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彥斌
一代文豪韓愈曾在唐順宗陵前詠嘆“欲言非職知何如”(《豐陵行》),身為《順宗實錄》的作者竟然也會這樣想。
如今適值陳原公百年華誕,我自覺本人單薄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不足以解讀或全面客觀地評價陳原先生一生業(yè)績,惟恐“欲言言不及”(唐泰欽《擬寒山·其二》)。
因而,感慨雖多,也僅僅寫了一篇《向先生交作業(yè):陳原之于民俗語言學初始化》的小文章,已經(jīng)發(fā)表在《文化學刊》最近一期紀念陳原先生誕辰百年的專題里了,不贅言之。
有幸出席今天這個座談會,既在于表達對這位卓有建樹的學人的敬意,在現(xiàn)場感受學術(shù)界、文化界對其緬懷、褒揚的同時,也向尊崇智者的人們表達一份敬意。
再過幾天,2019年1月13日,就是是跨世紀文化老人周有光先生逝世兩周年。此時此刻,我想起“要從世界來看國家,不要從國家來看世界”這個著名的周有光命題。
無論“從世界來看中國”,還是“從中國來看世界”,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智者,是古今中外一切民族和國家文明發(fā)達的要素,文明社會的共識。
改革開放四十年成就有目共睹。如果總結(jié)經(jīng)驗的話,我想,這“三個尊重”,應當是來自于對作為“文化自殺”的“文革”的最重要的理性反省和撥亂反正。唯有如此,民族才復興有望,國家才有光明的未來可以期盼。
紀念優(yōu)秀的智者,是社會文明的標識,是對民族、國家發(fā)達的美好祝福。在那篇《向先生交作業(yè)》文章的末尾,我化用郭沫若先生詩句《天上的街市》為陳先生寫道:
我想那美麗的街市,
定然有大師們的學術(shù)沙龍。
那群賢畢至的沙龍,
定然有多才多藝的智者陳公。
新年在即,預祝各位新年快樂,開年大吉!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