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內科 (遼寧 沈陽 110004)
內容提要: 目的:研究結直腸息肉患者實施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190例于本院接受結直腸息肉治療的患者,納入時間為2017年6月~2018年6月,采用抽簽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每組均95例。其中參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方式,實驗組行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治療,對比2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并發(fā)癥情況、治療效果。結果:與參照組相比,實驗組手術時長、抗生素使用時長、恢復進食時長較短,實驗組出血量水平低于參照組,實驗組結腸穿孔、出血、腹脹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11%)與參照組(10.53%)相比較低,可見顯著差異性(P<0.05)。2組結直腸息肉治療效果(95.79%、97.89%)無差異(P>0.05)。結論:結直腸息肉患者通過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手術與開放式手術治療效果確切,但結腸鏡手術形式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低,減少其術后并發(fā)癥問題。
結直腸息肉是指患者結直腸表面發(fā)生異常隆起,是結直腸病理檢查確診前的疾病,是臨床中消化內科最為常見的疾病,發(fā)病率約為1.60%~12.00%[1]。本研究對結直腸息肉患者手術治療方式加以研究,分析其臨床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結直腸息肉患者190例,采用抽簽法將其分為實驗組(n=95)與參照組(n=95)。其中,男性結直腸息肉患者108例,女性患者82例。年齡26~64周歲,中位年齡(43.52±10.66)周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不具備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分組方式通過可比性校準。納入標準:(1)經(jīng)影像學檢查確診為結直腸息肉;(2)患者和家屬了解本研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1)認知能力異常;(2)病理檢查顯示惡性病變[2]。
參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方式,根據(jù)患者影像學檢查結果對其結直腸息肉位置予以明確,根據(jù)其手術位置實施開腹式手術方式,切除病灶后送檢,診斷患者病變性質。實驗組行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治療,手術前給予患者導瀉類藥物清潔腸道,并告知患者增大飲水量[3]。取患者左側臥位,將結腸鏡置入患者腸道中,對其腸內情況、結構、息肉情況予以觀察,并判斷其息肉大小、形態(tài)、性質、直徑、是否有蒂等等相關信息予以明確,置入結腸鏡[4]。于結腸鏡下對患者腸道予以檢查,根據(jù)其息肉情況選擇相應的手術方式,針對無蒂的小型息肉,采用電凝方式將其灼除;針對有蒂或較大的息肉,通過到全齊將息肉蒂部套取后,應用電刀切除,并通過電凝予以止血。術畢退出結腸鏡。
觀察患者手術時長、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時長、恢復進食時長。記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包括結腸穿孔、出血、腹脹等。
本研究190例結直腸息肉患者相關數(shù)據(jù)錄入SPSS 19.0軟件之中,實驗組與參照組手術時長、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時長、恢復進食時長數(shù)據(jù)行t檢驗,采用±s表示。2組患者結直腸息肉治療效果及結腸穿孔、出血、腹脹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對比以P<0.05為水準,判斷本研究的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結直腸息肉手術相關指標數(shù)據(jù),實驗組手術時長、抗生素使用時長、恢復進食時長均短于參照組,與參照組相比,實驗組出血量水平較低,兩者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結直腸息肉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結直腸息肉并發(fā)癥情況,實驗組結腸穿孔、出血、腹脹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11%)低于參照組(10.53%),兩者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結直腸息肉患者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結直腸息肉治療效果情況,2組結直腸息肉治療效果(95.79%、97.89%)未見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結直腸息肉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結直腸息肉疾病現(xiàn)階段臨床發(fā)病率較高,臨床中認為結直腸息肉與患者的飲食習慣、炎性癥狀、異物及遺傳因素具有密切關系,臨床表現(xiàn)為便血、大便性質及時間發(fā)生改變、腹痛等癥狀[5]。結直腸息肉傳統(tǒng)開腹式手術方式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chuàng)傷,故近年來臨床中針對結直腸息肉患者多采用結腸鏡治療方式。本研究針對結直腸息肉患者實施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其結果顯示,實驗組手術時長、抗生素使用時長、恢復進食時長均短于參照組,與參照組相比,實驗組出血量水平較低,實驗組結腸穿孔、出血、腹脹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2組結直腸息肉治療效果未見明顯差異。高頻電凝電切術是目前結直腸息肉微創(chuàng)治療方式,其適用范圍較為廣泛,抵達患者病灶位置后操作靈活,在結腸鏡的指導下獲取清晰的腸道圖像,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電凝與電切治療,其手術操作速度較快[6]。另外,高頻電凝電切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低,患者術后恢復速度快,能夠保障其臨床治療效果,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比例,在提升結直腸息肉手術治療安全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結直腸息肉患者實施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該種手術方式所需時間較短,患者術中出血量較低,且手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有效保障患者術后恢復效果,其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