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煜
(江蘇省揚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影像科 江蘇 揚州 225007)
多發(fā)性腦梗死會引起腦部局部血管組織供血量降低,最終導致機體功能發(fā)生障礙。其往往具有病情危重、預后質(zhì)量差以及較難根治等特點[1],若診斷、治療不及時,則極易引起現(xiàn)感覺、運動等功能障礙,且往往伴有癡呆等情況,病情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大量臨床數(shù)據(jù)表明[2]:及時有效診斷多發(fā)性腦梗死,對于加快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復,提高預后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選擇78例老年多發(fā)性腦梗死患者,探討MRI與CT診斷的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隨機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78例老年多發(fā)性腦梗死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9例。觀察組男25例,女14例;年齡:68~82歲,平均年齡:76.4±2.6歲。對照組男27例,女12例;年齡:66~80歲,平均年齡:76.8±2.5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對照組行CT診斷:采用美國GE螺旋 CT 機進行診斷,取仰臥位,將層厚、層距分別設置為10mm、0.4cm;矩陣:512×512,必要時對病灶處進行2mm、5mm薄層掃描,通過具體檢查情況以判斷是否給予增強掃描,從而明確病灶處血流灌注等方面。(2)觀察組行MRI診斷檢查:選擇1.5T上海聯(lián)影(uMR560)核磁共振儀進行掃描,操作方法:取仰臥位,掃描方位分別為 TRNS、SAGI,掃描序列為 DWI、T2WI(TR:4000ms;TE:94.2ms;層厚:6mm;矩陣:255×255)、Flair、以及 T1WI(TR:450ms;TE:13.2ms;層厚:6mm;矩陣:255×255)等。并通過具體情況選擇實施增強掃描。閱片:至少由三位資深醫(yī)師評估檢查結(jié)果。
(1)腦梗死檢出率;(2)病灶數(shù)量;(3)病灶大?。唬?)檢查時間;(5)發(fā)病~檢查時間;(6)不同部位腦梗死檢出率。
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
觀察組腦梗死檢出率(97.87%;37/39)明顯高于對照組(71.79%;28/39),差異顯著(P<0.05)。
觀察組病灶數(shù)量、病灶大小、檢查時間以及發(fā)病~檢查時間分別為(2.52±0.47)個、(8.53±0.79)mm2、(11.08±1.05)min、(0.91±0.19)d;對照組分別為(1.40±0.32)個、(12.56±0.88)mm2、(19.63±1.81)min、(1.75±0.40)d;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觀察組基底節(jié)區(qū)、顳葉、腦室旁、額葉及丘腦的檢出率分別為90.91%(10/11)、100.0%(6/6)、92.31%(12/13)、100.0%(5/5)、100.0%(4/4);對照組分別為72.72%(8/11)、66.67%(4/6)、76.92%(10/13)、80.0%(4/5)、75.0%(3/4)。
近幾年,多發(fā)性腦梗死成為威脅我國居民身體健康的常見疾病,該類疾病預后效果較差,極易引起癱瘓以及言語不清等癥狀,甚至造成患者癡呆、死亡等并發(fā)癥,大大增加了家庭以及社會的負擔[3]。多發(fā)性腦梗死臨床癥狀具有典型性,雖然臨床醫(yī)師可以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體征等方面進行初步判斷,但由于部分患者的臨床癥狀不典型,從而造成一定的漏誤診率,如何及時有效診斷該類疾病成為目前人們關注的熱點。
目前,CT是臨床中診斷多發(fā)性腦梗死的常規(guī)方法,其具有良好的空間分辨率,其能夠利用三維重建技術判斷病灶范圍,有利于發(fā)現(xiàn)病灶進展程度[4]。CT主要是利用X線給予深度掃描,然后對得到的信息實施處理,從而得到相應結(jié)果。因機體各組織的差異,其吸收X線的情況也存在較大的差異,若病灶處吸收X射線程度高于其它腦組織,則會顯現(xiàn)高密度陰影。若低于其它腦組織,則會顯現(xiàn)低密度陰影[5]。但CT往往容易被骨性結(jié)構(gòu)影響而造成一定的漏誤診率,MRI卻可避免上述不足,MRI則具有良好的組織分辨力,其能夠利用改變成像參數(shù)以達到改善對比度的目的,有利于仔細觀察病灶情況。MRI明顯提高了診斷準確率,有利于指導臨床醫(yī)師熟悉病灶形態(tài)、體積等情況,從而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傊?,MRI可有效診斷老年多發(fā)性腦梗死,不僅提高了腦梗死檢出率,另外還縮短了檢查時間,避免了病情的延誤,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