審美需要是在人的自我實現(xiàn)活動之一。作為審美需要的美育,其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人的情感方面。其存在兩種主要的形態(tài),它們是:
第一,人類情感的物化形態(tài)。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情感,但是,人的情感是具有抽象性的,這種抽象性的情感存在于每個人的心靈之中。這種抽象性的情感其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物化,也必須物化。不能呈現(xiàn)于外的、缺乏物化的情感是被人難以接受的。接受審美教育的人通過物化使得情感得到宣泄,不僅心情舒暢,而且對于欣賞者或者說是接受者來說,從外在的、物化的作品中感受到藝術家的情感脈搏,并在欣賞和品位之中和作者本人心連心、情相連,引發(fā)出內(nèi)心的共鳴之情。
第二,人類情感的肯定心態(tài)。人類的情感不僅能夠通過人們的勞動,通過社會實踐使之物化在一定的形式之中,還可以通過作者的移情,在一種自然的、非人工創(chuàng)造的形式中獲得肯定。自然物就其本身而言,沒有什么情感,因此作為有情感的人和它之間是不可能存在直接的交流,但是自然界中的每個物體天生具有一種力,這種力必須也只能通過一定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格式塔心理學派認為,人的情感也是一種力的活動。情感力也有它的形式,有它的結(jié)構。[2]185-191
情感從來不是單純的,情中有理,情中有意,因此,美育包含一定的審美價值,這些審美價值包含一定的認識價值和倫理價值。這些認識價值和倫理價值對于青年學生來說,是激發(fā)他們對美的追求,對生命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此,作為處在青年時代的大學生如何更好的繼承、弘揚和發(fā)展中華美學精神已經(jīng)成為一個時代命題。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審美教育。[3]5大學生的美育就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借以生動豐富的美作為手段和方法,滋潤大學生的心靈,塑造大學生的個性性格、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情趣,讓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追求“求真”、“崇善”和“愛美”,從而使他們從美的教育中健全和完善個人的身心發(fā)展。美育是大學生全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把人的情感領域作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涉及審美意識、審美情感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前蘇聯(lián)的教育家杰普莉茨卡婭指出:“沒有美育,就不可能有個性充分的全面發(fā)展?!盵3]6因此,美育將對獨立的個人、單一的族群、多民族的國家整體素質(zhì)的進步和發(fā)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習近平在回中央美術學院的信中明確指出,我們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發(fā)揚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傳世之作?!盵4]習總書記的這句話,為新時代中國美育工作的目標指明了方向。
在數(shù)千年來的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發(fā)展的中華美育歷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歷朝歷代的中華美育都是把愛國愛民、敬祖畏天為己任。古有戰(zhàn)國時期愛國憂民的政治家屈原、明朝抗擊倭寇的戚繼光、清朝虎門銷煙的林則徐,收復新疆的左宗棠,以及抗擊侵略勇敢犧牲的鄧世昌;今有愛國文人魯迅、抗日將領楊靖宇、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兩彈元勛鄧稼先、保家衛(wèi)國犧牲的飛行員王偉等。我們國家經(jīng)歷了上世紀的“提高全民素質(zhì)”的中華美育理想,從“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再到新時代的“為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美育導向。這些都是和黨和國家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患難。這些都彰顯了美育在報國愛國、為國為民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縱觀改革開放40年的漫長歷程,我們發(fā)現(xiàn)身邊涌現(xiàn)出眾多的青年人感人動心的事跡。例如,南開大學本科生阿斯哈爾·努爾太,繼承父親遺志,毅然從軍入伍;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南京大學碩士生劉敏,身殘志堅,熱心社會公益活動,通過自己的行動點燃愛心;見義勇為不畏困難的好青年——西安財經(jīng)大學學生李二陽,數(shù)次參與一線現(xiàn)場救援;武漢理工大學本科生黃鶯,作為盲人,以堅定的意志考入211 重點大學,她勤奮學習,激勵更多人擁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5]
新時代有新問題,當下的社會是一個信息量龐大的社會,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手機、網(wǎng)絡、電視,各種媒體層出不窮,再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心重、自控能力差、可影響性大,因此,每個教師要正確的引導他們汲取豐富的愛國主義精神,講好諸如劉敏身殘志堅的故事,為了保家衛(wèi)國而犧牲生命的王偉事跡等愛國主義故事,從故事中引導他們,先有國再有家,從愛國主義出發(f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出發(fā),觸及大家心靈的深邃,促使大家自覺地產(chǎn)生愛國主義情操。新時代要讓“以美育人”的觀念深入到千萬名人民教師的心上,使得他們作為“美育”的表率。在他們的帶領下,使得廣大的青年大學生自覺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大人民教師要在教育中自覺擔當“立德樹人”“為人師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榜樣和模范,自覺把握美育愛國為民的擔當。
當前,整個的大學教育處在一個改革時期,大學生群體存在著眾多的問題,諸如知識的不夠體系化、學習目的的相對功利性以及對未來比較迷茫等。[6]131針對這些青年人的成長特點和現(xiàn)實困境,美育所具備的感知力、情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特點在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發(fā)揮著重要的引導、疏通作用。美育有助于大學生提升獨立思維的素養(yǎng),優(yōu)良品質(zhì)的素養(yǎng),這些都對其成為一個全面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有著直接的影響。
當前,我國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中,民族復興最需要的就是人的參與,沒有人的參與,民族復興只能說是一種空洞的口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作為精神的載體,是不可或缺的。而精神則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精神的民族是一個無法前進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要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不僅在經(jīng)濟上,同樣還在文化上。民族精神作為現(xiàn)代化的堅實支撐,它還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F(xiàn)代化呼喚時代精神,民族復興呼喚民族精神。我們務必要“與時俱進”,因為新時代的時代精神需要整個民族的參與、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需要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沉積中重新挖掘、整理和鑄造。
因此,我們應該在大學生美育教育中,多多讓眾多的大學生接觸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僅有書本,還有身邊的活生生的事例,通過眾多的事跡來感染心靈,通過大學生接觸這些活生生的事例使得促進他們的表象性思維來達到凈化心靈、啟迪人生的目的。諸如西周“制禮作樂”的禮樂教化,春秋時期的說“禮”論“樂”風潮等經(jīng)典故事。讓大學生從學生起就接觸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學生起就體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從學生起就沉浸在中華古代美好的傳說之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自然而然的就會從身邊的人和事物中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在古老故事的講解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從而培養(yǎng)民族復興的時代青年。
如今的時代,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政治多極化、社會信息化??萍嫉倪M步作為一把雙刃劍,一邊是為人類帶來便利,另一面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內(nèi)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島一樣,感覺不到生命的意義和活著的動力,甚至找不到自己?!盵7]8生命意識不健全、漠視生命、精神脆弱、生活厭倦等等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它們害人害己害社會。美育對于啟迪美好心靈、增進身心健康成長、構建關愛美好友善的和諧大同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力強化美育教育,對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至關重要。
我國著名的學者王國維在他的《論教育之宗旨》中指出,“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為完全之人物?謂使人之能力無不發(fā)達且調(diào)和是也。人之能力,分為內(nèi)外二者,一曰身體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耆宋?,精神和身體必不可不為調(diào)和之發(fā)達?!逃?,亦分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盵8]1152由此可見,王國維大師把美育定義為情育。它是人全面教育能力培養(yǎng)的身體和精神中的精神教育里面的一種,雖然不是很確切,但是抓住了美育的關鍵。它是區(qū)別于智育和德育的。
王國維說“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發(fā)達,以達完美之域,一面又為德育與智育之手段?!盵8]1153
在這里,王國維肯定了美育的功能,即“使人之感情發(fā)達”,其次談到美育也是智育和德育的手段。
新時代美育工作,我們就是要使得千千萬萬名大學生在傳統(tǒng)的文學(三字經(jīng)、家訓等)、傳統(tǒng)的建筑(北京故宮、蘇州園林等)、傳統(tǒng)的音樂(二胡、古箏等)、優(yōu)秀的舞蹈(漢唐宮廷舞、獅子舞等)、古典的戲劇(京劇、昆曲等)、著名的雕刻(西安兵馬俑、南京雨花臺烈士群像等)、經(jīng)典的故事(西游記、愚公移山等)等藝術中汲取中華智慧,得到人生啟迪。
從生活和記憶中尋找美,從自己的心靈中找尋美,從這些眾多的藝術類型中培養(yǎng)堅定的家國情懷,樹立堅定的社會擔當,塑造健全的人格發(fā)展,從而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少年。
美育具有三種品格,即實踐性、社會性和自由性。
實踐性是指美育通過把人的情感、思想、意圖、意志等致力于客觀對象改造的這一過程,作為一種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可以使人認識自身。社會性是指美育必須有價值,其價值在于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承認。自由性是指美育除了對自身需要、自身使命和整個精神世界的認知,還包括對外在的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認知。[8]4-5通過這三個方面,美育自然而言地通向自由,通向美了。
大學是整個青年的一般的必經(jīng)階段,大學時期,處于剛剛成人的大學生的個性品質(zhì)思想會在教師的教育、社會的發(fā)展、國家的需要中逐漸成長。這個時期接受的社會外界信息量大,可朔性很強,缺乏自我判斷和評價能力。因此需要教師、家長的積極正面的引導。
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費曼曾說:“我終生受用的科學思維,是父親在我上學之前,在樹林里教會我的?!盵9]在他看來,正是父親的啟發(fā)與引導從小就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科學思維的種子,而這顆幼小的種子最終成就了他后來的成功。由此可見,教師和家長的主導作用是影響其教育能否取得有效成功的關鍵所在。
梁啟超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是祖國的未來建設者。因此,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我們必須大力開展大學生的美育教育。作為系統(tǒng)工程的美育,其關乎著個人、關乎著民族、關乎著國家,甚至關乎著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