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摘 要:“新聞學理論”課程本碩博不同學段之間普遍存在內容重復和斷裂的現象,在學校和院系層面缺乏相互連接的管理機制,問題根源在于陳舊的教學思想。本文探討了以成果導向教學理念構建課程貫通的路徑,在課程設置和發(fā)展上切實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文章提議建構整合知識、能力、思想和境界的學生學習成果體系,借鑒工程教育認證“畢業(yè)要求與執(zhí)業(yè)能力”(或“畢業(yè)要求”)的框架,采用反向設計方法,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共產黨新聞實踐等中國新聞學理論內核納入新聞學學生核心能力指標中,以此作為“新聞學理論”課程貫通的整體性依據。
關鍵詞:成果導向;“新聞學理論”;課程建設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適應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需要,培養(yǎng)造就大批德才兼?zhèn)涞母邔哟稳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批示中要求進一步優(yōu)化學科課程設置[1]?!督逃筷P于改進和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教研〔2014〕5號)要求,完整貫徹本學科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和學位要求,重視課程體系的系統設計和整體優(yōu)化。加強不同培養(yǎng)階段課程體系的整合、銜接[2]。作為在一線多年從事“新聞學理論”課程教學的教師,我深切感受到“新聞學理論”課程在本科、碩士、博士階段存在斷裂、重復等不能高效貫通的問題,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
一、問題的提出
“新聞學理論”是新聞學專業(yè)核心基礎課,貫穿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各學段。它們以不同的名稱出現在培養(yǎng)方案中,一般而言,在本科生學習階段,“新聞學理論”課程被稱為“新聞學概論”或“新聞學原理”;在碩士研究生學習階段,被稱為“新聞學理論專題研究”;在博士研究生學習階段,被稱為“新聞學理論研究”。同類課程在本科、碩士、博士不同學段如何貫通和區(qū)隔?“兔子理論”認為:本科生學習撿“死”兔子,研究生學習打一只在視野中奔跑的活兔子,博士生學習打一只看不到的活兔子。該比喻有一定的解釋力,但如何實現本碩博“新聞學理論”課程的貫通,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和解決。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本科生新聞理論教學相對成熟,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新聞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其他高水平教材及教學輔導材料,教學內容和要求比較明確。到研究生階段,各高校教學內容各有特色,加上學生來源和質量的差異,研究生新聞理論課基本內容和要求沒有形成普遍共識。在尊重研究生培養(yǎng)特色的同時,該課程本碩博內在聯系(包括貫通和區(qū)隔)并沒有得到重視,課程縱向規(guī)劃缺失,出現了不同學段間同類課程培養(yǎng)目標不明確、課程內容斷裂和重復、教學質量良莠不齊、不能滿足不同學段學生學習要求等問題。
這個問題在碩士階段最突出。由于碩士生來源于不同層次的學校甚至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各不相同,碩士階段“新聞學理論”課程如何向下與本科內容銜接、向上與博士階段教學建立聯系,面臨諸多困難。如何區(qū)分學術碩士和專業(yè)碩士的課程教學內容,也是擺在新聞理論類課程建設面前的新問題。
一些全學段新聞教學的高校對本問題做了探索性回答,如將本科階段定位于新聞理論基礎知識,強調知識的廣度和理論體系框架的學習;研究生階段對新聞學理論重要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更注重知識的深度;博士生階段結合博士生科研對有爭議的學科前沿問題進行討論,或者就新聞理論學科定位和學科發(fā)展等進行教學。以上區(qū)分基于對新聞理論知識不同的深度、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層級的把握,這些努力是非常有價值的。但是,本碩博新聞理論教學貫通的根本依據是什么?如何落實到教學實踐中?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如果該問題不能在認識上和實踐中得到回答,將會影響新聞人才培養(yǎng)和新聞理論類課程發(fā)展。
二、問題根源分析
不同學段間課程貫通的問題是伴隨我國新聞學教育快速發(fā)展而產生的,該問題出現、被意識和尋求解決,是我國新聞教育不斷提升的必經之途。問題產生既關涉新聞教育機制,也有教學思想的問題,還有院系和教師的具體因素。
當前,我國新聞學教育絕大多數沒有實行本碩博貫通培養(yǎng)或碩博連讀。在機制層面,本碩博貫通的課程體系沒有納入總體性考慮:在學校層面,本科、碩士和博士階段教學分別屬于教務處和研究生院管理;在院系層面,分別屬于分管本科和研究生的副院長管理。在院校兩級管理中,本科生、研究生課程設置和發(fā)展沒有有效的連接機制。
更為關鍵的是教學思想問題。在既有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中,起關鍵作用的是知識體系。“新聞學理論”系列課程劃分的依據是學科知識,將學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作為區(qū)分本科、碩士、博士階段課程的標準。這種劃分依據有其合理性,同時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現:
一是學科知識廣度和深度本身缺乏可操作的標準;二是知識只是課程目標之一,沒有充分考慮能力、情感、思想等課程目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動力和需求等;三是這種做法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學理念在課程中的體現,注重“教師教什么”“教師怎么教”和“教師教的效果如何”,對學生這個核心要素缺乏足夠的重視,學生在課程貫通中是缺位的。
課程本碩博貫通對教師要求很高。首先,要求教師要有學段間課程貫通的自覺和有效手段。其次,教師對新聞理論課全學段教學宗旨、內容和資源調動有足夠的理解力和行動力。教師自身認識和能力不到位,全學段課程貫通會成為一句空話。能掌控全學段教學的高水平新聞理論教師“一將難求”,就特別需要建立起不同學段任課教師的協同、整合機制。
對學生缺乏深度了解是難以落實全學段貫通的重要因素。碩士生和博士生學習能力、學習愿望、學習基礎、其他支撐因素等的復雜程度遠高于本科生,異質性非常強。從本科生的偏于同質性到研究生的偏于異質性,面對這個轉變,沒有全面深入的學生學情調查,以及對個體的關注,課程教學內容的貫通難以落到實處。
由上可知,本碩博課程貫通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機制、理念、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學情調研的協同推進,要實現實質性改進,最基礎和重要的是從教學思想上進行革新,本文探討基于學生學習成果導向的課程貫通思路。
三、轉變思路:基于學生學習成果導向
單純地以學科知識來貫通本碩博課程,已被實踐證明行不通,本文探討以成果導向教學理念構建課程貫通的路徑。
成果導向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1981年由美國學者斯派蒂(Spady, William G)提出的,此后經過10年左右的發(fā)展,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理論體系,至今被認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確方向[3]。我國于2005年開始構建工程教育認證體系,2016年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第18個正式成員,將OBE先進教育理念引入我國工程教育,“逐步實現了三個轉變,即從課程導向向產出導向轉變、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從質量監(jiān)控向持續(xù)改進轉變”[4]。
OBE教學理念和我國工程教育認證十余年的成功經驗,可以成為“新聞學理論”全學段貫通的借鑒?!度A盛頓協議》和我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充分體現了OBE理念,其集中體現在《畢業(yè)要求與職業(yè)能力》(Graduate Attributes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的12條框架性要求[5]?!胺聪蛟O計、正向實施”是OBE實施的原則之一。正向設計是課程導向,教學設計從構建課程體系入手,以確定達到課程教學目標的適切性。反向設計是從需求開始,由需求決定培養(yǎng)目標,再由培養(yǎng)目標決定畢業(yè)要求,最后由畢業(yè)要求決定課程體系。具體過程采用6個步驟:根據需求確定培養(yǎng)目標、根據培養(yǎng)目標確定畢業(yè)要求、根據畢業(yè)要求確定畢業(yè)要求指標點、根據指標點確定課程體系、根據課程體系確定教學要求、根據教學要求確定教學內容[6]。
OBE教學理念具有清晰嚴密的邏輯性,將學科知識導向轉變?yōu)閷W生學習成果導向,為“新聞學理論”課程全學段貫通提供了新的指導思想,能在課程設置和發(fā)展上切實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OBE反向設計的6個步驟,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為“新聞學理論”本碩博課程內容設置和連接提供了操作指南。
如何理解“新聞學理論”課程學生學習成果導向?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B.S. Bloom)將教育目標體系分解為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動作技能領域。其中認知領域包括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情感領域包括接受或注意、反應、價值評價、價值觀的組織、價值或價值體系的性格化;動作技能領域包括:直覺、準備、有指導的反應、機械動作、復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和創(chuàng)作[7]。就單一的課程而言,需要將布盧姆的教育目標體系轉化為課程目標?!靶侣剬W理論”作為新聞學的專業(yè)核心基礎課,課程的學習成果不僅僅包括獲得關于新聞傳播基本規(guī)律的知識,還應該樹立整體的學生課程成果觀,即基于“新聞學理論”課程的學生學習成果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實現知識、能力、價值的統籌。
具體到新聞理論類課程的學生學習成果包括:學生對新聞傳播規(guī)律相關知識的了解、運用、評價等;學生對新聞傳播現象、新聞思潮的分析辨別能力以及學生研究創(chuàng)造的能力;學生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價值觀的樹立和培養(yǎng);新聞傳播促進社會民主、國家發(fā)展等觀點的確立;新聞傳播倫理和情感的培養(yǎng)等。
在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基礎上,綜合課程發(fā)展的外部社會需求(如培養(yǎng)新的新聞從業(yè)者、適應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需要德才兼?zhèn)涞母邔哟涡侣勅瞬?、提升公民新聞素養(yǎng))和內部學科知識發(fā)展需求(如在技術、新社會發(fā)展引領下的學科知識更新),制訂課程目標,從而擬定本碩博不同層次同類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不同學段“新聞學理論”課程貫通統一于課程“產出”,“把焦點放在學生‘學到了什么,而不是學校、教師‘教了什么,課程設計回歸學生畢業(yè)后能‘帶走的實際能力,而不是具體的課程要求,強調圍繞學生的學習任務、專業(yè)設置、職業(yè)范圍開展,重視培養(yǎng)學生適應未來、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盵8]以學生學習成果導向的課程貫通思想比以學科知識為依據更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先進教學理念。
四、具體對策建議
1.建議制訂“中國新聞學畢業(yè)生核心能力框架”
建議通過調研了解成果導向教學理念在新聞學科的適用性和在地性,針對本碩博“新聞學理論”課程貫通的具體問題,我們需要緊緊抓住其邏輯起點——學生核心能力。學生核心能力既是出發(fā)點,也是目的地,新聞學畢業(yè)生核心能力框架是關鍵“樞紐”。
現行的教育評價有教育部的學科評估、學科認證,以及各類社會機構的排名,但學科評估和學科認證廣泛涉及教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社會服務等多方面,重在學科整體。社會機構排名標準不一且受非學術因素影響,以上評估不能滿足新聞學畢業(yè)生人才培養(yǎng)的內生需求。
通過“反向設計”理念,先制訂新聞學畢業(yè)生能力框架,依據能力框架反推與新聞理論類課程相關的指標點,根據不同層級畢業(yè)生能力的指標點,實現本碩博“新聞學理論”課程教學內容的貫通和區(qū)隔。建議借鑒《華盛頓協議》“畢業(yè)要求與職業(yè)能力”和《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畢業(yè)要求”中學生核心能力12條要求設置的思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和中國共產黨新聞宣傳實踐等因素融入核心能力框架體系中,建構適應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需要的中國新聞學畢業(yè)生核心能力框架。
2.探索成果導向的“新聞學理論”課程貫通模型
建議將“新聞學理論”本碩博課程貫通放在整個社會和新聞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考慮,新聞學專業(yè)綜合學生個人發(fā)展需要、家長及校友期待、院校特色、新聞傳播事業(yè)發(fā)展、黨和國家需求等因素提出了新聞教育目標,教育目標對本碩博各層級學生的核心能力提出要求,由此決定達成核心能力的課程內容,再通過內部評鑒和外部考核,實現對課程的持續(xù)改進。在整個過程中,注重對本碩博不同學段教育目標、核心能力、課程內容交叉和區(qū)隔的分析,在此基礎上達成“新聞學理論”課程不同學段的貫通。
3.探索成果導向的課程貫通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