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玲萍,吳靜之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 401520)
民間童話是流傳于民間的兒童故事,是以兒童為接受對象的口頭敘事體裁。我國民間文學的研究專家劉守華教授認為:“童話是幻想與生活真實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主要是憑借奇麗的想象,曲折地反映出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表達出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愿望?!盵1]湯銳著作《童話應該這樣讀》中也指出:“作為一種文學體栽,童話的基本特征是幻想,換句話說,幻想是童話的主體、核心、靈魂和生命,沒有幻想就沒有童話?!盵2]可以看出,幻想是民間童話最常用的敘事手法,情節(jié)發(fā)展方向也以歌頌勞動、同情被壓迫者為主,在人物配置上,也多用形象鮮明的對照手法,譬如長相、品德相反的兩姐妹、兄弟等。童話故事發(fā)展的結(jié)局,往往是正直、善良、樸實、被壓迫的一方得到公平的待遇,而反方最后都慘遭失敗,表現(xiàn)出人們對正能量的熱情歌頌和對惡勢力的尖銳批判??傊?,反映出樸實的勞動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民間童話作為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shù)內(nèi)涵豐富而精深,在文化傳承中生生不息,天然具有審美教育的功能與價值。
民間童話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時代適應性。世易時移,民間童話仍以積極的姿態(tài)活躍在大眾的視野中,不斷汲取自然的養(yǎng)分,獲取合理的作品式樣,等待著繼續(xù)傳承下去。
譬如《三只小豬》的文字版本就在傳承過程中經(jīng)歷了多種改編,與1890年代約瑟夫·雅各布斯的版本相比較各有其特點。改編版有的遵循了民間故事的“三兄弟”型常規(guī),對三只小豬賦予了大小的排行和性格的優(yōu)劣;有的加強了現(xiàn)代兒童教育的各種理念。有的甚至進行了顛覆,美國作家喬恩·謝斯卡在《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中就將狼正面化了?!笆聦嵉恼嫦唷庇沙裘阎睦莵斫议_,狼是一個為了給親愛的奶奶做蛋糕,才跑去找三只小豬借糖的無辜的受害者。這個從狼的嘴里講述的“三只小豬”的故事,徹底顛覆了古典童話《三只小豬》,在這個故事中,狼顯然變成了弱勢群體中的一員。[3]而出版于1997年的《三只小狼和大壞豬》則顛覆了角色,這種顛覆比《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更徹底,直接讓狼處于弱勢,豬成了真正的強勢群體。出于兒童心理發(fā)展階段的考慮,目前最流行的版本基本上將狼吃豬、豬吃狼的情節(jié)刪改,變成三只小豬用巧計趕走大野狼。
趙世林博士對文化傳承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和詳細的闡述,他指出:“文化傳承是指文化在與主體結(jié)合的過程中受內(nèi)在機制的支配而具有穩(wěn)定性、完整性、延續(xù)性等要求,并在整個社會發(fā)展中呈現(xiàn)出再生的特性?!盵4]民間童話就是通過自己獨特的傳承機制,延續(xù)著自己的文化生命,使得自身得以一代代傳下來,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不斷豐富和完善。
源于對美的渴望與追求,審美活動成為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之一。而閱讀童話,對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升對美好事物的感知、欣賞和創(chuàng)造能力,塑造健全的審美心理結(jié)構(gòu)以及促進個性的和諧發(fā)展皆大有裨益。
1.奇幻美:童話中包含的情意、童趣能夠深深地吸引兒童,給予兒童歡悅,甚至對生活的細致感受。民間童話本身具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不受時空限制的底色背景,是現(xiàn)實世界與幻想世界的互相融合,符合兒童的閱讀需要,因此很受兒童喜愛?!度恍∝i》中,大野狼一直要吃小豬,小豬極力避免被大野狼吃掉,小豬的本分可愛和大野狼的殘忍狡猾形成了一個對比鮮明的童話世界。《三只小豬》從審美意義上顯示出的的不可捉摸的魅力就在于其構(gòu)成因素的匯合,其形象、邏輯、敘事模式和敘述風格等各種具有審美價值的屬性產(chǎn)生出‘復音和聲效果’,構(gòu)成了《三只小豬》的奇幻美。
2.詩意美:童話的詩意,簡言之是童話帶給人們詩一般的意境和美感,詩意性是童話天然的品質(zhì),民間童話通過豐富絢麗的文字描繪來展示這種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的統(tǒng)一的詩意性。在《三只小豬》的閱讀過程中,兒童會體會到并在頭腦中再現(xiàn)出三只小豬生存的美好的家園,感受到豬媽媽對三只小豬以及三只小豬彼此的愛,體會到生命的至真至善至美。從而獲得溫暖特殊又浪漫的情景,遨游于詩畫里的美妙感受以及影響心靈發(fā)育的審美情感。
3.游戲美:《三只小豬》常以游戲的形式出現(xiàn)在幼兒教育中,活動目標通常是號召兒童積極參與小豬蓋房子的活動,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在活動中讓兒童能大膽地回答問題,也能大膽地想象故事,知曉磚房子最結(jié)實的道理。故事情節(jié)簡單、生動而富有變化,游戲沖突明顯,語言也富有動作化,因而易于表演。兒童在表演《三只小豬》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發(fā)展審美感知力、審美想象力和審美表現(xiàn)力。
童話是發(fā)展兒童審美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重視并合理運用童話對兒童進行審美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其感受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其度過一個純真、詩意、嬉戲、快樂的童年。
童話具有教育功能。兒童的啟蒙讀物和低年級統(tǒng)編教材中,童話的比重一直很大,可謂是伴隨著兒童的成長和學習,而兒童階段是年齡增長和心智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因為這個時候兒童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極高,各種外界因素對他們的性格養(yǎng)成有著很大影響,所以作為兒童心智啟蒙的童話的教育功能就顯得格外重要。
1.陶冶性情:童話作家大都浪漫且理想,通過書寫來追求人生的“真善美”境界,因此童話作品中常洋溢著真實的情感,善良的人性和美妙的境界。在《三只小豬》中,作為反面形象代表的大野狼最后即使不甘心,力圖從煙囪里爬進去實現(xiàn)自己的邪惡目的,還是被機智的三只小豬給打敗了。民間童話蘊含著道德的智慧,傳遞著人類的共通美德,鞭笞假、惡、丑的事物的同時,幫助人們弘揚真、善、美的力量,傳遞著正能量。
2.教化道德:《三只小豬》的版本不斷衍變,還改編成了不同的影視作品。從初始沒有名字的三只小豬變成了有名字,并被賦予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老大安東尼是個懶惰的家伙,就愛整天睡大覺。老二洛奇是個貪吃鬼,一天到晚抱著零食,不停地往嘴里扔。老三杰米呢,又勤勞又聰明,還很喜歡看書?!盵5]目的是告訴讀者,三只小豬之所以蓋了材料不同的房子,根源在于各自性格的不同,因而不同的行為方式?jīng)Q定了遭遇危險時結(jié)局的不同,這就將童話的主題轉(zhuǎn)向了對兒童道德的教化。
3.增長知識:“知識”是泛指對各種事物的認識,跟“學問”的意義相近。童話作品的重點雖不在于介紹知識,但是其中自然含有一定的知識?!度恍∝i》中,大野狼輕輕吹一下,草房就倒了;大野狼用力撞兩下,木房子就倒了,但是面對著磚房,即使大野狼頭上撞出了三個疙瘩,四腳朝天地跌坐在地上,磚房還是很牢固,這就讓兒童對建筑的結(jié)實程度有了認識。因此,閱讀童話,是獲得知識的途徑之一。
4.提高語文能力:《三只小豬》極受兒童歡迎,衍生出各種不同的版本,例如《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甚至有《 三只小狼和大壞豬》等。童話也是文學作品的一種,在寫作中講求技巧,因此很重視它的框架構(gòu)建、人物刻畫、材料選取和語言的精確。所以,童話是兒童上好的精神食糧,閱讀童話能夠不斷提升兒童說話、閱讀、作文等語文能力。
童話故事中蘊含著成年人對兒童的教育期待,作家、家長、老師等角色引導兒童閱讀各個版本《三只小豬》的初衷,無外乎教育兒童要勤勞肯干、認真機智、樂于助人等。這些蘊藏于民間童話中的真實、向上和美好的情感導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培養(yǎng)兒童的性格意識、角色意識、團結(jié)意識等,從而在全面發(fā)展的道路上指引教育的方向。
民間童話是引導兒童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文學體裁,本文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以《三只小豬》為例,對民間童話的審美教育功能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在文化傳承過程中培養(yǎng)兒童對童話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大有好處,在當代審美文化情境中,兒童的審美生活也顯示出某些感官化、平面化、零散化的跡象,童話力求完美、純正的文學敘事則以其獨特的經(jīng)典氣息,為今天的兒童保留、提供了一幅純凈、絢麗的藝術(shù)圖景。[6]發(fā)揮民間童話天然具有的審美教育功能,以此促進人性提升、心靈拓展,民間童話所承載的審美教育意義才能得以真正地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