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王維、李白未交游原因考釋

2019-12-30 16:05:40
綿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9年1期
關(guān)鍵詞:交游孟浩然王維

李 歡

(河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河南開封 475001)

通過對李白、王維流傳后世的詩文著作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二人在其詩文著作中并無互相酬唱、應(yīng)和之作,更甚之,二人的詩作中歌詠同一事件的作品也沒有??计淠曜V,二人生卒年極其相似,但是這兩位生卒年高度重合的詩人竟然毫無交集,不得不說是盛唐詩史上的一大憾事。據(jù)《李白年譜》記載,白入長安之因是:“多次謁見裴長史,因遭人讒謗,故上書自白。終為裴所拒,遂有入長安之念……初夏,往長安?!盵1]30此時為公元730年,入長安后的李白因求謁未果,生活困頓而不得不于731年初夏離開長安?!锻蹙S年譜》載王維“730年,閑居長安……731年,閑居長安”[2]53。這是第一次二人有交游的可能。第二次有交游可能的時間為公元742至744年。公元742年,改元天寶,普天同慶,李白奉召入長安為翰林供奉,744年被玄宗“賜金放還”,這一時期,王維亦在長安為官??偟膩碚f,二人有交游可能的時間段共兩次:一次是在公元730至公元731年,李白初入長安。另一次是公元742年至公元744年,白奉命二入長安。二人三年內(nèi)(李白于公元730年夏入長安,731年秋已經(jīng)在洛陽,此為一年。742年秋赴長安,744年三月離長安,此為兩年。共三年。)竟然毫無交游痕跡,對造成這一歷史憾事的原因有進(jìn)行討論的必要。

一、政治地位方面

727年,李白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表達(dá)自己的政治理想:“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職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盵3]1225但是他選擇的進(jìn)身之階并非是受士大夫青睞的科舉之路,而是希望通過“平交王侯,而一匡天下,立抵卿相”。白入長安后的交游、干謁之作,也是圍繞著他的這一人生理想進(jìn)行的。通過對李白在長安的諸如《玉真仙人詞》《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wèi)尉張卿兩首》等贈答、干謁之作,可以看出此時他所來往的是以玉真公主、張說父子、崔氏家族為代表的上層權(quán)貴。除了贈答、干謁之作,初來長安的李白的詩作大多通過比興、寄托的手法來表達(dá)他對天子的忠誠與自己身不遇之哀,如《長相思》《秦女卷衣》等。由于此時的李白人微才名亦不顯,他初次的干謁之行并不順利,寓居于終南山玉真公主別館時頗受冷遇?!队裾婀鲃e館苦雨贈衛(wèi)尉張卿二首》揭示出李白此時期干謁無門、生活困頓的窘境,“獨酌聊自勉,誰貴經(jīng)綸才”[4]120是李白知音難遇、不得賞識的愁怨與無奈;“饑從漂母食,閑綴羽陵簡”[4]122是此時期李白困頓生活的真實寫照。這樣的遭遇給李白帶來很大的打擊,730年秋,失意的李白開始岐、邠之行,之后游于坊州,于731年春歸長安,之后便不再致力于干謁,作品多是抒憤之作。往來之人大多具有俠客風(fēng)范,有《俠客行》《少年行》等作品流傳。

王維于公元718年赴京兆府試,獲解頭。721年春,進(jìn)士及第,為太樂丞,后因“伶人舞黃獅子”牽連被貶,輾轉(zhuǎn)濟(jì)州、淇上等地為官,政治生活頗為坎坷。迫于生計,不得不在地方上作一些小官。728年得以返回長安,但是回京途中妻子逝世,在政治坎坷與妻子逝世的雙重打擊之下,王維逐漸萌生了歸隱之意。李白730年到達(dá)長安時,王維已經(jīng)閑居長安,過著“避世”的生活。他早年雖與寧王等人交好,但是在玄宗限制官員與貴族交往的禁令的影響下,再加上王維在外數(shù)年,早已物是人非,此時王維與這些諸如張說、玉真公主之類的上層貴族并無交集,李白自不會去訪問一個無官無名的避世之人。

公元742年春,“正月丁未朔”,唐玄宗親撰《改元大赦文》[5]427-428,詔令大下,“改開元三十年為天寶元年”,大赦天下的同時,給“內(nèi)外文武官九品己上,各賜勛兩轉(zhuǎn)”。此時任監(jiān)察御史的王維,被擢升為侍御史。李白在玉真公主、吳筠等人的舉薦下,使得唐玄宗專門下詔書,征召其進(jìn)京。對于此次進(jìn)京,李白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足以表明其樂觀與自信。李白二入長安,本就是奉召而來,之后又受到玄宗非凡的禮遇,對此,李陽冰《草堂集序》記載:“天寶中(初),皇祖下詔,征就金馬,降攆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diào)羹以飯之,謂曰:‘卿是布衣,名為聯(lián)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置于金鑾殿,出于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制誥,人無知者。”[6]1789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xué)士李公新墓碑》一文:“天寶初,召見于金鑾殿,玄宗明皇帝降葷步迎,如見綺、皓。論當(dāng)世務(wù),草答蕃書,辯如懸河,筆不停綴。玄宗嘉之,以寶床方丈賜食于前,御手和羹,德音褒美。褐衣恩遇,前無比侍。遂直翰林,專掌密命?!盵7]1780-1781根據(jù)文本互證的方法,證明事件存在的真實性。李白詩集中也有不少詩句表達(dá)他此時受到的恩遇,“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章紫緩來相趨”,“救賜飛龍二天馬,黃金絡(luò)頭白玉鞍”等詩句,足以證明李白此時的地位、聲勢這些使其極度的自信與自負(fù)得到了滿足。

與李白相比,此時的王維,人微言輕,甚至不具備參加一些宮廷活動的資格。最具代表性的是天寶三年為賀知章舉行的餞行宴會。《全唐詩·卷三》著錄唐玄宗《送賀知章歸四明并序》載:“天寶三年,太子賓客賀知章,鑒止足之分,抗歸老之疏,解組辭榮,志期入道。聯(lián)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稗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帳青門,寵行邁也。”[8]568此篇序表明參與此次活動的是“六卿庶尹大夫”,同時,此次宴會除李白外,其余人皆為“六卿庶尹大夫”,顯然王維作為低級官吏且與賀知章過從甚疏,是沒有資格參與此次宴會的。因此,身份地位的差異是二人不能相見的一大原因。

二、交游群體不同

通過對王維生平經(jīng)歷的分析,發(fā)現(xiàn)他從714年離家游長安之后,除了最初貶官和出使塞外的幾年,長期居于長安。如此,王維可稱得上是一個地道的長安居民。他早年雖與岐王等上層權(quán)貴交游唱和,但是開元八年十月玄宗發(fā)布了一道禁約諸王和諸大臣交游的禁令,之后王維貶官,離開了生活數(shù)年的長安。從王維詩文來看,經(jīng)過貶官之后,其相互交游唱和之人變成了以祖詠、嚴(yán)秀才、孟浩然為主的失意文人,并一些山間隱士,如崇梵僧、焦道士等。李白初入長安時,王維正隱于嵩山,日常和山中摯友來往唱和,如崔興宗、韋給事等人。各種事實表明,此時的王維功名之心日減,著意于山水田園,不問世事。與之相反,初來長安的李白,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著重于仕途干謁,致力于和上層貴族交往唱和。王維這樣一個隱居嵩山、不問世事的閑居之人自不會得到李白的拜訪。同樣,王維隱居于嵩山,與山間隱士唱和應(yīng)答,也不會與一個剛?cè)刖┏遣坏弥镜脑娙藖硗?/p>

742年秋,李白奉召入京,得到賀知章的高度贊譽(yù),《新唐書·文藝傳》記載:(李白)“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9]5762-5763隨著李白在京城名聲大噪,他來往之人皆為社會名流,據(jù) 《新唐書》載李白在待奉翰林期間,曾“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璉、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中八仙’”[9]5763。而杜甫的《飲中八仙歌 》之“歌”,又可與此互為印證。除此之外,據(jù)《李太白全集》《新唐書·李白傳》《唐才子傳》等文獻(xiàn)記載,李白在京城來往頻繁者還有音樂家李龜年、司勛員外郎盧象、獨孤駙馬、徐王李延年以及盧郎中、集賢院諸學(xué)士等人,皆為一時名流。王維則與之相異,據(jù)其年譜記載,公元743年,維與王昌齡、王縉、裴迪集長安青龍寺懸壁上人院共賦詩,維詩題曰《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集》[2]91。觀其此時期詩作,大多是與友人相互贈答之作,所來往的是諸如綦毋潛、張諲等失意文人。這樣看來,二人的交游團(tuán)體可以說是封建社會的兩個階層,那么,二人見面的機(jī)會則寥寥無幾。所以說,二人來往唱和之人的不同也是二人未交游的原因。

但是從二人的詩文集、年譜等現(xiàn)有資料分析,二人交友亦有很多重疊處。

孟浩然是為一例。公元726年,白二十六歲,結(jié)識孟浩然,當(dāng)年并無詩作流傳,但《李太白年譜》記載:由汝海南來時,或曾往襄陽,結(jié)識孟浩然。兩年后(728年),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得稱孟為“故人”[1]26。就孟浩然和李白之間的感情來說,二人的感情并不是很深厚,后世流傳下來的李白寫給孟浩然的詩作有五首,而孟浩然詩文集中卻無一首作品是回應(yīng)李白的。從具體詩作分析,李白對孟浩然更多的是敬仰,有詩“吾愛孟夫子”“寄君郢中歌,曲罷心斷絕”等為證。通過對《新唐書》《唐才子傳》等史料進(jìn)行分析,可以看出王維與孟浩然感情甚篤。二人相識于730年,《新唐書·文藝傳》載:嘗于太學(xué)賦詩,一座嗟伏,無敢抗。張九齡、王維雅稱道之[9]5779。孟浩然落第還鄉(xiāng),維作《送孟六歸襄陽》詩,勸其不必再干謁投獻(xiàn),回鄉(xiāng)躬耕、讀書、隱居:“杜門不欲出,久與世情疏。以此為長策,勸君歸故廬。”[10]84《新唐書》對孟浩然的記載是二人過從甚密的一個證據(jù),而王維為孟浩然送行所作之詩,則是站在摯友的角度對朋友的規(guī)勸,二人感情之深可見一斑。所以,孟浩然的私人感情并不足以成為二人結(jié)識的依據(jù)。從孟浩然之后的行跡來看,在王維、李白均在長安時并未到長安。因此,孟浩然不足以成為二人相識的媒介。

玉真公主都曾舉薦過二人,李白第一次入長安時住在玉真公主別館,第二次入長安亦是受到了玉真公主的舉薦,因此,玉真公主稱得上是李白世宦生涯中的貴人。據(jù)《唐才子傳校箋》中記載,王維于公元721年應(yīng)試獲“解頭”,也離不開玉真公主的推薦。玉真公主喜王維“善音律”而放棄本來推薦的張九皋,對公主來說,求入其門下的士人何其多,推舉何人只是憑借喜好罷了。至李白到長安居玉真公主別館時,公主可能已經(jīng)不記得王維是何人了。

所以,二人的交游重疊不足以成為二人有交集的媒介。

三、個性信仰的差異

《新唐書·文藝傳》寫道:“維弟兄皆篤志奉佛,食不葷,衣不文彩?!盵9]5765《唐才子傳》同樣寫道:“篤志奉佛,蔬食素衣。”[11]300王維奉佛可見一斑。與王維不同,李白崇道,他的為人處世中帶有道家的憤世嫉俗與灑脫肆意,《盛唐三大家異同與出現(xiàn)意義》中說:“李白曾加入道教,但卻不是純粹的道教徒。他的入道與唐玄宗張揚(yáng)道教不無關(guān)系??梢哉f道教不過是他設(shè)法盡快干預(yù)政治的工具或者敲門磚。這是李白的聰明也是其世俗的一面。”[12]如此說來,李白早年并非一個虔誠的道教信仰者,直到晚年才成為一位忠實的道教擁護(hù)者,《唐才子傳》說李白“晚節(jié)好黃老”[11]392是其證據(jù)。

由于信仰的不同,二人在失意時選擇的退路亦不同。白初到長安時,王維亦結(jié)束了在外為官的生活,不幸的是,其妻子在途中逝世,在政治坎坷與妻子逝世的雙重打擊之下,佛教清凈無欲的思想逐漸成為王維的主導(dǎo)思想,因此他不再專注于政治中的汲汲鉆營,也少了年少時期的進(jìn)取精神,轉(zhuǎn)而開始寄情山水田園。這一時期王維只留下一首《華岳》,其他的多是寫景之作,如《清溪》《納涼》《黃花川》等作品??梢钥闯觯诜鸾趟枷氲挠绊懴?,王維遭受打擊之后便選擇避世隱居,不問世事。與其不同,李白在長安干謁無門,生活困頓之后便開始了他的岐、邠之行,之后雖因為生活困頓而不得不離開長安,但是其作品表現(xiàn)出的雄心壯志、積極進(jìn)取的精神是不容忽視的。

與陶淵明的“結(jié)廬在人境”不同,王維追求的是真正的寧靜,表現(xiàn)在作品中為詩意的佛性,這種特點隨著王維的年紀(jì)漸長而愈加鮮明。維740年三月“知南選”后,至741年三月回長安,回長安之后便開始隱居終南山,有詩《終南別業(yè)》為證。據(jù)《唐詩紀(jì)事》卷十六記載:“裴迪初與王維、興宗俱隱終南山?!盵13]240裴迪與張湮開元二十八年在張九齡幕中,又同時回長安,也同時隱居終南山,此為王維隱居終南山的又一例證。此時的王維,經(jīng)過宦海沉浮之后功名之心日益減退,沉迷于亦官亦隱的生活。早期王維身上雖然有儒生的“濟(jì)世安邦”的理想,但是隨著佛家思想逐漸占據(jù)主流,王維逐漸成為一個純粹的佛教徒。深受佛家思想影響的王維逐漸把眼光轉(zhuǎn)向大自然,他在《青雀歌》里就表達(dá)了這種與世虛與委蛇的觀念:“青雀翅羽短,未能遠(yuǎn)食玉山禾。猶勝黃雀爭上下,唧唧空倉復(fù)若何!”[10]291他的這種“無可無不可”的人生態(tài)度與李白是非分明的性格恰恰相反。李白受莊子與屈原的影響,憤世嫉俗并敢于揭露社會的黑暗腐敗,因此李白作品中亦充滿對奸臣的諷刺。李白的這種是非分明的態(tài)度與王維的“無可無不可”的人生哲學(xué)背道而馳,假設(shè)二人在長安相遇,定會是“話不投機(jī)半句多”的。

四、文人相輕的傳統(tǒng)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確切的結(jié)論,即王維、李白二人在730-731年是不具備互相結(jié)識的條件的,這種條件是非人為可以創(chuàng)造的:李白初入長安時,王維已經(jīng)居住在嵩山,且不問世事,日常與山野友人互相唱和。此時李白初來長安,懷著滿腔的政治熱情,希望實現(xiàn)自己“寰區(qū)大定,??h清一”的政治追求。而此時的王維閑居長安,在政治上無所作為,詩壇名氣亦不大,甚至不敵李白在蜀地的名氣。綜合而言,李白是不會去拜訪一個于自己仕途毫無幫助的王維的。所以,王維、李白二人在李白初入長安時是沒有結(jié)識的機(jī)會的。

但是李白二入長安時,二人皆在朝為官,卻沒有相互唱和的文章,除去以上所列舉的原因,還應(yīng)與文人相輕的固有傳統(tǒng)相聯(lián)系。分析王維的交游團(tuán)體可以發(fā)現(xiàn),與之來往唱和的雖然有祖詠、張湮等失意文人,但是也包含孟浩然、王昌齡等李白的好友,這些來往唱和的詩人之詩風(fēng)并非與王維一致,所以可以排除二人因詩風(fēng)的不同而導(dǎo)致的不能相識。那么,是否可以將原因糾結(jié)為二人入仕方面呢?通過史料記載,王維在李白二入長安是為“右補(bǔ)闕”,李白則被玄宗親自封為“翰林待詔”,關(guān)于這兩個官職,《唐會要》有明確記載。

關(guān)于翰林待詔,《唐會要》載:“翰林院者,蓋天下以藝能技術(shù)見召者之所處也?!盵14]977翰林院官員的職能是“會于禁中,內(nèi)參謀猷,延引講習(xí),出侍嶼輦,入陪宴私”[14]977。李白作為“翰林待詔”,書中記載:“自后給事中張淑。中書舍人張漸。竇華等。相繼而入焉。其后有韓雄、孟匡朝、陳兼、蔣鎮(zhèn)、李白等。白在翰林中。但假其名。而無所職?!盵14]978從文獻(xiàn)記載分析,李白為翰林待詔時,并無實際職務(wù),只是陪同玄宗游樂,并作詩取悅玄宗。畢寶魁在《王維與李白關(guān)系臆說》一文中把李白此時期待詔翰林定義為“高級臨時工”,文中寫道:“……臨時工不愿干就回家,很正常,皇帝多賞賜幾個錢只是給個面子而已?!盵15]這段論述雖對李白的官職有些貶低,但是一定情況下也揭示出李白此時期在官場上的尷尬地位。

此時王維任右拾遺,兼監(jiān)察御史,據(jù)《唐會要》記載,右拾遺職務(wù)為“掌供奉諷諫”[14]965,雖然是從八品的職位,居于末流,但是也能參與商討一些軍國大事,施展一番抱負(fù)。與李白相比,王維為右拾遺時,雖不如李白風(fēng)光,但是所居官職的重要性也是可以和其一較高下的,甚至可以說,王維官職的意義要高于李白許多。對于李白的“翰林”之職位,畢寶魁先生在論文中說“實際上只是盛世天子的擺設(shè)而已”。這句論述可作為現(xiàn)代人對李白官職的解讀,所以說,“作為盛世擺設(shè)”的李白,必然不會得正統(tǒng)文人王維的重視。因此,文人相輕也是二人不能相識的重要原因。

唐朝詩人交游、干謁之風(fēng)為盛唐一大特色,忽略唐朝交通不便等外在原因,李、王二位生活在同時代的作家毫無交游痕跡的原因在于二人政治地位的差異、交友群體的不同、性格信仰的兩極化,同時還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人相輕。

猜你喜歡
交游孟浩然王維
春曉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來
舟中曉望
走哪條路好
鄭巢與僧人交游詩歌考
鳥鳴澗
兒童繪本(2018年18期)2018-10-31 14:47:42
春曉
湯顯祖與明代理學(xué)家交游考略
中華戲曲(2017年2期)2017-02-16 06:53:50
周樂清戲曲活動及交游考
中華戲曲(2016年2期)2016-01-22 08:19:09
黃公渚與周至元交游考論
東方論壇(2015年2期)2015-12-29 23:23:10
洱源县| 邹城市| 明溪县| 广平县| 金溪县| 巩义市| 祁阳县| 宝应县| 缙云县| 龙陵县| 静安区| 重庆市| 迁安市| 桐柏县| 东丽区| 当涂县| 巴青县| 秦皇岛市| 汕头市| 荆州市| 齐齐哈尔市| 鹰潭市| 德昌县| 棋牌| 格尔木市| 兴义市| 吉木乃县| 阳泉市| 大名县| 江津市| 繁峙县| 永顺县| 天津市| 玛沁县| 南昌市| 贵德县| 诸城市| 望谟县| 达日县| 新晃| 南木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