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雷蒙·道森英譯《史記》的敘事特點

2019-12-27 21:05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9年7期
關鍵詞:雷蒙秦始皇英譯

曹 強

(渭南師范學院 人文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近年來,史記學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史記》的譯介研究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在介紹《史記》的翻譯學者時,偶爾會提及英國著名漢學家雷蒙·道森(Raymond Dawson)翻譯的《史記》,但大多語焉不詳。當前《史記》英譯研究影響較大者,首推李秀英的《〈史記〉在西方:譯介與研究》一文。李文僅用100余字簡要介紹了雷蒙·道森的譯注及其翻譯《史記》的章節(jié)[1],限于篇幅,作者未討論雷蒙·道森英譯《史記》的特點及其敘事特點等。雷蒙·道森英譯的《史記》是《史記》英譯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雷蒙·道森及其翻譯的《史記》,對研究《史記》及中華典籍的英譯具有重要意義。

一、雷蒙·道森及其翻譯的《史記》

雷蒙·道森是英國著名的漢學家,英國牛津大學瓦德漢學院(Wadham College)榮退研究員,曾經(jīng)出版過《中國遺產(chǎn)》(TheLegacyofChina,1964),《中國變色龍:歐洲觀念和中國文明的比較》(TheChineseChameleon:AnAnalysisofEuropeanConceptionsofChineseCivilization,1967),《中華帝國》(ImperialChina,1972),《中國經(jīng)驗》(TheChineseExperience,1978),《孔子》(Confucius,PastMaster,1982),《文言文的新介紹》(ANewIntroductiontoClassicalChinese,1984)和《論語》(theAnalects,World’sClassics,1993)[2]等多部漢學經(jīng)典著作。雷蒙·道森向西方人,尤其是英國人,介紹中國及中國文化,旨在讓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國,了解中華文化。

雷蒙·道森翻譯的SimaQian:HistoricalRecords(《司馬遷〈史記〉》)1994年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并被列為“世界經(jīng)典叢書系列”(World’sClassics)。雷蒙·道森英譯的《史記》主要包括前言(Introduction)、文本注釋(Note on the Text)、參考書目(Select Bibliography)、年表(Chronology)、地圖(Map)、正文(第1~148頁)、注釋(explanatory notes)、索引(Index)等幾個部分。

二、雷蒙·道森英譯《史記》的敘事結構

雷蒙·道森英譯《史記》前言(Introduction)部分,專題介紹司馬遷和《史記》,指出《史記》是中國最著名的歷史巨作之一,不僅在中國國內(nèi)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而且早在8世紀就享譽日本。雷蒙·道森以1974年臨潼兵馬俑的發(fā)現(xiàn)為切入點,以秦始皇為中心人物,以秦長城為重點,介紹了秦王朝建立的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以及與秦有關的歷史人物和事跡。同時,介紹了司馬遷的人生成長經(jīng)歷,司馬遷創(chuàng)作《史記》的原因等。文本注釋(Note on the Text)部分,雷蒙·道森交代了司馬遷的《史記》總共526500字,他翻譯依據(jù)的底本是中華書局1959年版的《史記》。翻譯時,他力圖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甚至冒著譯文不優(yōu)雅的風險,試圖盡可能讓司馬遷的作品聽起來像是20世紀寫就的。誠如雷蒙·道森所言:“There are many possible attitudes to translation ,but my own method has been to try to ge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original, even at the risk of inelegance. It would of course be possible to make Sima Qian sound as if he writing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but it seems to me that more might be lost than gained. The language may occasionally appear too honorific or humilific for contemporary tastes…(……這種語言有時候會顯得過于尊崇或者與當代的言語風格不盡相同,但他傾向于更準確地表達原文……)?!盵2]xxi參考書目(Select Bibliography)部分,為了便于讀者了解相關背景知識,雷蒙·道森介紹了美國著名漢學家華茲生(Burton Watson)英譯《史記》,重點介紹了華茲生1958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Ssu-maCb’ien:GrandHistorianofChina(《司馬遷:中國偉大的歷史學家》),1961年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RecordsoftheGrandHistorianofChina(《史記》),1993年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和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的RecordsoftheGrandHistoran:QinDynasty(《史記·秦朝》)。除了華茲生的譯注外,雷蒙·道森還推介了TheCambridgeHistoryofChian(《中國劍橋的歷史》)、TheFirstEmperorofChina(《中國的第一位皇帝》)、HistoriansofChinaandJapan(《中國歷史和日本歷史》)等著作。年表(Chronology)部分,雷蒙·道森羅列了堯舜禹、夏朝、商朝等歷史年表,并列出了司馬遷的生卒年及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chuàng)问饭俚臅r間。地圖(Map)部分,雷蒙·道森專門繪制了一張地圖,展示當時秦、齊、楚、宋、魯、吳、越等諸侯國的地理位置和版圖。

雷蒙·道森英譯《史記》的正文部分總共分八節(jié)。正文第一節(jié)題目為:TheBirthoftheFirstEmperor(《始皇帝的出生》),該節(jié)依照《史記》第85卷《呂不韋列傳》翻譯。雷蒙·道森首先總體介紹了呂不韋,然后從“秦昭王四十年”開始,至“其呂子乎”結束,全文翻譯了《呂不韋列傳》。第二節(jié)題目為:AnAssassinationAttempt(《暗殺未遂》),此節(jié)依據(jù)《史記》第86卷《刺客列傳》翻譯。從“荊軻者,衛(wèi)人也”開始,至“名垂后世,豈妄也哉”結束,節(jié)選《刺客列傳》中的《荊軻刺秦王》翻譯。第三節(jié)題目是:TheBiographyoftheChiefMinisterofQin(《秦大臣傳記》),依據(jù)《史記》第87卷《李斯列傳》翻譯。自“李斯者,楚上蔡人也”開始,至“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結束,全文翻譯了《李斯列傳》。第四節(jié)題目為:ThebuilderoftheGreatWall(《長城的建造者》),全文翻譯了《史記》第88卷之《蒙恬列傳》。第五節(jié)的題目是:TheAnnalsofQin(《秦朝年鑒》),依據(jù)《史記》第6卷《秦始皇本紀》翻譯。雷蒙·道森首先介紹了《秦本紀》和《秦始皇本紀》的梗概,然后從《秦始皇本紀》中的“秦初并天下”開始翻譯,至“善哉乎賈生推言之也”結束。“曰”之后的原文,雷蒙·道森沒有翻譯,他在第五節(jié)的文末指出:“The chapter continues with an essay on the faults of Qin, which was written, not by Sima Qian ,but by the Han Confucianist JiaYi, and is therefore not translated. (這章節(jié)后是一篇關于秦朝歷史的文章,這段文字不是司馬遷所寫,而是出自漢代著名的儒學大家賈誼所作,因此沒有翻譯。)”[2]97這篇文章緊接的其他材料,雷蒙·道森指出在這里不合適,因此他也沒有翻譯(This essay is followed by some other material which is out of place here and so is not translated either)[2]97。第六節(jié)的題目是:TheTreatises(《論文》),節(jié)選《史記》第28卷《封禪書》和第29卷《河渠書》翻譯。《封禪書》部分自“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開始,至“禮不必同”結束。《河渠書》部分自“而韓聞秦之好興事”開始,至“因命曰鄭國渠”結束。第七節(jié)的題目為:TheStoryoftheRebelXiangYu(《反抗者項羽的故事》),依照《史記》第7卷《項羽本紀》翻譯。自“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開始,至“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結束,接著從“漢之二年冬”開始,至“‘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結束?!俄椨鸨炯o》中的部分文字雷蒙·道森沒有翻譯,他解釋道:“我略去了一段主要是王侯們對項羽的支持,但以司馬氏對項羽最后幾年生活的敘述作為總結。漢朝以漢王朝重新確立的時間重新命名,這些上文中已經(jīng)提及,但是這些頁碼將顯示,反抗的處置不利于他(筆者注:項羽)。”[2]129第八節(jié)的題目是:TheStoryoftheRebelChenSheng(《反抗者陳勝的故事》),依照《史記》的第48卷《陳涉世家》翻譯,從“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開始,至“吳廣圍滎陽”結束,再從“陳勝王凡六月”開始,至“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結束,中間部分雷蒙·道森略去未譯。

雷蒙·道森英譯《史記》正文之后是注釋(explanatory notes)部分,他對文中的jin、pledges of support、abundant flowers等148個詞語進行了詳細地注釋。雷蒙·道森英譯《史記》的最后是索引(Index)部分,雷蒙·道森以重要的地名、人名為索引詞條,按照英文字母的次序排列,解釋這些詞條,并標注這次詞條在文中的詳細頁碼,例如:“Boyi, ancestor of Qin 96”“chu, state XIII,XXVI,6,12-13,15,25,27,50,55,65,78,89-90,93,113,118,128,166,168”,“Cao Wushang, general of Governor of Pei 121,123,126”[2]169便于讀者檢索。

三、雷蒙·道森英譯《史記》的敘事特點

我們知道,敘事學研究有三個重要角度:結構、時間、視角。[3]雷蒙·道森英譯的《史記》非常注重結構、時間、視角的維度,其敘事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

(一)以讀者為中心,注重敘事結構的完整性

雷蒙·道森將譯文的讀者定位為普通的民眾,但是英國的普通民眾對中國的典籍知之甚少,而且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強烈意愿。面對非專業(yè)的普通讀者,雷蒙·道森英譯《史記》的正文前專門有序言部分,他用14頁的篇幅介紹了秦朝及秦以前的中國歷史,以及與秦朝有關的歷史人物,同時還專列大事年表,繪制地圖,旨在讓讀者直觀了解秦朝及其他諸侯國的地理位置和版圖,將其翻譯的《史記》納入特定的歷史框架下,讓讀者更好地感知《史記》的時空結構。雷蒙·道森英譯《史記》正文部分,共設計了八節(jié)內(nèi)容,其標題與《史記》相關章節(jié)的題目不同,這八節(jié)內(nèi)容,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關聯(li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正文后,雷蒙·道森又專列注釋和索引兩個部分,幫助讀者了解并擴展相關知識,便于讀者檢索相關內(nèi)容。雷蒙·道森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敘事文本,向讀者展示了秦朝的歷史,以及與秦朝有關的人物歷史等。

(二)重排《史記》文本的次序,再現(xiàn)秦朝興衰的必然性

雷蒙·道森翻譯《史記》時并沒有按照《史記》原文的次序逐章翻譯,而是重排了《史記》文本的次序,使譯本與原文在結構上迥然相異。這種處理的敘事方式,與華茲生英譯《史記》的處理方式相似。這種不同的結構特點“體現(xiàn)了譯者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敘事理解模式,以及在譯本構建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敘事文本構建模式”[3]。譯文中,雷蒙·道森從秦始皇的出生起筆,敘述荊軻刺秦王、李斯諫秦王、蒙恬筑長城,敘述秦王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蠶食諸侯的謀略、謀臣良將的輔佐、攻城野戰(zhàn)的種種不易等,接著再敘秦始皇兼并天下、統(tǒng)一六國的偉業(yè),描寫秦王嬴政的雄才方略,緊接著再敘述項羽、陳勝等人的反抗,秦王暴政、民怨沸騰、揭竿而起,陳勝、項羽等人舉兵,最終到秦始皇的去世及秦王朝的覆滅??v觀雷蒙·道森英譯的《史記》,我們發(fā)現(xiàn),雷蒙·道森有意打亂了《史記》原文的次序,重新組合《史記》中跌宕起伏的歷史故事,再現(xiàn)了秦王朝的興衰更替。

(三)以秦朝歷史為中心,重視敘事內(nèi)容的關聯(lián)性

雷蒙·道森英譯的《史記》沒有按照《史記》原文的次序逐字逐句翻譯,也沒有隨機選擇《史記》中文學趣味濃厚、故事性強的內(nèi)容進行翻譯,而是非常重視敘述內(nèi)容的關聯(lián)性。縱觀雷蒙·道森英譯的《史記》,我們發(fā)現(xiàn),雷蒙·道森以秦朝歷史為中心,構建敘事文本模式。雷蒙·道森在正文每一節(jié)前都有一小段序言或題解,或交代背景知識,或說明翻譯的緣由,體現(xiàn)他文本敘事結構安排的邏輯性。例如,正文第二節(jié)AnAssassinationAttempt(《暗殺未遂》),雷蒙·道森開篇寫道:“In 227BC,not long before the Qin unification of China, a famous assassination attempt on the ruler of Qin and later First Emperor of China was made by Jing ke,whose story is recorded in chapter 86 of the Historical Records, which is a collective biography of assassins. It reads as follows:(公元217年,秦統(tǒng)一中國不久,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試圖推翻秦始皇統(tǒng)治的人,這個人就是荊軻,關于他的故事在《史記》的第86卷,具體的故事為……)”[2]11第三節(jié)TheBiographyoftheChiefMinisterofQin(《秦大臣傳記》),他指出:“We now move on the biography of Li Si(chapter 87), a very important politician during the Qin Dynasty. The chapter starts with an account of his early days ,and cover some of the events leading up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Qin Dynasty.(我們現(xiàn)在回到第87卷的《李斯列傳》,李斯是一個秦朝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這一章以他早期的一系列事件開始,并包括一些秦王朝建立的事件。)”[2]25第五節(jié)TheAnnalsofQin(《秦朝年鑒》),他在開篇寫道:“Having translated four biographies which relate to the Qin Dynasty and its ruler, I now turn to the annalistic section of the Historical Records. Chapters 5 and 6 are devoted to Qin annals,the former dealing almost entirely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state before the time of King Zheng,who later became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Chapter 6 stars by briefly recounting the early life of Zheng before he unified China. Here we take up the story immediately after the unification.(翻譯了與秦有關的四個人物及其統(tǒng)治者傳記,下面我轉移到《史記》編年史部分。《史記》第5卷、第6卷和秦王朝的年表關聯(lián),前者幾乎全部是嬴政以前的歷史,嬴政后來成為秦朝的第一個皇帝。第6卷主要介紹了嬴政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早期生活。在這里,我們繼續(xù)討論統(tǒng)一以后的情況。)”[2]63這些小序言或題解巧妙地將各篇章銜接起來,構建成一個有機關聯(lián)的敘事文本。雷蒙·道森還節(jié)選了與秦朝歷史緊密關聯(lián)的《封禪書》和《河渠書》的部分內(nèi)容進行翻譯。我們知道,華茲生英譯的《史記》集中翻譯了原文中文學趣味濃厚、對后世文學影響巨大的那些內(nèi)容,而對于其中一些涉及古代醫(yī)學的章節(jié),專業(yè)化性質(zhì)比較突出的“書”“表”等沒有涉及。[3]與華茲生英譯的《史記》相比,雷蒙·道森英譯的敘事不僅注重文本的故事性,而且重視敘事內(nèi)容的關聯(lián)性,重視敘事史料的完整性。

(四)以主要人物為中心,增強故事的可讀性

雷蒙·道森英譯的《史記》以秦始皇為中心,依照歷史敘事文學的情節(jié)按照敘事結構,首先是秦始皇的出生,敘述秦始皇的文才武略,兼并天下的雄心,再到為阻擋秦始皇破壞諸侯國的合縱,壯士荊軻刺秦王,這些情節(jié)悲壯蒼涼、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再到李斯輔佐秦始皇,蒙恬修筑長城,輔佐秦始皇兼并天下,統(tǒng)一六國,再到項羽、陳勝等人揭竿而起,最后到秦始皇去世,秦王朝滅亡。分析雷蒙·道森英譯的《史記》可以看出,他沒有按照《史記》原文的次序翻譯,而是以蒙太奇的手法,重新安排荊軻、李斯、蒙恬、項羽、陳勝等人物的出場順序,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和吸引力。雷蒙·道森英譯的《史記》不像是歷史的記錄,更像一部情節(jié)張弛有度的小說。因此,此書被列入“世界經(jīng)典叢書系列”(World’sClassics)。

四、雷蒙·道森英譯《史記》敘事特點的啟示

近十年來,我國著力加強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頂層設計和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不斷創(chuàng)新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內(nèi)容形式和體制機制。在國家有關部門的鼎力支持下,翻譯了一批中華經(jīng)典名著,但是產(chǎn)生的影響力和政府的投資、學者的付出并不成正比。為此,胡安江[4]、汪慶華[5]、呂世生[6]、吳濤[7]等許多學者發(fā)表了系列文章,總結得失,探討策略,積極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

《史記》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經(jīng)典著作,應該“走出去”。我們知道,“翻譯出去”不等于“走出去”,盡管《史記》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但與《史記》的“走出去”還有一些距離。一個新的《史記》譯本,要為普通讀者所接受,就必須盡可能地納入普通讀者的認知框架中。[1]雷蒙·道森英譯的《史記》是在英國人或西方人的視域下建構的敘事文本,這種敘事特征對中華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啟示,對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中華文化傳播格局有一定的借鑒價值。我們知道,典籍英譯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紹真正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和發(fā)展,讓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國。譯者努力使中國典籍易于被西方讀者接受”[8]。根據(jù)我們初步整理,我們認為,雷蒙·道森英譯的《史記》對中華經(jīng)典英譯的啟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敘事結構的安排

據(jù)吳濤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以來,“漢學家在翻譯非純文學的中國典籍時大多選擇學術型翻譯路徑……譯語過度遵循原文”[7]。過于忠于原文,無視譯入語或者目的語讀者的文化接受可能會導致譯文遭受冷遇的現(xiàn)象。吳濤曾指出:“中國典籍英譯需要跨出漢學界狹窄的接受圈子,需要被盡可能多的讀者閱讀和接受,才能進一步擴大中國典籍的文化影響力。”[7]基于此,英譯經(jīng)典時不能一味對照經(jīng)典原文翻譯。如前文所述,雷蒙·道森英譯的《史記》非常注重敘事結構的安排,他沒有逐字逐句地翻譯《史記》原文,而是選擇《史記》中關于秦朝的章節(jié),以秦始皇為中心,敘述秦朝的興衰變化,重新安排荊軻、李斯、蒙恬、項羽、陳勝等人物的出場順序,內(nèi)容關聯(lián)性強,情節(jié)張弛有度,故事性和可讀性強。為了讓讀者充分了解秦王朝的歷史,雷蒙·道森英譯《史記》的Introduction部分,用14頁的篇幅向讀者介紹秦朝及秦以前的中國歷史,講述與秦朝有關的歷史人物,同時他還專列大事年表,繪制地圖,旨在讓讀者直觀了解秦朝及其他諸侯國的地理位置和版圖,將他翻譯的《史記》納入特定的歷史框架下,讓讀者更好地感知《史記》的時空結構。這給研究者和翻譯者非常大的啟示,翻譯中華典籍時要牢固樹立“讀者中心”的理念,要根據(jù)接受者的需要,盡可能地補充足夠的相關背景和文化的介紹,必要時調(diào)整經(jīng)典原文的次序,圍繞某一個事件或人物,重新組織有關材料,構建新的敘事結構。要按照譯入語或目的語讀者能夠理解并且領會的方式,呈現(xiàn)中華典籍的魅力。

(二)敘事策略的選擇

我們知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經(jīng)典“走出去”必須要正確直面三個問題:一是為誰翻譯?二是翻譯什么?三是如何翻譯?關于“為誰翻譯”,實際上就是翻譯的接受對象問題,翻譯對象定位準確與否,決定著翻譯作品的傳播效果。接受對象通??梢苑譃閷I(yè)讀者和非專業(yè)讀者。就文化接受而論,“非專業(yè)讀者是比專業(yè)讀者更難以取悅的目標讀者”[7]。因此,英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時一定要考慮目的語讀者的文化接受能力,重視翻譯策略。羅選民等學者曾指出:“在不損害中國文化精神的前提下,以最適合的方式來解讀和翻譯最合適的典籍材料,從而達到消解分歧,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極大地滿足西方受眾閱讀中國典籍的需要?!盵9]雷蒙·道森英譯《史記》時,已有西方學者翻譯了《史記》的部分章節(jié),為避免重復,展現(xiàn)他的翻譯特色,他要在前人翻譯的基礎上,再辟新徑,翻譯策略和翻譯視角顯得尤為重要。1974年,陜西省臨潼兵馬俑出土,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出土曾在國內(nèi)外引起巨大的轟動,外國人尤其是西方人對兵馬俑充滿了好奇和神往,許多外國人都渴望來中國參觀兵馬俑。兵馬俑已經(jīng)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象征符號?;诖?,雷蒙·道森選擇了滿足西方人好奇心的敘事策略,英譯《史記》時,以秦始皇兵馬俑為切入點,以秦王朝為中心,以秦始皇為主線,重新編排《史記》的材料,選擇與秦朝有關的第85卷、86卷、87卷、88卷、5卷、6卷等進行翻譯,介紹秦朝及與秦朝相關的歷史。盡管雷蒙·道森沒有全部翻譯《史記》,但是其影響力和傳播力并不比全譯《史記》小。

(三)敘事方法的使用

張利群曾撰文指出,《史記》是敘事文學的代表和發(fā)展高峰,是中國敘事文學,尤其是小說的鼻祖。《史記》具有小說形態(tài)。小說三要素即人物、事件、環(huán)境在《史記》多篇目中都明晰可見。[10]而如何體現(xiàn)敘事文學的價值,怎樣表現(xiàn)“小說鼻祖”的魅力,敘事手法顯得格外重要。傳統(tǒng)的敘事方式有順敘、插敘、倒敘等。雷蒙·道森英譯《史記》時,沒有從《秦本紀》或《秦始皇本紀》開始,而是從《史記》第85卷的《呂不韋列傳》開始,然后是《刺客列傳》(《荊軻刺秦王》)《李斯列傳》《蒙恬列傳》,再是《秦始皇本紀》,這樣的敘事手法是雷蒙·道森有意為之。他試圖通過幾篇文學趣味濃厚的章節(jié),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中間夾雜《秦始皇本紀》和《封禪書》《河渠書》的部分內(nèi)容,結尾又安排《項羽本紀》和《陳涉世家》的故事,再次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這種匠心獨具的敘事方法,不僅吸引讀者,而且讓讀者有“浸入”式的體驗感,縱橫捭闔,發(fā)人深思,耐人尋味,彰顯出敘事文學的非凡價值。

(四)敘事文本的書寫

雷蒙·道森英譯的《史記》在敘事結構安排時,正文前面有相關英譯版本的介紹,正文后面有詞語的注釋。詞語注釋時,他沒有選擇隨文注釋的方式,而是選擇的文末注釋。“注釋過多還可能給讀者的閱讀體驗帶來負面影響,增加閱讀成本和負擔?!盵7]文末注釋的優(yōu)點是可以從視覺上減輕讀者閱讀的負擔,不會讓讀者望而生畏,讀者可以根據(jù)自身文化素養(yǎng)和喜好等采取選擇性閱讀。此外,雷蒙·道森英譯的《史記》中有前言(Introduction)、文本注釋(Note on the Text)、參考書目(Select Bibliography)、年表(Chronology)、地圖(Map)、正文、注釋(explanatory notes)、索引(Index)等,處處體現(xiàn)的是以讀者為中心的敘事模式。

雷蒙·道森英譯的《史記》是研究《史記》英譯的一個重要文本,筆者在此拋磚引玉,期望能引起更多學者的關注。

猜你喜歡
雷蒙秦始皇英譯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雷蒙·威廉斯“文化革命”觀發(fā)微
“瓟斝”與“點犀”新解*——兼論中國典籍中名物詞的英譯
秦始皇憶師
三十六計之偷梁換柱
話語分析角度看公示語的英譯及翻譯對策
秦始皇拜荊條
電影·《雨人》
來自監(jiān)獄的陌生電話
《論語》英譯的轉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