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北校區(qū) 葛利娟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作文是最為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對于作文的創(chuàng)作,除卻其本身所需要的創(chuàng)作靈感之外,還需要一些外界條件作為后期的補足。學生需要有著很好的寫作素材積累,能夠掌握大量的詞匯、語法知識等。簡單來說,學生需要以自己的生活為基礎搭建所寫文章的素材結構,同時加入自己的一些感想,再以自己的感想產生聯想,以實現對自己框架結構中的內部填充,從而實現文章內容的深化。在具體的教學當中,教師需要革除傳統(tǒng)的根深蒂固的教學方式,以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大綱來進行作文教學,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將根據自己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和相關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教師在作文講解這個板塊所安排的時間相對較少,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相應知識的理解、記憶以及背誦上,然后進行簡單的模擬,設定虛擬的寫作場景,進行例句仿寫。通常,教師很少借用優(yōu)秀的作文范本來為學生仔細講解如何寫、怎樣寫,而只是把優(yōu)秀的作文簡單地當作范本,讓學生單純地進行欣賞。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讓學生進行自悟。教師忽略了學生只是一個簡單的小學生身份,缺乏對文章的整體感悟能力,不能夠很好地對一篇優(yōu)秀文章的結構和寫作特色進行完美的分析,而且在理解上也不到位。此外,對于學生所吸收的一些東西,他們也無法很好地進行整合,那么要想做到對其的靈活應用那便是難上加難。因此,教師不能讓這種學習方式“放任自流”,而需要對作文進行深入的講解,強化對于作文教學的重視。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文章結構分析能力、段落賞析能力,讓學生準確地了解相應的情感,有著最為真切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把寫作當成一種興趣愛好,而不是為了完成作業(yè)去作文。
例如,在《我最敬佩的一個人》的作文主題教學當中,教師首先要做的便是把與作文主題相關的一些優(yōu)秀文章進行范讀,然后抽出其中較為典型的篇幅進行細致的鑒賞講解。其次,讓學生簡單談論自己的閱讀感受,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也是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再則,自己分享的同別人的分享結合一起,再加上教師的指導與說明,能夠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去理解“我最敬佩的一個人”所包含的真實意義和寫作價值所在,從而找準寫作方向,完成自己的寫作定位。教師需要對作文主題進行細致入微的分析,在教學前完成相應的準備工作,加強對寫作教學的重視程度,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作文所具有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需要以多種教學方式的交融為前提。教師既要注重對多樣化的教學工具、材料進行合理搭配,使得各部分能有效分工合作,同時也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完成優(yōu)質的組合,以幫助學生掌握寫作的技巧,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從而實現高質量的作文教學。就像情境教學的應用,通過對情境的再現,強化學生的理解和認知。一般而言,教師將多種作文教學方式進行正確的相互交融,就能夠搭建出一個高效的教學模式,實現有效作文教學。
例如,對于《捉迷藏》作文的教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真真正正地來一場“捉迷藏”游戲,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娛樂當中完成對“捉迷藏”的理解、分析和感悟,然后在具體的寫作之中,能夠準確地將細節(jié)性的東西進行合理的描述,同時能夠借助之前“捉迷藏”的游戲體驗,捕捉到更為有趣的靈感,完成作文“靈魂”的塑造。作文教學最為根本的意義在于學生能夠把握住一定的寫作技巧,可以將自己內心最為真實的想法和自己所捕捉到的靈感用語言準確地描述出來,然后進行深化,從而讓讀者在閱讀之后可以在靈魂上產生共鳴之感。
在詞匯這個板塊的教學上,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理解和應用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一則可以為學生增設閱讀課程,教師在現場進行一定的指導工作??山M織學生在閱讀課之后進行交流與分享,鍛煉學生的感知能力、感悟能力、質疑能力、釋疑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也讓學生完成一定的素材積累。二則可以為學生搭建合理的評價機制,在班級里評選出優(yōu)秀的“超星閱讀之子”和“作文大亨”等。
綜上所述,寫作是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既需要依托于豐富的閱讀量,也需要以興趣作為前提條件。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當中,教師首先需要加大對小學語文作文的重視程度,其次,要將多種作文教學方式相互交融,以搭建高效的教學模式,同時,注重對學生在理解和運用詞匯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此外,教師必須和學生之間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強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互動探討,從而讓學生完善思維上的空缺,得到深度的滋養(yǎng),最終讓學生擁有積極的寫作體驗,實現最為有效的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