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偉
【關鍵詞】 小學語文;激勵教育;興趣;研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44—01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小學語文教育水平也不斷提高,激勵教育教學策略應運而生。所謂激勵教育,就是一種以教學內容為載體,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教師的指導和鼓勵為主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進行高效學習的方法。對此,教師應當積極運用激勵教育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下面,筆者就激勵教育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簡要分析。
一、進行激勵教育,培養(yǎng)學生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嘗試進行激勵教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向上,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創(chuàng)設豐富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1.以情引趣。文學作品總帶有作者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師注重建立“情緒潮”才能使整個教育過程彌漫著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情緒氣氛,并濃化信息的感情色彩,不把知識講成冷冰冰的真理。一個精心設計的開場白,一個巧妙的切入口,一張從前的照片,一曲熟悉的音樂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都能幫助學生尋找并打開進入作者心靈世界的精神通道,讓他們通過文本與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確定研究的課題。2.以問激趣。這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要依循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的內在聯(lián)系,層層設疑,環(huán)環(huán)緊扣,以時時吸引學生注意力,刺激學生多多思考,并使學生保持高漲的情緒投入學習。3.求異促趣。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求異,學生們可以憑借個體審美經驗參與作品詮釋,拓寬思路,發(fā)表見解。學生的思維活躍了,求知欲望被激發(fā),對文本的研究興趣也就高漲起來。
二、進行激勵教育,加強學生實踐能力
激勵教育的實施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積極作用,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增強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確保能夠做全面型的人才。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成語接龍或是詞語接龍的小游戲,強化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確保學生能夠更加主動、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除了這種小游戲之外,教師也可以采取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根據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點和內容進行比賽,從而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對每一位參賽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和鼓勵,確保學生能夠完成目標。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就可以在學完課文之后,準備一些道具,讓學生真正地用烏鴉喝水的方法進行實驗、嘗試,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加深自己的記憶,獲取更多的知識,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開展激勵教育,進行研究性學習
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首先可以指導學生研究教材,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選取不同視角去挖掘教材蘊含的意義。如,閱讀郁達夫先生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有的學生被作者清新典雅、酣暢淋漓的語言風格打動,他們的研究專題就是《優(yōu)美的文辭,雋永的意味》;有的學生對作者將苦澀的“品味”與生動的景物描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特殊的神韻的手法非常欣賞,他們的研究專題就是《一切景語即情語——談散文創(chuàng)作中的情景交融》;有的學生思路很開闊,從郁先生筆下的“秋”聯(lián)想到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們對“秋”的鐘情,他們的研究專題是《秋,怎一個“愁”字了得》等等,通過對教材的鉆研,學生們挖掘出了教材的研究價值,提高和強化了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趣味。
四、進行激勵教育,提高課堂效率
除了上述的激勵方法之外,教師還可以采取激勵教育,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嘗試鼓勵學生進行發(fā)言,開展多種形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能夠大膽、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必要的時候,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發(fā)表言論,從而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確保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發(fā)展,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參與教學活動。教師也可以嘗試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范圍的拓展,為學生延伸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點,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以此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及教學的效率。
總之,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激勵教育是一個有效的教學手段,能夠顯著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完全融入語文課堂中,配合教師的想法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效率。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