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靜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吳橋中心小學,江蘇揚州 225222)
隨著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學生閱讀認知能力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對于小學中高段學生而言,閱讀的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和活用能力,理應成為閱讀教學的重點[1]。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使學生通過大量閱讀提升獲取信息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積累大量的知識。
一篇精彩的文本語言生動形象、意蘊豐富深刻,可謂字字珠璣,處處值得學生感知理解[2]。但閱讀教學需要緊扣文本語言的關鍵性詞語,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思維,挖掘文本詞語所包含的豐富價值,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
例如,《普羅米修斯盜火》一文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普羅米修斯被鎖在高加索山上的情景。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將長長的一段話總結為兩個字,即宙斯懲罰普羅米修斯的方式:“鎖”“啄”,如有關于“鎖”的“沉重鐵鏈”“烈日暴雨”“懸崖絕壁”,有關于“啄”的“每天啄食”“兇惡鷲鷹”等。教師組織學生展開想象,感受普羅米修斯在這種狀態(tài)下不斷遭受折磨的痛苦,感受這些詞語在表達中形成的效益,體驗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盜取天火甘愿受罰的崇高精神。
對文本的深入理解,一方面要基于文本內容層面,感知文本的豐富內涵;另一方面則要潛入文本內在層次結構中,與作者形成深入對話,洞察作者的表達用意以及如此設置的基本思路,理解作者謀篇布局的獨運匠心。
例如,《黃河的主人》一文以展現艄公鎮(zhèn)定自若、技藝高超的特點為主要目的,但作者全篇描寫艄公的文字并不多,這是為什么呢?這就需要學生以理解性思維潛入文本中,洞察文本的內在思路。首先,依文循路,概括文本主要描寫的維度:黃河洶涌湍急、筏子小巧輕盈、乘客談笑風生;其次,據標梳理,這些內容與要表達的中心有著怎樣的聯系呢?讓學生在思考中發(fā)現,作者之所以要描寫黃河洶涌湍急、筏子小巧輕盈、乘客談笑風生,就是要借助于這些事物從側面展現內在思路。通過這一方式,讓學生真正讀懂作者、讀懂文本,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發(fā)展。
文本的價值不僅停留在理解層面,而且讀懂文本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初始階段。當學生理解文本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品味體悟文本中的關鍵處、核心處,巧妙地訓練學生對文本語言的鑒賞能力。其中,對比性閱讀就是一種體悟文本語言內在秘妙的方法。
例如,《珍珠泉》一文描寫各種泉水時,運用了大量精準的動詞,將泉水的清澈、活力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同的泉水樣貌、不同的流動狀態(tài),作者所采用的動詞十分講究,如同樣描寫泉水向上翻騰的景象,寫珍珠泉時就用了一個“涌”字,而描寫趵突泉時就用了一個“冒”字。教師引導學生以對比的視角展開鑒賞,珍珠泉形態(tài)細長,內在活力無限,用一個“涌”字展現出源源不斷的無窮動力;而趵突泉形態(tài)粗壯,水流充足,暴涌出來的泉水范圍較大,用“冒”字則更為妥帖。在這一案例中,教師運用了同一篇課文中的對應資源展開研究,促進了學生核心能力的高效發(fā)展。
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學生的認知思維逐步從直觀形象的感性思維向抽象邏輯的理性思維過渡,對于文本的鑒賞方式也相應地發(fā)生了轉變。除了常態(tài)化的思維運轉、口頭表達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動筆批注的方式,為學生理性的鑒賞鋪設道路。
例如,雨果短篇小說《船長》一文,在創(chuàng)作中不僅以小說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同時也在很多關鍵之處對人物、對事件展開了鞭辟入里的議論,形成夾敘夾議的寫作特色,這些議論性語言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起到了畫龍點睛的妙用。教師可以深入批注的方式,將學生的心靈意識帶入文本世界中,讓學生深入理解“偉大的靈魂”“做人之道”“成為英雄的權利”等語言所指向的深刻含義,洞察這些議論性語句在整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從而在語言表達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閱讀并鑒賞文學性作品的能力。
語文教學的最終歸屬是學以致用,即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閱讀能力形成的另一個重要范疇是要學生將自己的體悟、品析所得轉化為表達的方法和意識。這種遷移性地實踐運用首先應從模仿開始,這種模仿應規(guī)避機械生硬的套用。
例如,《莫高窟》一文在描寫彩塑時,運用了“整體概述+典型事物”的表達思路。教師先引導學生從文本入手,梳理力士、天王、菩薩等彩塑后,將描寫的重點聚焦在“一尊臥佛”上。這種表達規(guī)律的實踐運用幫助學生激活生活積累,教師可為學生羅列適合運用這種策略的場景,如焦急等車的候車大廳、熱火朝天的拔河現場……要求學生從中選擇一個場景或者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選擇一個場景,運用“整體概述+典型事物”的表達思路進行巧妙遷移,鍛煉學生的活用能力。
從模仿到創(chuàng)生需要一定的認知過程,教師可以依循文本內容的不同特點,從不同角度為學生創(chuàng)生性遷移運用架設橋梁,尤其是要找到教材文本與現實生活的對應點、與自我心靈的連接點、與獨特意識的關照點,并結合課文生發(fā)感思、拓展思路,引導學生用策略和情感來表達自我。
例如,寓言類體裁《自相矛盾》一文中,主要揭示了“做事說話要前后考慮清楚,不能相互抵觸,否則就會鬧出笑話”的道理?;跉v練閱讀能力的視角,此文的教學應設置以下板塊:首先,初讀文本,整體感知,了解故事的基本情節(jié);其次,緊扣核心,聚焦關鍵,洞察人物的言行細節(jié);最后,把握重點,凸顯意蘊,提煉蘊含的豐富哲理。教學至此,學生已進行了閱讀能力中的理解、鑒賞層面的訓練,教師還需要組織學生緊扣所提煉的道理,在生活中尋找與這位“楚國人”相同的人或現象,將其寫出來,與原本的寓言故事形成匹配之勢。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路徑。但閱讀不是捧著書本干巴巴地讀,而是要將各種形式的讀與理解、鑒賞、運用等高端思維有機統(tǒng)整,在歷練思維意識時,真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