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馨
摘 要:小學音樂教師要在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視野之下,引領(lǐng)學生主動投入到多感官的音樂學習當中,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英語方 式和多感官互動學習的機會,促進小學音樂教育的突破。
關(guān)鍵詞:核心素養(yǎng);多感官學習;小學音樂
不同的學生在面對單一教學方式時,對教學內(nèi)容有著不同的理解程度及認知和記憶,通過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方法的介入,讓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有著同樣的學習進度,成為教學的目的和方向。通過“多元感官音樂教學”模式的運用,利用聽覺體會、視覺激發(fā)、歌唱表達、肢體互動等綜合的方式,克服枯燥的課堂氛圍,讓音樂本身與學生互動,讓教師成為學生與音樂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及興趣,更對音樂的認識有一個新的提高。
一、全感官音樂教學法的特點
(一)趣味性
全感官音樂教學法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表現(xiàn)方法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提高音樂學習的樂趣和積極性。
(二)全面性
全感官音樂教學法正好是針對學生的不同感官來進行音樂教學的,了解不同學生在不同感官領(lǐng)域的優(yōu)缺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
(三)真實性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往往只注重對學生唱的培養(yǎng),但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不只有唱。全感官音樂教學法通過對學生感官的刺激,讓學生達到音樂學習的目的,同時,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想象力等。
二、開展趣味教學,激發(fā)多感官學習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要引起學生的互動參與興趣,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多感官的學習參與,就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理解和演繹歌詞,促使學生深層次的把握音樂內(nèi)涵。教師要讓學生參與進去,發(fā)揮學生潛能,展現(xiàn)學生不同的能力與特點,讓每位學生通過音樂發(fā)現(xiàn)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例如,在教學《勤勞人和懶惰人》時,教師鼓勵學生挖掘這首歌曲當中蘊含的基本生活常識,分析歌詞當中描繪的動作,鼓勵學生一邊演唱一邊跟著節(jié)奏舞動,讓各個感官都參與到歌曲學習當中,提高學習質(zhì)量。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設(shè)計相應(yīng)的表演動作,讓學生在動作當中體會音樂的節(jié)奏,既掌握音樂歌唱的方法,還在肢體動作當中享受音樂氛圍。
三、組織表演活動,引導多感官學習參與
教師之所以要注重設(shè)置豐富多彩的音樂表演活動,是因為枯燥呆板的音樂知識灌輸教學會制約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同時也無法引起學生的多感官參與,影響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落實。教師在組織表演活動時要將學生作為主體,使得學生感受到表演活動的樂趣,引領(lǐng)學生主動自覺的參與。例如,在學習《剪彩波爾卡》時,教師先鼓勵學生認真分析音色,通過音色研究想象音樂描繪的一個整體畫面,分析其中火車怎么開動的表現(xiàn)動作,感受現(xiàn)代科技與音樂的親密關(guān)系。接下來,教師則讓學生分別模仿各種火車行駛的動作,將這首歌曲描繪的畫面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并搭配上相應(yīng)的音樂,讓學生在表演當中發(fā)揮多個感官的作用,進入到歌曲營造的意境當中,提升音樂審美素養(yǎng)。
四、強化多感官聯(lián)合作用,營造學習情景
音樂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藝術(shù),它的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和欣賞都離不開親身參與和體驗,脫離體驗和參與,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音樂審美。強化多感官參與音樂教學,可以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加深對欣賞作品的理解,提高教學質(zhì)量,實現(xiàn)音樂教學有效性。聽覺體驗是音樂教學的基礎(chǔ),是培養(yǎng)音樂感受的前提,是理解音樂作品的先決條件,是提升音樂鑒賞興趣的基礎(chǔ),視覺體驗是音樂教學的途徑,歌唱體驗是音樂教學的關(guān)鍵,肢體體驗是音樂教學的補充。音樂是一門重要的藝術(shù)形式,而音樂之所以被大家稱道,是因為音樂藝術(shù)當中包含著豐富的人類情感。在學習音樂時,只有當學生掌握了作品當中蘊含的情感才算是把握了作品的精髓。
五、“多感官”融入為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帶來的蛻變
(一)“多感官”的融入使課堂教學更加鮮活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多感官”,可以使小學音樂教學更加開放,從而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對于小學生來講,其對音樂的理解尚且需要教師的引導。而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并且擁有豐富的想象力,所以開展多感官式的音樂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所以,而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超強想象力和無限熱情將得到激發(fā),學生的情操也將得到陶冶。因此,“音多感官”的融入,可以使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得到改變,從而為課堂教學注入更多的鮮活氣息。
(二)“多感官”的融入體現(xiàn)了音樂的動感美
“多感官”的融入,可以使小學音樂課堂不再只是單純的音樂課堂。因為,通過將音樂和生動、形象的情境結(jié)合起來,可以使音樂與聯(lián)想有機結(jié)合,從而使音樂課堂更加生動化和形象化。而這樣的課堂可以使學生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得到充分調(diào)動,從而將枯燥的音樂課堂轉(zhuǎn)變成美妙的音樂課堂。同時,在學生的視聽感官得到充分調(diào)動的情況下,學生也會跟隨音樂進行熱情的釋放,從而展現(xiàn)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三)“多感官”的融入深化了音樂教學
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人們的情緒有時候會發(fā)生波動。因為,音樂的旋律和歌詞可以觸動人的心靈,并給人帶來一定的感情體驗。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在講解音樂賞析課程時,其實就是帶領(lǐng)學生去體驗音樂表達的情感。而“多感官”的融入可以使音樂所傳遞的情感更清晰地表達出來,從而使音樂教學得到了深化。具體來講,就是教師可以通過講述詩歌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漸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從而由淺到深地完成對音樂情感的挖掘。
(四)“多感官”的融入營造了愉悅的課堂氣氛
“多感官”的融入,其實也為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了愉悅的教學氛圍。而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心靈將被音樂凈化。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將音樂和生活有機結(jié)合起來,以便使學生在感受音樂的美好的同時,對音樂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
總之,借助多感官新教學,能巧妙地把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感官體驗緊密結(jié)合,水乳交融,讓學生自己感受到歌曲中美的形象,獲得美的體驗,引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想像力,使學生在美妙的音樂殿堂里放聲歌唱。為此,我要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深刻理解新課程改革精神,不斷加強反思,讓學生在新蛻變的音樂課堂中獲得最真實的審美體驗!
參考文獻
[1]羅小平,黃虹.音樂心理學 [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2]李魯燕.如何多感官參與音樂教學[J].新校園,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