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志
(鄭州大學 文學院,河南 鄭州450001)
田中禾的長篇新作《模糊》[1]有一個頗為有趣的結(jié)構(gòu)方式——小說是由一部小說手稿和敘事者對小說手稿書寫地方的實地探訪組成。故事中套故事,這種寫作模式并不稀奇?!兑磺Я阋灰埂分?,山魯佐德就是用這種方式讓她的故事無限期地延宕下去的。田中禾這部小說的有趣之處在于,利用這種結(jié)構(gòu)方式,建構(gòu)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歷史時空,從而給人性的呈現(xiàn)提供了一個更為闊大的舞臺。
《模糊》的第一部分是一部小說手稿。敘事者某天收到了一個神秘的包裹,這個包裹中就是一部小說手稿。而且,有趣的是,這部小說手稿中的主人公章明,顯然就是敘事者失蹤的二哥張書銘。這部小說手稿,就講述了章明離開家鄉(xiāng)之后的幾十年的詳細經(jīng)歷。小說手稿是從章明來到庫爾喀拉開始故事敘述的。此時的章明,也已經(jīng)是犯了錯誤的人,是被下放到庫爾喀拉的。但是,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打擊顯然還沒有傷害到他。他依然還是風度翩翩,在工作上,也是技術(shù)骨干。此時的章明,除了在家鄉(xiāng)有一個妻子,在庫爾喀拉還有幾個不同的女孩在喜歡他。接下來,章明開始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在遭受政治打擊的過程中,他的妻子也反戈一擊,檢舉揭發(fā)了他,而且嫁給了主持打擊他的領(lǐng)導老耿。喜歡他的女孩,或者被迫離開,或者受到牽連自殺。不斷被朋友欺騙、被勞改的章明,依然被女孩子喜歡。老家的姑娘小六,千里迢迢來到邊疆,嫁給了章明,并且給章明生了兩個孩子。但是,在章明被通知解除“右派”身份的當天,他卻發(fā)現(xiàn)了小六和一個盲流的奸情。這直接導致了他婚姻的破裂。之后,蹉跎半生的章明,顯然已經(jīng)不再有當年的銳氣,在又一次婚戀無果之后,從單位神秘地消失了。
小說的第二部分是敘事者“我”對二哥的尋找?!拔摇弊x到小說手稿后,立刻意識到小說中的章明,就是自己的二哥——“我”的二哥也是神秘失蹤的。于是,“我”立刻踏上了去庫爾喀拉的道路,去尋找二哥。在這一部分,小說敘述了“我”對上半部中涉及的一些關(guān)鍵人物的探訪,如對二哥的兩任妻子的探訪,對二哥當年同學的探訪,等等。
從小說敘事來看,這個小說很容易被理解成是一部對特定歷史年代反思的作品,而且,毋庸置疑,小說的第一部分即手稿部分,關(guān)于章明的命運的敘述和呈現(xiàn),也的確非常精彩、形象。事實上,對這部小說做出這樣的理解顯然也并沒有太大問題。不過,這樣理解作品,卻也顯然把這部小說的價值限定在了對一個特定時代的反映,而忽略了其對人性更為深刻的發(fā)掘。事實上,小說通過設(shè)置第二部分,即對小說第一部分中歷史當事人的實地探訪,和小說的第一部分一起,有效建構(gòu)起了一個復雜的歷史時空。在這個被拉長的復雜的歷史時空中,人性的復雜性也被呈現(xiàn)了出來。
在“我”尋訪二哥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二哥當年的同學趙宛民。趙宛民是二哥的同學,也是一起從河南走出的同鄉(xiāng)。他們懷著報國志向主動來到新疆落戶。在小說第二部分的敘述中,“我”所見到的趙宛民,是一個慈眉善目的長者,他同情二哥的遭遇,對那個時代也進行批判,同時也主動給予我很多幫助。趙宛民也對“我”講過他和二哥的關(guān)系。在趙宛民的講述中,他和二哥的關(guān)系良好,而且趙宛民對二哥也是稱贊有加。這是當下時空中的趙宛民,顯然,這是一個善良的,而且有著強烈正義感的長者形象。但是,在小說的第一部分,也曾經(jīng)提到,二哥張書銘之所以來到庫爾喀拉,在這個地方一步步開啟他的悲劇人生,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原來的單位犯了錯誤。當年,張書銘從學校畢業(yè)之后,主動申請到新疆工作,被分配到了省交通廳。在省交通廳,章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組建了紅山文學社。但是,不幸的是,在這個特殊的年代,他們的這個文學社很快被定性為小團體,而且遭到批判。在這種高壓局面下,一群曾經(jīng)志同道合的同伴,開始互相揭發(fā)。人生中的第一個打擊,就是在這個時候到來的——他被他曾經(jīng)深深相信的同學揭發(fā)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時空中,揭發(fā)張書銘的,正是后來曾經(jīng)熱情稱贊張書銘的趙宛民。
在敘事者后來找到的當時的歷史資料中,非常清晰地寫道:“趙宛民詳細交代了文學社幾次活動的內(nèi)容,把責任推給了張書銘和另外一位同學。他說張書銘特別崇拜反革命集團里的作家,把某某的小說和某某的詩歌推薦給大家閱讀。社友給北京的雜志投稿,都是張書銘提供地址。他為他們提供方格稿紙,幫他們到郵局寄發(fā)?!睘榱四茏屪约毫⒐Γ踔敛幌υ?jīng)的伙伴惡毒攻擊——“趙宛民材料里的一個細節(jié)讓我禁不住心跳驟停:‘文學社最后一次聚會,大家傳看報紙上登的反革命集團第一批材料和編者按。張書銘上廁所,把這張報紙帶去擦屁股了。’”趙宛民當年對二哥的這個揭發(fā),顯然非常惡毒,它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自保的意味,而更多帶有打擊別人讓自己獲利的特點。我們可以說,張書銘當年遭遇的坎坷,肯定是和趙宛民的揭發(fā)有關(guān)的。這就是歷史資料中的趙宛民:他曾經(jīng)受害,但他也曾經(jīng)害人。那么,這個歷史資料中的趙宛民和現(xiàn)在“我”所見到的慈眉善目的趙宛民,哪一個是真實的趙宛民呢?兩個趙宛民,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象,這充分呈現(xiàn)了人性的復雜性。
在小說中,傷害章明最深的,顯然應(yīng)該是他前后兩任妻子,因為他也在這兩個人身上用情最深。小說中章明的第一任妻子——李梅,是在章明受到圍攻的關(guān)頭,突然反戈一擊,背叛了章明的,而且她還嫁給了主持打擊章明的領(lǐng)導老耿。小說以另外一個人物宋麗英的視角,描述了章明遭遇到李梅的背叛的經(jīng)過。因為章明的不識時務(wù),批判他的大字報鋪天蓋地而來。無法承受這個壓力的李梅背叛了章明,主動向組織靠攏了。而且,在李梅背叛章明之后,章明還不知情的情況下,老耿主持召開了批判章明的辯論會。所謂辯論會,不過是對一個批判對象進行集中打擊的另一種方式而已。當別人揭發(fā)檢舉章明,或者和章明辯論的時候,章明顯然早已做好了準備。“有時候發(fā)言人點名要章明回答質(zhì)問,章明就在原地站起來回答。麗英……從上午到下午,她對章明的表現(xiàn)很滿意,別看他平時不愛說話,可每次發(fā)言都很精彩,不但能說到點子上,還很文明,一句臟話也不說,一個臟詞兒也不帶。她滿心為他高興,深深為他自豪?!憋@然,章明的很文明,一句臟話也不說,背后隱含的是他對這辯論會的蔑視,或者說,這種打擊對他而言,已經(jīng)不是什么打擊。他早已做好了準備。但是,后來情況發(fā)生了變化?!稗q論的高潮出現(xiàn)在晚上。一個嬌小的女人手里拿著一摞東西走上臺,吸引了全場的目光,會場里頓時鴉雀無聲?!瓘睦蠲纷呱吓_的一刻起,章明的臉變得慘白……麗英看見章明的手和腿開始抖顫,腮幫上的咬肌繃緊,整個臉扭歪了?!痹谶@最關(guān)鍵的時候,來自曾經(jīng)最親密的愛人的攻擊,給了章明最沉重的打擊;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李梅對章明的攻擊,不是敷衍了事,不是應(yīng)付差事,而是毫不留情地選取了對章明來說最脆弱的點,進行上綱上線的批判。“李梅把章明私下說的牢騷話、反動話一條條揭發(fā)出來,用革命道理分析、批判,這女人的口才不錯,理論水平也很高……他把我們黨的干部比成蒼蠅、蚊子、麻雀、老鼠,大家看看,他對我們?nèi)嗣裾?quán)有多么深的仇恨,用心有多么惡毒……他不知道這女人啥時候把他的日記拿走了。她肯定把它交給老耿看過了,有問題的地方都折了頁,現(xiàn)在可以有條不紊地一篇一篇讀給大家聽,一邊讀一邊解釋,再加上激烈的批判。” 顯然,李梅對章明的批判,對于章明來說,是沉重的打擊。從此時李梅對章明的批判來看,似乎她對章明沒有愛,只有恨。但是,在敘事者“我”去尋訪當年二哥的歷史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小說中李梅的原型,即二哥的第一任妻子李春梅其實后來也悄悄幫助過二哥。二哥在下放勞動的時候,因為無法忍受艱苦的生活,曾經(jīng)給李春梅寫信,想讓李春梅幫他說話,調(diào)回原單位。二哥的這個舉動,在當時也可以算是嚴重的問題。如果李春梅舉報二哥,那么等待二哥的將是更為沉重的打擊。但是,李春梅沒有舉報二哥,而且還偷偷給他寄了五斤糧票。之后,在二哥失蹤之后,李梅也積極去尋找二哥。顯然,李春梅的這一切舉動,都說明了她對二哥不是沒有感情的??墒牵热蝗绱?,在當年對二哥反戈一擊的時候,李春梅又為什么那么絕情?
顯然,趙宛民也好,李春梅也好,以及書中其他很多人物,在那個特定的年代中,都曾經(jīng)深深傷害過二哥;但是,也正是他們,似乎又對二哥懷有感情。那么,哪一個趙宛民是真實的趙宛民?哪一個李春梅是真實的李春梅?帕斯卡爾曾經(jīng)談過人性的復雜:“當我們健康的時候,我們會奇怪我們有病時怎么能做出那些事;但當我們有病時,我們就高高興興地服藥了;病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再也沒有興致和愿望去進行健康所給予我們的但與疾病的需要不適合的娛樂和漫游了?!盵2]63似乎,在不同的境遇下,人性會自然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貌。如果僅僅看二哥在特定年代的遭遇,我們似乎很容易就把趙宛民、李春梅定性為壞人。但是,如果把歷史拉長,看到之后他們的舉動,我們似乎又很難給他們貼上一個簡單的壞人標簽。毫無疑問,人性是復雜的,在不同的歷史語境中,可能都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赌:酚美L的歷史時空,給小說中的人性以充分的呈現(xiàn)空間,從而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關(guān)于人性可能性的思考。
在《模糊》的上半部中,李梅在檢舉揭發(fā)章明的時候,可以說,是淋漓盡致地把人性之惡呈現(xiàn)了出來。作為章明曾經(jīng)最親密的愛人,李梅把章明所有對她說過的話,對其他人的諷刺等等,都說了出來,而且還把章明的日記給拿了出來,以現(xiàn)場批讀的方式對章明展開批判。之所以說李梅在這時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了人性之惡,是因為,此時如果她是不得不檢舉揭發(fā)章明的話,她其實是不需要把章明私下給她談?wù)撨^的、在別人看來罪大惡極的私人言語完全揭發(fā)出來的,因為別人并不知道章明說過這樣的話。從她當時檢舉揭發(fā)的堅決和徹底來看,似乎是要置章明于死地而后快。但是,在小說的下半部,我們發(fā)現(xiàn),李梅的原型李春梅似乎對章明的原型——“我”的二哥張書銘,并無惡意,甚至還有感情。比如,在張書銘向她求援的時候,她并沒有落井下石——把張書銘的這封信舉報上去,反而悄悄給張書銘寄了五斤糧票。在張書銘失蹤之后,她也積極去尋找張書銘。李春梅的女兒董紅旗也對“我”說,其實李春梅對她原來的婆婆——張書銘的母親很有感情。顯然,李春梅檢舉揭發(fā)張書銘時候呈現(xiàn)出來的極端的人性之惡,并非來自她對張書銘,或者對張書銘的家庭的恨——她其實對這些人還是很有感情的。那么,李春梅的人性之惡的來源是什么?
從小說中可以看出,李春梅通過檢舉揭發(fā)張書銘,通過嫁給張書銘單位的領(lǐng)導,保證了自己的安全——她不再是一個被批斗對象的妻子,而是一個檢舉揭發(fā)者,進而成為一個革命領(lǐng)導的妻子。事實上,保護自己,顯然也正是李春梅在檢舉揭發(fā)張書銘時表現(xiàn)出極端的惡的很重要的原因。閱讀小說,我們也會很容易找到李春梅如此緊張地保護自己的原因——她的父親曾經(jīng)擔任過偽職。在那樣一個階級斗爭意識統(tǒng)轄一切的年代,她父親的這個經(jīng)歷很容易給她的整個家庭帶來滅頂之災(zāi)。顯然,在恐懼中長大的李春梅,在那個特殊年代,要比那個一開始受了打擊還堅持理想的張書銘成熟得多,當然,這也是她和張書銘矛盾的根源。因為自己出身不好,所以李春梅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都顯得積極向上。也許,直到嫁給單位領(lǐng)導——老革命老董后,李春梅才感覺到了安全。顯然,恐懼,以及強烈的自保的愿望,會激發(fā)起人性深處的惡——只要是為了保護自己,一切的惡都是可以做的。在這里,環(huán)境是促使人性中的惡被激發(fā)出來的關(guān)鍵原因。當年趙宛民檢舉揭發(fā)張書銘,那種人性之惡的原初出發(fā)點,顯然也是出于自保。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被動之惡,而不是主動之惡,或許,這也正是他們很容易忘掉自己過去的惡的原因——因為他們不是主動為惡的,所以,似乎也不需要為這個惡承擔責任。
饒有意味的是李春梅的命運。在張書銘被批判的時候,李春梅突然反戈一擊,通過檢舉揭發(fā)張書銘,保護了自己。此時李春梅的行為,是為了保護自己,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她的家人——因為一旦她被張書銘的事件牽連進去,她的曾經(jīng)擔任過偽職的家人毫無疑問會成為首先被打擊的對象。在嫁給老董后,她把自己的爹媽、弟弟從河南老家接過來和她一起生活。顯然,她通過背叛張書銘,嫁給老董,似乎獲得了保護自己父母的能力,似乎讓自己從恐懼中逃離。不過,在她嫁給老董之后,她還是沒能保護好自己的父母。老董趁著清查盲流,把李春梅的父母、弟弟妹妹都交給了遣送隊。兩個老人被遣送回原籍后,連批斗帶凍餓,很快就死了。也就是說,其實李春梅最終也沒有保護好她的父母。老董之所以把李春梅父母遣送回原籍,是因為李春梅喜歡上了另外一個人——小于,而和他鬧離婚。兩個人的關(guān)系鬧僵了。當然,這里有趣的地方在于,當李春梅喜歡上另外一個人,要和老董鬧離婚的時候,她其實應(yīng)該知道,老董依然有著毀滅她、毀滅她父母的能力——事實上,李春梅父母后面遭遇的悲劇也說明了這一點。那么,同樣是面對來自老董的壓力,李春梅此時為什么沒有原來和張書銘在一起時的那種強烈的恐懼?她此時為什么能直面來自老董的壓力,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顯然,李春梅前后表現(xiàn)出的差異,和她前后期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所面臨的話語壓力不同有關(guān)。在成為老董的妻子之后,和老董成為仇人,李春梅雖然知道老董仍然有能力利用自己手中的權(quán)力對她進行打擊,但是在她生活的外部環(huán)境中,卻并沒有各種話語時時刻刻對她進行提醒或者強調(diào),因此也無法讓她恐慌。但是,在批斗張書銘的時候,她所面臨的環(huán)境卻不僅僅是來自老董一人的壓力。當時的情況是:老董打擊張書銘的意愿,已經(jīng)化作了單位中幾乎所有工作人員的意愿,并且通過這些人不斷張貼出來的批判張書銘的大字報呈現(xiàn)出來。此時,張書銘和李春梅所面對的,就不僅僅是來自領(lǐng)導的打壓,而且還是無所不在的來自各個方面的強大的精神壓力。這種無所不在的大字報,無所不在的強大的批判話語,無時無刻不在向李春梅暗示著之后可怕的處境:張書銘將會被批判,張書銘將會被斗倒,李春梅會被張書銘牽連,李春梅父親曾經(jīng)擔任偽職的事情會被發(fā)現(xiàn)并且張揚出來……對抗這種環(huán)境,顯然需要極大的心理定力。張書銘之所以還能坦然面對,更多的是源于他在某種程度上的無知。但是,一直對自己父親身份極其敏感的李春梅,顯然就無法承受這種來自環(huán)境的巨大壓力了。在這種無所不在的巨大的威壓之下,李春梅心理崩潰,為了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父母,背叛張書銘似乎也就成了必然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無所不在的又似乎是漫無盡頭的攻擊性話語,似乎比真實的打擊更讓人無法承受。當年批判張書銘時候,李春梅人性中的惡,也正是在這無盡的攻擊性話語的擠壓之下,徹底迸發(fā)出來了。顯然,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人性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存在,它和環(huán)境有關(guān),和話語有關(guān)。
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特殊高壓年代就是一個人性的試驗場。在這個試驗場中,人性中極端的惡與善都會迸發(fā)出來。這時候呈現(xiàn)出來的人性之惡,或者人性之善,都具有人性標本的價值。不過,人如何去面對自己曾經(jīng)的惡,顯然又是一個關(guān)于人性的有趣的話題,而這個,似乎也和每一個人都有關(guān)系?!赌:愤@部小說設(shè)置了一個拉長的時空,在完成了特殊年代人性的極端呈現(xiàn)之后,又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軟弱。
當敘事者“我”剛見到趙宛民時,“我”的眼中是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先生。他熱情善良,助人為樂,很熱情地招待我。他談起了他在“極左”年代所受的打擊,但是有沒有因為這打擊而失去對生活的愛——他依然對生活抱有熱情,而且現(xiàn)在開始寫自己的回憶錄了。如果沒有“我”得到的關(guān)于趙宛民的歷史資料,顯然,我們會難以相信這樣一個人居然曾經(jīng)利用惡毒舉報別人來謀取自己立功。小說寫到,趙宛民正在寫自己的回憶錄,而敘事者“我”也看到了他回憶錄的第一部分。在這個回憶錄的敘事中,趙宛民并沒有對自身展開反思。那么,問題在于,在接下來的回憶錄的書寫中,在涉及紅山文學社這段歷史的時候,趙宛民會書寫自己曾經(jīng)冷酷地檢舉揭發(fā)同伴么?至少,在敘事者“我”看來,是不會的?!拔也孪?,趙宛民正在寫的回憶錄里,大約不會有這些內(nèi)容。人的回憶錄之所以不可靠,就是因為人的記憶是有選擇的。不管有意還是無意?!痹谮w宛民這里,我們似乎根本無法看到任何的愧疚或者自責。他很干凈利索地把自己曾經(jīng)構(gòu)陷同伴的令人不齒的事情從自己的腦海中抹去了。“我”見到趙宛民的時候,他表現(xiàn)出來的熱情、坦誠是真實的,而且,還力所能及地為“我”尋找二哥提供幫助。他似乎并沒有擔心我可能會找到他當年舉報二哥的資料,或許,在他的腦海中,他已經(jīng)把這一段歷史剔除了。當然,在這里,也顯示出趙宛民這個形象更值得深入反思的地方,即他在反思歷史的時候,并沒有反思自我。他用遺忘幫助了自己,徹底忘記了自己過往不堪的行為,從而在自己心目中塑造出自我的健康、善良的形象。
事實上,不僅僅是趙宛民用遺忘來保護自己。值得深思的是,敘事者“我”也展開了對自我的反思和批判。“一個親人,當你失去他時,才會意識到對他虧欠了很多,此生無法彌補。這部書稿不僅喚起我對親人的懷念,也喚起了我心底深深的愧疚。張書銘每次探親回來,為什么我不能多花費點時間陪陪他,耐心聽聽他那些啰啰唆唆的傾訴?為什么不能多給他一點親情,多給他一點溫暖?我自以為對他夠?qū)捄駢蛉蕫?,其實那只是一種憐憫和施舍。讀那些荒唐的來信時,為什么我心里沒有同情,只有嫌怨和不耐煩?以至于把他的失蹤看作是我和大哥的解脫,還覺得對他已經(jīng)仁至義盡?”小說中“我”的二哥張書銘是多年以前就失蹤了的,但是“我”卻沒有想到去尋找二哥;而是相反,“我”已經(jīng)忘記了生命中還曾經(jīng)有過一個二哥,正是這部小說書稿,讓我不得不重新面對這樣一個現(xiàn)實,即“我”曾經(jīng)有過一個二哥,他現(xiàn)在失蹤了,而且,他失蹤好多年,我也從來沒有認真去找過他。為什么“我”會遺忘曾經(jīng)飽經(jīng)磨難的二哥,因為“我”曾經(jīng)對他所經(jīng)歷的苦難極其冷漠,因為“我”曾經(jīng)把二哥看作自己生命的累贅。所以,當聽到二哥失蹤的消息時,“我”本能的感覺是解脫。但是,“我”的良知又告訴自己,自己對二哥做的是不對的。于是,為了逃避自我良知的審判,二哥便被“我”遺忘了。
這種選擇性遺忘,還可以扭曲記憶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在小說上半部關(guān)于二哥歷史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二任妻子小六的背叛,對于章明來說打擊重大。章明懷著“右派”被改正的喜悅,披星戴月回家找妻兒報喜,但是看到的卻是一個盲流已經(jīng)成為自己這個家中的主人。然后,兩個人就分開了,而這次妻子的背叛,顯然也給了章明沉重的打擊。我們當然可以給小六的出軌找出一系列的理由,比如章明作為一個書生,現(xiàn)實生存能力太弱,所以這個家庭需要小六承擔太多的責任;比如章明長期在外面勞動,經(jīng)常不在家里,所以,家里的重體力活兒需要有人承擔,等等。我們可以對小六的出軌給予很多理解,甚至同情,但是,畢竟這無法改變小六出軌的事實。也就是說,在這件事情上,在兩個人的關(guān)系上,她是對不起章明的。那么,若干年后,歷史中的小六,會如何看待章明,看待自己和章明的關(guān)系呢?
小說的后半部分,在敘事者“我”探尋二哥的時候,也找到了曾經(jīng)的二嫂,上半部小說中小六的原型——葉玉珍。在見到“我”的時候,葉玉珍首先發(fā)起了對二哥的批判,說二哥無能,除了能在單位上班,什么也干不了;說二哥沒有能力保護自己,需要她出面保護他……而且,在談到兩人離婚的原因的時候,她輕描淡寫地說:“笨蛋,窩囊廢,還是個小心眼兒!人家誰個女人打火墻?他連個火墻也不會打,我請人幫忙打火墻,他就說我跟人家有什么什么關(guān)系?![得像八輩子仇人似的,手里掂著鐵锨,攆著跟我拼命?!憋@然,在這里,她把自己的出軌,對二哥的背叛,解讀成了二哥小心眼。當然,言外之意即是,她是沒有錯誤的,只是二哥誤會了而已。而且,她把兩人離婚的原因,推到了二哥身上,“他改正了,到庫爾喀拉去上班了,我?guī)е⒆尤フ宜?,他把箱子柜子鎖上,像防賊一樣防著我。戶口、糧食關(guān)系都攥在他手里不給我,連飯也不管。我跑去找他們領(lǐng)導,他才給我飯吃。他上了班,有了工作,就不想要我們了,嫌我們拖累他,想離了婚再找個有工作、有工資的?!睋Q言之,歷史上原本曾經(jīng)給予了二哥沉重打擊的來自妻子的背叛、離婚,在曾經(jīng)的妻子的話語中,成了二哥無能、小心眼,以及有意嫌棄妻子。葉玉珍自然是清楚歷史的真相的,否則,也不會在“我”針對她對二哥的批判做出回擊之后而啞口無言。人性的復雜在葉玉珍這里又呈現(xiàn)出來。對于這種狀況,帕斯卡爾曾經(jīng)有過一個有趣的說法——人對真理充滿仇恨。他認為,人類的本性是愛自己,“其本性就是只愛自己并且只考慮自己”。然而,如果自己并不完美甚至充滿錯誤,“他就要盡可能地摧毀他自己認識中的以及別人認識中的真理;這就是說,他要費盡苦心既向別人也向他自己遮蔽起自己的缺點,他既不能忍受別人使他看到這些缺點,也不能忍受別人看到這些缺點”[2]53。某種程度上,或許葉玉珍對二哥還心懷愧意,但是,她必須要有合適的理由來給自己和二哥的離婚做出一個解釋;用這個解釋,對自己,對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所交代。于是,在她的敘述中,她和二哥的關(guān)系,就完全成了另外一個樣子。換言之,葉玉珍是通過故意扭曲記憶的方式,來有意對歷史中自己不光彩的行為進行了選擇性遺忘。從葉玉珍對二哥的抱怨,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人性的另一面,即人總是在有意無意地修改著自己的記憶,從而可以讓自己回避掉自己在歷史中的難堪,可以心安理得地面對這個世界。人總是習慣于原諒自己。
其實,無論選擇性的遺忘也罷,還是更加強調(diào)對自己的原諒也罷,背后折射的可能都是人性的軟弱。某種程度上,這可能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即人對自我無法面對的東西的有意無意地逃避。從這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無數(shù)人性的軟弱。敘事者“我”是軟弱的,所以,我有意無意地把二哥給遺忘掉了;二哥自己也是軟弱的,他曾經(jīng)那么勇敢,但是在生活的困境中,他給自己曾經(jīng)深深痛恨的背叛自己的李春梅去信,希望她能幫助自己,甚至還向那個奪去自己妻子的人問好;小說中李春梅和二哥的女兒董紅梅也是軟弱的,雖然她是一個成功的女商人,雖然她因為丈夫出軌也憤而和丈夫離婚,但是她卻始終無法放下對已經(jīng)離婚的丈夫的愛,而甘愿成為前夫的提款機。但是,人性的這種軟弱顯然不應(yīng)該成為人原諒自己的理由。在這部書的開頭,敘事者說,中國人是一個善于忘記的民族。從趙宛民、小六這些形象,印證了作者的這個判斷。但是,顯然不僅僅如此。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不僅僅善于忘記,而且還缺乏反思精神,缺乏自省精神。在反觀歷史的時候,他們都努力去指責別人,展示自己的傷疤,卻都忘記了反思自我,批判自我。的確,在強大力量面前,人也許如同一棵蘆葦,是柔軟的、無力的。但是,人畢竟是會思想的蘆葦。如果思想的鋒芒從來不指向自身,沒有對自我的反思,那么,永遠就不會有人類自身的進步。
顯然,我們可以將《模糊》理解為對特定歷史年代進行反思的一部小說。小說中對二哥的歷史的敘述,毫無疑問能夠達到這個效果——通過對二哥經(jīng)歷的閱讀和思考,我們會反思這個時代的問題。但是,以這種方式看小說,顯然也會限制作品意義的可能性。事實上,因為小說是不被授權(quán)的話語,所以,無論對某個時代的精神刻畫是如何的深刻,也總不能將之作為歷史來看待。小說的價值,尤其是偉大作品的價值,在于讓每一個讀者從中看到自己的人生,在于讓每一個讀者對社會、對人性有更多的思考。所以,我們顯然也可以忽略小說與特定歷史年代的對應(yīng),去觀察、分析小說中所蘊含的一般性原則。那么,在這部小說中,除了對特定歷史年代的反思之外,我們更能發(fā)現(xiàn)作家展開的對于人性的深入的思考——也正是在這樣漫長的時空對比中,人性的多面性才能如此毫發(fā)畢現(xiàn)地呈現(xiàn)出來。顯然,《模糊》是對歷史的反思,更是對人性的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