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偉 萬謙(長江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 荊州 434000)
高爾夫運動是一項在18各不同球道的環(huán)境中擊球,綜合運用多種擊球技術的技戰(zhàn)類比賽項目。比賽中,球員需要在揮桿上進行有效的時間與空間組合,從而構成完整的擊球技術動作和攻防策略,最終以最少的擊球次數(shù)完成18洞的擊球。因此,高爾夫球運動對于空間、時間和運動知覺的要求十分突出。高爾夫球員在完成各種技術動作時,需要通過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準確迅速地感知球道、果嶺、沙坑等球場環(huán)境的大小、形狀、距離、方位,以及自身的運動情況,精確地掌握時機,合理地分配完成各種技術動作、戰(zhàn)術行動所需時間,掌握各個動作變化的持續(xù)性、連慣性和協(xié)調性,有效地集中、分配和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正確地判斷球場錯綜復雜的變化情況和動向,針對不同的擊球環(huán)境和所面對的挑戰(zhàn)及時地采取對策,調節(jié)自己的行動,準確有效的擊球的進洞。
以高爾夫全揮桿技術動作中的空間、時間和運動知覺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獻資料法(通過互聯(lián)網查閱高爾夫全揮桿技術動作、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的相關資料)、訪談法(對體育心理學方面的專家進行訪談調研,了解知覺在高爾夫全揮桿中應用)、邏輯分析法(運用歸納、演繹、類比、綜合等邏輯分析方法,對各種相關信息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和分析,以論證本文結論)。
高爾夫運動成績取決于距離與精準性,而高低水平球手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距離。如若以最少的桿數(shù)攻球入球洞為目標,球員必須使會使用全揮桿和推種兩種基本技術動作。目前眾多高爾夫技術技術動作分析多集中在全揮桿的技術本身上,這可能是由于在高爾大運動中全揮桿技術動作重要性以及全揮桿動作復雜性所決定的。此重要性具體體現(xiàn)在一號木桿發(fā)球上,優(yōu)秀的高爾夫球手開球絕對道要。其不僅決定每洞的進攻策略而且對續(xù)擊球效應及場上比賽勝負有直接的影響。全揮桿技術動作的復雜性體現(xiàn)在使用球桿的多樣性,球手要在13支長短不一、桿面傾角各異的球桿中,運用全揮桿、和半揮桿技術動作應對場上出現(xiàn)的各種題,并盡可能實現(xiàn)較為精準控制,其難度可想而知;全揮桿技術動作的復雜性性還體現(xiàn)在動作本身運動幅度更大、全身性肌肉協(xié)調爆發(fā)性用力方面,營造擊球時更高桿頭線速度可實現(xiàn)更遠的擊球距離。
全揮桿擊球,就是通過用球桿的運動撞擊高爾夫球,讓球運動的過程,以達到讓球落到目標位置的一種擊球技術。全揮桿的技術動作是一項很基礎的動作,由瞄球準備、上桿動作、下桿動作和擊球瞬間構成。
(1)瞄球準備(address)。
瞄球準備,是高爾夫運動員揮桿開始的動作,良好的瞄球準備能為揮桿過程中靜態(tài)以及動態(tài)平衡轉換奠定基礎。Jim Suttie認為瞄球準備時球員的身體姿勢相當重要,在全揮桿的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約80%與站姿或上桿動作有關。當運動員準備揮桿擊球時,首先要做的就是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包括擊球環(huán)境和目標環(huán)境),形成擊球環(huán)境、目標環(huán)境、技術動作的表象。高爾夫球員針對自身所處環(huán)境的狀況,球的狀況,以及球的飛行路徑和目的地狀況,應該迅速作出判斷,選擇合理的技術動作和戰(zhàn)術策略,保證高爾夫球能夠到達目標位置。
其次是做好自己的準備動作,包括握桿、站位、球位等。
在進行瞄球準備時,高爾夫球員通過眼睛這個視覺器官觀察周圍環(huán)境,經過大腦作出判斷,對該球洞的環(huán)境、球道的寬度、形狀、到目標位置的距離、擊球方位和它們的空間關系進行全面的了解;然后通過身體各部分組織和器官的運動完成身體移動。這里主要運用的是球員的空間知覺和運動知覺,此時球員的知覺,主要是依靠視覺、肌肉運動覺等多種感覺的協(xié)調活動而形成的??臻g知覺在瞄球準備上的重要作用,就在于球員要準確而又清晰地了解高爾夫球的運動和各種因素的各種空間關系,準確地目測球場上球、目標位置等諸客體的絕對空間;此外,準確地利用中央視野和周圍視野預測球在飛行過程中的運動以及如何最合理的擊球路線進行判斷。
(2)上桿動作(back swing)。
在瞄球準備完成后,高爾夫球員需要完成的是上桿動作。在上桿的動作過程中,球員揮動球桿沿著身體縱軸向一側回旋達到其極限的位置,即形成螺旋的階段,充分拉伸那些負責產生爆發(fā)力的肌群,為強有力的下桿擊球動作做好準備;上桿頂點則是肌肉蓄力的最大時刻點,也是上桿動作的結束點。在做上桿動作時,首先,要正確做出上桿的技術動作,控制肩膀、手腕與球桿的運動與穩(wěn)定,因為上桿過程中雙臂及胸口形成的三角形穩(wěn)定結構對能否有效的上桿十分重要,不僅有利于軀干回旋,還可以強化身休與手臂運動的一致性,提高身體扭轉效果。其次,要控制好揮桿節(jié)奏,即時間與動作的比例,保證恰當在恰當?shù)臅r間和空間范圍內,使得上桿動作順利完成。時間知覺在上桿動作中的作用,就在于合理控制揮桿的時間和節(jié)奏,這需要精確地估計并合理地分配完成上桿動作所需要的時間,掌握上桿動作變化的連續(xù)性、連貫性和速度,合理分配時間,否則就可能破壞揮桿的節(jié)奏與穩(wěn)定,導致?lián)]桿平面失衡。最后,高爾夫球員還需要準確球的空間位置知覺,眼睛要盯住球的后方,主要通過視覺系統(tǒng)的工作來實現(xiàn)。高爾夫球員上桿過程中動作的完成主要運用的是肌肉運動知覺;揮桿節(jié)奏的控制主要是通過肌肉運動知覺、時間知覺和空間直接等多種知覺的協(xié)調活動而完成的,這是一種復雜的認識過程。
(3)下桿動作(down swing)。
上桿頂點是桿頭結束上揮,并將啟動下桿向目標擊球方向運動的過渡時刻,高爾夫球員在揮桿到達頂點后,開始釋放蓄積的力量,這是一個逐步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球員能夠熟練對身體力量的控制,維持下盤、腰胯、手腕、肩頭、頭部等所構成的揮桿框架的結構穩(wěn)定,球桿與人體的契合,以及球一直在視覺范圍內。這要求肌肉運動覺、平衡覺、觸摸覺、視覺和機體內部感覺等多種感覺協(xié)調活動。高爾夫球員在下桿過程中的身體平衡,主要是軀休肌肉、肌鍵和關節(jié)提供各種動覺信號,形成四肢和軀體的動作知覺能力。在復雜的運動知覺中,包含著許多不同的具體運動知覺,如運動形態(tài)的知覺,運動幅度知覺,運動的空間位置與方向知覺等等??臻g定向知覺幫助球員能一直鎖定球的位置,能保證球桿積極去尋找球的位置,避免左曲、右曲等非目標球路的出現(xiàn)。它支配腰胯、手臂、手腕,甚至在動作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依舊能夠擊到“甜點”。這種擊球的本領,就是專業(yè)內所說的“球感”?!扒蚋小笔沁\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形成的專門化知覺,它對球的形狀、球位、擊球點都達到了精細化的地步,這對一個優(yōu)秀高爾夫球員來說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4)擊球瞬間(impact)。
擊球瞬間揮桿動作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特征時刻,桿面觸球發(fā)生能量傳遞,這一過程決定著球飛行的眾多參數(shù),如球飛行的速度與遠度等。擊球的瞬間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卻是揮桿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完成這短暫的動作需要依靠視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獲得空間、時間和運動知覺,來巧妙的實現(xiàn)。在擊球瞬間的動作自身運動知覺中,主要包含下述幾種成份:釋放時的主動用力感覺;上身軀干和雙臂運動幅度的感覺和速度感覺;重心變換時的平衡感覺;整個動作完成過程中的各種內部器官活動變化的機體感覺等。
沒有這些感覺成分的參與,以及各感覺器官之間的協(xié)調和綜合活動,要想有效地完成揮桿技術動作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見,準確的空間知覺、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的能力,既是實施全揮桿技術的前提,又是完成全揮桿動作的關鍵。
實際上,全揮桿技術是一個連續(xù)的完整的動作,是高爾夫擊球的基礎。以上的四個部分,只是為了分析和敘述的方便,更主要的是為教學訓練的科學化提供依據。需要指出的是,高爾夫球員不僅是活動的主體,同時又是活動的客體,而且主、客體又是融匯在一起的。這就對空間、時間和運動知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爾夫運動中,這三種知覺是集中、自然地體現(xiàn)的。某一知覺失靈,不“知”不“覺”,便會影響運動技術的實施,造成擊球失誤。一名優(yōu)秀的高爾夫球員,必然要做好三種知覺的協(xié)調與統(tǒng)一。
高爾夫球員要能掌握和有效地運用全揮桿技術,必須具備和形成自身球桿、球以及球場環(huán)境的絕對空間知覺和相對空間知覺的準確性能力,精確地估計自身和球桿的運動速度,恰到好處地掌握完成動作的時機,合理地分配完成各個動作所必需的力量和時間的能力。這些,無不來源于良好的空間、時間和運動知覺。
明確了這一點,對于我們的教學訓練工作有指導意義。在實踐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直接練習動作,而且還要根據運動心理學的有關原理,去有意識地培養(yǎng)球員的空間、時間和運動知覺的能力,這樣有利于加快球員形成正確的全揮桿技術動作表象,掌握全揮桿技術。同時,對掌握其他的基本技術,如短距離切桿、短鐵桿攻果嶺、沙坑擊球等也會有正遷移作用。當然,隨著技術動作的熟練,這三種知覺的能力也會進一步提高。這樣兩者最終會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最終提高球員運動技術水平。在教學訓練中,我們可以三種知覺同時練,還應根據運動心理學闡明的原理,有意識地安排單獨發(fā)展球員某種知覺能力的訓練,使球員的肌肉達到極為精細化程度,使訓練工作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