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共識性對話
——論巴赫金對話理論之元語言特質

2020-01-06 20:41:08瓦列里秋帕
關鍵詞:巴赫金共識主義

[俄] 瓦列里·秋帕

(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 文史系, 莫斯科 125993)

□ 劉 錕 譯

共識(1)原文題目中的согласие一詞有“同意、和諧、一致、共識、相應和”等義,國內有譯者譯為“同意”,周啟超教授明確主張譯為“相應和”,由于中文中難以找到完全對應的詞語,考慮到文中所強調的問題以及為一般讀者所接受,本文暫譯為“共識”?!g者注。乃是一個最為重要的“對話范疇”[1]364,這一思想應該是巴赫金最重要的理念之一。盡管巴赫金本人非常不喜歡等級關系,但他還是劃分出了一個明顯的等級。

這個等級中的“零對話關系”是無聲的喜劇性對話,“其中雖有實際的對話接觸,但對話之間卻沒有任何意義上的接觸(或想象的接觸)”[1]336。

對話關系從下至上達到頂峰,最低一級屬于“貧乏而無效”的分歧[1]364,還有爭吵、論爭、諷刺性模仿這些“明顯但更粗俗的對話形式”[1]332。

往上一級則是“對他人的信任和恭敬接受”,“謙恭有禮”[1]332。在對他人話語的接受與不接受這兩個極端之間存在著“分歧,但這些分歧本質上是傾向于共識的,而且這種共識總是存在著各種差異性和不相融合性”[1]364。

最后,對話關系的最高一級展現(xiàn)的是豐富多樣、內涵各異的共識,這種共識本質上是自由的,因為“它總是在克服距離感并尋求彼此的趨同(交會)”[1]364。在對話關系之無盡差異的漸變系譜中,巴赫金提出了“意義的疊加”“借助融合(但不是同一)的強化”“多種聲音的聯(lián)合(多種聲音的通道)”“補充性理解”等概念[1]332。

我們發(fā)現(xiàn),上文引用的“趨同(交會)”這一表達——交集(但不是融合)——比“融合(但不是同一)”更準確地傳達了巴赫金的思想。就像巴赫金在另一處所說的那樣,“復調中的共識不會使多種聲音融合在一起,它不是同一化,也不是機械的傳聲筒”[1]302?!霸谕铀纪滓蛩够氖澜缰?,即便是共識,也保留著對話性質,也就是說,永遠不會導致多種聲音和真理融合為一個無個性差異的統(tǒng)一的真理,像在獨白小說中那樣?!盵2]108

我們使用“趨同”這一術語來傳達巴赫金的思想是較為準確的。雖然這個詞并非巴赫金所專有,但巴赫金曾在一個有利于理解整個對話概念的重要地方使用了這個詞:“兩個表述在時間和空間上可能相距很遠,互不知曉,但只要在涵義上存在一點點意義的趨同,便會顯露出對話關系……”[1]335

這樣,在巴赫金看來,“共識性對話關系”是一切對話的終極目的[1]364。在巴赫金的概念場中,這種關系可從以下三方面加以闡釋:

第一,最基本的共識可以被認為是對話的必要條件(即共同語言,至少是能夠相互理解的語言),因此它實際上也是一切交往中(具有意識導向性)的思想[1]364。正如另一位對話主義者羅森斯托克-修斯所言:“如果不能被理解為說話者和受話者共有的某種普遍觀念的變體,世界上任何一種對話的任何一個部分都是沒有意義的。”[3]53

第二,從巴赫金對陀思妥耶夫斯基進行闡釋的觀點來看,“最高意義上(‘黃金時代’‘天國’等)的自由的共識”[1]353的前景是面向永恒的[4]156,因此論爭永遠是具體條件下的,是暫時的。

第三,“在共識之中實現(xiàn)獨立、自由和平等,比爭論中的對抗要更難”。所以,“雖俗語說眾人齊心鬼都害怕,但這齊心卻是喪失個性的……”[2]302。

要想理解作為對話關系之最高形式的共識,就應該深入研究巴赫金對對話主義這一范疇本身所賦予的內涵,對話主義要比對話更寬泛[1]361,也就是說,它也包括獨白在內[1]336。

之所以把獨白話語也歸入對話領域,是因為在深刻的獨白性言語作品之間總是存在對話關系[1]321,而且這種關系不只存在于語句之間,本質上也滲透于某些語句內部[1]321;另一方面,在巴赫金看來,獨白主義也常常出現(xiàn)在對話言語的結構形式之中。

問題的本質在于,與獨白和對話這樣的語言哲學范疇不同,巴赫金的獨白主義和對話主義概念屬于元語言學[1]336,因為對話關系比對話言語更寬泛[1]336。

元語言學是沃爾夫提出的術語(2)參見Whorf B., Collected Papers on Metalinguistics, Washington, D.C.: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State, 1952。,巴赫金是在與20世紀50年代產(chǎn)生于西方的新修辭學相近似的意義上使用了這一術語。這一自發(fā)(實際上是在英語、法語、俄語文化分布區(qū)同時)產(chǎn)生的學科之研究對象被認為是“意義關系,其成分只可能是完整(或被視為完整的或潛在完整)的語句,其背后是……現(xiàn)實的或潛在的言語主體”[1]335。但使情況變得復雜的是,有時候在元語言學的意義上巴赫金也會引申地使用“對話”一詞,并把其所指關系與現(xiàn)實的對話[1]335截然分開。

通過定義獨白主義,使之成為“最終話語中對他者的拒絕”[1]362,并且不是闡釋對白,而是闡釋“作為對話單位的聲音”[1]361——這個聲音有時是由一個話語(3)“一個話語就是一場由三個人物參與完成的戲劇”,見Бахтин М.М.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7 т. М.: Русские словари, Т.5, 1997. C.332。表示的,巴赫金清楚地表明,對話指的是由交往行為所表示的意識個體之間以及主體之間的關系。

按照這種觀點來看,對話主義是人與人之間真正屬于人類的、具有人道主義特點之關系的一種特征。巴赫金認為人類的一致性“不是天生單一的聲音,而是不相交融的雙方或幾方達成的對話性共識”[1]346。因此,要想“把握一個人的內心,看清楚并理解他是不可能的,只能把他作為冷靜中立地進行分析的對象……不論是對他者,還是對自身來說,只有在交往中,在人與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揭示‘人身上的人’”[4]156。

獨白主義因為掌握了“終極話語”的專屬權,從而忽略了他者“身上的人”的特性及其內心,剝奪了自己的話語對象(或在獨白主義中呈現(xiàn)的對話形式中的受話人)“人身上的人”之內在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獨白者本人把他者排除在外,把他人變成自己思想之無聲的客體,而失去了人“真正對自身擁有對話關系的可能性”[1]332。

這樣,根據(jù)巴赫金的思想來判斷,獨白主義乃是對真正的人與人的相互關系的歪曲,是借助角色—功能形式對交往中個性內容的壓制。在真正有活力的交往中,“話語是不能只賦予某一個說話人的。作者(說話人)對話語具有不可分割的權利,但自己的權利同時也是聽話人的權利,而且那些作者所預選的話語中所包含的聲音之所有者也具有自己的權利”[1]332。與此同時,社會主體在扮演官方角色功能過程中的話語權的重要性和完整性是被嚴格規(guī)定的。

上述一切表明了巴赫金對一切抗拒、爭論和分歧的否定態(tài)度。非正式爭論的情景使對話的參與者保持地位的平等,彼此之間的對話也由此形成(對話的粗俗形式),但反駁他人的思想則導致獨白主義,近乎獨白主義,因為它拒絕了異己思想的話語權。

這一切都使人確信,作為具有倫理導向性思想[1]364的“復調性的共識”[2]302是巴赫金思考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我們嘗試回答這樣一個問題:這個概念在當代學術語境中的地位如何?

用新修辭學的語言來說,巴赫金的共識性對話是一種交際策略。整體上看,交際策略概念決定了交際事件的結構,它要具有話語的三方立場:客體、主體和受話人。

其中,交際客體的立場表明了它屬于論辯的哪一種世界圖景。這種典型的世界圖景是更加概括的“共識性的話題”,它們就像一些公分母,保證了具有不同個體化世界圖景的人們心理意識上的相互作用。

共識性對話在策略上需要交往意識,而不是面向角色扮演的、要求絕對服從的、隨機產(chǎn)生的世界圖景,正如佩雷爾曼在《新修辭學》中所描述的那樣,是要面向可能的世界圖景,其中真相毫無疑問是存在的(4)參見Perelman Ch. & Olbrechts-Tyteca L., La nouvelle rhetorique: Traité de l’argumentation, Pari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58。,但這個真相“要求多種意識,它原則上不是存在于一種意識邊界之內……而是產(chǎn)生于不同意識的接合處”[5]135。

交際主體的立場可以認為是說話人(或作者)選擇的某種修辭手段。就此而言,共識性對話不是要求言語性作品[1]336的作者對自己的主體性的規(guī)范化角色進行自我限制,也不要求自我確認,而是要求他的自我實現(xiàn),即把自己的主體性客體化:“只有使自身客體化(即使自己外顯)的時候,‘我’才獲得了與自己形成真正的對話關系之可能?!盵1]332

最后一點,由共識性對話所決定的受話人的立場在文本所產(chǎn)生的創(chuàng)造性認知方面,是以接受性認知的雙向性為前提的。它產(chǎn)生于具有交往意識的雙方在彼此的責任中的戰(zhàn)略時機,并要達到“可進入對話”[1]561的“雙向理解”[1]332。

很顯然,共識性對話的趨同策略既不能通過交際者的挑唆行為,也不能憑借論辯行為來實現(xiàn)。它是借助交際行為中可能的隱喻實現(xiàn)的,這種可能性是要訴諸人類認知中的暗示性、鼓舞性等資源的。

盡管對巴赫金來說,共識這一概念具有本質上的重要性,但很顯然,它并不是巴赫金獨創(chuàng)的思想。巴赫金把它作為自明的概念引用過來,因此并沒有進行詳盡的闡釋(比如,與時空體范疇不同)。

從起源上看,主體間的共識是一種基督教思想。我們可以想到眾所周知的話:“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因為無論在哪里,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里就有我在他們中間?!?5)參見《馬太福音》第18章,第19-20節(jié)。

人們很少注意到,耶穌不只宣告了要同心合意的宗旨,而且通過自己復活后第一次向門徒顯現(xiàn)而使之付諸實現(xiàn)。因為他甚至不是向“起來,跑到墳墓前,低頭往里看,見細麻布獨在一處,就回去了,心里稀奇所成的事”(6)參見《路加福音》第24章,第12節(jié)。的彼得顯現(xiàn),不是像通常情況下那樣向使徒顯現(xiàn),而是向自己身邊的兩個隨行者顯現(xiàn)?!罢斈侨眨T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里。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7)參見《路加福音》第24章,第13-15節(jié)。當這兩個人得知發(fā)生的事情后回到門徒們身邊時,“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愿你們平安”(8)參見《路加福音》第24章,第12節(jié)。。《新約》的話語不同于《舊約》,它非常深奧并且原則上是對話性的,而《舊約》的話語則是獨白性的(巴赫金的觀點)。

共識性對話這種具有倫理導向性的思想,對正確理解巴赫金的論拉伯雷那部書具有直接作用。這部書有時候會被當作反文化或反基督教的著作來理解。

在巴赫金的闡釋中,最初的狂歡節(jié)是眾人齊心的,它不是對話性的,而是眾口一聲的——它不是共識,而是全體一致。但在文化的獨白性結構的歷史情境中,“笑的因素和狂歡性的世界感受……解放了人類意識……為了新的可能性”[6]56。可以肯定地說,這里巴赫金指的是對話性共識的可能性?!霸谥惺兰o封建社會特殊的等級結構和人與人之間極度的階級分層、團體疏離的那種狀態(tài)背景下”,由于人暫時關注到已失去的齊心合力狀態(tài)——這已經(jīng)不是前獨白(合聲)的而是后獨白(對話化)的一致,因此,人仿佛因為新的、純粹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重生。人回到自身并自發(fā)地感覺到自己是群體中的人[6]13。

對話性共識這一概念作為巴赫金隱于水下的冰山般的思想中一個最基本的觀點,不只代表一種學術興趣。

俄羅斯具有許多歷史悠久、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對時代生活社會政治結構的變化是完全不敏感的),根據(jù)這種傳統(tǒng),在諸種對話領域常常使用獨白性的從屬策略:請求或者命令。在這種情況下交際者的立場并非主體的我(對話的立場),而是客體的、非個人的、具有角色扮演功能的(用巴赫金的話來說即獨白的)。作為專制性、等級式交往的合力交往,其根源可追溯到俄羅斯的家庭生活方式(俄羅斯歷史形成的),其中大多數(shù)父母根本不會與孩子協(xié)商,通常是采取教訓和命令的方式,而當這些不奏效時也會采用請求和遷就的方式。

但在現(xiàn)代俄羅斯社會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了很多交際情境,即協(xié)商過程的參與者之間不存在從屬的等級關系。這種情況下懇請和要求都無效,可是許多俄羅斯交際參與者并沒有掌握可以達到預期結果的最有效途徑即共識性對話的技巧。

猜你喜歡
巴赫金共識主義
兒童游戲的異化與歸真——以巴赫金狂歡理論為視角
玩具世界(2024年2期)2024-05-07 08:16:20
共識 共進 共情 共學:讓“溝通之花”綻放
對話與距離:《踩影游戲》的巴赫金視角解讀
論思想共識凝聚的文化向度
新寫意主義
藝術品鑒(2020年9期)2020-10-28 09:00:16
商量出共識
人大建設(2019年12期)2019-11-18 12:11:06
巴赫金“表述”研究的再闡釋
近光燈主義
這是一部極簡主義詮釋片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02:13:55
冬日 新碰撞主義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53:05
都兰县| 杭州市| 钟山县| 津市市| 巩留县| 霍山县| 乌兰县| 建昌县| 石阡县| 沧源| 平乡县| 固始县| 阳曲县| 谷城县| 嘉黎县| 易门县| 江孜县| 志丹县| 澄城县| 河池市| 株洲县| 贡觉县| 尼木县| 沂南县| 平定县| 新化县| 大洼县| 玉龙| 尉氏县| 康乐县| 中牟县| 大石桥市| 富源县| 泌阳县| 渭南市| 宁国市| 嘉鱼县| 自治县| 团风县| 上栗县| 临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