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雅秋
【摘要】本文首先從本質(zhì)上對音樂心理學,以及心理能力的影響因素其和發(fā)展的主要因素進行深入剖析,在一學期的課堂實驗中,筆者充分運用音樂心理學的理論方法,結(jié)合新課標要求,通過歌唱教學、欣賞教學、多元評價等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音樂認知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方面得到大幅提升,證明了音樂心理學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guān)鍵詞】心理學;音樂教育;歌唱教學;欣賞教學;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音樂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美育的發(fā)展。小學音樂課則是孩子正式學習音樂,走進音樂的一個重要途徑。然而,傳統(tǒng)的教學觀認為音樂學習就是一個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教師只要實施了“教”的行為,就完成了“教”的任務;學生只是被動的客體,學生“學”的行為以及自身的能動性、主動性處于被忽視與冷落的境地。長此以往,教師“教”得索然無味,學生“學”得枯燥單調(diào)。
筆者通過六年工作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音樂心理學研究的是人們對音樂的感知和表達,將音樂心理學引入小學音樂課堂中,可以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一、音樂心理學的本質(zhì)
音樂心理學包括音樂感、音樂記憶、音樂才能和音樂創(chuàng)造。影響音樂心理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音樂心理能力的發(fā)展依賴于遺傳素質(zhì)的自然基礎(chǔ),是一個人天生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及腦結(jié)構(gòu)形態(tài)的生理特點。
二、音樂心理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
(一)在歌唱教學中激趣
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教學的三維目標,在過程和方法還有知識與技能的目標都達到以后,筆者思考的是如何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的實現(xiàn),同時結(jié)合音樂的想象能力和音樂運動覺是學生更好地表現(xiàn)音樂。
例如三年級《詩韻悠悠》這個單元中的《游子吟》,是一首表達詩人對母親深深的愛和感激之情的歌曲。筆者先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個教學目標入手,創(chuàng)設(shè)情境,把學生帶入歌曲的意境中,以情動人;邀請學生和教師一起試著做縫衣服的動作感受作為母親的心情,讓學生理解歌曲感情后再試著學唱歌曲,對歌曲中的難點各個擊破。
[教學片斷]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師:同學們好,今天老師想跟大家分享一組照片,看完請大家說說自己的感受。
(2)朗讀詩詞
師:有的小朋友看完想到了自己的媽媽,還有的小朋友想著自己長大了要回報媽媽。你們的想法都很好,老師相信,如果你們的媽媽聽到你們這樣說,都會很開心。古時候有一位詩人叫孟郊,他早年到處漂泊,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才當了一個小小的官,終于結(jié)束了常年的漂泊流離的生活,于是把母親接來住,有感而發(fā)寫了一首詩,我想小朋友都會背這首詩吧,我們一起來讀一遍吧!
按節(jié)奏讀歌詞
師:小朋友讀的很熟練,但是我還沒有感受到對母親的感謝和愛,聽老師來讀一讀。(出示格子譜)
慈 母 手 中 線 , 游 子 身 上 衣 。
臨 行 密 密 縫 , 意 恐 遲 遲 歸 。
誰 言 寸 草 心 , 報 得 三 春 暉 。
(最后一行反復一次)
師:按我這樣讀是不能更能表達出情感?你們也來試試吧。
2.身體力行,感受音樂
(1)學做穿針引線
師:你們讀的真好,我已經(jīng)感受到了你們對母親的深深地感謝??墒?,光念詩還不能表達我們的情感,加上動作試試。你們會縫衣服嗎?
(按著二拍子的恒拍做穿針和引線的動作,在上波音的地方把針在頭上輕輕地擦三下,讓學生感受到上波音的韻律)
(2)跟音樂律動
師:小朋友學得真快,都學會縫衣服了,讓我們跟著音樂試試吧。
通過按節(jié)奏讀歌詞,學生找到了歌曲的換氣點,并解決了讀歌詞的難點。通過縫衣服這個律動,學生感受到了歌曲的韻律,心中有了節(jié)奏,并且感受到了上波音的演唱效果,這種方法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在欣賞教學中激情
通過音樂欣賞的學習,讓學生廣泛地從音樂作品中領(lǐng)略文化的博大精深,獲得崇高的思想教育和積極的人生教育,充分感受人物堅毅的形象美、品行美和莊嚴的生命美,從而健全自己的人格,讓自己成為一個內(nèi)心充實、精神豐富的人。
例如四年級下冊《暢游森林》這個單元中的《彼得與狼》是一部交響童話。作品用樂器演奏和旁白介紹的方式講述一個叫彼得的小男孩智斗大灰狼的故事,這是一部典型的“聽音樂,識樂器,講故事,樂表演”的古典音樂作品。
[教學片段]
1.聽辨樂器
師:小朋友來聽聽,為什么用圓號表現(xiàn)大灰狼的形象呢?小鳥為什么是長笛呢?
師:長笛的音色是明亮的,小鳥是活潑可愛的,所以用長笛來表現(xiàn)小鳥的音色。大灰狼是兇殘可惡的,圓號從音色、音量和音調(diào)上,都有一種陰暗的感覺。
(三)在多元評價中激勵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應加強學生美育、音樂審美教育理論的學習,只有正確認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人格健全的人。
在課堂上,要重視每一節(jié)課的評價方式,建立良好的課堂學習評價體系。從三維目標的三個維度分別制定出評價方法,并貫穿到每一節(jié)課上,并且周周評、月月評,讓學生能隨時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盡快調(diào)整。在筆者的課堂上,每周都會選出課堂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代表,比如每周都會在班級選出唱歌較好的“小百靈”、律動姿勢優(yōu)美的“小精靈”。每個月會選出得到“小百靈”和“小精靈”次數(shù)最多的孩子成為“班級之星”,并且一個月?lián)Q一次,在期末時,得到“班級之星”三次以上的孩子就獲得了免考的資格。教師還要肯定學生的學習,從不同角度找到學生的閃光點,比如在期末的評語中可以這樣寫:“溫柔、靦腆的你這學期有了很大進步,課堂上你的歌聲更響亮了,回答問題更自信了,音樂課上更能融入集體了,老師為你的進步感到驕傲!”這個孩子有可能在所有的課上都很膽怯、自卑,但她看到這樣的評語,一定會越來越有自信,并相信自己可以做好,從而默默努力。
教育是心靈感應心靈的過程,在音樂教育中滲透心理教育,在評價中獲得心理滿足感,在舒緩的旋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感。我們應該堅信,將心理學融入小學音樂教育中,讓孩子們從“心”出發(fā),寓心于樂,悅動音樂,一定能讓學生徜徉在音樂的海洋中,使他們享受到精神提升的喜悅,并成為品格優(yōu)秀,更有能力的人。
參考文獻
[1]朗啟訓,王一川.教育心理學視角下探析音樂教育的心理塑造功能[J].藝術(shù)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