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批評”與“舊批評”

2019-12-27 05:59:01郭曉斌
文學自由談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新批評新文學書評

□郭曉斌

我們現(xiàn)在倡導(dǎo)營造良好的文學批評氛圍,可謂之“新批評”。這自然是一種可喜的現(xiàn)象,因為它顯示了對以往某些不良批評風氣進行扭轉(zhuǎn)的嘗試和努力。但新的批評固然要抵制商業(yè)化、人情化的吹捧、晦澀的過度理論化的文風等等,卻也不該是自說自話、憑空開拓,還需要回首和了解我們曾經(jīng)的“舊批評”達到了什么高度,我們又該如何從中獲取文學批評的方法和資源。

對于當下的文學批評來說,我認為最可借鑒的也許正是發(fā)端于五四運動的現(xiàn)代文學批評。這不僅僅因為現(xiàn)代文學史上名作迭出,文學批評也蔚為大觀,還因為它們有著相似的批評對象,即一種現(xiàn)代意義上的中國白話文學。當我兩年前偶然讀到京派批評家常風先生的書評時,我的這一想法再次得到強化。我確實感到了一種強烈的震撼。不客氣地說,它們比當下我所見的很多書評都要動人得多,有力得多。常風先生在京派批評家里不算太引人注目,時至今日似乎也沒有得到學界足夠的重視,但這絕不妨礙他是一位一流的文學批評家。不太知名的常風尚且如此,現(xiàn)代文學的批評風氣和氛圍由此更可以想見。

常風,原名常鳳瑑,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國文學系。1933年3月在《新月》發(fā)表處女作《那朦朦朧朧的一團》,從此開始他的文學生涯。常風是“京派”文學的重要作家, 具有敏銳的藝術(shù)感受力,在散文、文藝評論、比較文學研究和翻譯等領(lǐng)域,都卓有建樹。他是當時著名的書評家。他的書評分析細膩精到,文筆清新活潑,融鑒賞與評論于一爐,風格自成一家。

讀了常風先生的書評后,我越發(fā)感到,我們的文學批評與其說要空無所依地一味求新,還不如沉潛下來,以謙卑的姿態(tài)去學習和承續(xù)曾經(jīng)的批評傳統(tǒng)。事實上,我們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文學批評,連那個時代的“舊批評”都遠遠達不到。如果再說得刻薄一點,我們的目標也許不應(yīng)在于求新,而在于恢復(fù)到原有的“舊批評”的水準。要達到這一點,已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了。

我們不妨把常風先生的書評與當下的批評現(xiàn)狀做一些對比,便可知道以上并非虛言。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舊批評”的確振聾發(fā)聵,常讀常新,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正是我們所說的一種“新批評”,是文學批評的典范。怎樣進行文學批評?什么是好的文學批評?在常風先生的書評中,我們無疑能夠得到極大的啟發(fā)。

“公正客觀”四個字,相信哪一位評論家都會說到,聽起來也簡單容易,但我們可以看看常風秉持這樣的立場,在文學批評上達到何等了不起的高度。

不妨以他對巴金、茅盾、老舍三位名家的批評為例。

對于巴金的《愛情三部曲》,常風予以了嚴厲批評:“巴金先生忘記了小說并不是歷史或傳記,所以雖然小說也在實生活中取材,雖然也常以某一個實生活中的人物為作品中的主人公,小說中的人物與故事卻不必盡同于實生活中的。”但在同時,他又極為贊揚巴金的《俄國社會運動史》:“這部史話用極簡潔的文字寫極復(fù)雜的事實,達到相當?shù)某晒Α0徒鹣壬雽⑦@書當作一部專門的著述,而又要大眾能看,這真是一個不小的雄心??墒前徒鹣壬脑竿惯_到了。”這與“希冀達到普遍而永久的大公無私”的李健吾嚴厲批評《愛情三部曲》的同時,又撰文高度肯定《神·鬼·人》如出一轍。

在評價茅盾的作品時,常風一方面肯定《蝕》三部曲“直至今日在茅盾先生的全部作品中,它還是最好的一部”,“這書描寫范圍的廣博,人物的眾多,題材之豐富于時代意義與精神,在新文學作品中是罕有其匹的”,但同時又直白地指出,關(guān)于《子夜》這部“最受人稱贊的書”,“被認為我們新文學中最偉大的一部杰構(gòu)”,“我們覺得我們愚暗的意見和一切高明的評論不敢茍同。我們愿意坦白率直地說:這部《子夜》是一個失敗,一個大失敗”。這不能不讓我們驚詫!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王曉明、藍棣之等學者懷著“重寫文學史”的抱負,嚴厲批評《子夜》的弊病,頗引起學界的嘩然和振奮,卻不知文學史的這一筆無需改寫,而應(yīng)該是補寫——早在《子夜》誕生之時,常風即已有這樣敏銳清醒的判斷!即便它被時人稱為“我們新文學中最偉大的一部杰構(gòu)”,常風依然不盲從習見,大膽斷定它是“一個大失敗”。而今,我們對于《蝕》三部曲與《子夜》得失的共識,與當年常風的見解何其相似!

對于老舍的小說,他認為:“作者的創(chuàng)作中最能引人發(fā)笑的要算《趙子曰》;而毛病最多的也要算《趙子曰》。小說中自然允許容納笑料,自然也要人笑;但是這不是小說的唯一的,主要的目的……作者在以前的幾部創(chuàng)作中,如《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都忽略了此點。所以不能獲得他所應(yīng)得的成功?!蓖瑫r,他又高度肯定《離婚》:“在這本《離婚》里作者保持住他原有的一切長處,同時又顧到全篇小說結(jié)構(gòu)的和諧。所以這本小說不惟是現(xiàn)在小說中的一本佳構(gòu),并且也是作者自己創(chuàng)作中的第一本完美的作品?!笔聦嵡∈?,老舍曾多次表示《離婚》是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他立意要幽默,可是這回把幽默看住了。上世紀四十年代,北平研究院的研究生推選老舍的最佳作品,大家一致投《駱駝祥子》的票,老舍卻說:“非也,我喜歡《離婚》?!?/p>

這三個例子已足夠說明問題。對比當下,對于名家的作品,有多少批評家能夠進行有理有據(jù)、切中肯綮的贊揚,同時還敢進行有理有據(jù)、毫不留情的批評?而且,這些贊譽和批評絕非假意吹捧或嘩眾取寵,而完全是出于真誠和好意的公允評價。更加重要的是,這些評論不僅在當時就促進改善了文學風氣,而且還經(jīng)受住了時間的淘洗,至今讀來仍覺精辟深刻。正如陳子善所說,這些評論“獨具慧眼,褒貶得當,就是半個多世紀以后的今天來看,也是極富啟發(fā)性的,大有助于我們理解這些作品的藝術(shù)價值和重新確定它們在文學史上的位置”。我們當下的批評家下筆時,是不是也應(yīng)該想想,自己的文章能否在大浪淘沙中長久地立下去?還是像許多時髦文字一樣,轉(zhuǎn)瞬之間風流云散?

常風還非常重視文本細讀和作品鑒賞,在指出缺點或給予稱贊時,常風不會進行大而無當?shù)脑u論,而是會摘出一些具體的作品片段作為例證(有時甚至不惜大段引用),有的放矢。這樣就能讓讀者更加信服,感受到作品本身的美感或瑕疵,而且也能夠幫助提高讀者的鑒賞力。在這一點上,常風與他的好友李健吾是非常相似的。比如在評論張?zhí)煲淼男≌f《一件尋常事》時,常風就摘出主人公阿全那幾句讓人心酸的話,并一語中的地說:“這真是我們文學中‘帶淚的微笑’。這一個短篇是一個大悲劇,閃爍著悲壯而偉大的人性愛?!痹诜治鋈~圣陶、巴金、陳銓等諸多作家的作品缺陷時,常風也舉出了不少文本中的具體例證。而我們現(xiàn)在的文學批評,似乎總喜歡宏觀大論,對于內(nèi)容、語言、技巧等的細致品讀不屑一顧,卻忘了文學作品首先是藝術(shù),文學批評一定要建立在自己的藝術(shù)感受和作品品讀上,而不應(yīng)是不痛不癢的藝術(shù)概括和思想解讀。在此基礎(chǔ)上,好的文學批評應(yīng)該會對作家本人有所啟發(fā),而且能夠讓讀者了解和學會鑒別什么是好的作品,什么是不好的作品,但我們的文學批評在這一點上顯然還做得遠遠不夠。另外,常風的書評文筆極佳,個性鮮明,書評本身就是極具可讀性與啟發(fā)性的美文,耐得住反復(fù)品讀,滋味綿長?,F(xiàn)在的文學批評則越來越學院化,晦澀,理論化過重,術(shù)語纏繞且枯燥無味,仿佛是在寫專業(yè)的文學論文,而不是評論文章。這樣的文章怎么能引起作家和讀者們的興趣?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常風絕不因為自己是外文系出身,而盲從西典,輕視傳統(tǒng),體現(xiàn)出貫通中西的大視野與中西文學的融通、相互借鑒。正如吳小如所說:“專攻西方文學而又潛心于中國古典文學”,“一方面把西方文化介紹傳播給國人,一方面更借鑒和利用西方的各色理論武器,來分析探討我國古典文學中未經(jīng)前人道破的奧秘和精髓?!背oL不僅寫新文學與外國文學的書評,還撰有《杜少卿》《〈人間詞話〉》《關(guān)于蘇曼殊》《馬二先生》這類研究古典、近代文學的文章。在常風的文藝論文如《關(guān)于評價》《關(guān)于傳記》《小說的故事》等中,都有關(guān)于中西文學理論、作品的比較或相互借鑒,而且在這些文章中,隨處可見我們今天依然在談?wù)撘玫奈闋栜?、艾略特、瑞恰慈、福斯特等人的觀點。這都彰顯了常風貫通中西的宏闊視野與超前意識。他這種融匯中西的追求,同樣是一種非常清醒自覺的努力,不能不讓今天的我們嘆服不已。他在《新文學與古文學》中說:“新文學縱然完全襲用了外國的形式與一切,既然是中國人用中國文字寫作的,它不應(yīng)該,而且不能,與中華民族過去的生命割裂開,它甩不掉那個延續(xù)的歷史的傳統(tǒng)……我們一方面創(chuàng)造新文學,一方面要研究古文學,就是要對那若干段落之間的劃分界限特別注意,不要認為它們彼此截然無關(guān)系,而是要警覺它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睆娬{(diào)新文學與古文學的融合,正在于強調(diào)中西文化的融合,從而為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尋得一條理想的新路。吳小如對此的評論切中肯綮:“這是一個非常清醒的提法……我們乘改革開放的東風,已開始全方位地接觸西方文化(包括外國文學在內(nèi))。但在吸收過程中卻產(chǎn)生了饑不擇食和數(shù)典忘祖的弊端……這樣一來,不僅使自己的新產(chǎn)品缺乏固有的源泉和土壤,以至于弄得先天不足;而且從‘橫向聯(lián)系’吸收過來的東西同樣也是僅具皮毛的一鱗半爪,其后天也不免呈失調(diào)狀態(tài)?!逼鋵嵑沃乖趨切∪缭u論的當時,即便在十幾年后的今天,文學批評家以及整個學界迷信乃至胡亂套用西方理論的不良習氣依舊嚴重。我們今天的批評家可以說對西方的批評理論爛熟于心,說來頭頭是道,但是精通中國古典文學和文學批評,有意識地吸取傳統(tǒng)文化資源的又有幾人?我們看不出來,與西方的批評相比,我們的文學批評的獨特性在于哪里?民族性和原創(chuàng)性在于哪里?我們明知道自己陷入到影響的焦慮中,卻仍然跟在西方理論后面亦步亦趨,不肯回望我們曾經(jīng)走過的大道。相形之下,常風在四十年代便已有融匯中西的非凡見解和努力,這不能不讓我們感到羞愧和敬佩。

此外,常風先生的批評文章中還有很多極富洞見的觀點,比如對于欣賞距離的辯證把握,對于創(chuàng)作剪裁的思考等等,因篇幅所限,不再一一細述。總而言之,我認為常風先生在現(xiàn)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獨特的面貌和地位,他的文學批評對于我們當下來說,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發(fā)作用。什么是好的文學批評?什么是我們應(yīng)該追求的“新批評”?當我們在回顧常風這些老一代批評家的“舊批評”之后,相信會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和感悟。至于能不能借鑒學習,能不能把現(xiàn)在的文學批評恢復(fù)到“舊批評”的水準,甚至超越“舊批評”,那就要看我們當代的批評家了。

猜你喜歡
新批評新文學書評
語言、文學與認同:論臺灣新文學的“跨語實踐”
書評
魯迅的“立人”與中國新文學“為人生”創(chuàng)作理路
書評
書評
《胡適·魯迅·莫言:自由思想與新文學傳統(tǒng)》序
古風流行歌曲歌詞的藝術(shù)特點
書評
華東科技(2012年3期)2012-01-16 02:33:06
新文學版本第一藏書家唐弢
天一閣文叢(2010年1期)2010-11-06 08:41:35
大同市| 宜都市| 道真| 漠河县| 托克托县| 长治县| 平南县| 营口市| 南江县| 襄垣县| 永州市| 铜陵市| 大厂| 嘉禾县| 太保市| 滦南县| 江阴市| 盐城市| 枣庄市| 开阳县| 宁陕县| 万源市| 麻江县| 潮安县| 六安市| 瑞安市| 岢岚县| 托克逊县| 曲水县| 靖西县| 古丈县| 阿巴嘎旗| 罗平县| 清河县| 金山区| 广饶县| 邯郸市| 泰来县| 紫金县| 礼泉县|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