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翠 黃玲俠
摘 要:生活化教學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數學的應用意識。文章從強化教師生活化教學理念,正確理解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師要善于從教材中挖掘生活化教學的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活力;巧用生活化教學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家校合作,融入生活化數學體驗等五個方面闡述了在小學低年級實施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生活化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他們的學習方式。強調課堂教學應與學生生活接觸,讓學生感覺生活中的數學,用已經學會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為了更好地研究目前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現(xiàn)狀,筆者以陜西省某小學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這所小學一至三年級12個教學班隨機抽取的96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對一、二、三年級6位數學教師進行了訪談。通過對調查及訪談結果的分析,針對調查訪談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筆者做了相關研究,提出以下幾點關于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和建議。
一、強化教師生活化教學理念,正確理解數學教學生活化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如何學習。為了實現(xiàn)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師就需要具備基本的生活化教學理論知識,用理論來指導實踐教學。首先,認識到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明確生活化教學的概念;其次在理論支撐下,基于生活化教學理念,創(chuàng)造符合低年級學生需要的課堂;再次,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做一個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學現(xiàn)象,并將其挖掘,找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契合點,融入到課堂中。最后使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例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認識長度單位》這一課,如果教師直接告訴學生1厘米和1米有多長,學生也能應付考試題目,但學生對單位是沒有概念的。在厘米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厘米尺測量眼前的數學書、課桌、圓珠筆等直觀事物的長度,來真實感受幾厘米到底有多長。在米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測量教室的長度,也可以將學生帶到操場的百米跑道感受100米到底有多長。
通過以上案例,教師可以很好的將長度單位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學生可以親身探索幾厘米和幾米到底有多長,從而加深學生對厘米、米等長度單位的認識,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與厘米和米相關的實物,來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教學效果也會大有不同。
二、教師要善于從教材中挖掘生活化教學的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平常人們認為數學就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事實上,這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數學教材的內容和現(xiàn)實的生活脫離。而教師長期承擔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重任。因此,我們必須敢于沖破舊課本的束縛,探索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當我們仔細研究小學數學教科書各個版本時就會發(fā)現(xiàn):目前小學數學課本有的場景和例題和過去的幾年里并沒有多大的區(qū)別。教科書的內容不改變,學生就沒有辦法去體驗和理解,讓他們感到數學很無聊,而且學習效率低。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應該與當代兒童所接觸的事物和注意力的焦點有關。教師應善于從教科書中挖掘生活教學內容,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科書。例如,有位老師在上《統(tǒng)計》這一節(jié)課時,老師沒有直接顯示參加第46屆世界乒乓球比賽的中國的信息。相反,他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近幾年中國參加比賽的情況,了解中國隊獲得金,銀,銅牌的數量,在上課時讓學生自己匯報這些數據,進而教師引導分析、比較數據。這位教師教學時突破了教材的束縛,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而學生能親身經歷知識產生的過程,從而掌握數學知識,一舉兩得。
三、利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活力
所謂教學方式生活化就是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的運用生活化語言、生活化教具、生活化的習題等等[1]。
(一)教師教學用語生活化
數學老師的課堂用語一般都會要求嚴謹、嚴密,但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不僅需要嚴謹,更需要的是生動的,富有感情的語言。低年級的學生一般在7-9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需要用活潑的、易懂的、富有生活化的語言進行教學,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教具生活化
教具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在整個小學數學階段都離不開它,尤其在小學低年級顯得尤為重要。但出示常規(guī)的教具不足以找到與生活的契合點,因此,要想很好地實施生活化教學就要多留意身邊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數學帶到課堂中去 ,找到生活化教具,讓學生直觀感受,也可以讓他們自己做教具,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習題生活化
教材中出現(xiàn)的課后習題多數是對數學概念、公式、計算的考察,例如填空、選擇、判斷等類型題目,看著題型多種多樣但是都是對學生的最基本知識技能的識記能力考察。為了真正了解學生有沒有掌握知識,教師采用習題與生活聯(lián)系的方法,把數學知識融入到學生身邊熟悉的問題解決過程中,這樣也容易讓學生接受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不再讓學生抱怨工作量太大,作業(yè)太難,并能積極主動思考、解決問題。這樣的問題才是學生愿意去做的問題,從而達到生活化教學。
如: 一年級的《認識人民幣》
完成《認識人民幣》后,為了測試學生的掌握程度,老師要求學生模擬超市購物的場景,用他們手中的人民幣學習工具購買他們想買的東西,在具體情境中,真實感受,真實體驗,同時,認識了人民幣,也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為學生的未來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學生1:我想購買一個3元5角的鉛筆盒用3個1元和一枚5分的硬幣。
學生2:我要買一本20元的科幻書,我給了售貨員一張10元,兩張5元合起來就是20元。
學生1:我一共有20元,買了一個12元的鉛筆盒和一個水杯8元,剛好把錢花完了。
通過上述的習題生活化,學生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還會應用,充分體現(xiàn)了數學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將數學習題生活化能使學生在做題時不再是被動的,而是積極主動思考。這樣的習題才是學生愿意做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對以后的思維發(fā)展也是有促進作用的,教師的教學也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