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永安洲實驗學校 顧其蘭
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數(shù)量較少,可以說是剛學會閱讀,對閱讀保持著濃厚興趣。但是在閱讀過程中,如果只是讓學生基于自己的興趣進行隨意閱讀,其效果是不理想的,而且不能夠保證學生的閱讀收獲。所以在閱讀活動當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挑選符合他們閱讀能力層次和閱讀需要的書籍,讓學生在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交流交融當中發(fā)展閱讀能力,從整體上提升語文學習水平。在突破了低年級語文學科閱讀難題之后,學生在步入到更高層次的閱讀時會更加順暢,養(yǎng)成良好習慣。
閱讀是習得知識和鍛煉能力的重要方法,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閱讀當中,必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把閱讀變成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盡可能地拓展和創(chuàng)新閱讀方式,打破學生過去機械性朗讀背誦的固有模式,讓學生在多樣化的閱讀當中感受閱讀魅力與樂趣。教師在設計和拓展閱讀方式時,要充分考量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對閱讀的渴望,使得學生在不同的閱讀方式當中均能受益。一是學生自讀,這種閱讀方式能夠發(fā)展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和良好語感。例如,在閱讀《司馬光》時,教師就可以激勵學生自主收集與司馬光相關的歷史材料,自主閱讀和理解這篇文章,給學生提供一個發(fā)揮和展示自身能力的平臺。二是師生共讀,師生共讀方式可以加強師生互動交流,學生習得一定的閱讀方法,構建良好師生關系。例如,在閱讀《小鷹學飛》時,教師就可以與學生共同閱讀和探討,對學生在閱讀當中遇到的難題進行指導,并讓學生通過小鷹學飛的故事習得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深度。三是親子共讀,親子閱讀是促進家長和學生交流溝通,營造良好家庭閱讀環(huán)境的方法,能夠給學生課外閱讀提供平臺,促成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閱讀活動并非一種單純無趣的讀書活動,是涵蓋記憶、思維、感知、領悟、體驗等多元要素的綜合性心智活動。為了讓學生把閱讀變成一種享受,自主在閱讀活動當中收獲知識和營養(yǎng),教師需要精心組織開展多姿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將閱讀融入交流、競賽、運用的實踐活動當中。教師所組織設置的閱讀活動要貼近低年級學生的生活,契合他們的理解能力發(fā)展水平,以免增加學生的閱讀負擔。例如,教師可以鼓勵低年級學生自主收集和讀書相關的名人典故,比如說《高爾基救書》《匡衡鑿壁偷光》等故事,運用這些名人持續(xù)不懈閱讀的精神激勵學生,讓學生學會和書籍做朋友,更讓學生在情感層面上產生共鳴。再如,教師可以組織讀書會活動或者是圖書擂臺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xiàn)自身才華和能力的平臺,打造開放性和自由性的閱讀氛圍,把語文閱讀推向高潮。在閱讀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始終都應該把學生放在中心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化,需要滿足學生的多元閱讀需求,讓學生能夠始終對閱讀活動保持熱情,增加學生的閱讀參與度。
在語文教學當中,不少語文教師存在著片面而又有局限性的思想認識,認為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本身的識字和閱讀能力就相對較低,所以在對他們進行閱讀指導時,不必過多地關注課外閱讀,只需將課內文本閱讀作為主要內容。事實上,這樣的做法是非常片面的,課外閱讀在低年級階段就應該開始,只需選擇符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就能夠讓他們在課外閱讀的廣闊空間獲得更好的成長與進步。所以選擇適合低年級學生的課外書籍,應該成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增加學生的識字量和閱讀積累數(shù)量,為他們其他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打下基礎。在課外閱讀書籍的選擇和應用上,應該和低年級階段的教材結合起來,基于教材內容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以降低課外閱讀難度。一年級可推薦學生閱讀韻文詩歌與短小精悍的童話故事。二年級可以聯(lián)系課內閱讀材料,拓展課外閱讀素材,比如在學完了《狐貍和烏鴉》后,可以推薦《亡羊補牢》《掩耳盜鈴》《伊索寓言》等書籍,讓學生在這些寓言故事當中獲得道理。
閱讀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至關重要的構成部分,還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與質量的重要方法。沒有良好的閱讀方法以及較強的閱讀能力積累,學生就不能夠獲取閱讀材料當中的諸多知識和方法,也無法掌握多樣化的閱讀技能,給學生的長遠進步帶來消極影響。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著重對低年級學生進行閱讀方面的引導,使得學生能夠對語文閱讀活動保持濃厚興趣,在閱讀過程中開闊眼界,積累知識,健全人格,構建優(yōu)良的智力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