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厚梅
(江蘇省儀征市實驗小學,江蘇儀征 211400)
當前人們對閱讀教學的理解,偏重于閱讀能力、方法和習慣的培養(yǎng),片面關注讀,課堂上形成讀歸讀,寫歸寫,“井水不犯河水”的讀寫分離狀態(tài)。那么,怎樣讓讀和寫更好地融合呢?筆者做了嘗試,認為應該在引導學生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實踐。
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較多,學校的人文環(huán)境、學校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都是可以挖掘的資源。例如,學校開展的古詩文輔讀活動,筆者除了按照要求,帶領學生誦讀外,還選取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篇目讓其進行改寫、想象、續(xù)寫,學生興致很高。同時,筆者還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今年,儀征市進行了創(chuàng)建“強富美高”的新儀征活動,利用假期,筆者帶領學生去采訪、找資料,讓他們用心去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學生寫出了一篇篇情真意切的報道。學生樂于參加這些活動,因而從內心產生一種直接動力,變被動應付為主動實踐,從自身的寫作活動中獲取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fā)自身的寫作興趣。
為了解學生的生活,筆者還利用網絡,建立了班級博客,在取得家長的支持后,讓家長將學生在家里的表現及時反饋給筆者,筆者也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布置一些作文,逐漸豐富了作文內容。在征得家長的同意后,筆者讓家長給學生的作文寫評語,筆者通過網絡平臺也對學生的作文及時進行反饋,這樣一來,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了,與家長的關系也融洽了,可謂一舉多得。此外,筆者將學生的讀書筆記公布在博客里,讓學生和家長一起閱讀,而且可以就一本書進行跟帖評論,學生的讀書興趣和閱讀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生活處處有文章,說話做事皆文章。學生從課內到課外,從低年級到中、高年級逐步提高了習作興趣[1]。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彼裕瑢W生的作文素材應源于生活,如果脫離了生活這一大海洋,那么學生的作文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材中有大量描寫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以及國內外重要事件的文本,這些都可以進行二度開發(fā),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將學生從文本引向生活。例如,在學習《秦兵馬俑》后,筆者讓學生去參觀儀征的名勝古跡,如鼓樓、天寧塔、博物館,讓學生與身邊的這些古跡進行全方位“對話”,去收集、去了解,從而獲得感性體驗,并將之化為文字,形成習作,學生有感而發(fā),思維活躍。經過這些鍛煉,筆者發(fā)現學生的觀察力、表達力與理解力等均得到了發(fā)展。可以說,學生的這些能力是互相交融、互相促進的。
筆者在教學蘇教版第十二冊中的《煙臺的?!窌r,將煙臺的海與流經儀征的長江景觀相映襯,利用本地資源,進行讀寫一體化的實踐,現將操作過程記錄如下。
在教學中,筆者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書,從字里行間感受煙臺的海的特點,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在初讀課文后,筆者問學生:“讀完課文后,感覺如何?”學生回答:“景色很美?!庇谑?,筆者進一步提出要求:“找出課文中你覺得最美的句子,并讀出來。”學生們紛紛給出答案,筆者及時給予表揚。在整個讀的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中去享受閱讀的快樂,以激發(fā)他們讀書的興趣。
在閱讀《煙臺的海》的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筆者讓學生精讀課文的第2到第5 自然段,看看作者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學生不難看出每段都是先寫景后寫人。
在學完課文后,筆者還讓學生整體快速閱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構思文章的。因為這篇文章的脈絡非常明顯,學生在充分誦讀后完全可以總結出來,這就為下面的仿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寫作素材要注重實效與學生的生活接軌,以利于學生遷移寫作方法。于是,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練筆,儀征地處長江下游,學生大都從小就生活在長江邊,對長江非常熟悉。筆者先讓學生說說長江四季的景色,學生發(fā)言非常熱烈,氣氛也很活躍。
趁熱打鐵,筆者給學生布置任務——模仿《煙臺的海》的寫作手法,寫你最喜歡的一個季節(jié)的長江的景色。因為結合了學生的生活感知,并滲透了寫法指導,學生寫得很精彩,例文如下:
春天,江水變得綠瑩瑩的,微風泛起,江面上出現了一道道漣漪,彎彎曲曲。在陽光的照耀下,仿佛有許多小星星在眨巴著眼睛,漂亮極了。你看,那水中的蘆葦,在風中輕輕地飄拂,好像奏響了一曲春的贊歌。堤岸上,楊柳舒展了她婀娜的身姿,花壇里五顏六色的花招引來許多小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好像在跳舞。那邊,幾個放學早的學生正趁著風大在放風箏,他們拿著線在奔跑著、追逐著,還不時喊道:“飛高點,再飛高點?!奔t紅的小臉蛋上掛滿了晶瑩的汗珠,可他們滿不在乎,江面上飄蕩著他們的笑聲。
秋天,江面變得平靜了,空氣中充滿了秋的涼意。告別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活潑、夏日的柔和,秋天的長江顯得有幾分成熟。極目遠眺,朦朦朧朧,一只只水鳥用翅膀撲打水面,像是要展翅高飛。江上白帆點點,宛如閃著銀光的星星。岸邊草黃了,樹葉也黃了,微風吹拂,樹葉紛紛飄落下來,宛如千萬只黃蝶在翩翩起舞。大人們坐在松軟的土地上釣魚,他們手拿魚竿,靜靜地看著遠方,仿佛在品味“一江秋水向東流”的雄偉、豪放;孩子們在岸邊拋石子、嬉戲,玩得不亦樂乎,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
一篇篇佳作應運而生,筆者讓他們充分展示,師評、生評、自評,創(chuàng)造的火花不時閃現,掌聲一次次在教室響起,從學生紅撲撲的臉上,筆者感受到了他們成功的喜悅,筆者又乘機布置課后作業(yè),模仿課文,將長江四季的景色寫完整,可謂水到渠成。
總而言之,教師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資源的創(chuàng)造,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寫作“思維組塊”積累,讓學生不斷有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閃現,還促進了學生讀寫的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