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微微
與零情商的王安石相比,司馬光絕對算得上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圣斗士。
當年,仁宗病逝,繼承人英宗因自己生父沒能如愿追封而大鬧情緒,裝病躲在深宮里,不肯出面為養(yǎng)父仁宗送喪。憤怒的臣子或苦口婆心地游說,或破口大罵地攻擊,英宗都不予理會一他裝得了病,也裝得了傻。這時,司馬光非常巧妙地找了個發(fā)力點,他把太醫(yī)院的醫(yī)生都抓起來,查看相關(guān)醫(yī)療記錄,并曬出英宗的體檢報告一“六脈平和,體內(nèi)無疾”。
在鐵打的證據(jù)面前,英宗裝不下去了,不得不乖乖站到仁宗的靈前。最要命的是,面對不按常理出牌卻又安分守己的司馬光,英宗有苦說不出,有氣也撒不出。
這種溫柔又致命的為人處世方式,對一個七歲便能沉浸于《左氏春秋》中的司馬光來說,真不是個事一歷史就是最好的家教啊。愛讀史書的司馬光,心中自有一盞燈,借以照亮幽暗中摸索前行的自己。
這樣的人,做事循規(guī)蹈矩,有操守,不會輕易迷失方向。比如他反對王安石變法,理由只有一個:祖宗之法不可變。遵循歷史,是他給自己畫下的框架。但這并不表明他是個因循守舊之人,小小年紀便能砸缸救人的壯舉,足以證明他也能隨時打破陳規(guī)。只是他從歷朝歷代大刀闊斧的改革實例中洞察到,激進式的變法并不符合北宋國情。
這樣的人,做事張弛有度,不會一條道上奔到黑。比如他一向不喜歡華麗,中進士時,本不愿佩戴大紅花以示榮耀,但得知花是皇帝賞賜,不戴意味不恭,他便不再堅持;他聲稱生平從不喝酒,而當頂頭上司包公請客,他也附和地舉起了杯子;他不愿當翰林學(xué)士,本已當面拒絕了皇帝的美意,但當太監(jiān)追出來,把任命詔書強塞在他懷里時,他也就妥協(xié)了……
同樣,他一直反對王安石變法,但看到大勢已定、反對無效時,他便躲得遠遠的,退到洛陽去,將一件更有價值的事情進行到底一繼續(xù)編撰《資治通鑒》。
一味地剛強,不僅會在無用的對抗中消磨并荒廢掉自己,而且注定難以持久。他的妥協(xié)與退讓,從來不會無的放矢,而是滲透著他做人的韌性,等待翻身做主的那一天。他的人生永遠都從容不迫,游刃有余。
其實,蟄伏洛陽的日子并不輕松——
清苦的生活在蟲吃鼠咬著他。因住房條件有限,夏天酷暑難當,他便在房子下面挖了一個地下室,穴居其中,寒磣得另類至極。妻子去世,他因手頭拮據(jù),只好變賣掉自己在洛陽僅有的幾畝薄田,才得以讓亡妻人土為安。
改革派的如日中天在蠶食著他。在他看來,富國強民,節(jié)儉才是硬道理一所謂勤儉持家,錢是省出來的,不是花出來的,更不是變出來的??赏醢彩€真把它給變出來了,干癟的國庫一時間財源滾滾。新法如星星之火,閃爍在大宋各個角落,大有燎燃之勢。
朝堂內(nèi)外的召喚在誘惑著他。雖遠離江湖,但江湖中一直都有他的傳說。他回京奔喪,京城萬人空巷,百姓扶老攜幼,跪請他出任宰相。
時間的流逝在威脅著他。光陰將他由砥柱官僚變成耆耆學(xué)者,同時又將他從壯年扔到暮年。他這個已經(jīng)六十多歲的人,兩鬢斑白,老眼昏花,牙齒掉得也沒剩幾顆,甚至神智也不那么清醒了,真不知道還能看到幾次日升月落。但他還真是吃得下苦、沉得住氣、經(jīng)得起誘惑、耐得住時間!15年后,他到底熬來了人生的輝煌——出任哲宗朝宰相,率舊黨逆襲成功,一石擊中新法這口大缸,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