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生金
摘 ?要:在我國文學史中,邊塞詩占有重要地位,它大都是以邊塞地區(qū)軍民日常生活和自然風景為題材的詩。邊塞詩的興盛是由于大西北的地域特殊性,西域所具有的一切都是獨具特色的,如綺麗壯闊的邊塞風光、獨特的人文情懷、邊塞戰(zhàn)事以及絢麗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等,它們都是進行創(chuàng)作邊塞詩時可以選用的素材,邊塞詩經(jīng)常是以邊塞地區(qū)軍民日常生活和自然風景為題材。就此而言,以初中所含邊塞詩為依據(jù),從三個角度進行研究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邊塞詩教學中古今對照策略,這三個角度為異域風光的對照教學、人物特點的對照教學與家國情懷的對照教學。
關鍵詞:邊塞詩;古今對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6-0183-02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frontier poem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Most of them focus on the daily life and natural scenery of the army and the people in the border areas.The prosperity of frontier poetry is due to the regional particularity of Northwest China.Everything in the western regions is unique,such as the magnificent frontier scenery,the unique humanistic feelings,the frontier war and the gorgeous minority culture.They are all the materials that can be selected when writing frontier poems.Frontier poems are often based on the daily life and natural scenery of the army and the people in the border areas 。 In this regard,based on the frontier poetry contained in junior high school,this paper studies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omparison strategies in the teaching of frontier fortress poetry in northwest minority area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namely,the comparative teaching of exotic scenery,the comparative teaching of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mparative teaching of home feelings.
【Keywords】Frontier poetry;Ancient and modern contrast;Teaching
長久以來邊塞詩教學都是依照傳統(tǒng)的“串講串問”這種教學模式在進行授課,這使得課堂教學效率較為低下,課堂質(zhì)量未能得到顯著的提高,課堂未能呈現(xiàn)積極的氛圍,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使邊塞詩教學所具有的重要性得不到充分展現(xiàn)。本人認為應將邊塞詩所展示的邊塞風光、人物特點與家國情懷、寫作手法等與地域特色進行深入聯(lián)系,豐富教學內(nèi)容,使邊塞詩教學具有更高的靈活性。為實現(xiàn)以上教學方法,教師需主動打破歷史的隔閡,結(jié)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選擇合適的方法縮小學生日常生活與歷史事件之間的差距,讓學生不會認為歷史事件與自己毫無關系。那樣更加不利于學生對于邊塞詩的學習,所以,當務之急是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于邊塞詩不再抱有“聽聽而已”的想法。研究發(fā)現(xiàn),最有效且應用較為廣泛的教學方法為“古今對照”。以下對于“古今對照”的教學方法進行詳細論述。
1.邊塞風光方面的對照教學
大西北有著綺麗壯闊的邊塞風光廣袤無邊、雄奇壯美,邊塞的一切景致風光,都被詩人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來,成就了一篇篇傳播于世的邊塞詩。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使用“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描述了異常嚴峻的邊塞氣候;王昌齡在《從軍行(七)》中使用“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生動地描述了大漠風光;王維在《使至塞上》中使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泵枋隽藦V袤無邊的西北大漠。現(xiàn)今大部分初中生通常會選擇輔導書進行學習和理解文言文詩詞,先了解每一個詞語的意思,進而疏通文言文詩詞,就此而言,學生只是從詞意角度出發(fā)將文言文詩詞轉(zhuǎn)換為了現(xiàn)代語音,未能了解到文言文詩詞隱藏的含義。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文學和文化兩個角度進一步去了解其隱藏的含義。如果讓學生回憶家鄉(xiāng)的風光及地域特征,然后再使其對照詩詞中的描繪,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地去理解“胡天八月即飛雪”、“大漠孤煙直”等詩詞的內(nèi)在含義。
2.人物特點方面的對照教學
盛唐時期的邊塞詩具有豪邁奔放的特點,其歌頌的對象一般為保衛(wèi)國家的將士,從楊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中描繪的少年英雄,到范仲淹“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敝忻枥L的年末英雄。詩人在進行描述人物活動的同時,也對人物的特點進行了精心描繪。將士們有的英姿颯爽、有的壯志難酬。
西北地域人們的整體風格是雄壯的、爽朗的,散發(fā)著一股陽剛之氣,這與西北地域獨特的文化有著極大的關系,邊塞詩中的人物在次環(huán)境下成長必然會被西北的強悍、豪邁同化,使其保衛(wèi)國家的愿望更加強烈。邊塞英雄數(shù)不勝數(shù),人們對英雄的崇拜之情從不會隨著歷史的更替而消失,因此在進行邊塞詩教學時,教師可以從英雄人物角度出發(fā),與邊塞詩中人物特點進行關聯(lián),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邊塞詩的內(nèi)在含義。
3.寫作手法方面的對照教學
對于邊塞詩的題目解答方法,無非是“找意向—析手法—悟情感”三部分,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但常見的不外乎是動靜結(jié)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練動詞等。
王昌齡的《出塞》在邊塞詩中當屬于代表之一?!扒貢r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明月之前著“秦”字,雄關之前著“漢”字,從而使讀者把明月下的邊關同秦漢時期戍守邊關以及與胡人發(fā)生的一系列可歌可泣威武雄壯的歷史時間與人物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使“關”和“月”這個廣闊的空間與“秦”“漢”這綿遠的時間融匯交織在一起,既拓展了詩歌的時空范圍,也給了讀者創(chuàng)造更為廣闊的想象余地。三四句寫詩人面對雄關,思古慨今,感情激蕩,只要朝廷用人得當,昭賢使能,有能直搗龍城的衛(wèi)青,使匈奴聞風喪膽的飛將軍李廣,就還會有秦漢那樣鞏固的邊防?!安唤泻硕汝幧健笔窃娙酥孕牡脑竿?,堅定的誓言,洋溢著堅固的邊防,保衛(wèi)國家的豪邁激情。這是典型的煉字手法的運用,能讓我們在讀到詩歌時在腦海中自動浮現(xiàn)出“緊張備戰(zhàn),勢如破竹”的將士戍邊圖,再者,李白的邊塞詩歌《塞下曲》中寫到“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隨”和“報”兩個字都用得極好,鼓聲是進軍的信號,所以“隨戰(zhàn)宵眠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說法好的多,因為只有“抱”字才能顯現(xiàn)出備戰(zhàn)是枕戈代旦的緊張情況。這便是利用了練動詞的手法,練字不單是練聲、練形,同時也是煉意,只有切合題旨,適合情境,做到與語意兩工。這樣煉出來的字,就是真正的畫龍點睛之筆。
4.家國情懷方面的對照教學
在古代邊塞詩中家國情懷、思鄉(xiāng)之情是最常見的兩大形式,在詩中常常出現(xiàn)因征兵或貶謫而離開內(nèi)地去往邊疆的人,他們身處異鄉(xiāng)時時刻刻都在思念家鄉(xiāng)、思念家人。同在邊塞他們的感慨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薄ⅰ榜R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由于從軍守護邊境或貶官遠調(diào),詩中人物的心情是復雜的,一方面想與家人團聚,另一方面又想保衛(wèi)國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自己置身于一個荒無人煙、環(huán)境惡劣的空間中,或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也在遠洋北漂的學生想象父母親人不在身邊,使學生進行感悟,這樣對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有極大的幫助,讓學生了解詩歌思想情感的同時也能切身體會到那種不舍卻又不甘的心情。
邊塞詩在唐代極為流行,其題材種類眾多且內(nèi)容包羅萬象。在歷代詩人所作詩詞中,提起邊塞,我們不由得想起一個地方“涼州”,唐代的眾多大家都留下過描寫這個地方的詩詞,王之渙的《涼州詞》其中借景抒情,用雄偉又悲涼的景色描寫了戍邊將士的懷鄉(xiāng)之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所以極力渲染戍邊將士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廢沮喪的消沉。
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人對建功立業(yè)的祈愿與其不惜為國捐軀的豪邁氣勢,“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都是詩人忠貞愛國的真實描述。教師在進行教書育人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與核心素質(zhì),將學生培養(yǎng)成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青少年,使學生自覺履行公民責任義務、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在未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在進行邊塞詩教學時,教師需進行深入地講解,使所傳授的知識與思想都可以深入學生的腦海。
總而言之,在進行邊塞詩歌的相關教學時,教師若選用古今對照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更好地理解詩中意境和情懷的同時,也能汲取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知識的養(yǎng)分以及引起學生對當今社會現(xiàn)象的思考。不少同學存在“將軍夢”,在學習了邊塞詩過后學生更能深入了解古代將士的生活,從而引發(fā)學生對于古典文化的探索,拓展學生的知識眼界,提高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所以說,在邊塞詩教學中采用古今對照的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陳舒瑤,溫景祥.邊塞詩中的現(xiàn)實與想象—淺析唐詩百話中關于邊塞詩的解讀[J].語文月刊,2019(10):76-78
[2]柴兆平.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0(06):43
[3]付子林.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及新路徑探索[J].學周刊,20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