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彩云
閱讀是吸收語言材料,拓展詞匯量,增加語言知識,感受國家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占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其直接影響學生聽、說、寫、譯等語言技能的發(fā)展。如果說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懂閱讀、愛閱讀,那么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則是教給他們正確的閱讀方法,因勢利導地幫助其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從而為繼續(xù)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如何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效率是廣大教師亟需解決的問題。
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引入圖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提升教學效率有極大的意義。主要表現為:第一,圖表形式新穎多樣,相較于枯燥、單一地帶領學生一遍遍閱讀文本,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產生主動閱讀、積極思考的熱情;第二,圖表結構嚴謹、層次清晰,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了解文本內容,且對其深入理解文本內涵、挖掘文本主旨大有裨益;第三,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師提問—教師泛讀—學生朗讀—師生共同翻譯—解決問題”的單一教學模式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圖表,能夠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其閱讀能力很有幫助。
下面,筆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3 Unit 3 Travel journal Reading 部 分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教學為例,具體探究圖表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旅游,通過旅游日記的方法描述旅行的所見所聞。文本主要講述了王坤(Wang Kun)和王薇(Wang Wei)夢想騎自行車到湄公河旅行,并為之作準備的過程。
高一學生剛剛升入高中,對該階段的英語學習仍處于摸索階段,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雖然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好,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且有旅行經歷,對旅行日志并不陌生,但他們并不了解如何寫英文旅行日志。因此,學生會對本課學習充滿期待。
1.語言知識目標
掌握以下重點單詞和短語:journal,fare,transport,Vietnam,finally,cycle,persuade,stubborn,insist ,proper ,properly ,determined ,attitude ,change one’s mimd,give in。
2.語言技能目標
(1)通過泛讀,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文章大意;
(2)通過精讀,了解王坤和王薇在游覽湄公河流域時存在的分歧;
(3)運用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安排旅游,包括選擇地點、路線、旅游方式及查詢費用等。
3.情感態(tài)度目標
(1)掌握旅游常識,學會解決旅游中出現的一些突發(fā)問題;
(2)養(yǎng)成外出旅行時寫旅游日記的習慣;
(3)了解生態(tài)旅游的概念和意義,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識。
1.了解王坤和王薇的不同態(tài)度;
2.運用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安排旅游,包括選擇地點、路線、旅游方式及查詢費用等。
圖1
Step 1:導入
1.問題導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T:Do you like traveling? Why do you like traveling? Where have you ever been before? How did you get there? If you are given a chance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what kind of transportations will you use and why?
【設計說明】通過一系列問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迅速將學生帶入學習狀態(tài)。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點燃了學生的閱讀熱情,又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一舉兩得。
2.圖片導入。為學生展示圖片(見圖2),激趣導入。
圖2
T: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 and match the great rivers with their locations(位置)in the world in the following form(見圖3).
圖3
【設計說明】本環(huán)節(jié)旨在激起學生主動閱讀的欲望,使學生產生學習、探究的動機。這種形式的導入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直接將內容呈現給學生更具有吸引力,可以迅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為接下來的高效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Step 2:閱讀
1.快速閱讀。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文本內容,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文章大意,完成表1。
T:Read the text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表1
【設計說明】設計本環(huán)節(jié)的意圖有兩個,一是用表格幫助學生快速理清思路,了解文章大意;二是培養(yǎng)學生通過快速閱讀迅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2.整體精讀。要求學生在上一環(huán)節(jié)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再次仔細閱讀文本,并以小組為單位思考王坤和王薇的不同意見,同時完成表2。
T: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attitudes.Let’s turn back to part one of this unit and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Wang Kun’s and Wang Wei’s attitudes toward the trip along the Mekong.
表2
【設計說明】通過表2 可以很好地為學生搭建“支架”,引導其一步步深入文本,快速找到并準確掌握文本的重點。本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表格為學生搭建“腳手架”,使其循序漸進地進入文本,養(yǎng)成在精讀的過程中準確理解文章重點內容的能力。
3.小組討論。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談論自己的旅行計劃(見圖4 和下頁圖5)。
圖4
圖5
S1:Where are you going on holiday?
S2:I’m going to Xi’An.
S1:When are you leaving?
S2:Next Sunday.
S1:How are you going to Beijing?
S2:I’m taking a plane. I prefer to travel by air rather than travel by train.
S1: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there?
S2:About six days.
S1:Great.Have a good trip.
S2:Thanks.
【設計說明】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有三個:一是訓練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三是實現小組“知識共享”。待全體學生都熟悉語篇內容后再進行訓練,有助于資源整合,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此外,本環(huán)節(jié)引入圖片增強了趣味性,使學生更樂于參加互動。
教師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必須時刻謹記,引入圖表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的新穎性和趣味性,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積極思考的興趣,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不能將圖表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隨意、大量地引入圖表而不加甄選,否則不但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還會弱化主要教學內容,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從而逐漸失去真正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引入圖表時,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并維持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
圖表不能太復雜,使學生難以理解,妨礙教學目標的實現。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盡量減少學生對圖表結構或用途的理解、反應時間,盡可能引導他們將主要精力放在對圖表所展示的語言信息的理解上。
新課標要求教師改變教學過分重視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大膽實踐、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教育部2018)。這就要求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感知體驗、探究發(fā)現和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