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秀麗
【摘要】在幼兒教育中,將手工與特色文化結(jié)合起來,既可以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等素養(yǎng),又可以使民族文化、家國情懷的教育得到有效落實。而且特色文化多源于鄉(xiāng)土,在資源獲取以及教育活動組織的便利性上要優(yōu)于其他內(nèi)容的手工活動。通常來說,組織好農(nóng)村幼兒園的手工特色文化活動,需要重視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信心、科學指導(dǎo)、多元認知及安全教育這幾個策略的運用。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幼兒園;手工;特色文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5-0157-02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of Handcraft Features Cultural Activities in Rural Kindergartens
(Hanying Kindergarten,Minle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LAI Xiuli
【Abstract】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the combination of handwork and characteristic culture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cultivate children's hands-on ability,thinking ability and other qualities,but also make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feelings b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Moreover,th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is mostly originated from the countryside,which is better than other manual activities in terms of resource acquisition and convenience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rga‐nization.Generally speaking,to organize handcraft cultural activities well in rural kindergartens,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pplication of strategies such as interest stimulation,confidence cultivation,scientific guidance,multiple cognition and safety education.
【Keywords】Countryside;Kindergarten;Manual;Characteristic culture;Strategy
手工活動是幼兒教育中一種重要的形式,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肢體協(xié)調(diào)性、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幼兒思維發(fā)展。在幼兒園教學中,手工活動是一種常態(tài)性的教育活動形式。而我們將地方的特色文化與手工結(jié)合起來,可以在保持手工活動教育價值的同時起到其他的教育作用。因為特色文化多源于地方鄉(xiāng)土,幼兒有較好的感性經(jīng)驗基礎(chǔ),且活動所需的資源較易獲取——比如麥稈畫所需的麥稈,在張掖地區(qū),特別是農(nóng)村幾乎是隨地可取。比如皮影,在祁連山下的甘南地區(qū),驢皮的獲取也不是難事。也就是說,無論是從教育價值上說,還是從教育的可行性上說,在農(nóng)村幼兒園中組織手工特色文化活動都是值得積極嘗試的。下面,本文就如何有效組織幼兒手工特色文化活動探討幾個策略。
一、激發(fā)興趣
手工與特色文化的結(jié)合,著眼點在手工,又在文化,而要想幼兒在活動中形成思維上的文化認知和認同,就要對其參與活動的興趣進行調(diào)動,以使其思維在活動中充分活躍起來。通常,根據(jù)幼兒的心理特征,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可從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是游戲化。即活動應(yīng)多以游戲的形式來組織,而不能將活動辦成像成年人的手工藝技術(shù)培訓(xùn)班。幼兒參與手工活動的熱情,多源于其具有操作性。而如果理論性太強或?qū)W習過程過于教條、嚴肅,就會導(dǎo)致幼兒產(chǎn)生厭倦心理。比如在幼兒進行麥稈畫制作的時候,可以設(shè)計一個情境,“小兔子新房子蓋好了,我們來幫它做漂亮的裝飾畫吧”。等幼兒制作完成后,將他們的作品貼在教室的墻上。
第二是童趣化。手工特色文化通常有一定的文化主題和內(nèi)容,在這個方面也要注意避免成人化。比如皮影戲,讓幼兒制作皮影或進行表演的時候,要選擇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為主題情節(jié),如“豬八戒吃西瓜”等角色及故事情節(jié),可以保證幼兒的參與熱情。
二、培養(yǎng)信心
幼兒的動手能力、心智水平都不太高,他們制作出來的手工作品通常不會達到多高的藝術(shù)水準。而我們的教育目的也并不在于使幼兒掌握一門手工技藝,而是通過手工活動對其進行能力、素養(yǎng)、思想的培養(yǎng)和引導(dǎo)。在這種目標下,教師需要注意,在對幼兒的活動過程、作品品質(zhì)等進行評價的時候,一定不要使用太多負面的評價。只要幼兒能充滿熱情地參與活動,通常來說就應(yīng)給予正面、積極的評價。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這種激勵性的評價,使幼兒對參與手工、接觸地方特色文化產(chǎn)生積極心理,并將這種心理遷移為發(fā)展的自信以及對地方文化的喜愛和認同。
比如在做麥稈畫的時候,有個幼兒速度慢,在下課時沒有完成。教師表揚他:“你是個做事認真的孩子,雖然沒有完成作品,但我看已經(jīng)很漂亮了?;丶抑蠛桶职謰寢屢黄鹜瓿?,好嗎?”幼兒沒有完成任務(wù)的心理陰影被這樣的評價一掃而光。
三、科學指導(dǎo)
幼兒心智水平低、動手能力不強,教師在指導(dǎo)活動的時候,很容易出現(xiàn)教得過細的問題,即把手工制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怎么操作,甚至是制作成什么樣子都一一進行示范。這種方式確實可以幫助幼兒較好地完成手工制作任務(wù),但對幼兒思維能力、思想認知等方面的培養(yǎng)作用就會弱化。因而,手工活動的教學,不應(yīng)像教幼兒識字一樣太教條,而是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適當放開一些,給幼兒留下部分自主創(chuàng)新、思考的空間。既要保證幼兒能掌握手工操作的要點,又要使幼兒的素養(yǎng)得到有效發(fā)展。比如,在教幼兒進行皮影的設(shè)計制作時,教師向幼兒展示一個作品,并將制作的過程用視頻加自己示范的方式教給他們。然后,在讓幼兒開始動手的時候,則不對其到底畫什么、怎么畫進行具體示范,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動畫人物以及自己喜歡的色彩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
四、多元認知
幼兒的認知思維主要是偏向于感性直觀,也就是多是通過觀察、體驗、操作的方式完成學習,而不是通比如,讓幼兒以麥稈畫的方式制作一個“花”的作品,教師不僅要給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的花,而且要把花的實體帶到教室中,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視覺和觸覺同時參與觀察認知。特別是麥稈畫是一種有質(zhì)感的美術(shù)手工形式,幼兒通過觸摸才能把握到花的質(zhì)感從而體現(xiàn)在作品中,比如向日葵,幼兒近距離觀察和觸摸之后,才能注意到葵花籽是一粒粒立著排放的。如果僅看教師展示的圖片,他們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就會平面化而缺少質(zhì)感。
五、安全教育
特色文化手工制作活動,難免會用到一些工具,有些工具具有一定危險性,比如剪刀。因而,組織手工特色文化活動時,教師一定要把安全問題放在重要位置去抓。除了在活動中反復(fù)進行安全提示,教師在活動的設(shè)計上針對幼兒安全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改良,保證幼兒手工活動的安全性。比如制作皮影的時候,對中、小班的幼兒,可讓幼兒不使用安全剪刀,而是讓幼兒采用撕紙的方式完成制作,而且,撕紙畫也是一種對幼兒動手能力很有效的培養(yǎng)方式。再比如,刺繡也是民樂縣比較有名的特色文化手工項目,但顯然讓幼兒去動針線危險性太高。教師可以將之變?yōu)樵诖蚝每椎呐菽?、塑料板上用手穿粗毛線。用毛線穿成一些簡單的圖案,不動針線也能讓幼兒體驗到“刺繡”的基本操作流程和原理。
總之,在農(nóng)村幼兒園中將手工活動與特色文化結(jié)合起來,可以“放大”教育效用。既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又可完成文化傳承、思想引導(dǎo)的任務(wù)。在組織策略上,教師應(yīng)充分考慮到手工特色文化活動組織的目的、幼兒的認知心理及心智特征,重點可關(guān)注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信心、科學指導(dǎo)、多元認知、重視安全這幾個策略。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幼兒手工特色文化教學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GS[2019]GHB0725)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邵利慧.淺談幼兒園美術(shù)手工活動的指導(dǎo)與實踐[J].學周刊,2019(17).
[2]董雯“.幼兒園美術(shù)教學法”實踐性研究[J].科教導(dǎo)刊 (上旬刊),2016(09).
[3]楊麗.談?wù)動變簣@區(qū)域活動的組織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8).
[4]鐘燕.農(nóng)村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價值及組織策略[J].人文之友,2019(11).
(責 編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