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超
摘 要: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核心問題,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表現(xiàn)方式。幼兒期是學習語言最敏感、最關鍵的時期,幼兒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引起所有幼兒園以家長的重視。本文就幼兒在幼兒園期間集體教學活動和語言幼兒語言教育的關系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集體教學活動 幼兒語言教育 幼兒語言教學
集體教學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幼兒園的教學形式中占主要的成分,因此這種高結構的教育活動實施具有一定的目標指向,能夠提高幼兒語言教育活動的實施有效性。
一、集體教學活動的意義
1.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有效學習的重要途徑。
集體教學是指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下,全班幼兒同時學習相同內(nèi)容的活動。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有教師發(fā)出了質疑:現(xiàn)在還需要集體教學活動嗎?起因有三:一是,在當前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已成為教師的共識。游戲對兒童發(fā)展的價值越來越凸顯,以至于有的教師發(fā)出了游戲可以取代集體教學的呼聲;二是,全班幼兒在同一時間學習相同內(nèi)容,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式進行,這與當下我們普遍認同的“兒童是不同發(fā)展速度、學習方式的個體”的認知和理解是不是背道而馳的;三是,有教師舉證,國外的幼兒園就沒有集體教學活動。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笨v觀國內(nèi)外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成果不難發(fā)現(xiàn),不同的教育方式實現(xiàn)不同的教育功能,而集體教學活動正是達成教育目標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促進幼兒有效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
2.集體教學活動可以實現(xiàn)幼兒學習的榜樣激勵。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經(jīng)歷和個性品質,這些反映到學習中就體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個體學習差異,表現(xiàn)為認知發(fā)展、認知風格以及智力上的不同等,也帶來了學習方式、學習速度、學習特點的不同。差異即資源。教育社會學的互動原理指出,在一個教學群體中保持一定的差異,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互動。而集體教學活動的實質就是一個師生、生生多維互動、自主建構和意義生成的開放性過程。以交往互動為取向的集體教學活動,正切合于將個體差異視為資源的教育教學觀,圍繞教與學這個主體關系,不僅沒有抹殺個體學習,而且更充分地利用孩子不同的智能特點和學習風格,促進全體幼兒的智力開發(fā)。在交往互動中,幼兒因相異的非智力因素互相影響、實現(xiàn)榜樣激勵,實現(xiàn)“個體與集體”的共生共長,促成“他育”與“自育”的結合,達成兒童成長與教育和諧共振的理想境界。
《兒童的100種語言》中明確地提到了“集體學習”,并把它界定為若干個體在認知、情感和審美方面共同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作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自主地學習,同時還通過向他人學習的方式學習。
3.集體教學活動使促進幼兒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集體式的情感和認知的學習為個體兒童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機會。兒童不僅學會怎樣適應社會,而且通過這個社會化的過程,學到了怎樣成為更好的個體。換言之,集體學習會超越個體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獲得知識經(jīng)驗的集合體。集體學習并不否認學習是個體的行為,但同時又提出集體學習具有個體學習不一樣的品質。游戲是促進兒童發(fā)展、達成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的途徑;同理,集體教學活動也是促進兒童發(fā)展的有效途徑之一,但也不是唯一,我們應該充分發(fā)揮各種教育手段和途徑的作用。
二、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對于幼兒語言教育的作用
1.可以調動幼兒參與語言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入園時都比較的害羞,集體教學活動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nèi)打破孩子的陌生感,集體教學活動是指老師有目的、有計劃組織的師生活動以及同伴互動的幼兒學習活動,同伴之間的交流與老師的交流都需要用語言去表達,幼兒受內(nèi)在需要的驅動,自然而然的的進行語言學習活動,避免了老師單方面直接的“說教”,這種語言教育方式更加符合幼兒的年齡特性,孩子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可以不自覺的就完成了初步語言教育。年齡越小的幼兒越喜歡模仿,集體教學活動中,當老師說出一段話的時候,他們就是跟著模仿著說,當伙伴之間出現(xiàn)語言表達問題時,幼兒會及時學習并糾正伙伴的錯誤,老師可以借機和幼兒溝通,引導幼兒正確的進行語言表達,逐步培養(yǎng)幼兒參與語言活動的的習慣。
2.可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在幼兒園的大部分時間是和同齡的小伙伴在一起,而同伴之間的交流互動是為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驅動力,也是幼兒語言學校的有效途徑之一。幼兒在交往中會調動已有的語言知識,運用語言技巧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幼兒集體教學活動中,均是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設計的一些合作性活動,這些活動需要幼兒與同伴進行討論、協(xié)商,需要幼兒在溝通過程中根據(jù)同伴的態(tài)度和行為,調整自己的語言,使幼兒在溝通中感受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逐步養(yǎng)成愛說話的習慣,切實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集體教學活動中都是同年齡段的小伙伴,更有助于孩子樂于把心里的想法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3.可以為幼兒的語言表達提供素材。豐富的生活內(nèi)容和經(jīng)驗是語言表達的素材庫,同樣的幼兒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與體驗,才有樂于表達和交流的內(nèi)容,才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集體教學活動基本都是一些合作性活動,比如語言活動《小青蛙聽故事》,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述一遍故事后,用夸張的表情,學“月亮婆婆”皺著眉頭、生氣的樣子,輕輕問幼兒:“為什么月亮婆婆躲起來不給小青蛙講故事了?”沉浸在故事之中的幼兒在老師的情緒感染下,也皺著眉頭,撅著嘴巴說:“因為月亮婆婆生氣了,不高興了,所以就不講故事了!”“那月亮婆婆為什么會生氣呢?”教師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小朋友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有的說:“因為小青蛙不好好聽故事,呱呱亂叫!吵死了!”有的說:“因為它沒禮貌!”……接著,老師引導幼兒進行換位思考和討論。這樣集體教學活動一方面可以增加幼兒的語言表達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為幼兒今后的語言交流提供了素材積累。
總之,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通過與身邊伙伴及老師的互動交流,可以更好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思維能力,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語言學習是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有互動就要有思維,為了更好的和身邊的人去溝通,幼兒被內(nèi)在語言系統(tǒng)的需求的驅動下,將被動的語言教育也就變成了主動的語言學習了。因此幼兒的語言教育離不開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王瑞華.幼兒老師教學提問層次與藝術.學前教育研究,1995.1
[2]穆鳳良.課堂對話和提問策略.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