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拒絕“勉強”走向“學習”

2019-12-23 01:25趙力慧魏善春
教學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對話合作學習

趙力慧 魏善春

【收稿日期】?2019-05-29???【基金項目】?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17YJA880075?)

【作者簡介】?趙力慧(1995-),女,河北唐山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

【通訊作者】?魏善春(1972-),女,江蘇鎮(zhèn)江人。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

【摘?要】在日語中,“勉強”是典型地表現(xiàn)日本學校文化的象征性詞匯,是應試教育下激烈競爭的產物,是不跟任何事物與人物對話的活動,即封閉的、個人的和外控的;而真正的“學習”則是以交往和對話為特征的活動,即開放的、合作的和內發(fā)的。本文旨在從理念、內容、途徑、方式和評價5個角度探析拒絕“勉強”、走向“學習”的轉型路徑,讓真正的“學習”深入人心、落到實處。

【關鍵詞】?勉強;學習;合作;對話;教學轉型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9)06-0011-05

21世紀是“學習的時代”,更是“終身學習的時代”。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1】。由此,人們不得不思考“學習”的應然狀態(tài)。佐藤學所述日本的教育現(xiàn)狀發(fā)人深?。鹤悦髦?0年代以后,日本兒童深陷“勉強”文化之中,不和任何人溝通與交流?!懊銖姟彼傅氖且环N劃一地傳遞割裂的知識,開展個人之間的競爭,機械地習得既定知識的活動。因而,不少學生選擇逃避“勉強”,產生了對于學習的虛無主義與憤世嫉俗。同樣,當前我國教育也存在類似問題,雖提倡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重視減負問題,但學生厭學、輟學現(xiàn)象也在與日俱增,“勉強”的痕跡猶存。拒絕“勉強”、走向“學習”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和教學變革的重要一環(huán),有待進一步探究。

1?“勉強”與“學習”的內涵

1.1?“勉強”的內涵

在日語中,“勉強”是一個極具特殊意義的詞匯。它和漢語的字形相仿,但詞義卻大不相同。漢語的“勉強”最早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禮記·中庸》中,“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這里的“勉強”主要是指盡力而為。而在日本漢字出現(xiàn)得很晚,據中國正史《隨書》記載,日本直到7世紀還沒有文字,一般認為在中國唐宋時期,日本才創(chuàng)造出片假名和平假名,從而慢慢有了自己的文字。因而,可以看出日語中的“勉強”是從中國傳入到日本的【2】。大約在明治20年代以后,努力學習知識被奉為一種美德,“勉強”在詞義上便發(fā)生了變化,被譯為“用功學習、鉆研”的含義【3】。佐藤學認為,“勉強”是無需和任何人相遇,既不同任何人溝通,也不同任何人對話的活動。首先,它是應試教育下個人競爭和效率至上理念的產物,充滿了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的色彩。其次,它是僅僅借助于教師、教材、教室,毫無生活氣息的活動。學生學習的是一成不變的知識,學生記憶的是沒有靈魂的重點,學生學會的是機械的應試技巧。只有被動的消化與吸收,沒有主動的對話與反思,這就是勉強。

1.2?“學習”的內涵

從人類產生伊始,學習便已存在。在日語辭典中,“學習”也被賦予“勉學”的含義【4】。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日本學生“學習”的弊病繁多,逃避“學習”的現(xiàn)象與日俱增,引發(fā)教育者的廣泛關注。因此,佐藤學明確指出,“勉強”是不跟任何事物與人物對話的活動,“學習”則是以交往與對話為特征的活動【1】。它是與物相遇、與他者相遇、與自己相遇的體驗,通過與物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自己對話,展開從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程【5】。由此,從本質上來看,學習是一種對話性實踐活動。主要表現(xiàn)在3個方面:(1)學習是同客觀世界的對話、同教材的對話,這種對話是活動性的,建構了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之間的意義;(2)學習是同伙伴的對話,這種對話是合作性的,建構了我與你之間的溝通與交流;(3)學習是同自己的對話,這種對話是反思性的,建構了我與我之間的生命體悟。

2?“勉強”與“學習”的區(qū)別

在實際的教學中,人們常常將“勉強”與“學習”混為一談,導致教學陷入重重困境。然而“勉強”并不等同于“學習”,兩者是相互對立的,可從不同意義建構對象的角度進行分析。

2.1?“勉強”是封閉的,“學習”是開放的

從同客觀世界的溝通角度來看,“勉強”具有封閉性,主要表現(xiàn)于3個方面:(1)學習的途徑是間接的?!懊銖姟笔箤W習捆綁于“座學”,完全與社會生活相脫節(jié),局限于課堂的狹小空間。學生變成了“井底之蛙”,醉心于自以為的完美世界之中;(2)學習的材料和內容是固定的。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來自教材,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出自教材,考試所考察的內容也選自教材,因而,書本知識變得更加權威化和神圣化;(3)學習的方法是呆板的。學生一味機械地閱讀教材知識,依靠“死記硬背”,回答出教師所期待的、考試所需要的標準答案。這樣完全抹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到頭來教育所培養(yǎng)出來的不過是一群擁有高學歷、高智商的“虛假讀書人”。由此就不難得知學生為何選擇拒絕“勉強”。

真正的“學習”則應是開放的,即活動的和創(chuàng)造的。首先,學習具有活動性,是和客觀生活實踐建立聯(lián)結的過程。“學”+“習”=“學習”,有學又有習,一味學習書本知識而不結合生活實踐,以及一味重視客觀實踐而不靜心讀書,都不能稱之為“學習”;其次,學習具有創(chuàng)造性。通過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能力、毅力和創(chuàng)造力,最終使學生不僅成長為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而且成為一個有價值的“社會活人”。真正的學習雖基于課堂,卻又走出課堂,可以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并增添生命活力。

2.2?“勉強”是個人的,“學習”是合作的

從同他人溝通的角度來看,“勉強”具有極端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特征。首先,知識學習被認為是一個私有化的過程,學習者所獲得的知識不能透露給其他伙伴,以免讓其他競爭者有機可乘,此時人與人之間是一種水火不容的競爭關系;其次,學習被看作是學習者一個人的事情,只需要依靠自己,不需要其他任何人的幫助,如若依賴他人的幫助則恰恰證明了自己的無能,這也就是所謂的“自主學習”;最后,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獲得個人的成功和取得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學生變成了考試的機器,個人的喜怒哀樂全部扼殺在學習的搖籃之中。如若考試成功,則自認為高高在上,桀驁不馴;如若考試失利,則加以自我否定,甚至采取極端手段。那么,這種學習與教育可以說是非??膳碌?。

然而,從本質上來看,學生是處在社會發(fā)展之中的人,終究會走向社會生活。學生的學習不可能完全脫離社會而存在。而社會則是由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所維系的,學習者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和身邊的人建立了特殊的聯(lián)系。因而,學習無法做到“單槍匹馬”,需要與人齊頭并進。“學習”就是從身心向他人開放、接納異質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性”來實現(xiàn)的行為【6】。同時,學習的價值感和幸福感來自于分享。就讀一本書而言,每個人的經歷不同,讀書的感悟也各不相同。通過合作交流,人們便可以匯聚多樣的思維角度,提高閱讀的厚重感。“學習”因合作而多姿多彩。

2.3?“勉強”是外控的,“學習”是內發(fā)的

從同自我溝通的角度來看,“勉強”是由外部所控的。一方面,學生學習的目的僅在于獲得和積蓄教師所灌輸?shù)闹R和技能。教育變成了一種存儲行為,學生是保管人,教師是儲戶。教師不是去交流,而是發(fā)表公報,讓學生耐心地接受、記憶和重復儲存材料【7】。知識被視為目的本身,于是學生的目標就是堆積知識,需要時炫耀一番;另一方面,教學評價的標準是劃一的?!懊銖姟毕碌慕虒W,僅以學生是否完整寫出“參考答案”作為考試得分的依據,僅以純粹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標準,僅以學生學習排名的高低作為教師教學質量的檢驗,使得學生不得不被迫接受書本知識和教師口中的必考題。試卷僅是記憶的堆積、機械地輸出,沒有學生的思維靈魂,學生早已于校園中迷失自我。

實際上,“學習”是一種內發(fā)性行為,學習行為要經歷由內而外的發(fā)展過程,才能夠得以深入和擴寬。因此,同自我內心世界的對話至關重要。學習的宗旨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體驗研究的趣味性;學習的真諦就在于反思。所以,學生應成為課堂上的主角,樂于表達、喜于分享,敢于提問、質疑、思考,然后展開深層的對話、交流,共同探究。最終,讓課堂變成眾多思維火花爭相碰撞的場所,奏響課堂美妙的交響曲。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8】。學習因思考而美好,因交流而愉快。學生的發(fā)聲,不僅促進了知識的學習與共享,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表達力與思考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反思性學習意識。

3?拒絕“勉強”、走向“學習”的路徑探析

3.1?理念上:“目中有人”、“學”為中心

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會學生學習。對象是學生,任務是學習,兩者不可偏廢。因此,“勉強”向“學習”轉型的第一步就是要轉變教學理念,既要關注學生,也要關注學習本身。

一方面,要做到“目中有人”,克服虛假主體現(xiàn)象。首先,從本質上來說,學生也是人,即一個有情感、有血肉、活生生的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循序漸進、適時而教,重視情感教育;其次,從整體上來看,學生是一個群體概念,是一群人。教學是面向教室里的所有孩子,教師應該拿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僅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言語行為,還要關注學生的非言語行為,就事論事,不給學生貼標簽,不評頭論足;最后,生命因不同而精彩,每一個學生都是閃閃發(fā)光的鉆石,教師應耐心雕刻。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設置不同的要求和任務,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揚長補短,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要以“學”為中心,有學有教,由學返教。(1)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學習的實質與意義,端正學習動機,形成良好的學習理念,即學習不是孤軍奮戰(zhàn),而是齊心協(xié)力;(2)合理看待教與學的關系,教師的教要著眼于學生的學,根據學生學的需要、水平、階段和興趣,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爸灰⒆硬⒉幌矚g你給他的東西,無論你教他什么東西都是一樣的,沒有什么區(qū)別【9】”。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不必高高在上,學生無須刻意服從。教師需主動貼近學生,立足孩童思維,循循善誘,追求有深度的教學,最終達成雙方的重塑。

3.2?內容上:源于生活、基于教材、富于挑戰(zhàn)

從“勉強”向“學習”過渡,必須擺脫“座學”“唯書獨尊”的現(xiàn)象。教學須與生活相聯(lián)合,從生活中取材,借助生活經驗與教材相結合,打破教材的條條框框,向更加富于挑戰(zhàn)的目標前進。

1)?教學內容應與學生經驗和社會實踐相關。一方面,教學內容應符合學生的個人生活體驗和興趣愛好,讓學習走出課堂,找到一塊展現(xiàn)自己青春活力的土壤;另一方面,教學內容應與社會問題相掛鉤,引導學生樹立社會意識和團體意識,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區(qū),從社會生活中汲取精華,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

2)?教學內容要在基于教材的前提下,高于教材,打造學校特色。首先,作為一名合格教師,必須要貫通教材,精準把握教學內容,整合知識脈絡,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而努力達到有效、高效的教學;其次,教材僅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之一。教材由國家教育部門統(tǒng)一編寫認證,雖有利于劃一化考試,但并不符合每個區(qū)域、每個學校的經濟、文化特色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需要。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學校和教師有必要更新學習理念,根據學校發(fā)展特色,開發(fā)校本課程,編訂校本教材,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促進學生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3)?教學內容應具有挑戰(zhàn)性,啟迪學生智慧。教學的藝術,大部分在于使新問題的困難程度大到足以激發(fā)思想,小到加上新奇因素自然地帶來的疑難,足以使學生得到一些富于啟發(fā)性的立足點,從而產生有助于解決問題的建議【9】。因而,教學內容的設置應該在考慮學生基礎的前提下不斷向更高的難度發(fā)起挑戰(zhàn),不能太過簡單或過于困難,以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斗志,鍛煉學生的思考力和邏輯力。

3.3?途徑上:師師互通、生生聯(lián)通、家校貫通

學習是一個合作化過程,從“勉強”到“學習”必須打破個人主義傾向,轉變功利主義色彩,促成師師互通、生生聯(lián)通和家校貫通,增進交往與合作。

1)?組建師師之間的同僚互通。教師共同體建設對教育教學具有引領作用,尤其應重視教師間的教學研討活動。首先,研究的是具體的問題,不是評價教學的優(yōu)與劣。觀課者應著眼于學生的表現(xiàn)及教學設計,并非過分夸贊或一味批判,每一堂課都是有待完善的課;其次,談論的是學到了什么,而不是走過場。每一位教師都別具風格,理應互相學習與借鑒吸收,教師們應認真對待、敞開心扉、互相交流,杜絕讓教學研討流于形式;最后,感受到的是尊重與進步,而不是緊張與壓力。教學沒有優(yōu)劣,只有成長。每一個站上講臺的教師都應被尊重。同時,教學是一項頗具挑戰(zhàn)性的事業(yè),教師不可原地踏步,應抱有一顆不斷學習、挑戰(zhàn)與進步的心。教師應努力做到日常教學能像公開課一樣精心、精彩,攜手共鑄一個溫暖的教學氛圍。

2)?創(chuàng)設生生之間的同伴聯(lián)通。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不在于“上好課”,而在于實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權,給學生提供挑戰(zhàn)高水準學習的機會【10】。教師應將課堂還給學生,改變傳統(tǒng)“一言堂”的教學形式,打造“主題、探究、表現(xiàn)”的綜合學習課程,推進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合作和探究學習。即選擇與教材、學生經驗或者社會相關的主題,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展開探究學習,借助小組力量合作研討,開展實際調查,最后進行匯報、交流和展示。這樣,學生們用屬于同齡人的語言去交流,講述同齡人所理解的世界,必定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3)?打造家校社區(qū)間的參與貫通。一方面,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樂園,學校應積極地促成家校協(xié)同教育。家長既需深入校園,了解學校運行機制和辦學理念,也需深入課堂,了解教師的授課思想、孩子的學習生活。另外,家長也可協(xié)助教師工作,向學生講授親身經驗,并為學校建言獻策;另一方面,學校也應向社區(qū)開放。社會是由一個個小的單元構成的,社區(qū)生活早已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各行各業(yè)的人都值得學生去深入了解和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增加對社區(qū)生活的熟悉感,使社區(qū)成為一本具有生活氣息的教材,帶給學生更加真實的心理感受。

3.4?方式上:平等對話、傾聽共享、自我反思

從“勉強”走向“學習”,必須不斷地謀求從知識的傳遞、存儲階段向知識的交流與共享階段過渡。

1)?開展平等性的對話與交流,將話語權還給學生。對話不可能發(fā)生在否認他人具有說出他們的詞的權利的人和說話權利被否認了的人之間展開【11】。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達自我的權利,這種權利不應在課堂中被抹殺,應該得到鼓勵和支持。同時,越是與眾不同的想法,越應該得到表揚。當本應平等的表達權都失去的時候,那么課堂就真得變成了工場,學生變成了復制化的產品。因此,教師應設法將表達的機會留給學生,并珍視學生的發(fā)言。

2)?用心傾聽、抓住時機、善于傾聽。傾聽不是自發(fā)形成的,需要教師持之以恒的引導和訓練。(1)教師首先要蹲下身子,傾聽學生。傾聽學生如同來回投球,老師準確接住,學生會投更好的球【12】;(2)教師應抓住時機,創(chuàng)設傾聽的氛圍,引導學生樹立傾聽意識,學會尊重其他同學的發(fā)言。這不只是言語間的傳達,還可能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時間久了,學生自然融入這種環(huán)境之中,從而掌握傾聽的藝術;(3)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沉下心來思考,在傾聽別人想法的前提下,能夠完整地表達自己和他人不一樣的觀點。

3)?走向共享,增強反省性思維。學習,是通過學習活動,認識自己不完善的存在,從而治愈自己欠缺所在,成為更完善的存在【1】。知識藏在心中,叫儲存;知識若能表達出來,叫見解;與人共享,知識才有價值。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創(chuàng)設共享平臺。通過和同伴展開深層次的對話,學生可以深入反思自己的問題,并加以學習和糾正,從而促進思維的成長與進步,成為一個有思考力和表達力的“學習者”。

3.5?評價上:重在過程、革新應試、擴展維度

評價對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之所以眾多學生選擇逃避“學習”、逃避“勉強”,歸根到底是現(xiàn)行的教學評價制度出了問題。從“勉強”轉向“學習”,學校應從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兩方面著手。

從教師評價的角度來看,學校應更加關注教師的教學過程,建立多維度的教師教學評價體制。首先,教師應該端正評價態(tài)度,評價不是優(yōu)劣的點評,而是為了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水平,打造更加成熟化的教學;其次,評價的焦點應該從考試成績轉移到日常的課堂教學工作之中,關注教師對待工作的認真度、對待學生的嚴格度、對待自己的嚴謹度,重視教師的每一次進步與成長;再次,建立多主體的評價體系,由校長、家長、社區(qū)、學生和教師本人5大主體參與評價,并提出各自的想法與建議,讓教師的課堂教學變成豐盛的美味佳肴。

從學生評價的角度來看,學校應改變傳統(tǒng)的以成績作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學習努力程度和個人能力的制度,建立基于應試并高于應試的多元評價體系。考試作為檢測學生學習掌握程度的方式,有其繼續(xù)存在的合理性和優(yōu)越性。然而,一方面,考試的形式、內容,試卷的設計、評分機制等是可以靈活調整的。比如,考題可以選擇,答案具有一定開放性,資源可以選擇,甚至選擇題中設計選項分級賦分,讓學生能夠從一張試卷中找到自己可以發(fā)揮的題目【13】;另一方面,評價的維度是全方面的。比如,可以將學生平時的課堂交流、作業(yè)完成情況、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各方面引入評價體系,也可將除考試成績以外的學生個人特長、才能算入評價機制。由此,學生的評價體系將更加多元化,學生發(fā)展也將更加多樣化。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報告《反思教育:想“全球共同利益”理念的轉變》有這樣一段話:“我們應將全人類視為一棵樹,而我們自己就是一片樹葉。離開這棵樹,離開他人,我們無法生存?!薄?4】因此,“學習”決不能混同于“勉強”,絕不能成為一個人的孤軍奮戰(zhàn)。人們常常是為了“兒童的將來”來規(guī)定學習,或者說“為了兒童的發(fā)展”來規(guī)定學習,但是如果不能實現(xiàn)當下的學習、不能感受當下生活的快樂,那么將來的學習也不會幸?!?】。學習必須立足于當下,立足于學生。學習是與世界、與他人、與自我的對話與交流。在對話中,學生們感受到的應該是快樂,是生命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佐藤學.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M】.鐘啟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7-315.

【2】?王晶.日漢同形詞漢語“勉強”與日語“勉強”的對比分析【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2):39-40.

【3】?松井榮一.日本語新辭典【Z】.上海:上海外國語教育出版社,2009:1672-1673.

【4】?王禾,王秋菊.新漢日辭典【Z】.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1:1924.

【5】?佐藤學.教師的挑戰(zhàn)【M】.鐘啟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65-123.

【6】?鐘啟泉.課堂改革:學校改革的中心——與日本佐藤學教授的對話【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6.

【7】?邱新穎,趙風雨.走向對話:探究式學習的有效途徑【J】.教育探索,2007(6):64-65.

【8】?鐘啟泉.論“教學的創(chuàng)造”——與日本教育學者佐藤學教授的對話【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2(Z1):34-36.

【9】?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2-173.

【10】?佐藤學.學校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M】.鐘啟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

【11】?保羅·弗萊雷.被壓迫者教育學【M】.顧建新,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2】?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創(chuàng)造活動、合作、反思的綜合學習課程【M】.李季湄,譯.長春:長春出版社,2003:34-36.

【13】?楊清.北京市中考改革背景下學校推進走班制:問題與對策【J】.教育科學研究,2018(1):63-68.

【14】?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理念的轉變?【M】.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12.

【責任編輯?孫菊】

Refusing?to?"reluctance",toward?to?"learning":reflections?based?on?learning?theory?of?professor?Sato?Manabu

ZHAO?Li-hui,?WEI?Shan-chun

(Institute?of?Curriculum?and?Instruction,?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7,China)

Abstract

In?Japanese,"reluctance"?is?a?typical?symbolic?word?to?express?Japanese?school?culture.?It?is?the?product?of?fierce?competition?under?the?examination-oriented?education,?and?it?is?an?activity?that?does?not?talk?with?anything?or?people,?namely?closed,?personal?and?externally?controlled.?The?real?"learning"?is?an?activity?characterized?by?communication?and?dialogue,?that?is,?open,?cooperative,?and?internal.?This?paper?aims?to?explore?the?transition?path?from?"reluctance"?to?"learning"?from?the?five?perspectives?of?concept,?content,?approach,?process?and?evaluation,?so?that?the?real?"learning"?can?be?deeply?rooted?and?put?into?practice.

Keywords

reluctance;learning;cooperation;dialogue;teaching?transformation

猜你喜歡
對話合作學習
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試論在高校“產、學、研”中發(fā)展現(xiàn)代傳統(tǒng)手工藝文化
小學數(shù)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家庭習得環(huán)境對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研究
創(chuàng)設探索情境,讓學生在“探”中“學”
大學英語創(chuàng)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宝山区| 呼伦贝尔市| 海伦市| 郴州市| 望城县| 本溪市| 建水县| 临清市| 玉屏| 灌云县| 思茅市| 新绛县| 黑河市| 鄱阳县| 荔浦县| 共和县| 井陉县| 泽州县| 宜川县| 安宁市| 南川市| 平邑县| 沙河市| 永胜县| 桑植县| 睢宁县| 花莲县| 安西县| 易门县| 郯城县| 潞西市| 阳泉市| 开原市| 漠河县| 松滋市| 甘孜县| 文化| 手游| 延长县| 汉寿县|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