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兩周間史事新研
——以清華簡《系年》第二章為依據(jù)

2019-12-14 20:38馬文增
管子學(xué)刊 2019年2期
關(guān)鍵詞:周幽王學(xué)界諸侯

馬文增

(北京市社會科學(xué)院 哲學(xué)所,北京 100101)

清華簡《系年》問世以來,學(xué)界對其第二章所涉及的兩周間史事的研究廣泛而深入,“周亡王九年”“二王并立”“平王走西申”,以及《系年》與《史記》《竹書紀(jì)年》的比較等問題更是成為了焦點,眾說紛紜。筆者據(jù)“知網(wǎng)”粗略統(tǒng)計,自2012年12月至2018年2月,據(jù)《系年》第二章探討兩周間史事的公開發(fā)表的論文就有29篇。筆者研究各家觀點后認(rèn)為,學(xué)界就相關(guān)問題的討論至今難以有共識,多與對簡文的斷句、對相關(guān)概念與文獻(xiàn)記載的理解不同,以及對《系年》的作者、撰寫背景的研究尚不夠充分等有關(guān)。以下,筆者以李學(xué)勤教授整理的《系年》第二章[1]138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為底本,在將其重新斷句、注解的基礎(chǔ)上,就相關(guān)問題給出自己的意見。拋磚引玉,請同仁指正。

一、釋文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于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圍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攜惠王。立廿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于周。晉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師。三年,乃東徙,止于成周。晉人焉始啟于京師,鄭武公亦正東方之諸侯。

二、注解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于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

1.“周幽王取妻于西申”:意周王室與西申族聯(lián)姻,周幽王娶申伯之女,立為后?!拔魃辍保魃曜?申國)。西申族原居于鎬京以西,守護(hù)鎬京,據(jù)《詩·大雅·崧嵩》,周宣王時分封其“元舅”(申侯長子)于今南陽附近,西申族人自此分為兩枝。關(guān)于西申、南申之別,學(xué)界討論甚多,徐少華教授總結(jié)后認(rèn)為:“應(yīng)該明確的是,在宣王之前只有一個申國,即或在申伯被支封南土后,留在西土故地的申人仍稱‘申’或‘申侯’?!盵2]筆者認(rèn)為,因南陽之西申族為申侯長子所建,故西申族之“大宗”遂移至南陽,即南陽附近的西申族雖然因封地之故而稱為“南申”,但繼承了“西申”之族名。

2.“生平王,王”:申后生平王,周幽王立平王為太子。需要注意的是,“王”與“又取褒人之女”應(yīng)斷讀,“王”乃“立為王儲(太子)”之意,非指周幽王。簡文中凡指周幽王處,皆冠以謚號,曰“周幽王”或“幽王”。

3.“又取褒人之女”:周幽王廢申后而立褒姒為后,即史伯所言“(周幽王)棄聘后而立內(nèi)妾”(《國語·鄭語》)?!秶Z·鄭語》載史伯言曰:“褒人褒姁有獄,而以為入于王,王遂置之,而嬖是女也,使至于為后而生伯服?!?/p>

4.“是褒姒”:對褒姒言聽計從,即史伯所言之“周法不昭,而婦言是行”(《國語·鄭語》)。“是”,是之,以為是,認(rèn)為對、認(rèn)為正確。

5.“生伯盤,褒姒嬖,于王”:褒姒因生伯盤而受寵,垂涎于王位?!版浴保軐?,《說文》:“便嬖,愛也”;于,往,去,引申為向往;王,王儲,太子之位。“于王”意褒姒覬覦太子之位。

6.“王與伯盤”:太子之位給予伯盤。與,給,《說文》:“賜予也?!?/p>

7.“逐平王”:“追殺平王”之意?!爸稹保墩f文》:“追也?!?/p>

8.“平王走西申”:平王奔逃到位于南陽附近的西申族。“走”,《說文》:“趨也”,此意奔逃。

幽王起師,圍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

1.“幽王起師,圍平王于西申”:周幽王派出宗周六師,圍平王于西申?!皫煛?,保衛(wèi)鎬京的宗周六師,由周王直接掌管。據(jù)下文“晉文侯乃迎平王于少鄂”,宗周六師所圍之地為南陽附近的少鄂。筆者認(rèn)為,宗周六師“圍平王”于少鄂,遠(yuǎn)在千里之外,致鎬京空虛,這是鎬京被攻破的直接原因。

2.“申人弗畀”:申人拒絕交出平王,意雙方兵戎相見,僵持不下?!邦保墩f文》:“相與付之。”

3.“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鎬京以西的西申族人于是投降西戎,使其攻周幽王。“曾人”,居于鎬京以西的西申族人。自周宣王時申侯長子被分封于南陽附近,仍留守原地的西申族人就成為西申族的“曾人”,即西申族的“根本”,俗稱“老家人”?!霸闭?,中間隔二代之親屬,《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為曾祖,孫之子為曾孫。”學(xué)界多認(rèn)為“曾人”乃“西申”的“盟國”,筆者認(rèn)為不正確;“乃”,于是;“降”,投降;“以”,使,令。《國語·鄭語》載史伯之言曰:“若伐申,而繒與西戎,會以伐周。”《國語·晉語一》載晉大夫史蘇言曰:“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薄翱暋薄班嬋恕奔础霸恕薄N魃曜逯f部作為鎬京西部之屏護(hù),一直起著在外圍防范西戎的作用,而周幽王起師攻南陽之西申族,西部之西申族人遂投降西戎,撤掉防線,任其攻打鎬京,如此才能幫到南陽之族人,是即《國語·鄭語》中史伯所言的“繒與西戎,方將德申”(“西部之西申族人與西戎聯(lián)手,這樣才能有助于南陽之西申族人”)。

4.“幽王及伯盤,乃滅”:暗示鎬京被攻破之后,褒姒帶著年幼的伯盤逃跑,周幽王追上褒姒母子,殺之,然后才斃命?!凹啊?,追趕,抓住,《說文》:“逮也”;“乃”,才,然后;滅,《說文》:“盡也”,《爾雅》:“絕也”,筆者認(rèn)為此“滅”字意周幽王乃自戕而亡。按《國語·鄭語》所載史伯所述,周幽王“與剸同”“好窮固”“近頑童”“用讒慝”“行暗昧”,又據(jù)其追殺平王、與西申族發(fā)動戰(zhàn)爭等舉措看,周幽王彼時已失去理智,及至鎬京城破,眾叛親離的情勢下,周幽王當(dāng)已處于瘋狂的心理狀態(tài)下。

5.“周乃亡邦、君”:周朝遂喪失了都城與天子。“周”,周朝;“乃”,于是;“亡”,喪失;“邦”,國都,此指鎬京;“君”,君主,此指周王。

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攜惠王。

1.“諸正”:官職名,即“卿士”,此指虢石父?!秶Z·鄭語》記史伯言曰:“夫虢石父讒諂巧從之人也,而立以為卿士。”《左傳·隱公三年》:“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杜預(yù)注:“卿士,王卿之執(zhí)政者?!睋?jù)《詩·十月之交》“皇父卿士”句,筆者認(rèn)為虢石父即“皇父”,《國語·鄭語》中史伯又稱其為“虢叔”“虢公”。

2.“虢”:虢國,西虢,原在陜西寶雞以東,筆者認(rèn)為在虢石父時東遷于今三門峽市。據(jù)《詩·十月之交》“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擇有車馬,以居徂向”,筆者認(rèn)為“向”(筆者認(rèn)為即“上陽”)或即虢石父在周幽王時新建之虢之都。

3.“是攜惠王”:虢石父在“向”挾持惠王以令諸侯。“是”,此,此地;“攜”,《說文》:“提也”,筆者認(rèn)為即“挾”,挾持之意;“惠王”,周惠王,周幽王之弟余臣。

立廿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于周。晉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師。

1.“晉文侯仇乃殺惠王于虢”:晉文侯仇出兵虢國,殺死惠王?!澳恕?,竟,竟然。

2.“周亡;王九年”:西周滅亡,晉文侯稱王九年。“亡”,滅亡;“王”,稱王?!巴蹙拍辍?,筆者認(rèn)為暗示晉文侯殺惠王的動機——晉文侯自稱王多年,諸侯不來朝見,而仍然去朝見惠王,故心懷嫉恨,乃至出兵滅虢、殺惠王。關(guān)于“周亡王九年”如何斷句、解釋,學(xué)界討論激烈,但正如王占奎先生所言:“很難有一個完美的解釋?!盵3]

3.“邦君諸侯焉始”:以“伯”之身份而統(tǒng)率全天下之諸侯的始作俑者乃晉文侯。史家不承認(rèn)晉文侯稱王的合法性,仍以大國之君稱之?!鞍睢保髧?,此指大國之君;“君”,統(tǒng)治,《說文》:“尊也”;“焉”,于此,自此。

4.“不朝,于周”:前省主語“諸侯”,即“諸侯不朝于晉,心歸于周”?!安怀?,不去朝見;“于”,去,往,“于周”意諸侯心歸于周。晉文侯殺惠王,希望諸侯承認(rèn)其天子地位而去朝見他,但諸侯并不認(rèn)可他。按周禮,諸侯朝見天子以年計,晉文侯死于前746年,結(jié)合下文“三年,乃東徙”之記載,可推算出晉文侯在殺惠王后仍自稱王一年,即晉文侯稱王時間為前757年至前749年?!安怀谥堋钡谋硎龇绞酵渡袝に吹洹分坝诘?,弗嗣”。

5.“晉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晉文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自少鄂迎回平王而立之為天子?!澳恕?,才,含不得已、被迫之意;“少鄂”,又稱“鄂”,在今河南南陽附近[4]17-18。整理者認(rèn)為“鄂”在今山西,但學(xué)界多有異議,如沈載勛教授即認(rèn)為“不應(yīng)排除鄂指南陽之鄂的可能性”[5]143。

6.“立之于京師”:意仍以鎬京為周都?!熬煛?,鎬京。

三年,乃東徙,止于成周。晉人焉始啟于京師,鄭武公亦正東方之諸侯。

1.“三年,乃東徙,止于成周”:平王被立于鎬京三年后,才得以東遷洛邑。暗示平王一直被晉文侯控制,晉文侯挾平王以令諸侯。直至前746年,晉文侯死,平王才得以東遷。

2.“晉人焉始啟于京師”:晉國的勢力從此擴張到了鎬京一帶,意晉文侯成為西方諸侯之伯?!皢ⅰ保_拓。

3.“鄭武公亦正東方之諸侯”:鄭武公成為東方諸侯之伯,統(tǒng)率東方諸侯?!罢?,通“征”。

三、白話譯文

周幽王娶妻于西申族,生平王,立平王為太子;又廢申后而立褒人之女褒姒,聽信褒姒之言;褒姒生伯盤而受寵,覬覦王位,周幽王遂立伯盤為太子,而逐平王。平王奔逃到西申族以避難。周幽王發(fā)動宗周六師遠(yuǎn)征西申族,圍平王于少鄂。西申族拒絕交出平王。西申族位于鎬京以西的舊部于是降西戎,任其攻周幽王。(鎬京城破,)周幽王追上逃跑的伯盤(母子而殺之),然后自戕而亡,周都城與周王于是俱喪。周幽王的卿士虢石父隨后在虢國扶持幽王之弟余臣為周王(“周惠王”),在虢國挾惠王(而朝諸侯)?;萃醵荒陼r,(于惠王十三年時自稱為王的)晉文侯仇竟然出兵滅虢、殺惠王,(西)周至此滅亡。晉文侯自稱王共九年,開啟了大國之君號令諸侯的時代。(諸侯)拒絕朝見晉文侯,仍愿服從周王室正統(tǒng),晉文侯不得已才從少鄂迎回平王,立之于鎬京。三年后,(晉文侯死,)平王才得以東遷至洛邑。晉國的勢力范圍在這個時期擴展到鎬京附近,鄭武公也在此時成為東方之伯。

四、關(guān)于《系年》的性質(zhì)與作者

學(xué)界對《系年》非單純記事之性質(zhì)有共同的認(rèn)識,如李守奎教授說:“有整體布局,通過敘事與剪裁,表達(dá)著者的歷史觀。這種體例先秦史書聞所未聞。在與馬衛(wèi)東教授談?wù)摗断的辍窌r,他為那個時代有這樣明確‘史學(xué)意識’的著作而驚訝?!盵6]許兆昌教授認(rèn)為:“可以發(fā)掘出史著的作者在評判歷史方面所具有的思想傾向性?!盵7]李學(xué)勤教授曰:“《系年》只起自周初。事實上,篇內(nèi)有關(guān)西周史跡的僅在其前四章,主要敘述的是東遷以后。即使是這前四章,所說的重點也是在于周王室何以衰落,若干諸侯國怎樣代興,這表明《系年》的作者志在為讀者提供了解當(dāng)前時事的歷史背景,也起到以史為鑒的作用。篇中時代較后的一些章,還有時明顯結(jié)合當(dāng)時形勢,例如……”[8]

筆者認(rèn)為,《系年》的作者顯然擁有系統(tǒng)、真實而豐富的原始史料資源,更對治道之興衰、歷史之脈絡(luò)與細(xì)節(jié)了然于胸,對天下大勢的發(fā)展變化洞若觀火——綜合來看,唯有掌管全天下史籍、圖志等資料的周王室之史官才可能具有這樣的條件與智慧;再結(jié)合李學(xué)勤教授、李守奎教授、許兆昌教授的分析,筆者認(rèn)為:清華簡《系年》的作者乃《史記·老子列傳》中記載的周太史儋。具體來說,筆者認(rèn)為,“清華簡”多數(shù)是楚威王太傅鐸椒率楚史官團(tuán)隊自周守藏室抄錄的文獻(xiàn)典籍(筆者認(rèn)為此事發(fā)生在前335年至前330年之間),其用意是以先帝王的事跡和智慧,為有振興楚國之志的楚威王為借鑒;而《系年》則是負(fù)責(zé)接待鐸椒團(tuán)隊的、時任周守藏室太史的周太史儋應(yīng)楚威王之請而作,故其資政意味明顯[注]關(guān)于“清華簡”的性質(zhì)與來源,參見拙作《〈保訓(xùn)〉九題》,《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2017年第4期。。

五、《系年》第二章的表述特點

《系年》第二章寫法非常隱晦,這一點是學(xué)界的共識。筆者在注解、翻譯簡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太史儋至少采用了六種隱晦手法:一、隱去句子的主語,如“(諸侯)不朝,于周”;二、話說一半,隱去事件的主體部分,如“幽王及伯盤,乃滅”;三、不言事件的原因,而僅敘述事件本身,如晉文侯“殺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四、用字相同而斷句不同,如“周乃亡邦、君”、“邦君諸侯焉始”;五、利用漢字一字多音、一字多義的屬性,如“周幽王”“王”“于王”“王九年”;六、連用7個“乃”字,用這種反常的做法提醒讀者琢磨“乃”字的涵義,以發(fā)掘出其中隱含的歷史真相。(關(guān)于對這些隱語的具體分析,詳見本文第二部分。)

至于太史儋為何要采用如此隱晦的表述方式,筆者認(rèn)為同孔子做《春秋》一樣,是出于對“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筆者認(rèn)為,晉文侯固曾有僭越作亂之舉,但因終能迎立平王,可謂改過遷善,故太史儋諱其惡而揚其善)與“諱而不隱”等的綜合考慮:一方面,太史儋要讓讀者(楚威王)知曉真實的歷史事件,另一方面揚善隱惡,暗示楚威王當(dāng)維護(hù)周天子的權(quán)威,尊重周天子的地位。

六、有關(guān)兩周間史事的三則相關(guān)史料新解

關(guān)于兩周間史事的記載甚少,只在《左傳》《國語·鄭語》《國語·周語(中)》中有簡短的提及,學(xué)界在研究兩周間史事時往往引用之。但筆者以為,學(xué)界一直以來對這三則史料的理解值得商榷。

1.《國語·周語(中)》載富辰諫周襄王欲以狄人伐鄭曰:“鄭在天子,兄弟也。鄭武、莊有大勛力于平、桓;我周之東遷,晉鄭是依:子頹之亂,又鄭之繇定。今以小忿棄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無乃不可乎!”學(xué)界多以“我周之東遷,晉鄭是依”為“晉文侯、鄭武公護(hù)送平王東遷”之意,筆者認(rèn)為這種理解并不準(zhǔn)確?!蹲髠鳌は骞辍费裕骸拌η菰唬何羝酵鯑|遷,吾七姓從王,牲用備具,王賴之,而賜之骍旄之盟,曰:世世無失職。”平王東遷若有晉文侯、鄭武公之陪護(hù),何以日常用度緊缺?從這一點看,平王之東遷顯系倉促之舉。

《系年》第二章曰:“三年,乃東徙,止于成周。晉人焉始啟于京師,鄭武公亦正東方之諸侯?!币灾疄楸日?,則富辰之言“我周之東遷,晉鄭是依”并非指晉、鄭兩國國君陪同平王東遷,而是說平王東遷之后,晉國、鄭國分別成為西方和東方的方伯,是平王作為天子統(tǒng)治天下所倚靠的兩個重要諸侯國。

2.《春秋左氏傳·昭公二十六年》中記載王子朝以告諸侯之辭曰:

至于幽王……用愆厥位。攜王奸命,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遷郟鄏,則是兄弟之能用力于王室也。

關(guān)于“攜王奸命”,學(xué)界有以“攜”為地名者,也有以為謚號者,筆者認(rèn)為皆非。“攜”者,《說文》:“提也?!惫使P者以為“攜王”即“挾王”;“奸”者,《說文》:“犯也?!薄对鲰崱罚骸胺阜嵌Y也?!薄队衿罚骸皝y也”;“命”者,《說文》:“使也?!倍斡癫米⒃唬骸笆挂病目诹?。令者,發(fā)號也。君事也?!惫省凹槊币飧`取王者之號令?!皵y王”是為了“奸命”,只有“攜王”才能達(dá)到“奸命”的意圖,故“攜王奸命”即“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意。那么,“攜王奸命”者誰?王子朝的文辭中隱去了“攜王奸命”的主語,筆者認(rèn)為是“虢石父”,因此事乃周王室的恥辱,故羞于提到權(quán)臣的名字。

關(guān)于“諸侯替之”,筆者認(rèn)為“之”為虢石父,“諸侯”為晉文侯,意晉文侯替代了虢石父,同虢石父一樣“攜王奸命”。

關(guān)于“而建王嗣、用遷郟鄏,則是兄弟之能用力于王室也”,結(jié)合《系年》“不朝,于周”之言,筆者認(rèn)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諸侯抵制晉文侯之稱王,晉文侯不得已而立平王。被立為周王的平王處于晉文侯的挾持之下,直到三年之后晉文侯死,才得以在王室宗親的擁護(hù)下東遷。

綜上,筆者以白話文翻譯這段話:

至于周幽王……周王室喪失了王權(quán)。隨后權(quán)臣挾持惠王,諸侯又取代了權(quán)臣。而平王得以立為天子、東遷洛邑,這都是王室宗親抵制篡權(quán)者、鼎力勤王的結(jié)果。

王子朝引用史事以告諸侯,意在打動諸侯,想讓諸侯如當(dāng)年的宗親擁護(hù)平王一樣擁護(hù)自己。顯然,虢石父挾持惠王以令天下、晉文侯自稱王而殺惠王、挾持周平王這些史事,在周王室成員間歷代流傳著,周王室宗親盡人皆知。

3.《國語·鄭語》曰:

幽王八年而桓公為司徒,九年而王室始騷,十一年而斃。及平王之末,而秦、晉、齊、楚代興,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晉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齊莊、僖于是乎小伯,楚蚠冒于是乎始啟濮。

學(xué)界一直以來據(jù)這段話,多認(rèn)為晉文侯有功于平王之立。筆者認(rèn)為并非如此,恰恰相反,筆者認(rèn)為這段記載隱晦的揭露了晉文侯的作亂。

首先,兩周轉(zhuǎn)換之際,秦國將周王室土地吞并,齊國小伯,楚國向外擴張領(lǐng)地,這三件事從周禮的觀點看,都是憑藉武力而破壞禮制之舉,是諸侯爭名奪利、無視周天子權(quán)威的表現(xiàn),意味著天下進(jìn)入了“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道德經(jīng)》第三十八章)的爭奪時代?!皶x文侯于是乎定天子”之事與此三件事并列,自然也非正當(dāng)之事。其次,從句意上看,何為“定天子”?“定”者,韋昭注曰“謂迎平王定之于洛邑”,以《系年》第二章“立于京師”(即立于鎬京)相對照,韋昭之注顯然錯誤。筆者認(rèn)為,“定”乃確定、決定之意,故“晉文侯于是乎定天子”乃“晉文侯在此期間決定誰為天子”之意,以《系年》第二章對照,當(dāng)指晉文侯在迎立平王之前曾自稱王并因而殺惠王之事,其實為僭越、作亂。

七、《系年》第二章再證《竹書紀(jì)年》乃偽史

關(guān)于兩周間史事研究,在《系年》面世之前,學(xué)界多有依據(jù)《竹書紀(jì)年》者。筆者曾判斷《竹書紀(jì)年》乃張儀所做之偽史[注]參見拙作《〈保訓(xùn)〉九題》,《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2017年第4期。。筆者認(rèn)為,若就《竹書紀(jì)年》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與《系年》第二章相比較,《竹書紀(jì)年》的偽史性質(zhì)更為明顯。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正義引《竹書紀(jì)年》曰:

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盤以為太子,與幽王俱死于戲。先是,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稱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攜。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攜王為晉文公所殺。以本非適,故稱攜王。

1.據(jù)《系年》,周幽王、伯盤死于鎬京,所謂“戲”者無可考。

2.“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于申”( 所謂“魯侯”學(xué)界皆認(rèn)為乃“曾侯”之誤)乃子虛烏有之事,非但《系年》中無任何記載,即便《國語·鄭語》亦言“晉文侯于是乎定天子”,而根本不言申侯、魯侯(曾侯)、許文公參與其事。若申侯、曾侯立平王之事為真,則其發(fā)生在周幽王仍在位之時,按周禮看,此事斷無可能發(fā)生——即便所謂的“申侯、魯侯(曾侯)、許文公”有此心,身為人子的平王焉敢接受?諸姬姓諸侯焉能容忍?換言之,所謂周幽王仍在位時平王即被立為王,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決無可能發(fā)生在平王身上,諸侯也決不會對此等違反禮制的舉動聽之任之。而若以《史記·張儀列傳》比照,可知此一狂悖之說恰恰符合張儀推崇陰謀詭計、不講禮義、唯利是圖的思維模式、言辭特征與行事風(fēng)格。因此,筆者斷定所謂“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于申”是張儀的捏造之辭。

3.所謂“虢公翰”無處查證。

4.《系年》第二章顯示,余臣乃周幽王之弟,而非其子。

5.所謂“虢公翰”立余臣于“攜”,據(jù)《系年》及《詩·十月之交》,余臣實被立于虢之都城“向”。

6.關(guān)于兩周之際之“二王并立”,據(jù)《系年》第二章,“二王并立”確有其事,但“二王”非指惠王與平王,而是指惠王和自稱王九年的晉文侯。

7.“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攜”,此處之“攜”顯然為地名;張儀隨后又言“以本非適,故稱攜王”,猜測余臣因非周王嫡長子,故稱“攜王”,又否認(rèn)了“攜”為地名的說法——其自我矛盾、信口開河的文風(fēng)與史筆信實之規(guī)范全然不合。

綜上可見,《竹書紀(jì)年》中關(guān)于兩周之際史事的說辭可謂錯謬百出。

筆者認(rèn)為,《系年》乃周太史儋應(yīng)楚威王之請而作,其內(nèi)容必然在楚國官員中有所流傳。而在流傳過程中,因《系年》本身的隱晦寫法,以及言聽者的理解不同等,必然會有訛傳、誤解存在,而這種存在訛誤的、殘缺不全的信息被張儀搜羅到,遂被其敷衍成篇。因張儀性狡詐而無義,以誘惑、欺詐等手段周旋于列國間,故其敷衍而成的《竹書紀(jì)年》中不但信息殘缺不全、真假摻雜,而且充滿了陰謀詭計、爾虞我詐之類的捏造之辭。

八、《系年》第二章證明《尚書·文侯之命》乃襄王賜晉文公重耳之命

《文侯之命·序》云:“平王賜晉文侯秬鬯圭瓚,作文侯之命?!惫食上壬唬骸啊妒酚洝ぶ鼙炯o(jì)》、《晉世家》、劉向《新序·善謀篇》皆以為襄王賜晉文公重耳之命,與晚《書》本《書序》不合。馬融本《書序》無‘平’字,且不以‘義和’為人名,似亦與《史記》同。但鄭玄注‘義和’謂文侯名仇字儀,則又肯定是平王時事。近世爭議亦迄無定論?!盵9]320

筆者認(rèn)為,今以《系年》第二章所記晉文侯之事對照,可知司馬遷、劉向的見解正確,《文侯之命》實為襄王賜晉文公重耳之命,馬融本《書序》本闕的“平”字乃后人所妄加。

猜你喜歡
周幽王學(xué)界諸侯
國內(nèi)外學(xué)界象雄文明研究述評①
五張羊皮
周幽王的幸運
“畢恭畢敬”的由來
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
業(yè)界·學(xué)界“微天下”
業(yè)界·學(xué)界:“微天下”
龙山县| 四会市| 健康| 库尔勒市| 阿尔山市| 商丘市| 青冈县| 迭部县| 合肥市| 沁水县| 鄢陵县| 西畴县| 沂源县| 贺兰县| 抚松县| 通许县| 北海市| 秭归县| 沂源县| 临清市| 神农架林区| 北京市| 田东县| 郸城县| 建始县| 望江县| 和硕县| 高台县| 耒阳市| 武安市| 沁阳市| 乌兰县| 亚东县| 仙桃市| 洛川县| 胶南市| 绵阳市| 石台县| 分宜县| 双流县| 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