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為動詞是在施為句中作謂語的一類特殊的言語行為動詞,俄語動詞的體范疇也是句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都了解完成體與未完成體的一般的語法意義,但是施為句中的施為動詞的體的語用意義則與其對應(yīng)的語法范疇的意義不同。本文從語言學(xué)角度,將施為動詞的體作為研究對象,以言語行為理論為理論支撐,采用綜合歸納的研究方法,闡述施為動詞的定義,陳述奧斯汀的言語行為理論,最后分析總結(jié)出施為動詞區(qū)別于一般動詞的時體特點,施為概念豐富了俄語動詞的時體意義。
關(guān)鍵詞:施為動詞;言語行為理論;未完成體;完成體;時體意義
1. 俄語施為動詞概述
1.1俄語施為動詞的定義
施為概念首先由英國哲學(xué)家奧斯汀提出,施為動詞是語用學(xué)中的一個范疇,施為動詞這一概念發(fā)端于英國,是由英國哲學(xué)家奧斯汀在題為“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的語言學(xué)講座中提出,奧斯汀區(qū)分了施為句和敘述句的概念。這一思想引導(dǎo)著施為動詞理論和施為句理論的產(chǎn)生,并且為言語行為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奧斯汀認為施為動詞本身的詞義表明了話語所實施的行為,即言有所為。奧斯汀把那些能夠在句中通過所有顯性施行話語檢驗標(biāo)準(zhǔn)的動詞稱為顯性施行式動詞(施為動詞)。[ ]近些年來,隨著言語行為理論的發(fā)展和不斷完善,我國的語言學(xué)家對施為動詞的概念也有了新的界定。張家驊在《俄羅斯當(dāng)代語義學(xué)》中對施為動詞給出這樣的定義:施為動詞指的是在施為句中作謂語的特殊一類言語意向動詞,施為動詞的語義特征在于準(zhǔn)確無誤地表達交際者的意圖,是說話者具體語勢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語句施為化的標(biāo)志。它們構(gòu)成施為句,表達各種言語行為,語句的施為性就是依靠作謂語的施為動詞來實現(xiàn)的。[ ]
孫淑芳認為施為動詞是指在施為句中作謂語的一類特殊的言語意向動詞。[ ]郭聿楷對施為動詞的定義是在施為句中可充當(dāng)謂語的那類特殊動詞。[ ]成曉光、熊佳娟認為施為動詞是在顯性話語中使用的動詞。[ ]通過以上的幾個對施為動詞所下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施為動詞的定義大多都是通過施為句來進行闡釋,但是,我們都知道,施為動詞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范疇,所以我們對施為動詞下定義可以從不同的范疇出發(fā),如語義范疇,句法范疇和語用范疇。
目前為止,國內(nèi)外對施為動詞范疇單獨的研究還比較少,大多數(shù)都把施為動詞置于施為句中進行研究,或者借助于其他的術(shù)語如施為性,施為句,言語行為動詞等語用學(xué)范疇的術(shù)語對施為動詞進行研究,在奧斯汀、塞爾等人對言語行為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們都用了大致相同的言語意向動詞作為言語行為分析的例證,這點說明,每一類言語行為都對應(yīng)于一些固定的意向動詞,雖然言語意向動詞不等同于施為動詞,只有在施為句中作謂語的言語意向動詞才是施為動詞,但是這就涉及到在哪種情況下言語意向動詞屬于施為動詞。
1.2俄語施為動詞的特征
一般情況下,施為句成立的條件就是施為動詞用陳述式、主動態(tài)、未完成體、現(xiàn)在時、第一人稱,但是用于施為意義的施為動詞的形式不止于此。例如:Падучёва曾經(jīng)指出:“我們發(fā)現(xiàn),當(dāng)人們說施為性用法要求主體用第一人稱的形式指的是指物意義上的第一人稱,而并不是語法形式上的第一人稱,因為說話人可以因不同的原因放棄用第一人稱形式稱謂自己的權(quán)利。”這種非典型的情況用于施為句的施為動詞的形式Апресян歸納為以下幾種 [ ]:
1)施為動詞可以不用未完成體現(xiàn)在時,而用完成體將來時形式;
2)說話者可以不以單數(shù)第一人稱形式,而是以單數(shù)第三人稱形式或以表示不定意義的復(fù)數(shù)第三人稱形式出現(xiàn)
3)施為動詞可以不用主動語態(tài),而用被動態(tài)形式
4)施為動詞可以不用陳述式而用假定式形式
5)施為動詞可以不用人稱形式,而用不定式形式。
2.奧斯汀的言語行為理論
奧斯汀從行為角度闡釋人類語言交流活動,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言語行為理論”。奧斯汀注意到了這種類型的語句,他認為,這種類型的語句是語言表達式的一個特別的類型,其實本質(zhì)是行為,他們把之稱為“施為句”,在總結(jié)了語句的施為性之后,奧斯汀創(chuàng)立了語言學(xué)中一個新的理論—言語行為理論。
華劭也總結(jié)過施為句的語言特征:1)由“完成行為詞語組成的施為句,既是行為,又是話語”,說話就是做事,從而有別于陳述句;2)行為是沒有真假值的,這對那些沉溺于在每句話中尋求真值的人,無疑是一服清醒劑;3)施為句雖然真假之分,卻有使用是否得當(dāng)、得體之別。[ ](華劭,2003:233)
在后期,奧斯汀開始著眼言語行為本身,他認為,人在說話的同時,實行了三種行為:言說行為(用語句來傳達某種思想)、意向行為(用語句來完成某行為)和取效行為(用語句來取得某種效果)。
3.俄語施為動詞的時體特點
3.1俄語動詞體的意義及用法
《80語法》認為:動詞體范疇是由相互對立并具有同類語法意義的動詞形式列構(gòu)成的系統(tǒng);一列動詞形式表示受界限限制的整體行為(完成體動詞);另一列動詞形式不具有行為受界限限制的整體特征(未完成體動詞)。未完成體動詞表示的是行為的過程,并不指明行為的界限,它表示的行為不受時間限制,多用于描述事物、一般法則、習(xí)慣的動作等。完成體動詞則指明行為的界限,表示達到一定的結(jié)果的行為,但不表示行為的過程,因此常用它來表示具體的單個完成的行為以及按順序完成的行為。
3.2未完成體施為動詞的時體意義
施為動詞的意義就是表示特定的言語行為,含有施為動詞的“言語行為”就是奧斯汀最早提出的施為句,他們的主語只能是第一人稱代詞,一般認為,施為句中的施為動詞用未完成體、單數(shù)、第一人稱形式。并且,該動詞表達的行為能夠一次性完成,這里所說的一次性完成是屬于“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說話者語句所實施的言語行為是說話者針對受話者直接完成的,在時間上無延伸性僅僅是一次性的具體行為,言畢事成。我們歸納施為句中未完成體施為動詞的用法及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在時間上無延伸性,這里的未完成體現(xiàn)在時形式不用于現(xiàn)實延續(xù)意義,因為施為句的典型特征是言畢事成。
2. 未完成體標(biāo)識的是一次性的具體的行為
3. 施為句中的未完成體不用于多次、習(xí)慣等意義,而是描寫唯一的現(xiàn)實情景,相應(yīng)的語句時間與說話時刻一致。
很明顯,在施為句中,未完成體的用法同一般理解的普遍意義上的未完成體用法完全不同,施為動詞的體時意義和相對應(yīng)的語法范疇中的理解是不同的,甚至,施為動詞的未完成體形式具有一般的完成體動詞的意義,這是因為施為動詞的基本意義“言畢事成”導(dǎo)致的,施為動詞表示的行為總是有結(jié)果的。
Падучёва對這一現(xiàn)象是這樣理解的:“施為動詞,從時間的角度看,表示與說話時間同時發(fā)生的行為;而從體學(xué)的角度來看,則表示不僅在說話開始的時候而且在該時刻完成的行為,即該行為存在于言語行為實施的時間段上”[ ]也就是在說,以未完成體、現(xiàn)在時出現(xiàn)的動詞用于完成結(jié)果意義。這種特殊的現(xiàn)象也豐富了體的意義,也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未完成體的這種特殊的用法。在言語行為中,還存在著未完成體—完成體這樣的對偶體,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里的完成體動詞與相對應(yīng)的語法范疇中的完成體具有不同的意義和用法。在這里,是以言語行為理論為大背景對施為句中的完成體動詞進行分析的。
根據(jù)奧斯汀的言語行為三分說模式,多數(shù)情況下,一個人說話時往往同時實施了三種言語行為:言說行為、意向行為和取效行為,取效行為區(qū)別于意向行為的是,取效行為對受話者產(chǎn)生了實際影響且取得了實際效果。俄羅斯學(xué)者在研究取效行為的一個顯著成果是他們發(fā)現(xiàn),有些俄語言語意向動詞的對應(yīng)完成體屬于取效行為動詞。
需要指出的是,還有一種對偶體動詞中僅未完成體可以用作施為動詞,可以作為施為動詞的умолять和умолять - умолить中的умолять是兩個不同的語義類型,一個是具有完成體動詞умолить的類型,在這個類型中умолять表示的是“逐漸完成”例如:Потом она начинала умолять его, чтобы он любил её, не бросал, чтобы пожалел её, бедную и несчастную.(А. Чехов)后來,她開始苦苦哀求他,要他愛她,不要拋棄她。要他憐憫她這個可憐又不幸的人。另一種語義類型是,作為施為動詞的умолять沒有完成體動詞,其表示“瞬間完成”,即行為的開始和結(jié)束是同時完成的,言畢事成。同樣的,настаивать與умолять類似,настаивать可用作施為動詞,但是它沒有對應(yīng)的完成體,用作施為動詞的настаивать表達的是言畢事成的瞬間行為。由此,由此,我們也又總結(jié)出來了用作施為動詞的未完成體的一個特點,即施為動詞未完成體可表示瞬間完成意義,因為其開始和結(jié)束是同時完成的。
Падучёва把施為句中的動詞分為時和體兩部分研究,在時間上看,施為句中言與行是共時的,但是共時也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分別為插入共時和包容共時。需要指出的是公示絕不是時間的完全重合。插入共時指的是時間狀語所指時刻在動詞所指時刻范圍內(nèi),成為動詞所指時刻的一部分叫做插入共時,例如:Вчера в 10 часов я лежал на диване. Вдруг раздался звонок.昨天十點鐘,我正躺在沙發(fā)上,突然電話響鈴。包容共時指的是時間狀語可包容動詞的所指時刻,后者成為前者的一部分,叫做包容共時。例如:В прошлом году я лежал в больнице с восполением лёгких. Меня навещал мой школьный друг.去年我得肺炎住院時,我的同學(xué)來看望我。未完成體現(xiàn)在時用于“現(xiàn)實延續(xù)意義”時,動詞所指時刻可能在說話時間之前或之后,說話時間對行為時間來說是插入共時。從這一點看,施為句中施為動詞未完成體現(xiàn)在時意義不同于“現(xiàn)實延續(xù)”意義,說話時間對行為時間來說是包容共時,即行為一定在說話時間內(nèi)完成,不可能早于或晚于說話時刻。
3.3 完成體施為動詞的時體意義
從言語行為理論的角度看,俄語中動詞的體的范疇對表達言語行為的影響極為重要,有一部分言語行為動詞的對偶體分別與“意向行為—取效行為”相對應(yīng)。在這里的完成體動詞不僅表示言語行為的完成還表示該言語行為的取效結(jié)果,即在說完了話之后,對受話者施加了實際影響,并且產(chǎn)生了實際效果。уверять-уверить就屬于這類動詞,уверять的意向目的是“借助于語詞使受話者相信說話者”。而完成體уверить意味著這一目的達到,受話者相信說話者,例如:
(1) Уж очень настойчиво все меня в этом уверяют. (М. Алданов)
所有人都努力讓我相信這件事。
(2) Кити не только уверила его, что она его любит, но даже объяснила ему, за что.(Л. Толстой)
基蒂不但使他確信了她愛他,而且甚至向他說明了她之所以愛他的理由。
完成體的語義特征是“結(jié)果性”且“語氣較強烈”(Падучёва,1996:70),[ ]言語行為和行為所表達的意義共同決定體的選擇。例如“請求”的言語行為,如果希望這種行為可以實現(xiàn)則只能使用完成體,而不允許使用未完成體。因為請求這個行為不能被看做是受情景制約的,對于建議、命令和要求等言語行為,需要使用完成體形式,而鼓勵,允許和禮貌的建議,則傾向于使用未完成體。
Апресян指出,當(dāng)施為句中的施為動詞是完成體將來時或者假定式時,他們本身的體態(tài)時式的意義趨于消失,完成體將來時表示的是最生硬的請求,假定式則表示的是最禮貌的請求。例如:
Ты нездорова, душа моя? Я бы посоветовал тебе прилечь, право(И. Турненев)
“你不舒服,我的心肝兒?我建議你躺一會兒,真的”
結(jié)論:通過全文的梳理和分析,總結(jié)出施為動詞區(qū)別于一般動詞的時體特點,施為概念豐富了俄語動詞的時體意義,我們能得出以下結(jié)論:首先,在言語行為理論的指導(dǎo)下,我們通過實例分析得出,在施為句中的施為動詞的時體意義區(qū)別于一般的語法范疇中的時體意義。其次,我們總結(jié)出了未完成體施為動詞的時體意義,包括以下幾點:
1.在時間上無延伸性
2.未完成體現(xiàn)在時形式不用于現(xiàn)實延續(xù)意義,因為施為句的典型特征是言畢事成。
3.未完成體標(biāo)識的是一次性的具體的行為
4.施為句中的未完成體不用于多次、習(xí)慣等意義,而是描寫唯一的現(xiàn)實情景,相應(yīng)的語句時間與說話時刻一致。
5. 未完成體施為動詞具備完成體所特有的“行為完成的意義”。
6. 對偶體中僅未完成體可以用作施為動詞的情況下,未完成體表示言畢事成的瞬間行為,即行為開始和結(jié)束是同時發(fā)生的。
施為動詞完成體的體的時體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完成體施為動詞對應(yīng)對偶體中的取效行為動詞,在這里的完成體動詞不僅表示言語行為的完成還表示該言語行為的取效結(jié)果,即在說完了話之后,對受話者施加了實際影響,并且產(chǎn)生了實際效果。
2.完成體施為動詞表結(jié)果性,并且語氣較為強烈。
總結(jié)以上,我們可以知道,施為性豐富了俄語動詞的時體意義,了解了這些會讓我們更加準(zhǔn)確、熟練地掌握這些語言現(xiàn)象,運用這些施為動詞。
參考文獻:
Austin J.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112.
張家驊,俄羅斯當(dāng)代語義學(xué),2003. 第572頁.
孫淑芳.俄語施為現(xiàn)象探析[J]. 外語研究,2003. 第11頁.
郭聿楷. 施為動詞與施為句[J]. 中國俄語教學(xué),1994年第1期.
成曉光,熊佳娟.施為動詞的語用一語法雙維度分析. 外語研究,2010. 第8頁.
Апресян Ю. Д. Перформативы в грамматике и в словаре. Известия АН ССР. Серия литературы и языка. Т45, 第3期,第38頁.
華劭. 語言經(jīng)緯[M]. 商務(wù)印書館,2003年版,第233頁.
Падучева Е. В. Вид и время перформативного шлагола. Лог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языка. Язык речевых действий.1994,Москва Наука. 41.
Падучева.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Семантика времени и вида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Семантика нарратива. ?Москва: Школа 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1996,第70頁.
作者簡介:
查歡(1996—),女,漢族,遼寧省葫蘆島市人,吉林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2018級俄語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語言學(xu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