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清東南海防遺產(chǎn)在保護中被淡化的軍事空間
——以深圳大鵬所城、廈門鼓浪嶼為例

2019-11-18 06:27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guī)劃學院廣東廣州510275
中國文化遺產(chǎn) 2019年2期
關鍵詞:海防鼓浪嶼大鵬

王 勁(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guī)劃學院 廣東廣州 510275)

明清時期的東南海防體系包括為防御海盜、倭寇所建立的城池、營寨、要塞,以及從屬于城寨的軍屯、操場、炮臺、煙墩、碼頭等軍事設施。其中,衛(wèi)所體系始于明洪武初年[1],從今山東半島至廣東南部,在沿海各重要交通樞紐、出海口分別建立衛(wèi)城47個,所城127個[2]。清雍正年間衛(wèi)所多數(shù)被并入府縣行政系統(tǒng),但仍發(fā)揮著重要的海防功能。近現(xiàn)代以來,隨著戰(zhàn)爭形態(tài)的改變,城池原有軍事作用消失,相關海防設施也被逐漸廢棄,軍事城寨逐步轉化成地區(qū)集鎮(zhèn)。在城市化過程中,這些城鎮(zhèn)聚落原本形態(tài)遭到進一步破壞。

廣東、福建兩省,有跡可循的衛(wèi)城僅剩福清鎮(zhèn)東衛(wèi)城、莆田平海衛(wèi)、泉州石獅市永寧衛(wèi)、漳州龍海縣鎮(zhèn)海衛(wèi)、臺山廣海衛(wèi),茂名神電衛(wèi)等6處[3]。保存格局較清晰的所城,福建省有8處,廣東省7處。

在現(xiàn)存明清衛(wèi)所城鎮(zhèn)中,反映其最初軍事功能的空間結構及防御設施往往被破壞得最嚴重,而清末的民居、寺觀等建筑則更易被保存下來。因此,在遺產(chǎn)保護中,如果不關注與重視體現(xiàn)歷史軍事科學價值的遺產(chǎn)要素的保護,那么海防遺產(chǎn)中原有防御工程及其構建出的軍事空間將會在遺產(chǎn)體系中被進一步削減與淡化。

一、大鵬所城軍事遺存的原真性與完整性

深圳大鵬所城,具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雙重身份,是明清時期東南所城中保護等級最高的一處所城遺址。大鵬灣一帶是明粵東海防重地,大鵬之名也是今天深圳別稱“鵬城”的由來。明洪武初年設置大鵬守御千戶所;清康熙時改大鵬水師營,轄區(qū)擴大至今香港大嶼山海面;1839年中英“九龍海戰(zhàn)”中,大鵬水師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因此,大鵬所城在歷史上對深港兩地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都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但是從遺產(chǎn)保護的角度來看,大鵬所城原有防御設施的原真性及完整性保護得并不好。

(一)防御體系的完整性

衛(wèi)所的防御體系通常包括衛(wèi)所本身的城防、控制海域的海防以及更大范圍的巡防三個層次,大鵬所城的營建歷史也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三個層次的體系打造。

大鵬所城最初選址在大鵬半島最南端的西涌,但從軍事角度看很容易成為“死地”①大鵬半島中部一段狹窄,如人之咽喉脖頸,若城建在半島端頭,一旦海上來犯者從中部登陸,則后路被切斷有被困死之憂。。故在修建了80多米城墻后廢棄,改在大鵬半島東側大亞灣畔筑城。新的選址南面有龍歧海澳是避風泊船的良港,隔海與半島上七娘山相望,背倚排牙山以惠州為腹地(圖1),依山傍海,進可出海平寇,退可據(jù)城而守。

城防方面,所城北據(jù)一小山,地勢向東、西、南三面傾斜。城內有南門街、東門街、西門街等三條主要街道呈十字格局。四面城墻以土芯包磚,有四座城門及敵樓;東、西、南三面有護城河。城外東北和西南分設東、西校場以操練士兵。

海防方面,龍歧海岸大多是淺水灘,船只不易登岸。西南深水海澳處建有水寨,寨前水下用大石填筑近800米的城墻封鎖航道,同時留有供本方戰(zhàn)船出入的豁口,可攻可守。

巡防方面,所城四周山頭有墩臺五座:野牛墩、大灣墩、舊大鵬墩、水頭墩、疊福墩。更外圍的轄地范圍內另有墩臺四座:鹽田墩、鴉梅山墩、東坑墩、西山墩。墩臺各有駐兵,起到瞭望、警戒的作用[4]。

但這些軍事設施大多沒有保存下來。最外圍的巡防墩臺,僅大坑墩(大灣墩)保存有墩臺遺跡②1984年,大坑煙墩遺址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大亞灣核電站西側小山崗頂,也是離大鵬所城最近的墩臺。;所城本身城墻僅存小段土芯及3座城門(北門為新建);三面城壕及兩個校場也均已不存。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深圳大鵬所城保護規(guī)劃》[5]曾對大鵬所城各建筑及遺址進行文物價值與保存現(xiàn)狀綜合評估,列出了大鵬所城一類建筑(見表1)與建筑遺址(見表2)。

表1 大鵬所城一類建筑一覽表(資料來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深圳大鵬所城保護規(guī)劃》)

表2 大鵬所城建筑遺址一覽表(資料來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深圳大鵬所城保護規(guī)劃》)

據(jù)統(tǒng)計,21處一類建筑中有14處為清代府第,4處為其他民居祠堂,僅東、南、西三處城門屬于防御設施。12處建筑遺址,4處為廟宇建筑,6處為官署衙門建筑,僅北門與東北段城墻遺址是防御設施。也就是說,大鵬所城的歷史價值雖然集中體現(xiàn)在作為衛(wèi)所城池的軍事防御意義和形制上,但軍事設施在現(xiàn)存遺產(chǎn)要素中實際比重不足20%。

(二)防御設施的原真性

現(xiàn)存防御設施及遺跡雖不完整,但仍是大鵬所城海防遺產(chǎn)核心價值的體現(xiàn)。如果為了突顯僅存的防御設施而進行過度改建與重建,反而會造成遺產(chǎn)原真性的破壞。

大鵬所城東南西北均設有城門及城樓。其中東、西、北三座城門門洞均保存至今,唯有北門在明萬歷年間被封堵并廢棄。四座門樓在清代經(jīng)過兩次重修,一次是康熙十年(1671年)被颶風毀壞后重修,一次是嘉慶十七年(1812年)因日久坍塌后再次重修[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北門因長期廢棄城門與城樓已不存,其余三門均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占及破壞。1984年深圳市政府撥款維修了東門及南門,1998年重建了東門和南門的門樓,近年又在原址重建了北門及門樓。

今天大鵬所城的北門以及東、南兩座門樓均非原物,且東門與南門門樓在重修時選擇了錯誤的形制。重建后的兩座門樓是木梁架結構的歇山頂建筑(圖2),雖然立面美觀氣派,但實際悖離了衛(wèi)所城門敵樓所追求的防御功能,既無法防備火攻,也不能提供有效的射擊掩體。同時期、同類型且同樣位于粵東的惠州平海千戶所城及靖海千戶所城(圖3)有保存較好的城樓,大鵬所城中曾被居民侵占、如今最不起眼的西門均可以作為重建時的參照。衛(wèi)所城池的敵樓形制應該是硬山頂,外立面為磚砌,與城墻連為一體,開窗很小或無窗,這樣才利于防守。大鵬所城東、南兩座門樓在重建時拋棄了防御設施簡潔有效的軍事要求,轉而追求立面的美觀氣派,是對遺產(chǎn)原真性的破壞。

另一個對所城軍事空間影響顯著的要素——城墻,保護規(guī)劃中建議展開相關遺址保護工程:如清除城墻遺址上的違規(guī)建筑,通過考古發(fā)掘確定原有城墻具體邊界;對東門以北殘存夯土墻芯進行現(xiàn)狀保護;西門與北門之間地段通過綠化標示原城墻位置等。但這些項目因涉及拆遷一直沒能進行。

大鵬所城作為一處代表性案例,反映了當前多數(shù)海防城鎮(zhèn)在保護中常見問題:一方面傾向于選擇顯示度更高更迎合旅游需要的標志建筑重建復建或者過度“修繕”,破壞了遺產(chǎn)的原真性;另一方面回避涉及更多拆遷且“收效”不大的遺址保護工程,很難恢復原有軍事空間格局和歷史環(huán)境的完整性。

二、鼓浪嶼被主體價值所遮蔽的軍事空間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qū)”于2017年申遺成功,其遺產(chǎn)的突出普遍價值被定義為:全球化早期階段多元文化交流、碰撞與互鑒的典范,是閩南本土居民、外來多國僑民和華僑群體共同營建,具有突出文化多樣性和近代生活品質的國際社區(qū)。但佇立海邊的鄭成功雕像(圖4)也昭示了其軍事史上的重要身份:這座島嶼在明代曾是東南衛(wèi)所防御體系的一處重要海防要塞且直至近代仍發(fā)揮著重要的軍事戰(zhàn)略作用。

(一)明代以軍事空間主導的島嶼格局

鼓浪嶼位于九龍江入??谥翉B門島之間,自古即為閩浙海上航線的天然鎖鑰③《廈門志》中載:“鼓浪嶼,廣袤三里,迫近廈門,稱為‘輔車’,安危共之”。參見周凱纂.(道光)廈門志[M].廈門:鷺江出版社,1996.[7]。17世紀隨著廈門與東南亞、南亞等地區(qū)聯(lián)系的日益緊密,作為廈門港屏障的鼓浪嶼在軍事上的意義也即更為重要。但在追溯鼓浪嶼這段早期歷史時,關注點多集中在幾處本地傳統(tǒng)聚落的空間形態(tài)及演變對近代社區(qū)的影響上,而忽略了相較聚落而言鼓浪嶼更長時期是被軍事空間所主導的社區(qū)。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將湯和建言:“浙東沿海諸島‘俱稱沃壤,外逼島夷,元末通逃之徒,蕃聚其中’不利安定,下令一洗而空之”[8]。從此時起,鼓浪嶼早期的零星原住民被全部遷往內地,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軍事設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鼓浪嶼被劃歸中左守御千戶所,逐步成為一個衛(wèi)所體系下的軍事防御小島。這個時期島內軍事防御體系以龍頭山(今日光巖)為核心,山頭建有軍寨龍頭寨,是易守難攻的要塞。正德年間,在龍頭寨下方東面山崖依山建寺廟名蓮花庵(日光巖寺),寺廟北面也即龍頭寨東北面山崖正可俯瞰海峽遠眺廈門島,是歷來海戰(zhàn)指揮之所。整個明代,鼓浪嶼都作為大陸防御東南海上敵寇的最前線,數(shù)度經(jīng)歷了抗倭和防紅夷的戰(zhàn)爭。明末鄭成功以廈門、金門兩島為基地,1646年屯兵鼓浪嶼訓練水師,1661年出兵收復臺灣。

這一時期的軍事規(guī)劃是以龍頭山麓的水操臺為指揮海戰(zhàn)的旗臺,山坡對面的廣闊海灣④三丘田碼頭與今輪渡碼頭之間當時還是海灣,20世紀初被填成陸地。是操練水師的場所,可清晰看到山上旗語;海灣與坡地之間的大片平地則是陸上操練場。復原其空間結構后可以發(fā)現(xiàn):龍頭寨、指揮臺、軍營、操練場、水軍演練海灣形成了一條明顯的軸線,這一軸線在空間上更可一直延伸到海峽對面的廈門島營平軍寨與廈門城(圖5)。風水格局上看:龍頭寨與其下軍營背靠龍頭山為其主山,其后有英雄山為祖山;左右有筆架山與雞冠山為青龍白虎兩臂,相互拱衛(wèi);兩翼再往前延伸是燕尾山與升旗山作為左右護砂,此兩山山頭均設有炮臺扼住海峽進出之口;迎面隔海正對廈門島,以城池為其朝山。

主體軍事空間之外才是逐步恢復的零星居住空間。明初建置衛(wèi)所時遷空了鼓浪嶼上的住民,到了明中期始有居民回遷,落腳地是內厝澳一帶元代住民的舊地⑤楊繼波著《鼓浪嶼地名滄?!分蟹Q:元末嵩嶼李氏漁民為躲避風暴在內厝澳港灣停泊漁船,并逐步開辟半漁半農(nóng)的村落,稱“李厝澳”,意思為李氏在海灣建立的房屋。參見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叢書編委會編著《鼓浪嶼文史資料集》(上)。[9]。從風水格局上看:村落背倚雞母山為靠山,后續(xù)山脈連續(xù),雞冠山為祖山,龍頭山為少祖山;左右兩臂為面包石、筆架山,山勢環(huán)繞可遮蔽臺風,是為“有情”;余脈的兆和山,燕尾山作為左右護砂;迎面內厝澳海灣當時亦十分開闊,可遙望海中諸島,為其朝山(圖6)。在風水格局上與軍事空間相互依托,主次共存。

(二)軍事空間的日漸消失

17世紀起,歐洲的火器艦船帶來了東南海防格局的改變。明代海防以依山建寨為主,主要針對防御倭寇的登陸船;而明末以后海防以炮臺為主,主要針對火炮艦船。清康熙平定三藩及臺灣后,縮減沿海駐軍,原龍頭山東路的水陸營寨逐漸廢棄,鼓浪嶼的軍事設施集中到各個山頭的炮臺⑥“(鼓浪嶼)是廈門的鎖鑰,當時中國人已經(jīng)在各個堡壘上架設了不下七十六門大炮”。參見(英)伯納德.“復仇神”號輪船航行作戰(zhàn)記[C]//鴉片戰(zhàn)爭在閩臺史料選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168.[10]。

縮減的軍事空間逐步被居住空間填補。乾隆嘉慶年間,“石潯黃氏”的兩支先后來到舊龍頭寨水操臺下坡地“魚池仔內”與鄰近的“草埔仔”(今海壇路中華路段)定居建村。因村落背靠龍頭山日光巖而建,又稱為“巖仔腳”村落,其風水上繼承了明代軍營的位置與格局。

嘉慶年間內厝澳的黃氏族人有一分支遷出,來到鹿耳礁一帶的山坳中建村。此外在“巖仔腳”村落東北部,筆架山東南麓今“和記路頭”處也有一個小規(guī)模的村落。到19世紀中葉上述四處主要聚落基本占據(jù)了島上的最優(yōu)質生存空間。這類空間的共同特點是建在背倚靠山,面朝海灣,等高線10~15米之間(少數(shù)在5~10米之間)的臺地,優(yōu)勢在于地勢高爽免受海潮侵蝕,左右山坳環(huán)繞可避臺風。此時,聚落空間取代了原軍事空間成為鼓浪嶼島上空間格局的主導(圖7)。

雖然島上軍事空間收縮,但鼓浪嶼在海防上的戰(zhàn)略位置并沒有改變。嘉慶年間,歷時數(shù)年的蔡牽臺灣起義,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進駐內厝澳,先在三和宮前整修戰(zhàn)船,募款興修三和宮,然后率師開赴臺灣進剿起義軍。今天鼓浪嶼上三和宮摩崖石刻記載的就是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王得祿撰文題寫的此事。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廈門成為通商口岸之一。鼓浪嶼還是因為其軍事上的重要意義(控制廈門島的門戶),成為外國軍隊、商人、傳教士陸續(xù)進入的目標。1841年8月,英軍在今觀海碼頭一帶登陸并攻克鼓浪嶼。英國第一任領事館以及陸軍第十八團營房都建設在田尾灣的雞冠山西麓,隨后又在領事館東南建造了英國領事公館,在對面的石堪頂建立了海關稅務司公館,田尾灣一帶迅速成為英國的勢力據(jù)點。參與傾銷商品、鴉片貿易和華工買賣的“五大銀行”相繼在廈門設立,其中英商德記洋行(1845年創(chuàng)立)與和記洋行(1846年創(chuàng)立)最早進入鼓浪嶼。分別在三丘田碼頭附近與升旗山和港后路一帶,一北一南向鼓浪嶼島上的原住民空間進行擴張。

從1863年的歷史地圖上看[11],以英軍據(jù)點為基礎、環(huán)路加支路體系的控制、兩個洋行為先導對本土勢力的空間滲透,是這個時期殖民勢力對鼓浪嶼攻略的基本空間態(tài)勢(圖8)。某種意義上,這也可以看作是軍事空間的一種體現(xiàn)。

1865年以后,其他列強也紛紛派遣領事到廈門口岸或鼓浪嶼設立領事機構。到19世紀末時,已有13國在鼓浪嶼上設立領事館,英、法、德、美、日、西班牙6國建有專屬建筑,他們逐漸認識到獨占鼓浪嶼并不現(xiàn)實,于是只能相互妥協(xié)。1902年,清政府同美、英、德、日、法、西、荷、丹、瑞挪聯(lián)盟等9國簽訂了《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并于1903年元月成立工部局負責行政事務,從此進入了“公共租界”時期。與此同時,大量閩臺商人、東南亞華僑也大量涌入鼓浪嶼,日漸成為平衡本地居民和西洋勢力以及建設鼓浪嶼的主要力量。正是因為各方勢力之間的平衡,以及華僑回歸融入其中并成為紐帶聯(lián)系華洋,鼓浪嶼才能最終被締造成為一個多元融合的國際社區(qū)。而在這一情勢下,鼓浪嶼島上的軍事空間也進一步消亡,連燕尾山炮臺也成為提示時間的禮炮。

歷史變遷帶來遺產(chǎn)價值組成結構的轉變,也體現(xiàn)在今天鼓浪嶼申遺時提交的53處核心遺產(chǎn)要素中與海防軍事相關的要素十分稀少。其51處代表性建筑中,僅燕尾山午炮臺遺址代表了原有的軍事空間。而另兩處與海防軍事相關的遺跡,分別是延平文化遺址(包括了國姓井、龍頭山寨遺跡、水操臺遺址三處文物保護單位)與重興鼓浪嶼三和宮摩崖題記。而這些軍事遺址在價值評估中被關注得更多的是與名人事件相關的歷史價值與愛國主義相關的社會價值,而非其軍事科學價值。

鼓浪嶼的案例反映了目前海防設施在遺產(chǎn)體系中的尷尬境地:當面臨遺產(chǎn)的其他價值組成過于突出時,軍事科學價值很容易被淡化乃至忽略。

結語

在構成遺產(chǎn)價值的歷史、科學與藝術三大價值中,科學價值是普通人群感知度最低的一環(huán)。由于時代的關系,海防遺產(chǎn)所體現(xiàn)的歷史軍事科學性距非專業(yè)人士就更為遙遠。因此,在東南海防遺產(chǎn)的保護中,因專項研究及認知不足,導致在價值評估體系中軍事價值被淡化,或是在旅游開發(fā)中軍事空間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被破壞,都是常見的問題。要對東南沿海海防遺產(chǎn)進行更系統(tǒng)更完整地保護,還需要從研究認知到保護規(guī)劃到工程技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更多的投入與努力。

猜你喜歡
海防鼓浪嶼大鵬
鼓浪嶼
看圖紙
三棱錐中的一個不等式
Vorticity vector-potential method based on time-dependent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for two-dimensional rotating flows in closed configurations *
“海上天堂”鼓浪嶼
舒婷的鼓浪嶼
海軍官兵守衛(wèi)在海防一線
鼓浪嶼:迷途在這里
AComparingandContrastingAnalysisofCooperationandPoliteness
沈葆楨近代海防思想探討
南安市| 伊宁市| 西贡区| 浦县| 宽城| 克东县| 马龙县| 铁力市| 小金县| 武清区| 盐城市| 石渠县| 荣昌县| 德昌县| 马山县| 汕头市| 遵义市| 宜黄县| 包头市| 巴青县| 公安县| 卢湾区| 北碚区| 韶山市| 始兴县| 临清市| 长宁区| 图片| 桐柏县| 鸡东县| 正蓝旗| 秀山| 定襄县| 灌云县| 万年县| 郯城县| 施秉县| 三穗县| 昆明市| 桃源县| 肃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