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黃河分校 瞿愛譽
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質正處于發(fā)展階段,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有待于提高,所以體驗式學習非常適合應用于小學生的識字教學中。
小學階段學生喜歡更直觀的教學方式,講故事或以字形演化的過程教授更易于提高他們的識字效率。因為學生的年齡和心理原因,對于講故事有著天然的濃厚的興趣,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多個相似的字編成故事,設置故事情景去教授,學生就會很樂意去學習。例如教授青蛙的“蛙”字,可以說:“有只跟你們年齡一樣大的青蛙,他生活在一片水洼里。有一天,小明在上學的路上碰到那只青蛙,那只青蛙看到小明后立馬跳進水洼里,濺出了好大一片水花,小明驚訝得‘哇’的一聲喊出來了。”“蛙,洼,哇”這三個字就這樣在一個簡單的故事當中教授給了學生,教師可以就此再詳細解釋三個字,學生就很容易學習并記住了。其次,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字形從古到今的演變過程去創(chuàng)設許多情景,教師可以很容易地將字的特點展現(xiàn)出來,比如“月,山”等,教師可以在PPT上畫出簡易的與字形相似的山和月,這樣學生就會通過圖形記住這些字,也可以繼續(xù)講述關于山和月的變化等加深學生對字的理解,同時也有了其他學科方面的延伸。
語文是最基礎的學科,其他學科都是依托于漢語言文字去表述,但在課堂之外的生活中漢字也是無處不在,教師不應該拘泥于課本上的那些字詞,枯燥地去反復教授,而是應該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留心觀察,讓他們發(fā)現(xiàn)身邊的漢字。其實學生的姓名就是引導學生識字的有效載體。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姓名做成識字卡的樣式,根據(jù)學生的座位順序在教室空墻上邊排列,之后可以給學生分發(fā)小卡片,在小卡片上邊鼓勵他們寫一些屬相、愛好、年齡等,不必硬性規(guī)定,可以讓他們寫任何想寫的,這樣在課堂之外學生也認識了很多的漢字,學生的興趣就會被激發(fā),課堂上教師可以隨機叫學生起來答出其他學生的姓名并在黑板上寫出來。在課堂之外,教師可以布置一些任務,例如讓學生去記錄回家過程中沿途的各類店鋪名或者公交站牌等,不認識的可以寫下,拿到課堂上與其他學生討論學習或者由教師來解答。識字教育無處不在,教師只需要拿出真誠和熱情去引導學生,去激發(fā)學生興趣,與學生在生活中多一些交流與陪伴,識字教育就不會艱難。
“實踐出真知”這句話對于學生的識字教育來說亦是恰如其分的,學習之后被應用于生活當中是學生真正學會一個字的結果。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的交流和互動會大大增加,這是一個提高識字效率的機會。游戲是小學生喜歡的活動。例如一年級上冊第五課《對韻歌》,其實這篇課文與順口溜相似,可以讓學生圍坐一圈,從一人開始一句一句往下接,如果有不會的學生可以讓他讀完整篇文章。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漢字的特點去編寫一些其他有趣的游戲,如猜謎語,根據(jù)幾個漢字或詞語去寫一個故事等,這些游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處理一些突如其來的事情的應急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的發(fā)展也有很大的幫助。
教師和學生一定不能被教室束縛,在生活當中隨處可見一些商店名稱使用錯別字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來一次上街頭改正錯別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觀察周邊商鋪、旅館等的漢字使用情況,如果發(fā)現(xiàn)有錯別字,可以親自去提醒使用者改正。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體驗到了知識的力量,可以增加他們的成就感,這就是體驗式學習最好的踐行,是提高學生識字效率的最佳途徑。
在小學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以教材為載體,讓學生有物質載體作為識字的媒介。
1.注重教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不認識的漢字用查字典的方法標注好讀音并了解其字義。在通讀教材的同時,不僅加深對漢字讀音的理解,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含義。
2.注重主次,由于課堂時間和精力的限制,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師要分清主次,例如《柳樹醒了》這篇課文,教師對于較難的字詞就應該重點講解。
3.結合語境,就像人離不開社會一般,文字若是離開語境就會喪失其本意。因此,教師除了講解生字的讀音和字義之外,也應該結合語境,讓學生嘗試用該字組詞,或者用詞語造句,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字詞的含義。
總之,體驗式學習是適合新課改要求的,也適合學生識字趣味學習,可以較容易地達到教學目的。小學語文識字教育要想完全實踐體驗式教學,就必須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不過在我國的教育方面實踐教學仍有很大的阻力,管理層不敢放權給教師,教師若想改變固有的模式,會遭遇學校和學生家長方面的層層阻礙。事實上,體驗式學習在實際施展過程中面臨著教學經費和教學活動自主權上的困難,若要解決,只能由教育部施政各校施行。不過體驗式學習在形式上和方法上也有著很大的靈活性,社會可用資源也很多,只是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去觀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