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德偉
不管你練了多久的太極拳,也不管你的太極拳是跟誰學的或者練的哪家,更不管你對太極拳的理解和感悟有多深,如果你對太極拳發(fā)力的“三道勁”沒有感知和體悟的話,或者不知其所以然,都不能說你練太極拳已經入門或者練到家了,更不要說你練得已經達到體用的水平、高度或者修身養(yǎng)性的境界了。
當過兵、打過槍的人都知道,在子彈擊發(fā)之前,扣動扳機是有三道火的:一是在瞄準的時候,二是在確認的時候,三是在擊發(fā)的時候。當然,這“三道火”還沒有精于射擊的人是感覺不到的,教練也不會給你說(因為說也沒有用),只有射擊高手才會知道這“三道火”是怎么回事,才知道這對射擊的精度有多么重要,更知道要擁有和把握這“三道火”需要多少時日、多少汗水的付出。
同樣的道理也體現(xiàn)在太極拳發(fā)力的習練和感知上。
初練太極拳的人是沒有什么勁道的感覺的(因練拳時間短而不可能有),只有跟對了師傅,走對了路子,找準了感覺,下了一定的工夫和經過了一定的時日后,這“三道勁”才能慢慢地、一步一步地上身,這是急不得、躁不得、師傅給不了、花錢買不來、必須靠自己練出來和悟出來的。
第一道勁在四肢上。在太極拳習練的初級階段,如果習練者的四肢有了沉沉的、酸酸的、脹脹的、渾渾的、甚至手腳有變粗變大的感覺,發(fā)力的時候力能聚起來、發(fā)出去,感覺手腳都是勁,有一種力大無窮、無堅不摧、無物可擋、什么都不怕、打樹能讓樹折、踢石能讓石斷的銳氣和底氣,那恭喜你,說明你的太極拳練對了,第一道勁找著了。處于這個階段,太極拳習練者只能算是找對了方向,所習練的太極拳只是能用于鍛煉身體,但與體用和修身養(yǎng)性還有很大的距離。
第二道勁在身上。太極拳習練到了第二個階段,這個時候發(fā)力,練習者如果感覺渾身內氣鼓蕩、勁道充盈渾厚,手不再是手,腳不再是腳,一拳不再是一拳,一腳不再是一腳,哪里都可以發(fā)力,隨時都可以發(fā)力,力在身上的任何部位都能發(fā)出,無論力怎么發(fā)都不受阻滯,力想怎么發(fā)就怎么發(fā),那么你的太極拳已經練到了進入太極拳門檻內較高的層面。這個時候你才有資本和資格談太極拳的體用,但與太極拳修身養(yǎng)性的境界和功用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第三道勁在虛無。這時太極拳練到了第三個階段、較高的境界,但絕對不是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太極拳練到這個層面,在向對方發(fā)力的時候,習練者已是昏昏然、飄飄然、不知其然和所以然了,一切都是空空洞洞,一切都是了然于心,對方是誰不知道,力怎么發(fā)出去的不知道,一切純任自然和本能,純粹達到了觸之即發(fā)、隨之即發(fā)的境界;而當對方向自己發(fā)力的時候,習練者會讓對方有一種力無所駐、心無所系、行無所適的茫然和不知所措的感覺。上海有一個叫任忠的太極拳師出了一本太極拳專論,其中有一段說“真正的高手練拳是看不出力點的”,對這段話我開始時沒能理解,直到若干年之后才懂。由此可見,要達到這一階段,是要有多年的習練體悟才能明了的。太極拳練到這個階段,才算步入了太極拳的殿堂,所練的太極拳才能談到更高層面的體用和修身養(yǎng)性。
筆者說出這“三道勁”,只是想讓同道知道有這么一個“三道勁”的階段,以便檢驗一下自己的所學、所練和達到的程度,明確以后的習練方向,少走彎路或者不走彎路,但絕不是說只要你知道了“三道勁”是怎么回事,就可以找到和擁有這樣的感覺了。練習者只有在有了正確的方法,經過一番的苦練之后,才能真正得到“三道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