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手冢治蟲與“角色之死”

2020-01-15 02:43:52孫旻喬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6期
關鍵詞:漫畫動畫文字

孫旻喬

(名古屋大學 人文學院, 名古屋 466-8601)

日本二戰(zhàn)后的故事漫畫擁有獨特的審美與敘事方式,而漫畫大師手冢治蟲(手塚治蟲)于其創(chuàng)作生涯初期繪制的一系列單行本作品被認為是開拓和奠定這種獨特風格的先鋒。在分析這些單行本漫畫的獨特之處時,死亡描寫一直是漫畫研究者們關注的重點之一。研究者指出,正是手冢首次在被認為是“給未成年人的消遣”的漫畫中涉及了有關生死的命題,并指出,其死亡描寫賦予了記號化、臉譜化的漫畫角色形象以真實感、立體感與復雜性,同時為手冢的漫畫作品增添了未見于同年代其他任何動畫、漫畫作品的悲劇氛圍。但以往研究的關注點僅限于探討死亡表現(xiàn)給角色形象及作品整體風格帶來的影響,并未具體分析手冢在繪制角色的死亡時所采取的表現(xiàn)手法,這正是本文關注的中心。本文以1946年到1953年間手冢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單行本漫畫為例,關注這些作品中出現(xiàn)的角色死亡表現(xiàn),分析手冢在其創(chuàng)作初期所采用的表現(xiàn)手法,并探究這種手法形成背后的社會背景與歷史脈絡。

一、 手冢的初期創(chuàng)作與“角色之死”

手冢治蟲出生于1928年大阪近郊的小城寶冢,從小便顯露出漫畫創(chuàng)作方面的天賦。手冢初中時代已繪制出《幽靈男》(1945年)、《失落世界(私家版)》(1945年)等故事性豐富的漫畫習作。1946年二戰(zhàn)結束伊始,仍是在校生的手冢在《少國民新聞》大阪版上連載四格漫畫《小馬日記》(1946年),正式出道成為漫畫家。1947年,初出茅廬的手冢與前輩漫畫家酒井七馬(酒井七馬)合作創(chuàng)作出一本名為《新寶島》(1947年)的單行本漫畫作品。這部作品雖然屬于“赤本漫畫”,也就是一種由非正規(guī)出版社出版、印刷在粗糙再生紙上的廉價漫畫,但憑借極富張力的畫面表現(xiàn)力和緊張有趣、令人欲罷不能的故事情節(jié)獲得了當時日本青少年的支持,取得了令正規(guī)出版社都為之驚嘆的銷量(1)根據(jù)手冢本人回憶,《新寶島》的銷量有30萬到40萬冊。(參見手塚治蟲:《手塚治蟲漫畫全集383 別巻1 手冢治蟲エッセイ集①》,講談社,1996年,第70頁。),并在日本全國引起了“赤本漫畫熱潮”。在1947年到1953年的6年間,手冢以大阪為創(chuàng)作陣地,出版了超過30部單行本“赤本漫畫”。這些作品按照原創(chuàng)程度可以分為三類:《森林魔境》(1948年)、《拳銃天使》(1949年)等戰(zhàn)后原創(chuàng)作品,《火星博士》(1947年)、《失落世界(不二書房版)》(1948年)等以其出道前的習作為藍本的重制作品,以及《浮士德》(1950年)、《罪與罰》(1953年)等名著改編作品。在高強度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手冢獨有的漫畫表現(xiàn)手法得以完善和定型。同時,這些作品在日本漫畫表現(xiàn)風格的發(fā)展史中也擁有重要的地位。

有關手冢初期作品對于日本漫畫表現(xiàn)與發(fā)展的整體意義,日本學者鷲谷花(鷲谷花)指出,“手冢治蟲長篇故事漫畫表現(xiàn)形式的成型,是將日本漫畫史分隔為‘戰(zhàn)前’與‘戰(zhàn)后’的重要分水嶺”(2)鷲谷花:《コマの中の人間 1924~1951》,載《文學研究論集》,筑波大學比較理論文學會,1998年第15期,第110頁。。一方面來講,手冢治蟲的漫畫表現(xiàn)手法與日本二戰(zhàn)前和二戰(zhàn)期間的大眾文化之間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連續(xù)性;而另一方面,手冢并未拘泥于以往漫畫的創(chuàng)作規(guī)范,而是從各個角度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關于手冢表現(xiàn)手法的“連續(xù)性”與“創(chuàng)新性”,以往的漫畫研究者們從畫面鏡頭運用、故事情節(jié)設置、角色造型表現(xiàn)等角度進行了諸多深入淺出的分析。這其中,“角色之死”即角色的死亡表現(xiàn)一直是關注的重點之一。

以往研究對手冢作品中“角色之死”的關注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一為死亡表現(xiàn)在角色形象塑造中的作用,一為死亡表現(xiàn)對故事整體風格的影響。

首先,手冢在文章中寫道:“小的時候……每年都有那么一兩次,我會被帶去參加城里電影院舉辦的‘漫畫電影節(jié)’。電影節(jié)將大力水手、貝蒂娃娃、米老鼠等十二三部作品混在一起上映。……我當時只是單純地認為,要是能創(chuàng)作漫畫電影就好了?!?3)手塚治蟲:《アニメーションは“動き”を描く》,見手塚治蟲:《手塚治蟲漫畫全集387 別巻5 手塚治蟲エッセイ集②》,講談社,1996年,第6頁。手冢進行漫畫、動畫創(chuàng)作的動機源自對以迪士尼為首的歐美動畫作品的向往。這種向往導致手冢在角色塑造方面明顯地模仿和借鑒了迪士尼的角色形象塑造方法。迪士尼的動畫角色造型建立在一套抽象化的記號表現(xiàn)系統(tǒng)之上,而手冢則將這種以記號為基礎的造型模式運用到自身的漫畫創(chuàng)作之中。

但日本大眾文化研究者大冢英志(大塚英志)指出,手冢并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了迪士尼動畫的角色表現(xiàn)手法,而是對其進行了調整和變革。大冢對比迪士尼的動畫角色與手冢作品中的登場角色,指出:迪士尼的角色無論遭遇何種外力(比如:從懸崖上摔下,被飛馳的汽車撞飛),其身體都能復原如初,外界的暴力不會對這些角色的身體產生任何實質性影響。大冢認為這樣的身體形象實質上是“一群記號的集合體,是通過非寫實手法描繪的”(4)大塚英志:《アトムの命題 手塚治蟲と戦後まんがの主題》,角川書店,2009年,第173頁。。大冢在承認手冢對迪士尼的模仿的同時,以手冢的習作《直到勝利之日》中被戰(zhàn)斗機打傷的少年為例,指出手冢在這一場景中給予了“僅由一群記號集合而成、通過非寫實手法描繪的角色以血肉之軀”(5)大塚英志:《アトムの命題 手塚治蟲と戦後まんがの主題》,角川書店,2009年,第173頁。,同時主張“手冢賦予了以迪士尼風格為出發(fā)點的角色以血肉之軀,就此決定了二戰(zhàn)后日本故事漫畫的本質。也就是說,自此以后,日本的動漫角色們獲得了能夠感知生離死別、暴力和性的身體”(6)大塚英志:《ミッキーの書式 戦後まんがの戦時下起源》,角川學藝出版社,2003年,第41-42頁。。手冢在初期創(chuàng)作中沿用了迪士尼動畫高度抽象化、記號化的角色造型規(guī)范,但同時他并沒像迪士尼那樣將角色塑造成不老不死的存在,而是在作品中表現(xiàn)了角色的受傷、成長和死亡過程。通過這樣的刻畫,手冢給予了往日抽象化、記號化的角色前所未有的寫實感。

其次,長久以來,漫畫一直被認為是為未成年人準備的寓教于樂的文化產品。手冢在對比自身作品與20世紀60年代盛行的劇畫(7)“劇畫”指的是1960年代開始流行的漫畫作品群。與手冢治蟲所創(chuàng)作的以未成年人為主要受眾的作品不同,劇畫以青年為主要目標群體,無論是在畫風還是題材上都偏向于寫實,一部分作品有著明顯的“反手?!眱A向。時,以《地底國的怪人》(1948年)為例,指出: “在內容方面追求哲學深度,在人物配置和構成上追求文學性,不設置搞笑情節(jié),而是展現(xiàn)悲劇性,并且不排斥悲劇性的結局——我在創(chuàng)作《地底國的怪人》時就已經開始嘗試這些事情了。”(8)手塚治蟲:《后記》,見《手塚治蟲漫畫全集253 地底國の怪人》,講談社,1996年。在這篇文章中,手冢主張,常見于劇畫中的“悲劇性”始于其作品《地底國的怪人》,而該作品的“悲劇性”則主要體現(xiàn)在主角“耳男”的悲劇性死亡上。漫畫研究者竹內長武(竹內オサム)認為,手冢作品中的悲劇性主要分為“個人的悲劇結局”和“人類的悲劇未來”兩種,“兩者同氣連枝,但將戰(zhàn)前作品與戰(zhàn)后手冢漫畫區(qū)別開來的則是前者,也就是‘個人的悲劇結局’。也就是說,手冢開創(chuàng)了以主角或與主角同等重要的角色的死為結局的漫畫敘事方式”(9)竹內オサム:《悲劇性——戦後マンガの新しさ》,見竹內オサム、西原麻里編:《世界文化シリーズ<別巻>② マンガ文化 55のキーワード》,密涅瓦書房,2016年,第113-114頁。??偨Y手冢的主張和竹內的評價可見,“角色之死”為手冢的作品增添了“悲劇性”。這種“悲劇性”不曾出現(xiàn)在手冢之前的任何漫畫作品之中,是手冢作品的“創(chuàng)新之處”。

以往漫畫研究認為,對比歷來的動畫、漫畫作品,手冢描繪的“角色之死”代表了一種全新的創(chuàng)作理念。在手冢之前,無論是迪士尼的動畫,還是日本本土作者創(chuàng)作的動畫和長篇連載漫畫,都被認為是為未成年人準備的消遣,而手冢通過描繪“角色之死”,證明了漫畫這一表現(xiàn)形式亦可以擁有匹敵小說、電影、戲劇等其他創(chuàng)作形式的立體角色和思想深度。然而,以往研究僅關注了手冢作品中 “角色之死”對角色形象和故事整體風格的影響,卻并未具體分析“角色之死”是通過何種手法展現(xiàn)的。這正是本文的重點。

在詳細介紹日本漫畫表現(xiàn)手法的《漫畫的閱讀方法》一書中,評論家齋藤宣彥(斎藤宣彥)將現(xiàn)代日本漫畫的畫面分解為三個基本構成要素,即“圖像”“分鏡格”和“語言”。他指出:“漫畫的最低限構成要素是圖像和分鏡格,漫畫的故事情節(jié)正是由此兩者傳達。此兩者有時相輔相成,有時相互矛盾,總之,兩者的相互交織構成了一部漫畫的敘事基礎?!硪环矫?,在圖像與分鏡格之外,語言也是推進漫畫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組成要素。語言要素包括登場人物的臺詞(獨白、對話)、解說、聲音符號,也包括沒有直接展現(xiàn)在畫面中的原作以及情節(jié)設計階段的語言。”(10)斎藤宣彥:《付録 マンガの構造モデル》,見井上學編:《漫畫の読み方》,寶島社,1995年,第220頁。圖像、分鏡格和語言是組成現(xiàn)代日本漫畫的三大基本要素。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優(yōu)秀的漫畫作者能夠通過組合運用這三大要素來實現(xiàn)不同的表現(xiàn)效果。例如:手冢在其作品中表現(xiàn)人物的快速運動時,通常會以富有張力的圖像為核心,并輔以動作線來傳達速度感;而表現(xiàn)人物內心活動時,手冢則會以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要素為重,同時借助背景圖像和分鏡格的配置來傳達角色的心理狀態(tài)。

手冢一生都致力于漫畫、動畫的創(chuàng)作,其創(chuàng)作生涯幾經波折,創(chuàng)作手法也在不斷創(chuàng)造潮流、追趕潮流、與潮流搏斗的過程中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手冢對于三大漫畫構成要素的運用并非三言兩語就能解釋清楚。本文想要探討的是:手冢在手法初步確立的早期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角色之死”之時利用了哪種漫畫構成要素,又是通過何種手段表現(xiàn)出角色形象的寫實感并傳達出故事的悲劇性的。

二、 “文字中的死亡”:以“耳男之死”為例

1947年到1953年間,手冢繪制的漫畫單行本超過30部,其中包含“角色之死”橋段的作品約占其中三分之一(見表1)。可以說,對于手冢來說,“角色之死”并非特例。在其作品角色的死亡原因中,“高空墜落”比重最大。除此之外,角色的死因還包括火傷、事故、中毒、劍傷、他殺等。

從角色死亡的原因來看,手冢繪制的“角色之死”并沒有太多共性,然而如果關注其表現(xiàn)手法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明顯的共同點。以被稱為“漫畫史上首次表現(xiàn)角色之死”(11)鷲谷花:《コマの中の人間 1924~1951》,載《文學研究論集》,筑波大學比較理論文學會,1998年第15期,第119頁。的作品《地底國的怪人》為例,該作品講述了繼承父親遺志的天才科學少年約翰在小兔子“耳男”的協(xié)作下,建設火箭列車,前往地底探險,并與地底國女王率領的地底人斗爭的故事。在該作品的諸多登場人物中,耳男無疑是其中最出彩也是最悲情的角色。這只因為科學家的一時興起而獲得了智慧的小兔子想要融入人類社會,卻因為其兔子的外表遭到排擠、誤會、傷害。但耳男仍然選擇犧牲自己來保護同伴,為此全身重度燒傷。在故事的末尾,終于得到了同伴們的理解和認可的耳男,一面說著“我是人類吧……”,一面陷入了永眠。

表1 手冢治蟲作品中的“角色之死”

表1(續(xù))

資料來源:作者根據(jù)講談社版《手塚治蟲漫全集》整理而成。

圖1為《地底國的怪人》中描寫“耳男之死”的畫面。

圖1 《地底國的怪人》之“耳男之死”(12) 為便于中文閱讀,本文圖中原日文文字已翻譯成中文,下同。

資料來源:手塚治蟲:《手塚治蟲漫全集253 地底國の怪人》,講談社,1996年,第153頁。

首先,單從圖像層面來看,雖然耳男此時已全身重度燒傷,圖中卻沒有出現(xiàn)任何能讓讀者聯(lián)想到角色嚴重傷勢的記號(比如血跡、傷口等)。這名角色身處彌留之際,但他的身體形象卻沒有因為外界的暴力而產生任何變化。可以說,在圖像層面上,本作中的角色形象并未脫離大冢所指出的迪士尼風格角色的表現(xiàn)規(guī)范。也就是說,和米老鼠、唐老鴨一樣,耳男的身體是抽象化、記號化且與死傷無緣的。這種寫實性描寫的缺失導致圖像在敘事方面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如果只觀察圖像,讀者很難確定角色是否真正死亡,更無法通過這些畫面來理解角色的內在性格或是感受角色死亡所帶來的悲劇色彩。

然而,如果將注意力從圖像層面轉向文字層面,情況則發(fā)生了轉變。首先,手冢通過角色間的對話明確地傳達出角色死亡的事實。讀者即使僅閱讀文本也能夠準確理解作者在這一場景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同時,圖像層面上抽象化、記號化的角色形象因為文字的介入而發(fā)生了變化。在他說出“我是人類吧……”這句遺言之時,他心中所暗藏的那份痛苦、不甘以及對于“人類”的憧憬便被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耳男原本缺乏寫實感的平面化形象由于文本的介入而變得真實、豐滿了起來,“耳男之死”帶來的悲劇性也呼之欲出。

手冢在表現(xiàn)“耳男之死”時,采取了以文字信息為核心來進行敘事和抒情的手法。這種以文字信息為重的表現(xiàn)形式不僅見于《地底國的怪人》這一部作品,更普遍存在于手冢諸多初期創(chuàng)作之中。在表現(xiàn)“高空墜落”之時,手冢便多次使用了以文字為重的表現(xiàn)手法。在1948年出版的《月世界紳士》一作的結尾處,佐代子因為無法面對自己并非人類的真實身份而選擇從降落的火箭里跳下自殺。手冢在描繪“佐代子之死”時,并未直接繪制出其死亡畫面,而是通過目擊者即主角健一的獨白“佐代子,你為什么要自殺??!佐代子啊……已經沒救了……”轉述了角色的死亡過程。在另一部作品《森林魔境》中,毒蝎女王因為與反派爭搶長生不老的泉水失足從懸崖上跌落而亡。在表現(xiàn)“毒蝎女王之死”之時,手冢雖然繪制出了角色從高空墜落的過程,卻并未刻畫外界的暴力傷害給角色帶來的變化。與耳男的身體一樣,毒蝎女王的身體也處在一種非寫實的、記號化的、無傷的狀態(tài)中。讀者無法通過這樣的身體圖像來確定角色的死亡,而明確傳達“死亡”這一信息的則是死亡目擊者的解說,也就是“啊,毒蝎女王的末路來了”這句臺詞。

在表現(xiàn)“高空墜落”死亡以外的“角色之死”時,手冢同樣重視文字的傳達作用。例如,在手冢初期的長篇名作《大都會》之中,人造人米奇因為得知自己并非人類所生、沒有父母這一事實而陷入憤怒,率領機器人大軍攻打人類社會。由于組成其身體的人造細胞因為太陽黑子放射能的活躍才得以維持活性,隨著放射能活躍期的結束,米奇的身體開始壞死。圖2表現(xiàn)了《大都會》之“米奇之死”??梢钥闯觯众T诳坍嬅灼娴乃劳鲞^程時徹底拋棄了圖像這一漫畫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他并沒有畫出米奇身體腐壞分解的具體細節(jié),而是通過目擊者們的對話來傳達這一過程。同時,主角健一搬出了與米奇長相如出一轍的雕像,米奇的伙伴們將這尊雕像認作米奇本人,與之握手道別。在這一場景中,在圖片層面上,米奇的雕像代替了米奇本人,維持住了這名角色非寫實、記號化的身體形象;而在文字層面上,米奇本人則經由旁觀者之口經歷著傷痛,并最終走向了死亡。本作中的“角色之死”實際上僅存在于文字之中,而并不存在于圖像之內。

雖然手冢被后人稱為“漫畫之神”,但必須承認,對比同時代的其他漫畫作者,沒有經歷過一天專業(yè)美術訓練的手冢,其初期作品在圖像表現(xiàn)力上有所不足。手冢也在訪談和隨筆中多次展現(xiàn)出對自身畫工的不自信。(13)參見手塚治蟲:《アニメーションは“動き”を描く》,見手塚治蟲:《手塚治蟲漫畫全集387 別巻5 手塚治蟲エッセイ集②》,講談社,1996年,第24-25頁。而彌補這種不足的正是手冢作品中的文字信息。手冢通過細膩感人的對話、發(fā)人深省的旁白來勾勒角色的內在性格、細化故事情節(jié),并成功渲染出死亡的強烈悲劇性。本文將這種以文字為主要媒介的死亡表現(xiàn)稱為“文字中的死亡”?!拔淖种械乃劳觥逼毡榇嬖谟谑众3跗趧?chuàng)作的諸多漫畫單行本之中,是手冢在此階段表現(xiàn)角色死亡時最常見的手法。

圖2 《大都會》之“米奇之死”

資料來源:手塚治蟲:《手塚治蟲漫全集44 メトロポリス》,講談社,1998年,第161頁。

三、 “文字中的死亡”的誕生背景

作為開啟日本漫畫新時代的領航者,手冢的初期創(chuàng)作關注了以往動畫、漫畫中很少涉及的題材,也就是“角色之死”。本文認為,這種“角色之死”并非存在于畫面中,而是存在于文字中。然而,雖然二戰(zhàn)后的日本漫畫相對于二戰(zhàn)前、二戰(zhàn)中的作品有著諸多改變,但其本身仍舊是一種以圖畫為核心的表現(xiàn)形式。那么,手冢為何會在其初期作品中放棄以圖像為核心的表達方式而選擇文字要素來刻畫“角色之死”呢?以下從外因(手冢創(chuàng)作作品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內因(手冢本身在漫畫創(chuàng)作手法上的自主改良)兩個方面來分析“文字中的死亡”的誕生背景。

谷瑛子指出,在二戰(zhàn)后日本被聯(lián)合國軍占領期間,手冢所繪制的“赤本漫畫”被置于“漫畫”這一大類之下,受到了來自駐日盟軍司令部(GHQ)的管制。(14)谷瑛子:《占領期に出版された漫畫:〈占領期検閲児童書目録〉下巻を手がかりに》,載《北星女子短期大學紀要》,北星學園女子短期大學,1999年,第9頁;第15頁。在當時GHQ對日本出版物的管制條例的規(guī)定中,“煽動暴力或社會不安”被設為禁止項。同時,“赤本漫畫”的出版壓力不僅來自GHQ,還來自當時的家長和教育者。對于當時的兒童來說,“赤本漫畫”這種在小賣部銷售、價格低廉的娛樂手段無疑魅力十足。然而,由于戰(zhàn)后出版環(huán)境混亂、作者水平良莠不齊,“赤本漫畫”中不時會出現(xiàn)粗制濫造的內容或是過激的表現(xiàn),這引起了家長和教育者們的警惕和反感。谷瑛子指出,“兒童們越是沉迷(赤本漫畫),大人們的反對就越是激烈”(15)(16) 谷瑛子:《占領期に出版された漫畫:〈占領期検閲児童書目録〉下巻を手がかりに》,載《北星女子短期大學紀要》,北星學園女子短期大學,1999年,第9頁;第15頁。。而手冢也在其自傳中表示,“當時的強制教育認為,‘給小孩子準備的’娛樂必須要先滿足孩子的兄長與父輩們的要求。而這種因愛盲目、名為‘父母’的人有時會因為人多勢眾而產生巨大的強制執(zhí)行能力”(17)手塚治蟲:《手塚治蟲漫畫全集383 別巻1 手冢治蟲エッセイ集①》,講談社,1996年,第68頁。。這樣的只言片語在反映出作為作者的手冢對于教育者以及父母干涉其創(chuàng)作表示不滿的同時,從側面印證了當年“赤本漫畫”的出版和創(chuàng)作所遭受的巨大外在壓力。

作為“赤本漫畫”的旗手,手冢的創(chuàng)作毫無疑問受到了來自GHQ和教育者的雙重壓力。因此不難想象,如果手冢想要在作品里表現(xiàn)“死亡”這種不屬于“給小孩子準備的娛樂”且有可能煽動暴力和不安的內容,就必須在表現(xiàn)形式上進行調整和推敲。本文認為,采用文字而不是圖像,或者說,以文字取代圖像作為展現(xiàn)“死亡”的媒介,是手冢對于當時客觀存在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和妥協(xié)。

例如,對比手冢在出道之前的習作《失落世界(私家版)》(以下簡稱《私家版》)和以此習作為藍本繪制的單行本漫畫《失落世界(不二書房版)》(以下簡稱《不二書房版》),就能夠明顯地感受到當時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壓力,以及文字在死亡表現(xiàn)中所起到的作用。具體而言,無論在《私家版》中還是在《不二書房版》中,反派阿燈的邪惡計劃都以其死亡而告終。但在《私家版》中被正在運轉的機器碾死的阿燈在《不二書房版》中則是因為從太空艙跌落太空而死。在《私家版》中,手冢使用了三段式分鏡構圖來完整地展現(xiàn)阿燈從受傷到死亡的全過程。這一過程中,文字僅僅作為一種輔助說明,即便讀不懂日語,讀者也完全可以通過圖像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稍凇恫欢堪妗分校众2⑽词褂脠D像刻畫阿燈飛出太空艙的過程,而是將鏡頭對準死亡的目擊者,也就是胡子老爹,通過胡子老爹的一系列解說傳達出角色死亡的全過程。從這樣的對比中可以看出,手冢在繪制“角色之死”時,除了刻意回避過于血腥的死亡過程,還更改了表現(xiàn)死亡的手法——文字在此取代了圖像,成為最重要的敘事手段。

但是,本文想要強調的是,“文字中的死亡”并不只是手冢被動承受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壓力的結果,同時也是手冢作為戰(zhàn)后日本漫畫新型表現(xiàn)規(guī)范的開拓者主觀能動性的體現(xiàn)。

竹內在評價手冢對于日本漫畫的貢獻之時指出,手冢在進行漫畫創(chuàng)作時,“援用其他已經成型的文化系統(tǒng),同時對這些既成文化進行了獨到的加工”(18)竹內オサム:《手塚治蟲:アーチストになるな》,密涅瓦書房,2008年,第264頁。。竹內所強調的正是手冢的漫畫創(chuàng)作,特別是其初期故事漫畫創(chuàng)作的一個明顯的特點:手冢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并不拘泥于以往的漫畫創(chuàng)作模式,而是大膽地將動畫、電影、小說、戲劇等各種不同媒體的表現(xiàn)手法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并開拓出了一套嶄新的創(chuàng)作風格。本文所探討的“文字中的死亡”,則是手冢將以戲劇為代表的文學創(chuàng)作方式導入其漫畫創(chuàng)作流程的結果。

手冢成長于日本知名寶冢少女歌劇團的大本營寶冢市,自幼觀看寶冢歌劇,年輕時曾勵志成為話劇演員。大學時手冢加入了劇團參演劇目,甚至為了話劇團的演出而休學。手冢的漫畫創(chuàng)作,從肉眼可見的圖像、文字信息,到隱藏在這些圖像和文字信息背后的制作過程,都受到了戲劇表演和創(chuàng)作的影響。比如,手冢漫畫中的許多場景都透著一種戲劇舞臺特有的華麗感,而手冢在設計角色時指出,“我因為沉迷戲劇表演而將自己作品中的登場角色都當作劇團成員來對待,經常根據(jù)作品需求更改演員裝扮,偶爾讓正派角色扮演反派,或是讓同一名角色在不同的故事中飾演不同的形象”(19)手塚治蟲:《手塚治蟲漫畫全集383 別巻1 手塚治蟲エッセイ集①》,講談社,1996年,第97頁。。

手冢將自己筆下的角色看作劇團成員,而將自己當作戲劇的創(chuàng)作者。戲劇創(chuàng)作者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需要制作劇本,而手冢也將劇本的制作作為其故事漫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步驟。在介紹自身漫畫創(chuàng)作手法時手冢指出,“所謂劇本,是電影和戲劇創(chuàng)作過程中記錄登場人物的動作、臺詞以及舞臺設置等細節(jié),避免隨著劇情發(fā)展而發(fā)生疏漏的存在,在創(chuàng)作漫畫時也需要制作劇本”(20)手塚治蟲:《手塚治蟲漫畫全集399 別巻17 手塚治蟲のマンガの描き方》,講談社,1997年,第170頁;第174頁。。根據(jù)手冢的詳細說明,其制作漫畫劇本的過程分為三個步驟:大綱—摘要—腳本。大綱為故事的總體構架;摘要則更像是漫畫原著,或者說是小說;而到了腳本這一步,則需要“對摘要進行潤色,設置對話,詳細地描寫人物的登場、退場過程及故事發(fā)生場景的具體狀況”(21)(22) 手塚治蟲:《手塚治蟲漫畫全集399 別巻17 手塚治蟲のマンガの描き方》,講談社,1997年,第170頁;第174頁。。這樣的闡述表明,手冢在進行漫畫創(chuàng)作時并不是立刻繪制圖像,而是首先采取“文字”進行構思。也就是說,在手冢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文字情報是先于圖片情報而存在的。

圖3 《大都會》創(chuàng)作草稿資料來源:手塚治蟲:《『メトロポリス』下書きノート》,小學館creative,2010年,第28頁。

2010年公開的手冢初期創(chuàng)作的草稿證實了這種創(chuàng)作順序。對比《大都會》的創(chuàng)作草稿(圖3)和作品成品(圖4),可見,手冢在繪制作品草稿時并沒有把刻畫重點放在圖像上。草稿中的人物被簡化成幾個大小不一、沒有細節(jié)的橢圓。手冢在這些簡潔的橢圓兩側詳盡地寫下了角色的臺詞,并對這些臺詞進行了細致的推敲和取舍。在右側的成品中,這些臺詞幾乎被原封不動地沿用下來,而角色們的站位、動作、表情則根據(jù)這些臺詞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細化。

手冢還指出,在進行漫畫劇本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要重視“5W1H”(Who, When, Where, What, Why, How)這六項要素,并提倡“在進行漫畫創(chuàng)作之時,可以通過說明性文字、人物間的對話、圖像等各種要素對這六項要素進行表現(xiàn)”(23)手塚治蟲:《手塚治蟲漫畫全集399 別巻17 手塚治蟲のマンガの描き方》,講談社,1997年,第174頁。。由此可見,在手冢的創(chuàng)作理念之中,以“說明文”和“對話”為代表的文字信息不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先于圖像信息而存在,且在成品中也擁有著與圖像信息平起平坐的重要地位。在一篇發(fā)表于1965年的文章中手冢表示,他“從20年前就已經開始使用這種文字優(yōu)先的創(chuàng)作方式了”(24)手塚治蟲:《ボク流のマンガの作り方》,見手塚治蟲:《手塚治蟲漫畫全集389 別巻7 手冢治蟲エッセイ集③》,講談社,1997年,第50頁。。可以斷定,手冢從其最初的創(chuàng)作開始便已經落實了先劇本后圖像、注重文字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的創(chuàng)作手法,而“文字中的死亡”正是手冢在遵循這種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后的結果。

四、 “文字中的死亡”是一種手法上的創(chuàng)新

歷來漫畫研究者普遍認為,手冢在繼承了舊有漫畫表現(xiàn)形式的同時進行了大膽變革,其初期漫畫單行本在日本漫畫表現(xiàn)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分隔戰(zhàn)前漫畫與戰(zhàn)后新型故事漫畫的分水嶺。而“角色之死”通常被認為是手冢打破漫畫角色表現(xiàn)的固有套路、拓寬漫畫表現(xiàn)范疇的一種創(chuàng)新。本文認為,手冢作品中出現(xiàn)的“角色之死”并非是一種內容上的創(chuàng)新,而是一種手法上的創(chuàng)新。

首先,雖然在手冢之前的日本漫畫中很少出現(xiàn)真正死亡的角色,但這種橋段卻并非一次都沒有被描繪過。比如,在田河水泡創(chuàng)作的兒童漫畫《野犬小黑》(1931年)中就出現(xiàn)了“角色之死”。同時,雖然迪士尼風格的角色形象被認為與傷痛和死亡無緣,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從迪士尼最早的長篇動畫作品《白雪公主》(1937年)到在日本引起轟動并給手冢的漫畫創(chuàng)作帶去深刻影響的《小鹿斑比》(1940年),“角色之死”以及對生死的討論一直是迪士尼動畫關注的主題之一。因此,若說手冢是表現(xiàn)動漫角色死亡的第一人不免有失準確,忽略了二戰(zhàn)前、二戰(zhàn)中日本漫畫的存在以及迪士尼對手冢個人創(chuàng)作的影響。但從創(chuàng)作手法的角度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野犬小黑》還是迪士尼的諸多動畫作品,其在表現(xiàn)角色死亡之時所采用的手法與手冢作品中的“文字中的死亡”有著相當大的區(qū)別。

以經常被和手冢的作品進行對比的迪士尼動畫為例,在《白雪公主》中,迪士尼繪制了“白雪公主之死”和“女王之死”。白雪公主在吞下了邪惡女王的毒蘋果后倒地身亡,動畫通過女王的表情臺詞、背景音樂中逐漸緊湊的鼓點和白雪公主無力垂下的手,表現(xiàn)了白雪公主的死亡過程。而緊隨其后的“女王之死”則是通過盤旋降落的禿鷲和小矮人們的表情間接刻畫的。觀察“白雪公主之死”和“女王之死”就會發(fā)現(xiàn),《白雪公主》傳達死亡信息的媒介主要是畫面和音樂。在《小鹿斑比》中,迪士尼也采用了類似手法表現(xiàn)角色的死亡。在該作品中,迪士尼通過一聲刺耳的槍響暗示了鹿媽媽已經被獵人所殺這一殘酷的事實。這些作品并非沒有刻畫角色的死亡,但在這些作品中,由于文字信息的缺失,角色在面臨死亡時的所感所想不得而知。對比之下,手冢在表現(xiàn)角色的死亡之時不僅重視對“死亡”這一事實的傳達,更是通過其特有的細致文字著重表現(xiàn)出角色內心的痛苦、心酸、不甘等多重感情信息,同時抒發(fā)出其自身對于“死亡”和“生命”的理解。如果說以圖像展現(xiàn)的 “白雪公主之死”“女王之死”和“鹿媽媽之死”是一種敘事性的“死”,那么以《地底國的怪人》中的“耳男之死”為代表的、通過文字傳達的死亡則是一種抒情性的“死”。

五、 結 語

在日本動漫發(fā)展史上,兼具“漫畫之神”和“動畫之神”之名的手冢治蟲地位十分重要,其作品被認為是奠定當今日本動漫表現(xiàn)風格的“源流”。在其早期單行本作品中,手冢在繼承和模仿傳統(tǒng)動畫、漫畫表現(xiàn)形式的同時,在表現(xiàn)內容和表現(xiàn)手法上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而在手冢的諸多創(chuàng)新之中,“角色之死”的出現(xiàn)一直是研究者們的關注焦點。本文在回顧歷來研究的基礎上關注了手冢在描繪“角色之死”時的具體表現(xiàn)手法。本文認為,在其初期漫畫單行本中表現(xiàn)“角色之死”時,手冢并非以圖像為核心,而是在“文字”層面上描繪出角色的死亡。手冢通過“文字”這一漫畫基本構成元素成功塑造出角色豐富多面的性格,同時傳達了“死亡”這一主題的悲劇性。手冢初期漫畫單行本中的“角色之死”是“文字中的死亡”。手冢的這種創(chuàng)作風格一方面是對當時高壓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妥協(xié),另一方面也是其將戲劇的創(chuàng)作手法融入漫畫創(chuàng)作過程的成果。

竹內長武曾指出,手冢的初期作品“使用文字推進故事發(fā)展,導致這些作品對話過多,從現(xiàn)在的視角來看不免有些難以閱讀”(25)竹內オサム:《手塚治蟲·創(chuàng)作ノートと初期作品集》,小學館creative,2010年,第17頁。。但本文認為,在漫畫作品中大量導入文字信息并不是手冢初期作品的弊端,反而可以看作其創(chuàng)作的優(yōu)勢之一。實際上,“文字中的死亡”無論對于手冢個人還是對于日式漫畫的整體發(fā)展都意義重大。

從個人層面來講,正是因為手冢并沒有拘泥于圖像這一單一要素,他才能在早期作品中就描繪出豐富多面的角色形象,并傳達出其他漫畫和動畫作品所不具備的思想深度。可以說,手冢不俗的文字功底是引領其單行本漫畫從眾多“赤本漫畫”中脫穎而出、獲得廣大讀者青睞的原因之一。同時,作為戰(zhàn)爭親歷者的手冢深知生命之脆弱、和平之不易,“生之可貴”一直是其創(chuàng)作的核心命題。通過運用“文字”這一在傳統(tǒng)漫畫表現(xiàn)中被邊緣化的要素,手冢不僅得以充分傳達“生命來之不易”之核心思想,更得以具體闡述其有關“生死”的哲學思考。隨著創(chuàng)作閱歷的日益豐富,手冢的畫工逐漸從幼稚走向成熟,然而無論是在其初期著名連載漫畫《森林大帝》中,還是在其生涯大作《火之鳥》中,抑或是在其后期名作《怪醫(yī)黑杰克》中,“文字”始終是手冢表現(xiàn)死亡時最重要的手段?!拔淖种械乃劳觥辈粫o讀者帶來過剩的感官刺激,卻能引發(fā)讀者的思考和共情,并引導讀者對“生之可貴”這一手冢創(chuàng)作的核心命題進行思考。這正是手冢漫畫作品的過人之處。

從日式漫畫整體發(fā)展角度來講,“文字中的死亡”讓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作者和讀者意識到漫畫的內容不僅局限于“逗人一笑”,也可以嚴肅、悲情、深刻、復雜?!拔淖种械乃劳觥碧魬?zhàn)了當時的人們對“漫畫”的固有認知,并成功刷新了日本文化中對“漫畫”的定義,為手冢以外的漫畫作者們開辟出一片新的創(chuàng)作天地。同時,“文字中的死亡”也讓后進作者意識到,文字要素不只是對圖像信息的補充說明,其更可以參與到漫畫的敘事、抒情、描寫過程之中。可以說,“文字中的死亡” 為日后日本漫畫的長篇化、角色形象的復雜化以及以“重層化表現(xiàn)”為首的日式漫畫獨特表現(xiàn)手法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石。

猜你喜歡
漫畫動畫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做個動畫給你看
動畫發(fā)展史
熱愛與堅持
當我在文字中投宿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10
我的動畫夢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8:56
MINI漫畫
知識漫畫
百科知識(2016年18期)2016-10-28 00:17:35
漫畫4幅
婦女生活(2016年10期)2016-10-12 19:23:20
漫畫與幽默
讀者(2016年20期)2016-10-09 09:40:19
鲁甸县| 灵寿县| 平度市| 阜南县| 朝阳市| 麦盖提县| 财经| 桐梓县| 镇赉县| 屯昌县| 二连浩特市| 伊宁县| 太原市| 上杭县| 兰考县| 巴塘县| 瑞丽市| 富民县| 桃园县| 巴南区| 若尔盖县| 延安市| 温宿县| 鄄城县| 霸州市| 黄陵县| 开平市| 文安县| 定安县| 黄骅市| 灵宝市| 彝良县| 九台市| 蒙自县| 北辰区| 杨浦区| 宜都市| 炎陵县| 灵璧县| 乌鲁木齐市| 达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