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過程性寫作指導課例"/>
許毅穎
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應該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是從目前的教學來看,高中英語教學的重心仍然放在詞匯和語法上,同時側重閱讀的反復訓練,而寫作技能訓練一直是被忽視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注重結果的呈現(xiàn),“忽略了學生在寫作前、寫作中及寫作后一系列交互、協(xié)商、監(jiān)控等活動中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鄧鸝鳴、劉紅,等2004)?!睂懽魇莻€過程,寫作教學應該教授寫作過程的一步步操作方法(盧萍2017)。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效的寫作教學應該給學生指明進步的方向,并且在課堂上留給學生充分的訓練時間,允許學生在錯誤中成長(余香蘭2017)。
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還普遍忽視了對主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對主題意義的深層探究,導致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缺失。很多學生在寫作時缺少觀點和看法,面對話題束手無策,沒內容可寫,或者只能空洞地重復一個要點。所以本堂課的主要目的是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讓他們有內容可寫,有練習的方向,還有自我評價的標準。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了英語學科應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yǎng)人,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英語作為一門課程的育人目標,即“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部2018)。因此,教授英語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且是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在備課時,恰逢巴黎圣母院發(fā)生火災,在全世界都痛惜文化遺產被破壞的同時,圓明園登上微博熱搜,很多網(wǎng)友評價“巴黎圣母院大火是報應”。驚嘆于此價值觀,筆者決定以此社會時事創(chuàng)設話題情境,結合高考英語寫作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及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具體設計如下:
Step 1:Pre-writing
1.上課前,筆者播放了電影《午夜巴黎》的片頭,通過視覺沖擊讓學生直觀感受巴黎的美。然后開門見山地問學生:“Do you know which city is portrayed in the video?”學生立刻異口同聲地回答:“Paris.”筆者追問:“How do you know it’s Paris?”學生回答:“是根據(jù)看到的Eiffel Tower 和Louvre Museum 等作出的判斷?!?/p>
筆者告訴學生視頻出處,并引用美國前總統(tǒng)托馬斯·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的一句話總結巴黎的美:“A walk about Paris will provide lessons in history,beauty,and in the point of life.”
2.有了巴黎的美作鋪墊,筆者接著告訴學生:“However,just last month a tragedy happened to this beautiful city.Do you know what it was?”不少關心時事的學生立刻作出反應,從而引出巴黎圣母院火災,并利用火災前后的對比圖給學生造成視覺震撼。筆者追問:“What was your first response when you heard about the news?”幾名學生都用了類似pity,sorry 等詞來表示遺憾之情。此時,筆者給學生看了網(wǎng)友的評價:“The Notre Dame fire reminds me of the flames of the Old Summer Palace.”“Everything has consequences,retribution(報應). This applies to both people and country!I only feel awe(敬畏)for karma(因果報應).”
筆者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此評價之后討論:“Do you agree with this point of view?”通過討論,學生了解到:“World Heritage belongs to all the peoples of the world,regardless of the territory on which it is located.”但是,正因為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寫一封信給全世界人民。以此引出寫作任務(見圖1):
圖1
【啟示】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情境,從情感上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并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引導。
目前江蘇省高考及模擬考試中比較常見的一類作文題型是給出一段閱讀材料,讓學生根據(jù)材料寫30 詞左右的概述,然后發(fā)表觀點,如闡述原因、重要性、意義或提建議等。針對考試,結合話題,筆者對本堂課的寫作要求是概述巴黎圣母院火災事件,談談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不少于兩點),以及就如何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提出建議。
Step 2:Writing-summary(paragraph 1)
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實現(xiàn)一篇完整作文的過程性指導,第一部分summary 的處理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讓學生當堂撰寫的方式,而是呈現(xiàn)了一名學生寫的summary(見圖2),并讓其他學生在0—10 的區(qū)間內進行打分,同時陳述給分的理由。此處引入writing checklist(見圖3),供學生打分時參考。
圖2
圖3
通過與checklist 上所列幾項標準的對比,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此summary 在高級詞匯和短語運用上做得不錯,但是在句子的多樣性方面較為薄弱。因此,根據(jù)checklist 中所列的要求提煉寫作指導要點:單詞短語來幫助,分詞從句少不了,言簡意賅把意表。
基于上述寫作指導,筆者讓學生對這段summary 進行改寫,要求至少包含一個定語從句或一個分詞。為了給部分學生降低難度,筆者提供了兩個模板(見圖4),供學生參考使用。在學生改寫完成后,筆者挑選了幾名學生的改寫版與全班學生一起進行分享、點評,對其中的錯誤進行修改,并作了適當改寫,從而讓句子更流暢。
圖4
【啟示】為了響應《課程標準》中體現(xiàn)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性原則的要求,筆者結合高考英語作文評分標準,在查閱了各種資料之后編寫了一個writing checklist,在內容、結構和句式上對作文提出要求。此writing checklist 能幫助學生設定寫作目標并及時反饋。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本堂課聚焦checklist 中的一點要求,即通過增強句子的多樣性來提高作文質量。
Step 3:Writing-importance(paragraph 2)
筆者總結第一部分summary 的內容:The tragedy of Notre Dame should be a wake-up call for the whole world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preserving cultural heritage.以此引出第二段關于保護世界遺產重要性的寫作。
首先,要求學生在40 秒內進行“頭腦風暴”,將所有能想到的保護文化遺產的原因寫在學案的草稿區(qū)。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分享,信息得到了交互。學生不用擔心無話可說,降低了寫作焦慮感,且基礎薄弱的學生能以此彌補不足,提升寫作的信心(Jane,Stanley 1992)。想法落實之后,學生就需要運用單詞、短語及句式將其具體化、豐富化。此處,筆者和學生集思廣益,共同建立了一個word bank(見圖5),一起將能表示重要性及原因的單詞和語塊放入word bank 中,供所有學生使用。有了單詞和短語之后,筆者又給學生介紹了兩條規(guī)則,幫助他們實現(xiàn)句子的多樣性。第一條規(guī)則:分詞從句少不了,鼓勵學生繼續(xù)練習使用分詞和從句;第二條規(guī)則:肯定不如否定好,鼓勵學生使用否定來加強語氣,表達觀點。
圖5
本環(huán)節(jié)同樣是讓學生完成半控制寫作之后進行交流分享,并要求他們觀察同學的范例中分別運用了哪條規(guī)則實現(xiàn)句式的多樣性。
【啟示】對于第二部分重要性的描述,不少學生無話可說。所以在該部分的開始,筆者讓學生限時寫下任何他們覺得應該保護文化遺產的原因,然后通過小組討論獲得更多的想法,為后面的寫作作好鋪墊。除了鼓勵學生繼續(xù)運用定語從句和分詞之外,還引導學生利用否定來表示事物的重要性,在鞏固的基礎上引入新的寫作指導。
Step 4:Writing-suggestions(Paragraph 3)
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觀看視頻,找到文化遺產保護所面臨的挑戰(zhàn)。針對挑戰(zhàn),引導學生就如何保護文化遺產提出自己的建議。
圖6
筆者與學生一起創(chuàng)造了一個wordbank(見93 頁圖6),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搜集與提建議有關的語塊,然后在鼓勵他們繼續(xù)使用前面兩條規(guī)則的基礎上,引入第三、四條規(guī)則,即陳述不如倒裝秒,主動不如被動巧。最后要求學生在自己的寫作中至少運用其中一條或多條規(guī)則。學生完成之后進行分享與交流。
【啟示】由于文化遺產保護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有的學生在提建議時無話可說,所以筆者利用一個視頻讓學生了解文化遺產保護目前面臨的問題,引導、幫助他們提出能夠解決問題的建議,避免寫作內容空洞,無話可說。
Step 5:Conclusion&homework
課堂的最后環(huán)節(jié),筆者跟學生分享了兩句名言:“I’m not a very good writer,but I am an excellent rewriter.”“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good writing,only good rewriting.”筆者鼓勵學生完成寫作,并進行修改。
【啟示】好的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斷地修改,才能越來越好。所以課堂最后引用一些名言,引起學生共鳴,鼓勵他們反復修改、不斷完善自己的作文。
縱觀整個課堂活動,本堂課創(chuàng)設了有意義的寫作情境,在寫作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困難和進展,聚焦句子的多樣性,層層遞進地幫助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同時將價值觀的培養(yǎng)融入教學。寫作課不一定要有熱鬧的課堂活動,但必須要有活躍的思維活動,且思維的深度必須要以充足的時間作為保障。課堂中checklist 的引入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改進的方向,讓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能有的放矢。本課例堅定了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慢工出好作文”的信念,更好地利用了評價機制,對學生的英語寫作進行了更加細化且有針對性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