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黃柏山之歌

2019-11-17 17:52桂詩新
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 2019年11期
關鍵詞:黃柏林場

桂詩新

寫在前面的話

如果你來到黃柏山林場,你一定會被黃柏山著迷。

幾年前,黃柏山林場曾和河北省塞罕壩林場同時成為國家林業(yè)局向全國推廣的森林經營“樣板”,于是,塞罕壩出名了,中央電視臺等媒體連續(xù)推出塞罕壩的事跡,詳細報道了這些年他們創(chuàng)業(yè)的艱苦歷程,電視連續(xù)劇《最美的青春》在多臺播放,影響很大。而黃柏山卻依然默默無聞地堅守著那一片綠色,依然默默無聞地自我描繪著。我心想,作為全國十佳林場之一,黃柏山一定有很多故事,于是我來了,我寫了。寫了黃柏山這片神奇的土地;寫了黃柏山人杰地靈、厚重歷史;寫了黃柏山山清水秀、物華天寶;寫了黃柏山林場1956年始建,從蠻荒的黃柏山到國家森林公園4A級旅游景區(qū)60余年奮斗與發(fā)展歷程;寫了場長、科技人員和干部職工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寫了“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黃柏山精神……

1、地球的脈動

誕生并養(yǎng)育了人類的地球,億萬年來,在不斷地變動。截至近期,才暫定為現在的模樣,即60%多是藍色的海洋,30%多是陸地,而這片陸地也經常千變萬化,山峰、河流、原野、沙漠相互牽連,演變不斷。北緯30°至35°附近,不僅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同時遍布很多世界奇觀和歷史之謎。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商城縣的黃柏山便準確地位于這條線上。

德國學者魏格納被稱為“大陸漂移學說之父”,他認為,現今的大陸是由古生代時全球唯一的“泛大陸”,距今約2.5億年前的古生代末期開始分裂,輕的硅鋁質大陸在重的硅鎂層上漂移構成。由于離極力和潮汐力的作用,使泛大陸破裂并與硅鎂層分離,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規(guī)模水平漂移,致使各大陸逐漸達到現今的位置。

從有關著述看到,太古界大別山群構成大別山復背斜的核部,是最古老的地層。其北麓的一塊,主要分布于黃柏山、大牛山、九峰尖,金剛臺屬大別山北坡深山區(qū)。在地質構造上,這里屬秦嶺褶皺系,大部分處于大別山復背斜的核部,西部處于商城——麻城斷裂帶邊緣。另據1985年9月湖北地質科學研究所工程師董仁薄研究認為:大別山是一個獨立的古板塊,早在太古時代曾是海洋,洋底有火山活動,歷史上曾發(fā)生過板塊碰撞。大別板塊的構造演化過程為:29億年左右,大別板塊還是一片汪洋,伏地槽開始形成。14至20億年和7至14億年時,大別板塊分別兩次向南北俯沖,1.95至2.3億年,大別古洋封閉。1.95至0.67億年,大別板塊浸中朝準地臺板塊與楊子準地臺板塊碰撞,形成現今黃柏山地質構成,于是遺留下來珍貴的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例如,萬丈崖近百米瀑布,黃柏山大峽谷,金剛臺國家地質公園,石鼓寨地貌奇觀,湯泉池溫泉等。

大自然的造化形成了黃柏山許多神奇之處。又因地處北亞熱帶向南暖溫帶過渡地帶,使得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質肥沃,南北植物兼容并存,植被繁茂。多種植物不僅能開花結果,延續(xù)新生,而且其根、莖、葉、果,清香甜美,營養(yǎng)豐富。其境內森林植被以人工常綠針葉林、落葉闊葉林為主。受氣候、地形、水文等因素影響,也分布有其他的森林植被,種類多樣,結構繁復。據專家統(tǒng)計,境內有維管植物179科809屬2116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2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三種,即大別山五針松、金錢松、水杉,銀縷梅更是罕見古生植物,全國很少發(fā)現。其他還有青錢柳、杜仲、銀杏、香果樹、秤錘樹、馬掛木、黃山松、馬尾松、水杉、青檀、麻櫟、楠竹、楓香等等。

植物的繁茂生長,也為各類野生動物棲息和繁衍創(chuàng)造了條件。據調查,境內有狼、金錢豹、金雕、大靈貓、貉、果子貍、豬獾、松鼠、穿山甲等各類野生動物371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67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二種,即金雕、金錢豹。商城肥鯢當地人稱“娃娃魚”,也是罕見物種,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大山的峽谷深潭中時有所見,最大的一條竟有8公斤之重。當地的山民說,要逮娃娃魚,是趁夏秋之夜,鉆進峽谷小溪邊靜聽等待,不時有嬰兒“哇……哇……”的哭聲傳出,順著聲音尋找,一找一個準。美麗迷人的大自然就是這么神奇。

2、靈秀之地

連綿八百里大別山由一串大山組成,其最高峰是位于湖北黃岡市羅田縣的白馬尖,海拔1777米,其他還有天堂寨,天柱山,金剛臺,雞公山,黃柏山等等,如同一串珍珠,鑲嵌在大別山區(qū)。其北麓的黃柏山,亦稱黃檗山,她南臨長江,北瞰中原。來過這里的人,一定會留下很深的印象。她雖沒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嵩山之峻,恒山之幽,黃山之奇,但經過千百年山水人文的營造,也賦予了她文化的深邃與歷史的厚重。

霧幛風光煙水緊鄰湖北北,

幢幡峻嶺云山靜居汝南南。

六百年前建造法眼寺時,大門廊柱上的這幅對聯,便準確形象地標出了黃柏山的位置。

黃柏山山勢高聳,蘊藏秀氣,溝壑林立,林木茂盛,古跡甚多。主峰九峰尖海拔1352.6米,另外如大牛山等十余座山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分布在100平方公里之內。群山連綿的黃柏山是鄂豫皖三省的界山,也是江淮分水嶺,往南是長江流域,往北是淮河流域?;春拥闹匾Я鞴嗪?,便發(fā)源于此。登棋盤山朝東望去,安徽省金寨縣的公路蜿蜒纏綿,像仙女的衣帶垂拂山間嶺際;往西望去,湖北省的獅子峰如雄獅高踞,搔首弄姿,傲視人間。片片云霧飄來,繞在山腳下,令人有飄飄欲仙之感。

黃柏山位于商城縣的最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處,也是大別山區(qū)的縱深地帶。而商城縣本身就是一個山區(qū)縣,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稱。作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縣,國家林下經濟及綠色產業(yè)示范基地,黃柏山自然是她最閃光的部分。

黃柏山屬淮河流域,是淮河的一級支流——灌河的發(fā)源地,境內數十條溪流密布,雨水貯蓄于茂密的森林地下和山崖縫隙之中,經林地植被過濾和巖石的礦化作用后,形成清澈的涓涓細流,再逐步匯聚成山溪河流。境內較大的河流主要有大埠河、桂家河、游家河、前河、后河藥鋪河等。

黃柏山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為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2℃,絕對最低氣溫-12.8℃,絕對最高溫39.6℃,平均氣溫22℃。黃柏山的土壤屬北亞熱帶黃棕壤地帶,基本適合植物生長。年均降雨量1509毫米,雨水多集中于5-8月份。

黃柏山的山,有溝谷,有丘陵,更有高高山峰。多姿多彩的山巒上,承載著18萬畝林海,更顯山峰跌宕、溝壑幽深,讓人在碧海松濤中,感受山的威武,林的浩瀚。

黃柏山的水,處處展現出多、清、靜、柔之美,即有高原湖泊,又有河流小溪,無處不見的泉水,為黃柏山增添了無盡的柔美靈秀。

黃柏山是一個天然的大花園。云絮繚繞之下,山坡逶迤,林木茂盛,空氣清新,山花爛漫,杜鵑、蘭草、紫荊、映山紅、白荷等數百種各色野花,爭相怒放,讓人無比陶醉。

黃柏山還是一個天然“大空調”,也是一個天然大氧吧。夏天來此,涼爽怡人,夜晚睡覺還必需蓋被子。

凡來過黃柏山的人,都說黃柏山是河的源頭、云的故鄉(xiāng)、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鳥獸的天堂。既是避暑勝地,亦是世外桃園。

清代商城縣令高兆煌《游黃柏山》詩云:

巖阿麗朝陽,

振策尋幽戀。

谷鳥鳴春陰,

林木發(fā)蔥倩。

捫蘿心屢怍,

陟磴目欲眩,

絕頂凌蒼穹,

懸崖瀉飛練。

煙銷見楚關,

日落繞淮甸。

氣候隱回錯,

寒暄日更變。

禪悅非所諳,

世路行且倦。

永赤從赤松,

一睹靈山面。

極言黃柏山的地理方位、險艷幽深、景色秀麗??崾詈?,山舞銀蛇,白雪皚皚,盛夏時節(jié),林木參天之中,氣候涼爽宜人,確乃避暑旅游勝地也。

構成黃柏山的靈秀神奇,主要有幾個地方,如:

東峰尖

以東峰尖為中心,方圓15公里。山上有跑馬場、飲馬池,傳說為黃花天子屯兵處,并有仙人打坐,仙石困景。山下有下石口、歇馬廳、萬丈溝等隘口。溝南有豹子洞,洞深莫測。下石口路西屹立一石,高約10米,底尖如陀,因其威武雄壯,故名“將軍石”。路東山腰為下石口大瀑布,高百余米,從頭道橋上巖壁處直瀉,向下二跌,越跌越密。東峰尖西為法眼寺古剎,寺后北依蛇山,南靠龜山。蛇山之首處為著名云霧香茶產地。寺左有古書院,明清學子就讀處。寺前為金盆跳鯉,其間有姑嫂潭。傳說有姑嫂親如姐妹,嫂因不堪忍受婆婆的虐待而跳潭,姑便隨嫂而跳之,而后雙雙化為蝴蝶,翩翩起舞于潭上。寺西還有明代息影磚塔,系無念禪師的墓塔。過二道橋有魚鱗瀑、一線瀑,瀑如飛練,水霧四濺。

大牛山

大牛山綿亙于東峰尖于九峰尖之間,有東西兩個牛頭。山下有“雁門關”,關隘上有古寨。山北有銅鑼潭,一條高40多米的瀑布。從山腰傾瀉入潭。相傳鄉(xiāng)人戲拋銅鑼,不慎落入潭中,此后水急聲大,聲入銅鑼,響遍全谷。山上有一水庫,叫白布巖水庫,系中原地帶海拔最高的水庫,亦稱小“天池”。庫的四周竹林如海,松濤陣陣。景色絕美,國內外攝影家凡到黃柏山,必到小天池拍攝取景,并創(chuàng)作了許多攝影精品,在國內外展出,甚至獲國際攝影大獎。此處往東走,也是鄂豫皖三省的交界處,曰棋盤山,山頂有石龍棋盤,傳說為仙人下棋處,再往東望,奇石嶙峋,千態(tài)萬狀,多如星辰,令人嘆為觀止。

九峰尖

一排山頂,九峰并峙,比肩而立,傲首云天,登頂攬勝,千峰萬壑,盡收眼底。第一峰處,一巨石如僧人鞠躬。還有一塊金牌石,傳說系龍王斗法而留。旁有風洞,常年風勢不變,嗡嗡作響。山的東面為黃花嶺,傳說為黃花天子首義之處。

息影塔

位于黃柏山林場(管理處)駐地南5.5公里處,有一片散落無序的石塔群。群中石塔高低不等,其中大部分石塔因年久風雨浸蝕和人為損害,已頹廢坍塌。唯有塔群北側的一座名曰“息影塔”的石塔保存尚好。

息影塔,又名“祖師塔”,系明代天啟年(1627年)間當朝進士梅之煥,為紀念其已圓寂的摯友無念禪師(因無念禪師為黃柏山法眼寺開山祖師,故民間尊稱其為“祖師爺”)而建。石塔呈八角四層,高8.45米,為一色花崗巖料石鑲砌。當年每層轉角處有石雕斗拱,拱上嵌有石鳶,鳶嘴銜鐵環(huán),環(huán)掛風鈴,風起鈴響,聲傳數里,清脆悅耳。石塔第一層正面刻有“息影塔”三字,第三層每方均有兩個陰刻篆字;第四層每方有陰刻梵文;塔前置一石案,為拜謁祭祀時用。塔基坎下面是息影塔廟,廟內供奉有無念禪師塑像;再下面便是息影塔院(2012年重建)。塔后有一用塊石扣成拱起的無碑墓冢,據傳是無念禪師的安葬處。

息影塔是黃柏山石塔群中最高的,也是最為精美的一座,其古樸大方的建筑風格和精湛的藝術造型,顯示著我國明代高超的石雕工藝和建筑技術。極有南陽漢代畫像石之風格,據有關專家考證,此石塔為河南省境內僅有,是為孤品。1987年,該塔被河南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林海

距黃柏山林場(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駐地南7公里,與湖北省麻城市國有獅子峰林場以分水嶺為界處,有一片蔥郁挺拔的天然黃山松林。這片林子面積約200畝,林內樹齡逾百年,樹干胸徑均在60公分以上,最大的要兩人合圍。這片天然樹林,自1956年劃入黃柏山國有林場后,既躲過了“大躍進”年代“大辦鋼鐵”燒制木炭的利斧,也避過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上山開荒,樹木砍光”的劫難,終成為一抹令人注目的綠色風景線。每到盛夏,林內涼風習習,徜徉于叢林之中,頓覺志清目爽,心曠神怡。

由于林內樹木高大,且生長在嶺坡上,每遇山風吹起,便掀起陣陣松濤,濤聲回蕩方圓數里,有如大海浪潮,人們就把這片樹林稱之為“小林?!?。

黃柏山大峽谷

位于黃柏山林場(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東南部,入口處距林場(管理處)駐地5公里。峽谷長約10公里,鋪有石級人行步道,蜿蜒伸展,曲曲折折,一會兒穿林而過,一會兒在山溪石步上踏行,是森林公園較早開發(fā)建設的景點之一。峽谷自東向西,再轉折向北,依山就勢,由高及低,幽深曲折;谷底溪流涓涓,潭瀑相連,溪水中清澈可見的還有本區(qū)特有物種,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商城肥鯢”;峽谷兩岸怪石嶙峋,植被茂密,藤蔓繞樹,鳥語花香,是人們親近自然,觀光休閑的理想之地。

峽谷內景觀眾多,可謂“五步一觀,十步一景”。主要景觀有:將軍石、小黃山、天鼓石、飲馬澗、梳妝瀑、神龜探景石、銅鑼三疊潭、桃花潭等。

法眼寺

法眼寺亦稱大廟,始建于明萬歷28年(1600年),為明代高僧無念禪師親自選址所建。距林場駐地南6.5公里。寺廟背靠黃柏山主峰東峰尖亦稱“蛇山”,左依河南與湖北的分水嶺即為“龜山”,“龜蛇拱衛(wèi)”,呈佛門圣地之象。當年有廟宇130余間,共五重,占地4000多平方米,住寺僧侶200余人。鼎盛時期,法眼寺晨鐘暮鼓,梵音陣陣,被稱之為“楚豫禪宗”,鄂豫皖毗鄰地區(qū)的善男信女,文人墨客,無不慕名而至。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李贄,曾寄居寺內,與無念禪師講經論法;籍居湖北麻城的明代進士當朝名臣梅之煥,曾常來法眼寺,與無念禪師促膝交談,結為摯友。

歷經時局動亂,至上世紀五十年代,法眼寺已面目全非,有幸當年被黃柏山林場權作場部,才保住了原有舊址。2010年,經北京創(chuàng)維公司規(guī)劃設計,黃柏山旅游公司承建,在原址上重建的法眼寺,以肅穆莊重、雄偉古樸的風貌再現于世。新建的廟宇,縱深740米,橫寬120米,占地5萬平方米,在原址基礎上擴大了十余倍。五重大殿前后依山逐級提升,設計為宋代建筑風格,氣勢恢宏。殿內供奉的神像,偉岸高大,栩栩如生,主要有釋迦牟尼(如來)、觀音、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法眼寺現由原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凈慧長老的衣缽傳人——明一法師擔任住持。

萬丈崖瀑布

位于黃柏山林場(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駐地西南8公里處,有一長約2公里的峽谷。谷內起落跌宕,形成大致距離相等的三疊瀑布,瀑布間相距約30米。由源頭向下,第一瀑即為“萬丈瀑”。溪水從百余米的石壁上飛流而下,如銀河倒瀉,濺起浮云般的薄霧。雨季來臨,瀑布如脫韁的野馬,奔騰不息,激起雷鳴般的濤聲,在峽谷中震蕩回響,蔚為壯觀。第二瀑稱“鎖龍瀑”。山溪在寬闊的巖壁上蜿蜒而下,形成30余米的瀑布,跌落于下面深潭。巖壁中央有一巨石,如拴系鐵鏈之石樁,石樁北岸巖壁上有六個排列整齊的圓形石洞,民間傳為當年為捆縛孽龍拴系鐵鏈所留痕跡。

第三瀑名“浣紗瀑”,此處溪流平緩,涓涓細流順壁而下,有如素紗在石壁上緩緩飄動,又如少女在抖動玉臂,輕盈浣紗。那恬靜優(yōu)美的景色,令人遐想無限。

九潭谷

距黃柏山林場(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東北6公里處,有一幽深峽谷,即為九潭谷。谷長約5公里,兩岸崖懸壁峭,有如刀削。谷底溪潭密布,形成“潭群”,潭水清澈見底,潭周石壁光滑多彩紋,如丹青似彩帶,妙處橫生。潭群中較大的有九個,故名九潭谷。九潭中,尤以三潭最佳。傳說天上有龍欲落此谷,潛入溪中,因溪底巖石太硬,龍尾連攪三處不能入,三處遂成三潭。

沿后河朔源而上,在兩山相傾的峽谷中,便是第三潭。潭上有巨石如欲合的蓮花瓣,溪水從花瓣中噴涌而下,濺起串串浪花,聲如驚雷。潭中綠水清溋,深不可測。

由三潭溪邊攀巖石至上游,山谷豁然開朗,溪水形成漩渦處,便是第二潭。潭體形如巨甕,上有一石柱,頂尖如象牙。溪水從峭壁之上落入潭中,如珍珠潑撒。

接近源頭處,峽谷變窄,溪流悠緩,可見第一潭。潭水清澈,兩邊綠樹掩映,十分清幽。泉水從潭中緩緩流過,幾經曲折,注入二潭和三潭。

3、楚豫禪宗

人都說黃柏山地靈人杰,它南依萬里長江,北臨九曲淮河,東西橫亙,綿延百里,是巍然屹立在鄂豫皖三省邊陲的大別山主峰之一,歷代詩詞典籍中,不乏贊頌它的華章。如明朝周詔詩曰:

紆折攀藤上,

凌空逼太清。

鳥隨殘照沒,

人撥亂云行。

乍到逢秋晚,

重來遇雨晴。

千峰天外矗,

一水日邊明。

瀑瀉疑龍嘯,

石蹲訝虎迎。

崎嶇逾萬仞,

境不礙心平。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許是受佛教禪宗派在山林名勝之處建立禪寺精舍的影響,自唐朝始,我國古代文人學士把在山林幽深之處的寺院,建立書院,講學解惑,視為時尚。于是,明朝萬歷年間,無念禪師在黃柏山創(chuàng)建了“法眼寺”。

無念禪師本姓熊,名深友,法號無念,是湖北麻城熊家河人,無念5歲喪父,家境貧窮,與寡母相依為命。16歲時,曾患痘風,昏迷不醒,其叔父祈求“菩薩”,如能保佑無念病愈,就讓其出家,果然昏迷中的無念奇跡般地醒了過來,病愈后家人遂送其到蕩山袁家坳落發(fā)為僧。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已出家三年的無念,聽了一個來蕩山的游方僧人的告誡,悚然醒悟,從此下定決心,要廣結高僧名士,早日精通禪宗妙旨。隨后也外出游方,遍訪名山古剎。到達五臺山時,無念聆聽高僧教誨,返至麻城,結庵于丫杵山,閉門禁足,晝夜六時,參禪悟道。

無念原本目不識丁,自參禪悟道后,竟能書善辯,“口占如流”。無念于天喜寺出家,后開創(chuàng)麻城基隆山研佛之地,因山勢平緩,人聲鼎沸,厭其喧鬧,乃寄居商城縣黃柏山。而黃柏山山勢高聳,人跡罕至,遂見而愛之。他發(fā)現蛇山南坡有一處廢寺,荒蕪多年,殘垣斷壁,稀稀落落,便生起了重建寺廟的念頭。

原來,在宋代之初,這里有一規(guī)模宏大,氣勢恢宏的古剎,名曰“報恩寺”。此寺就山勢而筑,占地百余畝,僧侶眾多,寺院高屋大殿,寬廊亮閣,石碑磚塔,蔚為大觀。在此主持修禪念佛,講法論經的叫妙湛禪師。他能文善賦。精通音律,因而廣結天下文人雅士,致使那些文人騷客慕名而來,與其吟詩作賦,講學著述。那時,黃柏山文風鼎盛,詩詞浩然,文章璀璨,盛況空前。有南宋大詩人張元干《留寄黃檗山妙湛禪師》為證。

晨發(fā)薌城越數峰,

我來師出失從容。

白云遮日蔽秋寺,

青嶂聞猿驚暮鐘。

世亂可無閑地隱,

山深偏覺老僧慵。

他年芋火談空夜,

雪屋松窗約過冬。

這首詞是張元干于1163年寫的。張元干,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福建長樂縣人。之前他是京城太學上舍生,欽宗靖康元年正月,金兵圍汴京,李綱任宗征行營使抗金,辟為屬官,李綱罷職后,元干也遭貶斥,后任將作少監(jiān)。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因“避讒”回鄉(xiāng)。紹興十二年七月,又因作詞送胡銓,觸怒秦檜,被削除官職。在回福建家鄉(xiāng)之時,他輾轉云游,不辭辛勞,千里尋友訪禪,到黃柏山造訪妙湛禪師,誰知妙湛外出未歸,張元干便寫了這首詩,以示紀念。

張元干是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在南宋初期的主戰(zhàn)與主和的斗爭中,他以詞表明自己鮮明的政治態(tài)度: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殘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宋高宗趙構紹興八年(1138年),宋、金合議將成,胡銓(邦衡)向宋高宗上書,極力反對投降,請求斬王倫、秦檜、孫近三人頭,并羈留金使,興師問罪。但趙構本人就是投降派,因此反將胡銓治罪免官,到新州任個小職。此時,岳飛被害,韓世忠兵權被解,投降派氣焰囂張。胡銓被謫,人莫敢近。張元干獨作詞送行,足見其不畏權貴,主張正義,確實難能可貴。

然而,就在這山河破碎,人民流亡的動蕩危難時刻,張元干能得一空閑到商城,并不辭辛勞到百里之外的黃柏山造訪妙湛禪師,足以反映出妙湛禪師名氣之大、影響之遠,與其友誼之深?!读艏狞S檗山妙湛禪師》這首詩,寫的是作者罷官后(約1163年),登臨山水、尋友訪禪的閑散生活。作者本來是積極有為的,而朝廷的當權者打擊他、排斥他,導致閑居,自然有他的苦衷。

無念知道這些故事,更敬重妙湛禪師,便四處云游化緣,依他的學識與名望,并在梅之煥、袁宏道等友人幫助下,籌到了數目不小的資金。萬歷九年也即1581年,李卓吾居士(李贄)從黃安來龍湖訪無念。經數次交往,二人情誼漸深,后成為摯友。李卓吾還從黃安遷居麻城,在龍湖著書論道。一天,無念登高遠望,見東北方有大山縱橫,問知情人說叫黃檗山,其山屬河南商城縣境。為商城太學張舜選所有。于是,無念徒步登山頂,觀“山勢博大崇聳,迴無人跡,見而愛之”。經好友袁宏道介紹,時任商城縣令的范應賓做張舜選的思想工作,無念禪師向他討要這塊地,說只要一件袈裟所能蓋住的地方,能修禪棲身就行。張員外想,一件袈裟能蓋住多少地方?便順口同意。無念遂脫下袈裟,望天空一祭,袈裟飛旋擴張,竟蓋住了這一整片靈山寶地,達百畝之多。

當然,這只是傳說,實際上是縣令范應賓做通了山主張?zhí)珜W的工作,張?zhí)珜W慷慨應允,把地給了無念禪師。之后,無念請來大批工匠施工,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竣工,重新修建了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寺廟,寺名“法眼寺”?!胺ㄑ邸?,來源于《金剛經》,是五眼之一。五眼指的是“肉眼、慧眼、天眼、法眼、佛眼”,分別代表著對宇宙與生命不同層次的體驗與證悟?!胺ㄑ邸币布雌兴_修正之眼,其核心理念就是希望用法治的眼光來觀察社會,“法眼看天下百態(tài),平心論人間正道”。法眼寺因此而得名。當年“法眼寺”占地4000多平方米,周圍數十個院落,僧眾最多時達200多人。均在四周開荒種地,躬耕自鋤,自種自食,無求于世。自無念在此修行念佛持戒以后不久,無念又和商城知縣范應賓在此創(chuàng)辦了“花潭書院”,用以講學解惑。當時黃柏山文人薈萃,學子云集,景象一派繁華。無念奉行“白棒藤條明見性,蘿卜白菜悟真經”的理念,頗受時人稱道,因之都愿與之往來。所以無念禪師當時可謂“名滿天下,為海內明賢所仰重”,稱之為“叢林曠代宗匠。”崇仰之者,“盡海內鴻碩,斯文盟主,”成為明代百名著名高僧之一,還有人將高僧進行排位,無念竟位居第九。黃柏山晨鐘暮鼓,聞于三省,成為鄂豫皖三省最有名的古剎,被人稱為“楚豫禪宗”。正如法眼寺內的一幅對聯所云:

三十里隔斷紅塵看茂竹深林別有風情殊世事,

五百年重開綠野聽飛泉鳴鳥另出境界異人寰。

這幅對聯,相傳為李贄所寫并書。

無念生前,歷游五岳名山,與當朝名臣鄒元標、鄧文潔和大思想家李贄、大學者焦閎、公安派“三袁”、七省巡案梅之煥等交情甚篤,往來甚密,因而,法眼寺外,常常官轎云集。

無念曾著有《黃檗無念復問》,留存至今。

無念禪師死于明天啟年間,也即丁卯年浴佛日,現在算來是1627年4月8日,是紀念釋迦牟尼誕辰的日子。七省巡案梅芝煥為紀念無念禪師,委托黃州樊山甫主持營建,先蓋“祖師廟”,后在廟后筑息影塔,俗稱“祖師塔”。塔體八方四層,系料石砌壘,塔高8米半。第一層塔身西向楷刻“明天啟丁卯歲浴,息影塔,佛芝信翁題”,第三層每方均陰刻篆字二,第四層每方陰刻梵文。塔前置一石案。據說,無念禪師葬于第三層平臺下。息影塔周圍處處顯示出歷史的厚重。面臨峽谷,西望層巒疊嶂,南與周灣村落一嶺之隔,北和坳上村落越崗相鄰。塔的左前方,有一顆高大挺拔的古樹,據考證已有500歲高齡,是麻櫟王,亦稱橡子樹。據說是無念禪師修行時親手所種。塔的右方,有一顆樹齡達400多年的迎客松,長年累月默默地站立著,像時時迎送來息影塔的祭拜者。原先塔廟周圍還砌有石墻,樹木掩映,竹林環(huán)抱,現今仍見石幢殘跡,塔體保存尚好,為省級保護文物,每年都吸引不少參拜者、游覽者。

4、卓吾先生

提到楚豫禪宗勝地黃柏山,不能不說無念禪師,不能不說卓吾先生。卓吾,即李摯,明代大思想家,文學家。李摯雖是福建泉州人,其先祖多少和豫南有點關系。他的一世祖李輔官,是“唐武陽懿公大亮之世孫,光州刺史若翁之子”。公元885年,因唐內亂,移居福建汀漳,最后定居泉州。光州治下所轄,即今天大別山北麓一帶,包括商城、黃柏山。他“七歲隨父白齋公涌文學孔,十二歲試《老農老圃論》,長習古文詞,眼高一世。嘉靖壬子舉孝廉,就輝縣職,入授刑部郎中,出為姚安守,法令清簡,不言而治”。此語出自《榮山李氏族譜》。從鈴木虎雄的《李卓吾年譜》我們可以看出:他是29歲時到輝縣任職的,住百泉,自稱百泉居士。他在此地住了多年。51歲時,才到云南姚安任知府。大概是有感于明末社會的黑暗和官場的腐敗,便辭退不干,躲入雞足山讀書。55歲時(1581年),取道四川,下長江,到湖北的黃安,寄居在朋友家中。從此在黃安、麻城兩縣一帶講學著述,撰寫了大量的詩詞文章,因而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躋身名家行列。他既有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其思想觀念也甚為獨特。他講學時,臺下最多時能坐幾千人,其中不乏女學子。他反對復古摹擬,開一代新風。反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主張創(chuàng)作必須抒發(fā)己見,從絕假純真的童心出發(fā)。還重視小說、戲曲在文學上的地位。他對《水滸》,《西廂記》等小說戲曲的評點,后來影響到金圣嘆等人。盡管他的思想叛逆,明朝政府焚禁他的書籍,由于很多文人學士贊同他的思想,他的書反而流傳更廣,甚至遠及國外。特別是東南亞、日本等國,甚為推崇。顧炎武《日知錄》說:

“雖奉嚴旨,其書之行于人間自若也。”

足見李摯著作的強大生命力,其思想的廣泛影響力后來在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的斗爭中,就有他提供的思想武器。

李摯為官清廉,善于結交,因而“終其身無一錢之積”,只有著作籌身。其主要作品有《焚書》、《藏書》、《續(xù)焚書》、《繼藏書》、《史綱評要》、《李溫陵集》和《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等等。

李摯與黃柏山是有緣分的,不光黃柏山山深林幽,人杰地靈,主要是與無念禪師為友。《商城縣志》記載;

“李摯,號卓吾,福建溫陵人,自建龍湖,與無念禪師為友,往來黃柏山,常講學花潭書院?!?/p>

所謂龍湖,即湖北麻城縣的龍?zhí)逗@顡赐砟暝谶@里建塔立寺,讀書修禪,講學著述,“儒釋從之者幾千、萬人”。明代彭際清《李卓吾傳》云;

“卓吾喜接人,來問學者,無論輜白,披心酬對,風動黃麻間。時有女士來聽法,或言:‘女人見短,不堪學道。卓吾曰:‘人有男女,見亦有男女乎?且彼為法而來,男子不如也。即而黃麻間士大夫皆噪,斥為‘左道惑眾,欲遂去之。卓吾笑曰:‘吾誠左道也,即加冠可也?!?/p>

據日本學者鈴木虎雄的研究,李摯是萬歷十六年(1588年)62歲時落發(fā)為僧的。他之所以削發(fā)當和尚,如他自己所言,是同鄙俗斷絕,因為黃岡、麻城的士大夫多以異端自我,故我遂為異端,且平生不肯受人管束,不愿取悅世人之故。但李贄雖入空門,卻不受戒。萬歷庚子年(1599年),封建反動勢力對他進一步迫害,撤其塔,焚其居,“毀龍湖寺,置諸從游者法”,連跟他學習游歷的人都被抓了起來。于是,這年冬天,他被迫遷到黃柏山。與無念禪師一起,隱居修禪,談經論道,此間寫了不少詩文,可惜的是,因受迫害,大都沒有流傳下來。

明天啟年初,無念禪師在給梅之煥的一封長信中談到李贄:

“又李長者英敏過人,下筆無滲漏,識浪滔天,凡讀其書者,無不受益??偸且劳ǎ坏脠A通,皆執(zhí)俠氣不化,此乃真?zhèn)b骨見解者所使的樣子。”

對李贄的崇敬之情,躍然紙上。

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友人馬經綸來到黃柏山,邀請李摯北上。李摯已年邁,也想到北京了卻一些心愿,便與之北上,往通州行。赴京前,李贄曾寫詩一首,遞給一個叫支公的僧人,其詩曰:

支公遁跡此山居,

深院巢云愧不如。

自借松風一高枕,

始知僧舍是吾廬。

風吹竹柏袈裟破,

月照池塘鐘磬虛。

獨有宿綠酬未畢,

臨岐策馬復躊躇。

在北行途中,又在湯泉池與十多位迎送好友、僧侶連飲三日,又留下膾炙人口的《溫泉酬唱》:

大都天下士,

已在此山中。

愛客能同調,

相隨亦向東。

洗心千澗水,

濯足溫泉宮。

老矣無余棄,

愿師衛(wèi)武公。

到北京后,李摯在通縣馬城所家設館,住了一年,便遭禮科給事張向達的彈劾,明政府以“散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將李摯被捕下獄,那時李摯已七十六歲高齡,“形容憔悴,動履艱難,病因垂絕”,后在獄中不堪折磨,遂自刎而死。于是,這位明代中葉重要的思想家、文學家,一代明星就此隕落。

李摯走后不久,充滿靈性的黃柏山,又引來了“公安派”的重要人物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引來了鄒元標、鄧文潔、梅國楨。袁宏道此前好幾年,常來往于黃柏山和麻城之間,對黃柏山和法眼寺以及無念禪師了如指掌,遂用生花之筆撰寫了《黃檗創(chuàng)建法眼寺記》。七省巡按梅國楨則籌資修建了息影塔,隆重安葬了開創(chuàng)鄂豫禪宗的一代宗師無念禪師。其中涉及到李贄的內容,也得到大肆渲染。

5、黃花天子與楊臘紅的傳說

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每次演進,都有很多故事。有的被寫入史籍,有的則被民眾代代口口相傳,成為傳說。傳說也許有真實的部分,只不過在民間流傳過程中,有的被演繹了。

涉及到黃柏山,民間傳說也是多如牛毛,其中黃花天子與楊臘紅的故事,流傳甚是久遠而廣泛,因為從黃柏山到商城西北一帶,很多現在使用的地名,都與這個故事有關。如黃花嶺、跑馬場、頭戰(zhàn)坪、百戰(zhàn)坪、觀陣山、八里灘、河鳳橋等,每個地名的形成,都有一段故事。

黃花天子與楊臘紅的故事,在民間大致是這么傳說的:

相傳北宋年間,商城松山腳下黃家畈,住著一戶黃姓農家,夫婦倆年屆五十仍膝下無子。一天夜里,黃妻得一夢,夢見自己身置油菜田中,菜花鋪天蓋地,滿目金光燦燦。驀然一陣狂風驟起,刮走滿天菜花,繼而風中出現一條凌空飛舞的黃龍,黃妻大驚呼救,那黃龍化為一縷黃霧飛入口中。此后黃妻有孕,生下一子,取名“黃花”。

黃花天賦異質,自幼喜文好武。少年時得遇良師,勤苦學藝,十八歲已文成武就。他善使一桿神槊,并有槊里加鞭敗中取勝的絕招,一時名揚四鄉(xiāng)。為報國效民,黃花赴京應試,因無錢行賄,未能進入考場。黃花義憤填膺,大鬧考場后闖出汴京,游俠江湖。后因官府追捕甚緊,潛回鄉(xiāng)里,在黃花山石花寺院削發(fā)隱身為僧。

一天,五代后周軍師第八代玄孫龍?zhí)祜n云游路過黃花山,見石花寺院有黃龍隱現,心知有異,隨即投廟求宿,暗訪真主。第二天,見到黃花,與之促膝暢談,縱論國事。黃花抨擊時弊,深憐黎民涂炭,龍?zhí)祜n志在滅北宋,以報家仇。兩人話語投機,談至深夜,議定了共舉義旗、揭竿而起的計劃。此后,招兵買馬,聚糧屯草,不到半年,就召集了數萬義軍,在黃花山立國號“東圣神州九渡蓮花國”,黃花被擁為天子,龍?zhí)祜n任軍師。在深山僻野操練兵馬后,由龍軍師親領大軍,東討西伐,南征北戰(zhàn),屢勝官軍,威名遠震。

地方官府,懾于義軍神威,惶惶不可終日,急告文書,不斷飛報進京。湖廣官軍奉命進剿,被義軍誘殲,幾乎全軍覆滅。宋帝聞報大驚,親往天波楊府求將掛帥。楊府男丁,都在鎮(zhèn)守邊關,推出楊門女將燒火丫頭楊臘紅,領旨掛帥,統(tǒng)兵出征。

楊臘紅是楊排風的妹妹,幼投黎山老母,精兵法,武藝高強。黃花天子不知楊臘紅的底細,以為燒火丫頭無大能耐,只命大將夏桀領兵五千迎敵。義軍下山,未及布陣,官兵已至。夏桀倉促上陣,兵敗沙河草坪。此處后人稱“頭戰(zhàn)坪”。

當夜,楊臘紅率兵宿營張店,獨坐中軍大帳,手持銀針繡制花鞋,三更時分,以銀針為暗器,打傷偷營行刺的牙將追云燕。追云燕仗絕頂輕功負傷逃回,說出了楊臘紅夜半扎花的情景。后人就把張店改名為“扎花店”。

夏桀敗歸,黃花天子大驚,即與龍軍師計議,在五里山擺“九曲十八陣”,并投書宋營,與楊臘紅三日后決戰(zhàn)。楊臘紅首戰(zhàn)告捷后,每日率麾下眾將,登沙河冠石山,靜觀義軍陣形,細察陣中變化,此山后易名為“觀陣山”。楊臘紅看破義軍陣勢,查閱黎山老母所賜兵書《玄天陣法》,擬出破陣之策。決戰(zhàn)之日,楊臘紅兵發(fā)五里山,在近處的一座小山上懸起戰(zhàn)旗,扎下大營,此山后稱“插旗山”。午時兩軍接戰(zhàn),互有傷亡。楊臘紅率精兵直取龍?zhí)祜n,軍師不敵,陣破,夏桀退走,官軍緊追不舍。義軍熟悉地形,善走山路,敗而不潰,越陣北大嶺如飛,風卷而過,這座嶺后稱“輕風嶺”。官兵追到陳家畈,義軍已占山壘寨,以滾木雷石擊敵,官兵死傷甚眾,楊臘紅急令退兵。

第二天,雙方主將出馬戰(zhàn)于陳家畈草坪。黃花與楊臘紅乍一見面,四目相對各有所思。黃花想,原以為她是個頭臉可憎的黑丫頭,哪曉得卻是位粉面含春的俏姑娘。楊臘紅尋思,俺只道他是個粗野兇殘的山大王,誰料想倒是位風流瀟灑的文書生。兩人相互打量,都未催馬接戰(zhàn),雙方的中軍不明底細,猛擂戰(zhàn)鼓,黃花與楊臘紅這才紅著臉打了起來。這一戰(zhàn),槊來槍往,互不相讓,到天黑不分勝負。次日,兩人繼續(xù)開戰(zhàn),仍打個平手。就這樣,他們硬是打了一百余場,仍不分高下。這塊戰(zhàn)馬馳騁的沙場,后取名“百戰(zhàn)坪”。

黃花與楊臘紅百場大戰(zhàn)后,既相互欽佩,又都想制勝對方。這天,黃花想用槊里加鞭的絕招打敗楊臘紅,楊臘紅打算用黎山老母賜給她的紅絨套索擒縛黃花,二人各懷心計,伺機而動。打到黃昏時分,黃花詐敗,縱馬而逃,楊臘紅催馬緊追,快要追上時拋出紅絨套索,黃花聽到腦后風聲,以為楊臘紅趕到,反身甩出了長鞭。長鞭和套索在空中相遇,相纏相絞,兩人都不撒手,各自用力拉扯,一齊滾鞍落馬,雙方兵將一擁而上,搶回各方的主將之后接著惡戰(zhàn)一場。義軍被圍敗于官軍。黃花與龍?zhí)祜n帶著殘部殺開一條血路,突圍西去,途中遭官軍伏擊,軍旗失落。楊臘紅即沿“揮旗溝”,過“飲馬堰”一直追至黃花君臣隱身之地——三教洞。

當夜,義軍分批突圍,黃花與龍?zhí)祜n一行,因慌不擇路,在一座大山中迷失方向,轉了一夜,到第二天黎明才找到出路,此山稱“迷山”,后取諧音“梅山”。黃花退到龍頭關,楊臘紅率軍接踵而至,龍?zhí)祜n之女龍姬出關迎戰(zhàn)楊臘紅,以柳葉飛刀擊中楊臘紅肩胛取勝。

入夜,官兵從水門潛入關內,黃花君臣猝不及防,從東門殺出,奔向小幽州(今趙棚)。小幽州高墻壁壘,易守難攻,加之龍姬的柳葉飛刀厲害,楊臘紅刀傷未愈,官兵采取圍而不打之策。這天,楊臘紅悶坐大帳,忽聽一聲巨響,下屬前來報之乃后塘堰塌陷,現出地穴。楊臘紅看出吉相,入洞探穴,地底深處,別有洞天。楊臘紅在洞中吃了先祖楊老令公所賜糕點,憑添龍虎之力,并得到一支盤龍槍和一桿立鐵鞭。

次日,楊臘紅有恃無恐,披掛上陣,槍挑龍?zhí)祜n,鞭打柳葉刀。龍姬失手被擒,黃花挺槊相救,楊臘紅接戰(zhàn)黃花,挺槍僅用了五分力氣,就震飛了黃花的神槊。接著鞭打黃花戰(zhàn)馬,黃花催馬而逃,楊臘紅緊追不舍。黃花正急馳間,突遇灌河攔路,河上僅有相隔三尺的兩座獨木橋,人行尚可,馬過不能,黃花仰天長嘆:“天滅我也!”兩橋似領其意,瞬間合為一橋,黃花策馬飛奔而過。此橋后稱“合縫橋”,今演變?yōu)椤昂峪P橋”。

黃花過橋后,官兵追至,把他圍困在河西的一座懸崖上。黃花前無退路,后有追兵,他即不愿聽從楊臘紅的勸告,接受招安,更不愿被官兵生擒受辱,于是飛身跳崖,投入深潭。后人稱此崖為“舍身崖”,黃花跳河的地方叫“龍?zhí)丁薄?/p>

黃花舍生取義,楊臘紅搶救不及,心急如焚,忙繞道下崖,趕到河邊,只見潭水翻滾,漩渦飛轉,哪兒再見到黃花蹤影!楊臘紅跪倒潭邊,合掌暗禱:“黃郎,黃郎,咱倆不打不相識,俺與你百戰(zhàn)沙場,早將芳心暗許,此情天鑒,你可知否?你若是真龍?zhí)熳?,又與我有夫妻緣分,就讓龍體出水,上浮十里,起死還陽。”禱畢,楊臘紅飛馬來到舍身崖上游十里坐等,此處后名“十里頭”。

楊臘紅走后,黃花的身體果然現出潭面,逆水而上,飄浮八里,停于沙灘,此灘后名“八里灘”。楊臘紅久等無果,順河而下,見到黃花的尸體,知其回生無望,只得在附近找塊崗地葬了黃花,此崗后稱“太子崗”。

楊臘紅兵返趙棚,一病不起,終日神思恍惚,常喊“黃郎慢走”,拒醫(yī)免藥,終至瞑目。故世前,要求就地葬埋,與黃花泉臺相伴,永鎮(zhèn)中州。部下眾將遵其遺囑,將她葬在鳳毛山上。因楊臘紅排行第八,后人把她長眠之處稱為“楊八姐墓”。

黃花天子和楊臘紅,從黃柏山的頭戰(zhàn)坪開始交鋒,到百戰(zhàn)坪、觀陣山、五里山再至商城北部的三教洞、十里頭、八里灘、河鳳橋,歷經數月大大小小幾百次戰(zhàn)斗中,雖一見鐘情,但又最終雙雙獻身的傳說,為后人留下了一串久為民間傳揚的故事。

6、林場初創(chuàng)之時

黃柏山是一塊風水寶地,森林茂密、飛鳥流泉,地靈人杰,歷史上留下了大量頌贊篇章。但這都已經成為歷史。由于戰(zhàn)爭的摧殘,人們?yōu)樯钭艘饪撤?,加上不斷的山火,又無人繼續(xù)栽種,這里早已變成荒山野嶺。遠遠望去,綠意蔥蔥,走近則發(fā)現成林樹木很少,到處雜草叢生,荊棘遍地。這便是新中國剛剛建立時黃柏山的景況。

綠色,人類文明進程中少不了的綠色,有著與人類相生相存的巨大意義。生存環(huán)境惡化了,綠色毀滅了,文明也就一個跟著一個湮滅了。黃河上游,絲綢路上,樓蘭古國,乃至今天的毛烏素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早年都曾是森林茂密,軟草肥美之地,許多地方“沃野千里,倉稼殷積,人民熾盛,牛馬千里”。如今,卻是黃沙一片,成為中國最貧瘠的地方之一。非洲加太基名將漢尼拔,曾有一個綠色的帝國和供養(yǎng)一支強大軍隊的財力,大象曾是他征服羅馬的坦克和戰(zhàn)車,如今他那輝煌的帝國早已沉沒在黃沙底層。著名的瑪雅文明,曾在中美洲繁榮了1700年,樹被砍完之后,光禿禿的土地被熱帶暴雨沖刷,瑪雅人失去了農業(yè)的基礎,便消失在公元八世紀。

是的,綠色是文明,綠色更是希望。

殘雪消融,溪流淙淙。1956年春,毛澤東主席發(fā)出了“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號召,全國掀起了造林運動。商城本是大別山深山區(qū),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是其份內之事,商城縣委、縣人委不甘落后,接連作出綠化荒山的決定,并確定創(chuàng)辦林場。商城縣林業(yè)工作站的幾位年輕人高興的不得了。其中就有站長李景堂,技術員張培叢、杜復道,工作人員張元明、蔡先友、陳漢賢等。

幾個年輕人把眼光投向了商城縣最南端的深山區(qū)。那是一片被戰(zhàn)爭的硝煙烽火撕得滿目瘡痍的荒山禿嶺,也是鄂豫皖三省的接壤處,大別山的腹地,亦是淮河的源頭。以海拔1000多米的黃柏山為主,縱橫交錯排列著十余座高山。這里,距縣城130余里?;蛟S是科學家找到了自己的試驗場,藝術家找到了自己的舞臺,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的那種心情。懷揣著親手創(chuàng)建一大片森林的崇高理想,幾個年輕人興高采烈,躍躍欲試。按照商城縣人民委員會的安排,由縣林業(yè)工作站負責,做好商城縣國營林場的考察籌建工作。

那年4月,正是映山紅盛開時節(jié)。林業(yè)站站長李景堂率全站7名工作人員入駐黃柏山,進行建廠劃山、選地等籌建工作。

那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他們一行人背著干糧、被子等日用物品,踏著人跡罕至的羊腸小道,鉆進了茫茫深山。

整整三天,吃住攀爬在大山上,這是何等艱難的三天喲!一條正兒八經的路都沒有,只能沿著依稀可辨的羊腸古道爬行。好在都是年輕人,不怕吃苦,不畏險峻。終于他們爬到1300米高的黃柏山分水嶺,之后翻越了連綿起伏的幾十座山頭,還到了蛇尾溝、猴轉彎、天鵝布蛋、九峰尖、白布崖等蟲獸出沒之地。李景堂是瘸腿,在解放戰(zhàn)爭中一塊彈片留在了他的小腿骨里,一直沒有取出來。而張培叢和杜復道,則都來自平原,是第一次爬山,而且是那么高徒險惡的大山,其艱辛可想而知。

這次上山,他們走馬觀花,對黃柏山有了初步了解,提出了在黃柏山建立林場的設想。然而,能否真正夠條件創(chuàng)辦林場,僅此是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考察論證。

不久,杜復道便急不可待的背著簡單的行李奉命又上山了。這次技術員就他一個人。因為有了第一次的勘查,李景堂對于他的工作熱情和業(yè)務能力已經很放心了,加上張培叢正忙于其他的工作,所以只能派他一人孤軍作戰(zhàn)。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上曾經以包括指南針在內的四大發(fā)明聞名于世,在測繪方面的歷史可謂悠久。杜復道不是搞這個專業(yè)的,工具少得可憐,連測量中最重要的小土平板和覘板,都是自制的。測方距,只能在地上拽幾根茅草,如同公元前23世紀夏禹治水過程中所用的“準、繩、規(guī)、距”。后來,總算在當地一位風水先生手中借了個小羅盤,大抵相當于公元前四世紀我們的祖先利用磁石制成的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了,其他一無所有。杜復道在課本上學到的測繪方法全都用不上,他只能沿用先輩們留傳下來的原始人工測量手段。在如此簡陋的條件下,杜復道用腳丈量了黃柏山的每一寸土地,爬完了黃柏山怪石嶙峋的每一處懸崖峭壁,趟過了黃柏山的每一條河流山澗。在幾個林工的陪伴下,零零落落地走在荒無人煙的崇山峻嶺之中,他們被野獸追逐過,在毒蛇出沒的石洞里過過夜,被土蜂子蟄得頭臉腫脹,還被螞蟥吸得滿腿淌血,也從山崖上摔下來跌破過下巴頜。特別是山上的那些旱螞蟥,它弓著腰蹲伏在草叢中,聽到人的走動聲,離的有一米多遠,就往你身上蹦,然后趴在皮膚上狠叮,拽都拽不下來,只要叮到了,便鮮血直淌。這確實苦了在淮河邊長大的杜復道,如果不是一種精神支撐,這種工作環(huán)境怎么也是受不了的??傊?,是在風餐露宿,日曬雨淋,蛇蟲叮咬的情況下,終于完成了勘察的基本工作。

有了第一手資料,又有親身經歷,于是由杜復道執(zhí)筆,撰寫了《關于在黃柏山建立人工林場的考察論證報告》,張培叢認真修改了三天,增加了幾條可行的合理化建議。他們生怕上級領導不了解情況,所以把報告寫得詳細了又詳細,論據提出得充分了又充分。以至于報告用毛邊紙打出來后,竟然是半乍厚的一摞。杜復道還畫了一張草圖附上,以便于領導們審閱對照。

張培叢、杜復道幾萬字的考察建議論證報告令人振奮,5萬多畝荒山峻嶺,覆蓋層厚,土壤適宜,氣候溫蘊,雨水充足,完全可以創(chuàng)辦一個以黃柏山為中心的中型人工林場。

報告很快得到省、地、縣有關部門的認可。1956年的11月4日,商城縣人民委員會正式批準建立“商城縣黃柏山國營林場”。同時,從新店、木場河、前河、藥鋪抽調100名民工,作為林場林工的基本人員。

如同一個嬰兒,在黃柏山這塊通靈寶地“呱呱”降生,山風輕拂,云絮繚繞,和熙的陽光,肥沃的土地為他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也預示著黃柏山這塊未開墾的處女地,即將展示她美麗的容顏。

7、一群綠色天使

1956年,秋高氣爽。經過認真準備縣林業(yè)工作站站長李景堂,率張培叢、杜復道、張元明、蔡先友等7人背著行李,從縣城往南步行三天,再次到達黃柏山。這次,他們是正式辦大事的,要安營扎寨,做正式建場的準備工作。山上沒其他棲身之處,只有一座建造于明朝萬歷年間的古寺“法眼寺”,當地山民叫“大廟”的,殘留的幾間廟屋,靜靜地等著他們。曾經,這里也曾人聲鼎沸,山民僧眾采藥種地,互相往來。明代思想家、大詩人李摯,還曾為逃避官場斗爭,云游至此,居住在“法眼寺”,講學著文,評點《水滸》,與無念禪師吟詩下棋??墒堑搅?0世紀的50年代,這里已成了冷落破舊的古剎遺址,杳無人煙。本來,建國初期,這里還有20多個僧人,因生存太為艱難先后還俗,陸續(xù)返鄉(xiāng)參加勞動,政府還分給了山林田地。所以享譽數百年的法眼禪寺至此暫告一段落,就此結束了木魚聲聲,梵音陣陣,念經修禪的日子。李景堂他們只得在空蕩的后殿里,把積滿塵埃的供案掃了掃,打開背包,抵足而眠。

那天夜里,一群年輕人擠在一起。廟外山風吹著二株千年古銀杏,發(fā)出一陣陣陰慘慘的呼叫,間或遠處傳達一聲聲狼嚎。

幾個人互相壯膽。一個人要解手,幾個人都要起來陪著到門外解手。

這群人中,數李景堂年紀最大。李景堂是1923年9月出生的,老家在河南省濮陽縣海通鄉(xiāng),1945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華北野戰(zhàn)軍16團當過戰(zhàn)士,當過旅政治部的軍馬飼養(yǎng)員,1946年隨大軍南下后,當過排長。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后,解放了大別山區(qū)的十余個縣城,部隊一邊打擊國民黨的殘余,一邊剿匪,主要的是一邊開展地方工作,建立人民政權。于是,李景堂因傷殘,被留在了地方。小青年們都看到過,李景堂身上共有7處傷,那7塊疤痕,是他為新中國的建立流血流汗最生動的記錄。李景堂先在新縣、羅山兩縣工作,建國初期調入商城,從此開始了他對商城縣林業(yè)站和黃柏山林場的創(chuàng)業(yè)生涯,是對黃柏山林場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作出過重要貢獻的人。

不幾日,后繼部隊來到。糧食、衣物、生產工具、辦公用品也堆在山下。他們分批下山背扛。

通往山下的,只有一條過去僧人們化緣、買鹽買糧食,而用腳踏出的千年羊腸古道,也早已被荊棘藤條蓋住。

好在大部分林工都是附近幾個鄉(xiāng)村的山民。他們熟悉這條路,也知道如何對付。下山時,只見他們手持砍刀,一邊砍,一邊走,一邊唱著山歌自豪地說笑。

三天后,從新店區(qū)的木河、前河、百戰(zhàn)坪、藥鋪等鄉(xiāng)(相當于現在的村)招收的100名林工,接到通知,先后到達。兵馬齊備,糧草充足。李景堂找來塊木板,用木工刨子刨了刨,用黑墨寫上“商城縣國營黃柏山林場”10個字,字是張培叢寫的,寫字時他屏心靜氣,極力把字寫得蒼勁有力。然后在一長掛鞭炮聲中,掛在了大廟門口。二株千年古銀杏的無數枝葉被山風吹得“嘩嘩”作響,像在拍手歡迎林場的正式掛牌,廟門口二座元代雕刻的石獅,瞪著銅鈴大的眼珠,也在威嚴的守衛(wèi)著。這對石獅坐高八尺,重過千斤,用清一色花崗巖雕鑿而成。在當年山路崎嶇,附近又沒有可選用石材的情況下,這對石獅是如何打造,又是如何搬運至此的呢?

對此,大別山一帶的民間,流傳了這么一個故事:

相傳,明代高僧無念禪師選定黃柏山建造法眼寺后,人們總覺得山門前空曠單調,似乎缺少了點什么。有人說應在門前兩邊各置一石鼓,又有人說安放兩只石獅更合適??少即蟮纳介T,無論安放石獅或石鼓,都必須體型高大厚重才能相配。而這里山高路險,附近又沒有可供雕鑿的好石材,要打制這么高大的石雕,簡直是癡人說夢。

正當人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的時候,一天清晨,一個打掃庭院的小和尚突然發(fā)現,山門外兩側各矗立著一尊威武雄壯的石獅!消息不脛而走,引得方圓數十里的百姓都來觀看。只見這對石獅是用一色花崗巖石料雕鑿而成,瞪目相對端坐,高大威猛,形態(tài)逼真。石獅立在山門前,頓使寺廟陡增幾分肅穆與威嚴。面對高大的石獅,人們嘖嘖稱奇,不知道龐然大物從何處一夜“飛”來!

消息很快傳到距黃柏山西北百里外的湖北省麻城縣,那里的人們才聯想起本地一個何姓員外,興工開塘挖出一對石獅的事來。原來,數日前,何員外為蓄水澆灌農田,抽派了幾十個莊戶勞力取土開塘。當工程快要完工之時,莊人從塘底挖出一對大石獅。大家七手八腳,費了很大力氣才把石獅挪到塘埂上。這時,不知從哪兒來了個手拄拐杖,飄著銀須的清瘦老頭。只見他來到塘埂上,盯著石獅左轉幾圈,右轉幾圈,手捋白須,嘴里不停地自言自語道:“真乃一對好獅!真乃一對好獅!”

在旁邊干活的幾個年輕小伙子,見這老頭對石獅如此著迷,贊不絕口,有意逗他說:“老頭,你說這石獅好,如你能挑得起,就送給你吧!”

老頭瞇著雙眼側身問道:“此話當真?”

小伙子笑著說:“當真。你挑走吧,我說話算數?!?/p>

老頭不再說什么,只見他一橫拐杖,將兩端分別插入石獅座下,雙手輕輕一提挑在肩上,大步流星地向東方走去。在場干活的莊人見此情景,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等大家回過神來,想追那石獅時,那老頭已無蹤影。

后來人們才知道,那老頭不是別人,正是無念禪師。他當時挑著一對石獅子,過麻城向東進入張廣河,跨三河口越龜山,直奔黃柏山而來。為避人耳目,無念禪師決定乘夜晚把石獅挑回。見天色尚早,便在靠近黃柏山的另一座山頭放慢了腳步。為俟到天黑,無念禪師在翻越這座山時,故意走一程歇一程,到山頂共歇了九程,因此后來人們便把這座山叫“九歇山”。

再說那何員外,石獅丟失后到處打聽,聞聽法眼寺一夜跑來一對石獅的消息后,便專程趕來查看。他來到寺門前仔細一瞧,果然與那塘底挖出的石獅一致無二,且獅身上還沾有那塘中的泥土呢!故事傳開后,法眼寺因此名聲更振。

再說,商城縣國營林場的牌子掛出去以后,林工們的高興勁更甭提了。這可是黃柏山有史以來,第一個設立的政府治下的管理機構。他們做啥都是興沖沖的,感覺到渾身是勁。

不幾天,李景堂帶著杜復道幾名技術人員到附近的黃柏山、前河、百戰(zhàn)坪進行勘察,最后擬定劃出黃柏山、百戰(zhàn)坪、前河的大部分山林為國有林地,初測面積為2.14萬畝。報經縣人民委員會后,迅速得到批復。

那時的黃柏山到處是荒山野嶺,人煙很少,野獸出沒。白天都能聽到貓吼狼叫。沒有房屋,沒有學校,沒有醫(yī)院,沒有商店,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如同一張白紙,看你怎么去改變、去描繪、去渲染。

李景堂帶領的這7個人,是黃柏山林場最初的開拓者,在當初那么艱苦的條件下,這一群年輕人,熱血沸騰,懷著崇高理想,無怨無悔地做著初創(chuàng)工作,為黃柏山的輝煌,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如同一群上帝派來的綠色的天使,鋪灑林木,播種希望,他們的到來,掀開了黃柏山森林事業(yè)嶄新的篇章。

8、黃柏山第一片人工杉木林

1957年的春天,殘雪逐漸消融,河水冰冷刺骨。李景堂、張培叢、杜復道、劉銀河下山培訓造林民工。途中,要過八道河。每過一道河,他們的腳都被凍得又紅又腫。45里地,他們走了一天半,堅持走到藥鋪的時候,腳已經挪不動步子了。

縣里抽調了300名青壯社員,供他們造林使用。為適應林業(yè)工作的需要,他們要分別到新店、前河、藥鋪等幾個點對民工進行培訓。這些民工,過去都是山民,很多都是文盲。讓他們當林業(yè)員,必須學習林業(yè)知識,所以培訓起來,相當費勁。本來,縣人委決定舉辦“國營造林民工暨新店區(qū)農(林)生產合作社林業(yè)員培訓班”,黃柏山林場,也就是李景堂、張培叢、杜復道、劉銀河他們編印了《林業(yè)員訓練、采種、育苗、造林參考資料》,《國營造林技術學習資料》,《林業(yè)員訓練教材》,但發(fā)到林業(yè)員手中,不少人都不識字,看不懂。這讓張培叢、杜復道很費了一番力氣。他們一邊淺顯易懂地講給他們聽,一邊又輔導他們學習認字,或讓有文化的林業(yè)員帶動學習,本來設定一個星期的培訓時間,拖了半個月之久。

離大廟也就是場部往北走十多里地,有個叫節(jié)巴沖的地方,是三座大山交匯的夾縫處,三面山坡,山坡面積大而陡峭,亂石遍地,雜草荊棘叢生。林場踩點決定將這個地方作為第一個造林之地。

3月,張培叢、杜復道帶領300林工開進節(jié)巴沖。他們就地取材,用木條和茅草搭建臨時工棚,每個工棚居住20個民工。棚內一側用石塊壘起灶臺,安排一名炊事員做飯,林工們自帶大米、蔬菜,統(tǒng)一食宿,統(tǒng)一作息。有時沒有吃的了,就啃窩窩頭,連窩頭也沒有了,就采野菜野果充饑。在原始地帶開荒造林,不是那么容易的,隨便栽上一顆樹,并不容易成活,還必需為它創(chuàng)造生長的環(huán)境。所以,張培叢、杜復道便采取了“排它法”,就是讓荊棘荒草不能生存,騰出地來供樹苗生長。于是他們經歷了三步曲。第一步是“砍山”。就是用鐮刀和斧頭砍除林地上的雜草和灌木,然后將砍倒的樹枝就近堆放成垛;第二步是“煉山”。將砍掉的樹枝雜草進行焚燒,焚燒前留出10米隔離帶,以免煉山時大火越界亂燒,造成不應有的損失。這一步是開荒造林最重要的一環(huán),不將雜草荊棘燒盡,樹苗不能生長。但煉山時,還要防護,所以,這里又有個技術與經驗的問題。稍微疏忽,就會造成損失。有次煉山,黃新全負責的地塊就出了事。煉山時按技術要求是從上往下點火燒,可他以為沒事,從下往上燒,結果一陣風吹來,把山都燒著了。他急得高聲喊叫,林工們從很遠的地方跑過來,齊心協力才撲滅,要不然,損失可就大了。火全部熄滅后,黃新全感激地跪在地上向林工們叩頭,不然他的責任可就大了;第三步是“挖山”。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整地。林工們在燒過的山地上排成一排,繞山整成平臺式帶狀梯地。那些日子,紅旗插在山頭,人們分散在山坡上,吆喝連天,揮汗如雨,甚至披星戴月的整地挖穴。一時煙霧繚繞,人聲沸騰,鋤聲鏗鏘,形成黃柏山有史以來第一個集體勞動場面。

縣林業(yè)站的育苗基地,放在城邊培山下,一個叫孫家畈的地方,育出的樹苗要請驢車拉進山,縣城離黃柏山90里地,驢車要走兩天,樹苗拉到山下,還要林工們下山去挑,等挑到山上,又要耗去一天,然后才分發(fā)到林區(qū)栽種。當初的開荒造林,就是這么艱難!

一個多月后,節(jié)巴沖一下就栽了三千多畝杉樹苗,而且,成活率居然達到90%。望著這一片片,一排排成活了的杉樹苗,張培叢舒心地笑了,李景堂也笑了,他們的理想,就是用綠色鋪就黃柏山美麗的春天,這片杉木,便是成功的希望。這是后來被公認為大別山歷史上第一座人工杉木林,也是中國亞熱帶內能夠生長杉木的最北緣地帶的第一座人工杉木林。

9、黃山松是這里的嬌子

人多好干活。數百林工全都投入到開荒造林的戰(zhàn)斗中。一連數月,黃柏山的山山嶺嶺,幾乎都有林工掂著工具,扛著樹苗的身影。林工們大都是青壯年,熱情滿腔,住工棚,爬山路,喝泉水,披荊斬棘不在話下。只要是樹苗,有啥栽啥。

可是,問題來了。一年后,人們發(fā)現,除了杉木活了,林場從外地引進的馬尾松,金錢松等樹苗幾乎全死光了。老林工葉召啟回憶說,當時不管啥樹種,只要有地,只管栽。那時沒路沒車,買來的樹苗挑上山就得兩三天,太陽曬也曬成干柴了,咋能栽的活?張培叢、杜復道倒是發(fā)現了根本問題,就像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樣,植物也有它的適應性,氣候、土質、溫度是根本原因。

他們在山上轉悠,一片一片地檢查,偶然發(fā)現,山上的“土著”樹種黃山松,倒是迎風挺立,生長得茂盛。天然的黃山松的存在說明這里適合它生長。黃山松是由黃柏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與安徽黃山的黃山松大致雷同。它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其種子被小鳥、小動物或風移送到懸崖峭壁的裂縫中去,然后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鉆勁,發(fā)芽生根、成長。什么是黃山松?我們在照片、繪畫作品上看到的被稱為天然藝術品的迎客松即是黃山松。不過這種綽約多姿,招人喜愛的天然藝術品,自視價高,往往生長于懸崖峭壁之上,到那上面去采集她的子孫后代最好得有猿猴般的功夫。黃山松有三大特點:一、有頑強的生命力,無論環(huán)境多奇特,生存多艱難,它都能生長。二、一心向陽。這是它最獨特的特性。其枝條一律向上生長。特別是長在懸崖邊的松樹,面向崖壁一面一根枝條也不長,而向空中一面則長得茂盛。三、具有團結力,越是成片相偎,越是生長茂盛,任憑風吹、雨打、雪壓,任憑嚴寒、干旱,它照常生長。就像有人適應南方生活,有人適應北方環(huán)境,還有的喜歡茫茫草原。植物也如此,特定的環(huán)境里,適宜生長特定的植物。

于是,培植黃山松就成了重要目標。

場部號召全場林工采集黃山松種子,就是摘松球,并組織周圍生產合作社的社員上山參與采集。

6月份,縣人委組織勘察組,對黃柏山林場國有林區(qū)的宜林地進行全面勘察,重新劃定總面積為10.91萬畝。這說明在黃柏山造林需要多少樹苗和樹種喲!好在有抽調的300名人民公社社員,抽調他們參與造林,就是考慮到黃柏山造林任務大,施工艱難??h領導和縣林業(yè)局領導也是時時刻刻為黃柏山林場操著心呢!

但采集松球并不容易。每天吃完早飯,林工們腰里挎著砍刀,背著大麻袋,每人帶兩個玉米面饃饃就出發(fā)了,分散到溝溝壑壑,尋找黃山松。找到一棵,就爬上樹拿個竹棍打松球。日子一長,倒把他們爬樹的本領練出來了。

山大溝深,且荒草雜灌比人都高,不少人曾在山上迷了路。

有一次,朱時松就走丟了。一夜未歸,急得大家團團轉。他們不能不揪心,山上人跡罕至,狼和野豬成群,出了問題咋辦?

第二天早上,場部派大批人馬上山尋找,把各林區(qū)喊了個遍,才把饑寒交迫、驚魂未定的朱時松找到。原來他迷路之后,天就黑了下來,他喊人人不應,就勢在一個山洞蹲了下來。

有了黃山松種子,育苗可是張培叢、杜復道的本行。他倆科學浸種培育,精心維護,在大廟旁邊的一塊山地上,鋪上了有5畝大的綠毯,那可是幾百萬棵黃山松小苗呦!有了她們,就不愁遍地荒野空著;有了她們,就有將來形成黃柏山滿山遍野的茫茫林海。

10、遠古的遺存——水杉

長得文質彬彬的杜復道出生在淮河岸邊,是喝淮河水長大的。在河里游泳,劃船是他的拿手好戲,可爬大山,卻從未嘗試過。誰料想,他這一輩子都與爬山結上了緣。1956年來商城時杜復道才20歲,書生意氣,青春煥發(fā)。從洛陽林校畢業(yè),被分到商城縣林業(yè)工作站。當時,全縣林業(yè)機構就兩個,一個是縣政府林業(yè)科,一個是二級機構林業(yè)站。來沒幾天,他就弄清楚了自己是這個山區(qū)小縣第三個在院校喝過墨水,有正規(guī)文憑的知識分子。另兩個是比他先來不久的河南大學森林專修科的新中國第一代大學生張培叢和劉銀河。在這個以林業(yè)為支柱的山區(qū)小縣里,只有幾個文化人,可謂寥若晨星,自然引起人們另眼相看。

雄偉的大山,代表著剛毅,蘊育著希望,也掩匿著艱辛和曲折。杜復道來商城時,共和國剛建立不久,各項事業(yè)都剛起步。幾個年輕人很想干點大事,便把眼光投向了商城縣最南端的深山區(qū)——黃柏山,奉命做黃柏山林場的建場工作。他們將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青春激情,注入黃柏山的山嶺溝壑。特別是杜復道,對引進樹種特別偏愛。他通過母校和畢業(yè)分配到各地的同學,先后引進了日本扁柏、藥柏、香柏、木馬卦、杜仲等珍稀樹種,都在黃柏山試種成功。特別是水杉。這種植物是地球上遺留下來的稀有物種。起源于一億年前的中生代的下白堊紀的北極圈內。到了距今200萬年前的第四紀,由于地球氣候突然變冷,大陸上水杉類植物多為浩蕩奔流的冰川所摧毀。直到本世紀30年代,西方學者還認為水杉早已在地球上滅絕了。然而,1941年,我國的森林學家千鐸教授在鄂西北的謀道溪發(fā)現了一株大水杉,這6千萬年前遺留下來的被學術界稱為活化石的水杉,也被人們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是目前世界上留存的獨一無二的品種。在其他地方都已絕跡,而在鄂西北卻少量生存,就是因為這里的地理特殊,氣候異常。這里群山環(huán)抱,溪澗迂回,泉水叮咚,云霧繚繞,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如春。地質都是紫色砂巖,自侏羅紀以來很少變化,確是全球獨有的水杉生長的風水寶地。

1958年冬天,省林業(yè)廳組織全省幾個主要國營林場的技術人員到湖北省參觀。在鄂西山區(qū)的利川縣,一個純屬偶然的機會,杜復道聽該林場的一位工程師透漏;本地有水杉種苗!這消息對杜復道來說,不啻是個比自己老婆生了個兒子還要值得高興的喜訊。要知道,水杉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稀有樹種,過去人們都曾認為要窺測其面目,只能從地層中觀察它的化石“遺容”。所以,這消息像致幻劑似的,讓杜復道迷戀。一個大膽的想法占據了他的思維空間,他要極力把水杉引進大別山里來,并讓它繁衍生息。

杜復道正當年輕,初生牛犢不怕虎。因為水杉稀有珍貴,所以才更有引種繁衍的必要。即使引種失敗,也得試一試,哪怕是給后人留下點教訓和借鑒也是有益的。

參觀的最后幾天是旅游觀光。杜復道哪還有這份心思?他告了假,急匆匆地趕回千里之外的黃柏山林場,向李景堂場長匯報了自己的打算。沒想到這位大老粗場長是粗中有細,也意識到引種的價值,要他不惜一切代價弄幾棵水杉苗來。這下子,杜復道膽氣壯了,連住室都沒進,轉身又下了山。等他風塵仆仆二進利川縣時,旅游觀光的同行們還沒回來。

但要弄到水杉苗談何容易?雖然植物學家發(fā)現了僥幸遺存的水杉樹種,但它的數量卻有限,分布范圍也極狹窄,僅在齊岳山以東,福寶山以南600平方公里的山谷里,零星地點綴著。那每一棵水杉苗都價值連城,要一棵比從人家身上剜一塊肉還疼。

杜復道找林場場長央求,人家兩手一攤,說:

“我這個小場長,哪有處置水杉苗的權力?”

杜復道又找到水杉壩管理區(qū)的負責人,這個同志善言相勸:“你又沒把握引種成功,糟蹋了水杉苗兒,是造孽?。 ?/p>

杜復道沒轍了,只有硬著頭皮,來到利川縣林業(yè)局長的辦公室“靜坐”,一口氣坐了三天。沒想到這一招還真奏效,他的愚公精神感動了“上帝”,利川縣林業(yè)局破例給了他7株種苗!

杜復道如獲至寶。他用黃泥水把苗兒漿好,又用稻草細心地包起來。想想不放心,再把罩在襖子外面的褂子脫下來,裹在稻草外頭。沒敢耽擱,當天就起程往回趕。

回到黃柏山,那高興勁甭提了!李景堂也不知從哪弄來二兩米酒給他慶祝。

杜復道實地考察過鄂西北,也考察了黃柏山。將兩地的環(huán)境、土壤、氣候、雨水進行對比,認為黃柏山于鄂西大山的情況大致相同,那里能長水杉,這里也可能生存。

為了選到一塊適宜水杉生長的環(huán)境,杜復道又馬不停蹄地把黃柏山跑了一遍,最后相中了老林工朱學忠的菜園子。他找老朱軟磨硬泡弄了過來,和李景堂一起,親手栽下了這7棵水杉苗。從這天起,這幾棵嫁到黃柏山的樹苗兒,成了杜復道的心尖兒寶貝疙瘩命根子。夢牽魂繞,哪天不蒔弄幾次,不看上幾眼,他就吃飯不香,睡覺不實。場里的工人們和他開玩笑,說,這哪是幾棵樹苗,是杜復道的7個兒子啊!

沒想到,水杉的引種出乎意料地成功了,而且是第一次就順利成功了。似乎令人難以置信。

于是,黃柏山林場從7棵水杉苗“發(fā)跡”,在黃柏山和孫家畈以及北部觀音山林科基地,大量扦插培育水杉苗圃,繼而在黃柏山等地大量栽種,幾十年后的今天,成了大別山區(qū)最大的水杉基地。水杉的引進、培育、傳播,杜復道功不可沒。在黃柏山林區(qū)的大牛山、節(jié)巴沖,連片水杉蓋滿山嶺溝壑,那一顆顆高大的水杉樹,筆直通天,象一座綠色的寶塔,高聳入云,挺拔秀麗。水杉從根植于大地就蓬勃向上生長,從不偷懶,也從不脫離中心地招搖炫耀,筆直的枝干仿佛務林人一樣,積極向上,勇往直前?,F在,不僅豫、皖、蘇等省的水杉種苗從黃柏山引進,連水杉的娘家,湖北省,也到這里選購優(yōu)質水杉種苗了。

有詩稱贊水杉道:

青衣紫劍刺蒼穹,

沐雨披霜浴彩虹。

身瘦枝枯心隱翅,

飛天邀月斗寒風。

還有人這么寫:

亭亭玉立競攀高,

季季常青弄碧濤。

珍貴水杉森木秀,

詩翁蔭下漫吟嘲。

如今,水杉已經不稀有了,哪里都可以看見它們高大筆直的倩影。但仍然彌足珍貴。連打開中美友好大門的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都把自己心愛的游艇命名為水杉號,鄧小平訪問尼泊爾時,比斯塔首相特意選擇從中國引進的水杉樹苗,請他到皇家植物園栽種。

水杉是珍貴的,但更珍貴的是當初的引進、培育、傳播者。

11、綠色播種者

眼下,黃柏山正是滿眼春色。松濤陣陣的黃山松林海,高大挺拔的水杉林,鋪蓋著山山嶺嶺,溝溝壑壑。

黃柏山人忘不了張培叢。

張培叢出生于1927年9月,河南省社旗縣興隆鄉(xiāng)人。建國初期,當他從河南大學森林專修科畢業(yè)的時候,朝鮮前線的上甘嶺一帶還在日夜鏖戰(zhàn)。他本想響應黨的號召,到那兒去做個祖國的好男兒,可是一想到自己出生于地主之家,平生胸無大志、只知吃喝玩樂的父親又在“鎮(zhèn)反”中被順勢“鎮(zhèn)”掉了,他就頗有點自知之明,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自然,出于同樣的考慮,他也不愿再踏南陽故地,盡管那號稱五百里伏牛山在漢水之陽的地方是個美好的所在,又有根據傳說建立的三顧茅廬、武侯躬耕處等令人心馳神往的古跡。

學校負責分配畢業(yè)生的人事干部說,那這樣吧,你去大別山區(qū)的商城縣吧!這是個苦地方,我們相信你能與自己原來的階級一刀兩斷,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貢獻給人民。

“謝謝!謝謝領導對我的信任!”

張培叢回到了學生宿舍,背起行囊,提起書籍和網兜,離開了古都開封城。

商城縣確是個苦地方。雖說在土地革命時期,這里的人民跟著共產黨聚義旗、鬧革命,舉行過第一次農民起義——商城起義,隨之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32師。在這里建立過河南省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又是唱遍全國的革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的誕生地,但由于連年的戰(zhàn)爭烽火,此刻已是滿目瘡痍了。張培叢由開封到鄭州,再由鄭州到這本省東南角的一隅之地,卻要繞道武漢和湖北的麻城縣,然后向北翻越連綿的大別山,步行數日,才到達這個一片灰色平房夾著土路石板路的商城縣城。

縣城灰磚黑瓦,顯得有點殘敗。張培叢不后悔,窮一點,條件差一點怕什么!他知道這兒還是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他一直躊躇滿志,“替河山裝點錦秀,把國土繪成丹青”,他還是有這種精神的。

張培叢身材魁梧,額頭寬大,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來商城后的經歷,可謂曲曲折折。當年新華社記者戴煌和趙德潤來黃柏山采訪他后,寫過一篇《煉!煉!》的文章,刊登在新華社內刊上,引起不小的轟動。他們把張培叢在商城的經歷總結為“春夏秋冬”四部曲,確為準確精到。

春天即是張培叢來商城的第二年,和杜復道一起到黃柏山勘察,提出了創(chuàng)辦人工林場的建議,隨后率領數百林工植樹造林,培育了黃山松基地,創(chuàng)辦了大別山第一片人工杉木林,為黃柏山6萬畝山山嶺嶺鋪然上了綠色。

夏天,是熱昏了腦袋的夏天。

1957年夏末的一天,一個電話把張培叢叫到了縣城,參加整風鳴放,又因為是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被劃上了右派,夾雜在“右派勞改隊”的一群臉色陰沉的男女之中,在縣城的大街上鋪磚渣修馬路。

馬路修好,“右派隊”又被押上城東南的鐵佛寺水庫工地,與數千民工一道挖土、挑土、打夯。一天深夜,連陰雨后,突然一陣轟響,已壘成4平方公里水面的水庫大壩瞬間轟然潰壩,不可阻擋的洪水沖進了縣城西南部,幾千民工、群眾和19名“右派分子”在沉睡之中葬身水底。常常夜深難眠的張培叢在轟響傳來時,飛快地跳出被窩,召喚同伴爬上工棚后面的小山包,才死里逃生。

于是“右派隊”解散了,張培叢回到了黃柏山。

“你終于回來了,好兄弟!”

場長李景堂熱淚盈眶。接著他告訴張培叢,“大煉鋼鐵”,把原來僅有的幾片天然林弄得凋零不堪。附近各個山頭稍壯實一點的樹,也都進了小高爐。真叫人痛心?。?/p>

李景堂也是愛樹如命的人,對發(fā)展黃柏山林業(yè)有著強烈的事業(yè)心。

張培叢的冬天是“文革”期間,那是在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歷史上永遠不會被一筆勾銷的一件事情。一天深夜,縣城里的造反派給林場來了緊急電話,勒令張培叢這個“黑五類”必須立即離開林場,回南陽老家。說黃柏山不是他的“世外桃源”。

張培叢再也忍不住滿腔的悲憤,淚水“嘩”地流了下來。這些年,在命運面前,幾次碰得頭破血流,幾次死里逃生,他都沒有一改初衷,現在要他離開一直用心血澆灌的莽莽山林,他才心疼得流下淚來。李景堂看到張培叢很傷心,也流下淚來。他把張培叢一直看作自己的左膀右臂,從不認為他是什么“階級異己”。他舍不得他走,但沒辦法,最后李景堂心情沉重地說著:

“老張,你先進城吧,我們再想想辦法?!?/p>

張培叢只得下山了。只身孤影,踽踽獨行。腳下的路本是平坦的,但他覺得十分坎坷難走。

“不,我不能這么回南陽,我的青春都獻給了黃柏山,黃柏山是我的生存之地,干事業(yè)之地?!?/p>

進了縣城,到了縣林業(yè)局,一見到那位奉命負責遣送“黑五類”的同志就說:

“我真不能走啊!黃柏山是林區(qū),還用得上我??!”

說著說著,這個五尺大漢又落下淚來。這位同志很為難地說:

“我們沒辦法?。∧憧?,車票都買好了,這是上面的命令?!?/p>

張培叢說:“我決不走!我就是死,也要死在黃柏山的林子里?!?/p>

這位同志忙說:“那可使不得,老張,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日后你也許還會回來的?!?/p>

說罷沉思了一會又道:“也罷,我們向縣里請示請示看,再做做工作?!?/p>

第二天,這位同志告訴張培叢:“有救了,老張!縣里同意你回林場?!?/p>

張培叢轉悲為喜,即刻轉身回林場。李景堂見到他,高興得與他緊緊擁抱。他們以為從此會太平無事了,可以安下心來造林了。

可惜,他們想錯了。不久,林場的領導權被人奪走了,李景堂成了“走資派”,也是對“右派黑參謀”張培叢言聽計從的“投降派”,幾經批斗,就被調走了。

于是,張培叢再次進入寒冬季節(jié)。一次次批斗,一回回被穿“小鞋”,林工、架線工、打雜工,喂豬、放牛、看竹園,都干過。這種情況下,他也不忘指導林工搞水杉枝條繁育試驗,還多次向場部建議,對成長到期的杉木林及時間伐,除弱留優(yōu)。

秋天來了。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

1979年春,一紙“改正”結論,由縣委發(fā)到了林業(yè)局,發(fā)到了林場,轉到了張培叢面前。雖然向張培叢直接轉遞這張結論的人一言未發(fā),相當冷漠,但遲到的春天總是春天。這張紙正式宣告了張培叢長達24年的磨難就此結束。

此刻,張培叢五十有二歲。五十年華人正午,恰似艷陽掛中天??h林業(yè)局局長余仲禹來黃柏山林場調查了解林區(qū)和林種的分布,以及歷次造林的進度與成果,問誰,誰都回答不出,過去造反起家的人和臨時技術員們張口結舌,面面相覷,不知所以。而長年忍淚含悲的張培叢卻拿出來一摞小本本,滔滔不絕地依次解答余局長的所有問題。

1980年,張培叢當上了副場長,接著晉升為林業(yè)工程師。大學畢業(yè)后當了將近30年的技術員才成為工程師,這不是他無能,而是歷史的演繹。繼而,他被選為縣政協常委和省人大代表,特別是經過他的申請,組織上批準他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名黨員,生平第一次在慷慨悲壯的“國際歌”樂曲聲中肅立注目時,他心房顫動,熱淚盈眶了,激動地說:因受橫禍,潦倒一生,垂暮之年,又有所成,此情此景,豈不感奮?

他覺得,他與林工們一道,傾注了半生汗水,還有他自己特有的血和淚,孕育出一片片森林,是遠遠不夠的。往昔這里的每公頃土地每年向河里傾瀉了4噸泥沙,而今的表土流失只有一公斤,從而使下游用灌河水攔蓄而成的寬3華里長約70華里的鰱魚山水庫,清波蕩漾,既灌溉著商城、潢川、固始三個縣150萬畝良田,又能養(yǎng)魚發(fā)電,這也是不能滿足的。他要力爭把過去的損失找回來,繼續(xù)大干一番。

但是,他遭受的磨難畢竟太重了。頭發(fā)也過早地變白了。長期地吃苦耐勞,使他的身體越來越虛弱,還老咳嗽。場部派人送他去武漢大醫(yī)院檢查,結果被切除了一片黑糊糊的肺葉。

在奔波于山林之余,張培叢也沒忘記給后人留下點什么。多年來,他先后發(fā)表了幾十萬字的研究成果。《水杉引種馴化試驗報告》、《松梢害蟲的調查研究與防治試驗》、《黃山松人工林生態(tài)中林木生物產量的研究》、《杉木生長規(guī)律與物候期的試驗研究》等等。其中,他與河南農學院和省林業(yè)廳的幾位專家合寫的《杉木人工林撫育間伐試驗研究報告》,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他參與的毛竹速生豐產試驗——畝產4200斤,超過全省原有最高紀錄1200斤的總結報告,也獲省林業(yè)科技獎。此外,中國南方13省大范圍的杉木物候期生長規(guī)律的試驗,由他負責的黃柏山林場的協作任務已提前完成,等等,等等。

1986年11月4日,黃柏山林場建場30周年,在全場職工和眾多來賓參加的慶祝大會上,人們懷著敬佩的心情聽了總結報告中的如下一段話:

“工程師張培叢同志是建國后的第一代大學生,他只身來到我們商城,來到黃柏山林場,把精力全部獻給了黃柏山林場。他的美好的青春在深山中度過;他把自己的聰明和智慧,傾注在每一塊林地上。多少年,他蒙受著沉重的冤屈,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但他表現出了知識分子愛祖國、愛事業(yè)的遠大理想。從建場的第一天起,林場的造林設計、檢查驗收、營林生產、科學研究等,都凝結著他辛勤勞動的汗水和心血?!?/p>

人們靜聽完畢,全體熱烈鼓掌。許多年輕人懷著崇敬之情,向白發(fā)蒼蒼的張老工程師點頭微笑,而一開始就與張技術員患難與共的一些老林工們,則一邊鼓掌一邊低下頭去抹眼淚。

著名詩人陳有才多次來黃柏山,見到張培叢并聽到他曲折的人生故事,感動地寫了一首詩:

風,在樹林里歇息了,

云,蜷縮在深深的峽谷,

黃柏山如起伏的波浪,

披著淡藍淡藍的晨霧。

林業(yè)專家一路小跑,

擔著樹籽,擔著時代的重負,

龍騰虎躍帶起片片落葉,

象翻飛的彩蝶追著他起舞。

他將一顆顆希望的種籽,

深深的埋進貧瘠的土地;

他將一冬積攢的滿腔熱情,

一縷縷對著早春傾吐。

當他種下最后一顆種籽,

騎在大樹的樹丫極目四顧,

春天的綠濤在枝條間流瀉,

他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狂呼——

來吧,春天!

我要把你永遠留駐,

開放吧,百花!舒展吧,綠色!

我愿用自己的白發(fā)伴你!

這首詩,就是對張培叢的真實寫照!蘊含了他的貢獻與精神。

12、艱苦的歷練

黃柏山林場建成之后,主要工作就是植樹造林。面對數萬畝荒山,場部把其分為7個林區(qū),每個林區(qū)30-50人,分60多個林點,職工大多是從長竹園公社,達權店公社招收進來的。林區(qū)分給了他們,責任也交給了他們。按照張培叢、杜復道等科技人員的勘查設計,那里適宜栽杉木,那里適宜栽黃山松、引進的日本扁柏、濕地松等,整體部署,分區(qū)安排。樹種由場部提供,技術由每個林區(qū)分派的技術員負責,林工們干勁十足,一時,整個林場掀起了植樹造林運動。他們秋天上山采種,冬天砍山整地,春天育苗栽樹,夏天砍灌護苗,一年到頭,有干不完的活兒,但他們渾身充滿干勁,一點兒也不覺得苦。老林工熊學開回憶說:

“看著樹苗一天天長高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p>

“三九天挖穴整地,穿著單衣還冒汗。那會兒磨刀石可金貴,俺們中午一放工就搶著去磨刀。大伙兒不比旁的,就比干活。那時候興寫簡報,越表揚越干得歡?!?/p>

就在這個時候,陳世煌被任命為河南省國營商城縣黃柏山林場場長。

他感到很突然。

在這之前,他是與黃柏山相鄰的長竹園鄉(xiāng)的黨委副書記兼人民武裝部部長。

陳世煌的家就在長竹園鄉(xiāng)的陳塆村,在長竹園工作顧家和上班都十分方便。而此時,黃柏山林場的森林被毀得一塌糊涂,是一個誰見誰搖頭的爛攤子,當時是辦企業(yè)抓生產都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說陳世煌沒有猶豫過,那是假的,他躊躇了好幾天。那幾天,他每天吃三盒香煙,坐在那兒,都是一坐半天,煙頭撒了一地。但這位19歲參軍,回到地方后一直呆在人武部門的“老轉”,只知道一切服從命令,不懂得和組織上講價錢。況且,他本是一個大山的兒子,任鄉(xiāng)黨委副書記幾年來,一直分管農業(yè)林業(yè),對森林有特殊的感情。猶豫沒幾天就走馬上任了。

黃柏山林場的現狀,也令他一刻不敢耽擱。

剛剛從十年浩劫中蘇醒過來的黃柏山,此時正處于這么幾種窘境:

管理混亂。一切規(guī)章制度都視為“管、卡、壓”,而成為紙上談兵。就在一個月前的6月14日晚上,一場火災,燒毀有林面積3畝多。

勞動紀律松弛,責任心不強。一方面一部分護林員失職,另一方面,林場周圍鄉(xiāng)村的群眾,都認為林場是塊肥肉,經常在馬洼、螞蟥垱、刺木溝、雙尖山等林點盜伐木料。

人心渙散。老場長陳銘志臥病在床,生命垂危,群龍無首。一部分老工人目睹林場的慘狀,紛紛自找出路。恰巧城里又刮起“知青”返城風,青年工人鬧著調動,甚至不辭而別。

難題重重。由于長期以來,只重造林,輕視撫育,萬畝杉林已長得密不透風,如果再不進行科學撫育間伐,勢必影響整體林木生長。然而,要做起來,一沒資金,二沒技術,三是林區(qū)不通公路。間伐的木材運不出去,只好眼睜睜地讓其爛在山上,有的好不容易用肩膀扛下山來,只能割成瓦板,還難找銷路……

山風在呼嘯著,不知在訴說著什么,樹木搖著頭,不知在感嘆些什么。工人們都帶著幾分冷漠的眼神,觀望著這位新來的場長。

陳世煌就在這種目光的注視下,踏遍了黃柏山的山山水水。他要詳細摸清情況。

林工們并沒有因為他的到來,就把那顆已經脫了韁的心收回來。他們的創(chuàng)傷太深了,以至于不敢再輕易相信任何一個陌生的領導者會力挽狂瀾,收拾殘局。何況,這幾年場領導走馬燈似的換了一個又一個。

依然是人心思走。

陳世煌不怪他們。他深知他們中的不少人自1956年建場以來,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這個山窮水惡,光山禿嶺的山旮旯里,吃野菜野果,住茅棚,挖坑整地栽樹。漫長的二十多個春秋,他們用青春和汗水澆灌了黃柏山的綠色。

陳世煌不想用言辭挽留大家,他要用行動來證明。于是決定把自己一家老小都搬到黃柏山來,安營扎寨。

家屬都不同意。

老母親說:我都土埋脖子的人了,你還要讓我死到那大山上嗎?交通又不方便,說不定哪天蹬腿咽了氣,連尸首也運不回呢!

妻子雖然理解他,卻也感到很為難。她可以辭去縫紉廠輕松的工作,到那大山里去當又苦又累的林工,可孩子怎么辦呢?黃柏山離鄉(xiāng)中學幾十里路,孩子還上學不?我們有什么理由耽誤孩子的前程?

女兒更是嘀咕,在那大山里,將來找對象都困難。

好心的朋友們也勸他:“人家都千方百計往城里調,你倒死心塌地往深山里鉆,大腦不轉彎了么?”

不勸倒好,勸了反而使陳世煌更鐵了心。他要的就是破釜沉舟,要的就是向林工們表明,不把林場搞好,他不準備下山。

最終,家還是搬到了山上,就在場部大廟旁邊找了兩間舊屋。

林工們從他的行動中悟出了點什么,過去冷漠的目光中,多了幾分希冀。

于是,陳世煌為打好黃柏山的翻身仗,踢開了頭三腳。

第一腳是修路。

陳世煌上任的時候,黃柏山林場面臨的主要任務不是植樹造林,而是森林撫育。道理很簡單;長期以來重“植”輕“撫”,雖說6萬多畝荒山全部綠化了,雖說那些杉木林、黃山松林、油茶林、毛竹林、日本扁柏林,還有鵝掌楸、濕地松、火炬松等都已長得郁郁蔥蔥,但是,由于在當時“大呼隆”的時候,缺乏嚴密的科學指導,林木布局不甚合理,加之林業(yè)科學本身的要求,一些林子早該間伐了,如果不及時采取間伐撫育措施,不僅阻礙林場走向種植、采伐、更新、加工現代化,更主要的是會影響其他林木生長,影響生態(tài)平衡,甚至導致惡性循環(huán),病蟲害和其他隱患更難及早發(fā)現。

但是,要搞間伐撫育,首先就碰上了讓歷任場長頭疼的問題,林區(qū)沒有公路,間伐出來的木材只能靠肩扛人抬,各林區(qū)離場部十幾公里以上,而且全部是盤山羊腸小道,甚至懸崖峭壁,一立方米木材扛回來,按當時物價算,運費至少得百元以上,幾乎相當木材本身的價值。路是林場的血脈,沒有公路,一切都無從談起。

經過幾個不眠之夜的輾轉反側,經過找專家咨詢論證,陳世煌決定,投資120萬元修通林區(qū)公路。

一時間,輿論嘩然!

一種說法,是陳世煌“胃口太大”,頭腦一熱就撂出百萬,糟蹋工人的血汗不心疼。

對此,陳世煌只算了一筆賬,就讓這些人不得不點頭稱是:公路修成后,每立方木林的運費由100減至30元,按每年2500方計算,僅此一項,六年收回成本。還有,公路修成后,森林撫育開展起來,林木增值的效益更無法估量。

另一種說法,是陳世煌“異想天開”。黃柏山山勢陡峭,“鷹嘴石”、“九峰尖”、“天鵝布蛋”,聽名字就讓人發(fā)虛,能修成公路么?是夢想創(chuàng)造奇跡吧?

對此,陳世煌付之一笑。他覺得,只有事實才最有說服力。

還有一些人為陳世煌擔心;林場鄰近的前河村的群眾,會老老實實地讓你的公路從他們山上從他們的門前通過嗎?

這倒是一個問題。由于前幾任場領導執(zhí)政時,林場與周圍的前河村的關系,一直十分緊張,就在陳世煌就任的前些天,還發(fā)生一起糾紛,群眾搶了林場邊界上的樹木,工人們又組織人搶了回來,群眾又再次來搶,哄搶時,有的婦女甚至把月經帶抽出來,甩在林工們的頭上。因此,即使修路對前河村也大有裨益,他們也決不會輕輕松松的同意。

但陳世煌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要化干戈為玉帛。他三顧前河村委會,雖然前兩次人家避而不見,但第三次終于被他的真誠打動,同意出面做群眾的工作。陳世煌又主動提出對前河村的優(yōu)惠政策;拿出兩萬元,對修路所占荒地和樹木進行補償,公路優(yōu)先承包給前河村修筑等。當然,陳世煌也不是軟柿子,他是一個有法律意識的場長,對于那些自己不修,又不讓別人修的“釘子戶”,他聯合村委會,及時起訴至法院,使糾紛迅速得以解決。

于是,修路的決定順利落實了。

勘查、設計方案出來后,二支修路人馬同時鋪開。一時,開山炸石的轟鳴聲此起彼伏。

陳世煌記不清自己的衣服多少次被荊棘劃破,記不清有多少雙布鞋被山路磨穿,也記不清自己攀了多少懸崖,跌了多少跟頭。他幾乎整天在工地監(jiān)督。

前后八個春秋,投工50000個,終于修通了貫穿整個林區(qū)的公路,總里程長達60華里。

林區(qū)公路穿過崇山峻嶺,越過深溝峽谷,似巨龍橫山而臥,似彩帶纏繞著黃柏山。

陳世煌踢響的第二腳是聽從趙體順、張培叢的建議,對整個林區(qū)間伐撫育。

當時,黃柏山林場有林面積6萬畝,如果每年間伐2500畝,20年可間伐一遍。僅這一期間的間伐,可創(chuàng)造財富1200萬元。而又由于科學間伐撫育,又可促進黃柏山林場的活立木以每年15.5%的速度遞增。

全面間伐開始前,場里規(guī)定了間伐的基本原則;砍大留小,砍彎留直,砍密留稀,砍次留好。但實施起來,有人卻不以為然。他們以為誰也不能在黃柏山當一輩子場長,現在我們砍次樹,砍小樹,費勁大,收益小,得不到實惠,不劃算。陳世煌立即意識到這一情緒非常危險,專門開了一次會議,疾呼:“我們不能只顧眼前,我們要對子孫后代負責!如果我們?yōu)榱搜矍袄娑焉搅衷闾A?,他們將來會罵我們的?!?/p>

老工程師張培叢更是一絲不茍,帶領技術員吳聯軍等,一手提著石灰桶,一手惦著小條帚,把該留的,都涂上石灰杠杠,指揮林工們不要砍錯一顆樹。

通過科學的間伐撫育,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森林體系,在黃柏山初具輪廓。人們公認的大別山區(qū)歷史上第一片科學培育的人工杉木林,河南省最大的人工林海,巍然屹立并鑲嵌在大別山中。

在修路,間伐撫育的同時,陳世煌又踢開了第三腳,就是辦學。改善林工生活環(huán)境,逐步創(chuàng)造幸福家園。

林場百十個職工的子女,都到了上學的年齡。而黃柏山山高路遠,沒有學校,孩子們無處上學,那些吃過沒文化苦頭的父母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有的沒辦法只能寄托在親戚家讓孩子上幾天,可總不是個事呀!

陳世煌知道后,也急得不行。他的耳邊老是響著前些年當地流行的一首戲侮林工的打油詩:

“遠看像挑炭的,近看像要飯的,到跟前看,原來是林站的?!?/p>

黃柏山的林工不能是這樣。陳世煌打定主意,從現在就開始著手,改變未來工人的知識結構,使他們成為有文化、有修養(yǎng)的“新一代”林工。

陳世煌便和張培叢、張遠銘、陳迪和等領導一商量,主動找林場附近的藥鋪村,決定由場里提供資金、宿舍、出錢聘請教師,與藥鋪村聯合辦一所學校,兩個地方的學生,加一起有100多人,剛好編成三個班。這一下解決了困繞林工的心頭大事,大家都說,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接著,是改善林工居住條件。場部決定,將作為場部的大廟及周圍新蓋房屋,分給林工們住。而場部遷址至十幾里外的離城近些的公路邊重新建房。這也是為林場的發(fā)展而作出的決定。由于林場生活太清苦,山外人熬不住,都不愿來,因而招工相當難。陳世煌就想了一個辦法,對踏實肯干,成績優(yōu)異的林工,安排其子女就業(yè),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這個辦法,受到林工們的普遍歡迎,堅守黃柏山的勁頭也更足了。

實踐證明,軍人出身的陳世煌,管理黃柏山林場,還是很有一套辦法的。在踢開頭三腳之后,為使林場的發(fā)展走上正軌之路。他組織人員,制定了《河南省國營商城縣黃柏山林場經營管理工作條例》,該條例對林場的經營、方針、管理體制、生產技術、財務、生產崗位責任制,甚至獎罰激勵措施等都作出了具體要求,同時規(guī)定,全場上下必須遵守執(zhí)行,違反者嚴格處理。這是當時在河南省的87個國營林場中率先推行崗位責任制的舉措。

制度出了,重在執(zhí)行,嚴格實行獎罰,毫不含糊,否則一切無從談起。陳世煌以身作則,首先拿自己“開刀”。就是兒子陳宏,到葉集出差。多耽擱四天,被扣了工資,挨了批評。然后是場里另一位領導的侄女,沒完成定額任務,被扣了30元獎金;再接著是兩個新職工,他們內外勾結,盜伐毛竹4萬斤,場里研究決定罰款2000元。而對另一個老職工張大如,因為他看管的林點從未丟過一顆樹,陳世煌決定,一次獎給他現金500元。

當時場部的領導們都還記得這么一件事。一次,陳世煌的一位老領導帶著秘書上山了。這是個實權在握的人物,一句話就可以讓百里之外的黃柏山產生輕度地震。

老領導在陳世煌面前也不客氣,似乎也不想在自己的老部下面前兜什么圈子,坐下不一會兒,就開門見山地說:

“我來,是想弄副板桐(做棺材的材料)”。

“有采伐計劃嗎?”陳世煌小心翼翼地問。

老領導用不悅的眼光看看陳世煌:“你還要計劃?那容易,我叫林業(yè)局辦幾方得了?!?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9/11/19/qkimagessdzwsdzw201911sdzw20191122-8-l.jpg"/>

陳世煌說:“那好,你把計劃拿來?!?/p>

“什么!”

老領導用一種打量陌生人的眼光頂著陳世煌:

“這副板桐料是×××場長原來許我的,原以為你來當場長,事更好辦些,沒想到……”

“走!”

老領導把陳世煌遞過來的一杯茶往外一推,向秘書一揮手:

“我們回城!”

陳世煌從沒經歷過這樣的事,在震怒的老領導面前,一時竟無所適從。

只能苦苦地挽留老領導。

老領導以為他回心轉意了,總算留了下來。

晚上,陳世煌把老領導請到自己家里,傾其所有置辦了豐盛的酒菜,感謝他多年來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然后,他話題一轉,講到林場面臨的困境,講到幾十年來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都獻給了大山的林工們,講到山林被盜伐、部分林工不負責任,講到莽莽山林在迅速退減時,他的眼角濕潤了,聲音也嘶啞了……

次日清晨,這位老領導什么也沒要,下山走了。臨走時,緊握陳世煌的手說:

“看來,選你到黃柏山選對了,黃柏山有希望!”

陳世煌的一系列舉措,使黃柏山林場發(fā)生很大變化,顯示了林場美好前景。林場職工和科技人員,雖然憋屈在遠離燈紅酒綠的山溝,但他們一個個心情舒暢,干活也有勁。一次,縣林業(yè)局要從劉德炳、陳迪和、卜春前三位大中專學歷的干部中選一位到金剛臺林場任場長,讓陳世煌先和他們吹吹風,沒想到他們個個都不肯走,說:“除非你嫌棄我們,攆我們走!我們不要什么官職,要的是信任和理解!”

真是“士為知己者死!”

了解陳世煌的人都說,陳世煌不僅是個干實活,能辦實事的人,還是一個愛兵如子的將。

確實,陳世煌對那些用青春之筆描繪黃柏山的歷史和未來的林工們,有著一種特殊的親情,他用自己的赤誠之心去對待他們,他們對他也是一腔熱情和信任。

14、一位又一位年輕人進山

林場缺少科技人才,每任場長都是求賢若渴,每次進城開會,都要到林業(yè)局,到縣政府要人。陳世煌為解決各林點急缺技術員問題,還舉辦過一次培訓班,組織一、二十人,讓張培叢給他們講課,將他們訓練成土技術員。

縣里也考慮到這個問題,大中專畢業(yè)生中只要有學林業(yè)的,都分到黃柏山林場。如吳聯軍、劉德炳、陳迪和、吳昌洲、徐玉杰、張開峰、鄭天才、李孝和等等,他們的到來,為黃柏山充實了中堅力量,他們的堅守,也使得黃柏山的色彩更為絢麗。

1981年7月,21歲的吳聯軍從信陽林業(yè)學校畢業(yè)了。那時候,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國家各項事業(yè)都缺人才,中專以上的畢業(yè)生包分配。本來有把握留在縣林業(yè)局機關工作,因為作為高考制度恢復以后的首屆林業(yè)中專畢業(yè)生,而林業(yè)局也因為“文化大革命”而很少進過專業(yè)人才,留在局里搞專業(yè)工作是沒問題的,但吳聯軍沒有同意,執(zhí)意要求到全縣最偏僻、條件最艱苦的黃柏山林場工作。不是他不知道留在機關舒適,一般人求之不得,更不是他對黃柏山的情況不了解,而一時心血來潮。誰都知道黃柏山地處鄂豫皖三省結合部,距縣城130華里,距最近的集鎮(zhèn)長竹園鄉(xiāng)政府也有40華里。交通不便,連吃糧食都得步行20多里到山下肩扛手提。文化生活更是空白,在那里工作的不少林工連找對象都十分困難?!吧礁咂露甘^多,荒草葛藤滿山窩”,當地民謠概括十分形象。

吳聯軍就出生在離黃柏山腳下的長竹園鄉(xiāng)汪沖村。山里長大的孩子,能不知在黃柏山工作生活有多難?他選擇黃柏山是因為在畢業(yè)前夕,陪同幾個同學到過黃柏山,在那里他結識了黃柏山林場場長陳世煌。從他嘴里,知道林場科技人員奇缺,面積達6萬多畝的人工林海,僅有一名五十年代畢業(yè)于河南大學林學系的老牌大學生張培叢。而這位把三十幾年的青春年華獻給林場的前輩,此時已50多歲了。體弱多病,在山上實在是跑不動了,林場的專業(yè)工作青黃不接。說者本來也是有心的,聽者更是有意。吳聯軍既為林場的困境著急,又被老前輩張培叢扎根深山三十多年的精神所感動。林業(yè)局需專業(yè)人員,林場更需要。于是,一腔熱血的吳聯軍同當年張培叢、杜復道他們一樣,背著鋪蓋走進了深山。

吳聯軍來的時候,黃柏山林場面臨的主要任務不是植樹造林,而是森林撫育。原因是,長期以來,林場重植輕撫,雖然6萬多畝荒山全部綠化了,但“大呼隆”式的造林導致森林稠密,影響生長,阻礙更新,林業(yè)效能減退??茖W間伐,是林場首要任務。

實施間伐,首先要通路。林場場長陳世煌正為此事著急。于是,經過反復考察論證,吳聯軍和技術人員們一起向場部提出如何修筑林區(qū)公路的建議。

富有遠見的場長陳世煌很快接受了建議。經林場向上級請示并批準,決定投資120萬元修筑林區(qū)公路。由于專業(yè)人員奇缺,場部便把勘查、設計、放線的重任交給了在校學過林區(qū)公路修筑知識的吳聯軍和另一位技術員吳昌洲。

剛走出校門的吳聯軍深知這副擔子的重量:黃柏山陡峭險峻,山勢高聳,“鷹嘴石”、“天鵝布蛋”,這些名字一聽就讓人發(fā)虛。而林區(qū)公路必須穿山越嶺,來不得絲毫疏忽,哪怕一點點設計不合理,都可能導致數萬元、數十萬元資金的浪費,甚至整個計劃的失敗。

為了保證設計準確、規(guī)劃合理,吳聯軍和吳昌洲踏遍了黃柏山的山山水水,記不清自己的衣服多少次被荊棘撕破,記不清草鞋多少次被山路磨穿,也記不清攀了多少懸崖峭壁摔了多少跟頭,終于找出了最合理的規(guī)劃路線圖。

陳世煌對他們高度信任,按照他們放的線路組織施工,經前后八年的艱苦打拼,終于修通了長達60公里的林區(qū)公路。公路穿過崇山峻嶺,越過深溝峽谷,似巨龍橫山而臥,似彩帶環(huán)繞著茫茫林海。

有了路,就可以對森林進行大面積間伐撫育了。可是,搞間伐,首先要進行科學論證,樹林是不是到了最佳間伐期?間伐到什么程度才合理?間伐的投資和經濟效益如何測算?這些,都需要準確的數據,進行細致的研究。否則,濫砍亂伐一氣,勢必糟蹋林子。況且,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全省上百家林場,還沒有哪一家搞過大面積的森林間伐,無章可循。前些年,黃柏山林場為森林間伐問題,也曾向省、地寫過幾次報告,但由于報告在理論上缺乏論證,實踐上缺乏試驗,在郁閉度、材積、木林分化的程度、間伐量測算等數據不充分,所以報告沒批下來。這一次,能不能間伐,可是對他們切實的考驗。

在場長陳世煌的主持下,林場的幾個科技人員開了個會,商討如何間伐事宜,拿出可行的方案。

于是,在林業(yè)工程師張培叢的主持和指導下,吳聯軍承擔了“林木間伐檢驗研究”、“黃山松撫育間伐檢驗研究”等科研項目的觀察記錄任務。他住在馬洼林點,離場部6華里,而試驗點在界巴沖,離馬洼又有幾里路。吳聯軍每天步行往返試驗點觀察,一天三次,即早上8時,午后14時,晚上20時,從不間斷。冬天,清晨是最冷的時候,崎嶇的羊腸小路結冰打滑,摔跤跌跟頭成了家常便飯。晚上8時天已黑透了,山風呼號,林濤陣陣,一個人呆在山溝里,心里直發(fā)怵。更令人頭皮發(fā)麻的是大山里狼多,嗅到人味兒直往跟前湊。有一次,三條狼把吳聯軍圍了近一個小時,其中的一條離他僅一米多遠,圍著他轉,另兩條虎視眈眈。吳聯軍拿著一根棍子,仗著年輕力壯,一邊對峙,一邊后退,一口氣跑了5里路,才算脫險。夏天,午后2點正是最熱的時候。暑氣在林間蒸騰。走在密不透風的林中觀察,渾身的衣服像水洗過一樣。還有蟲蚊叮,螞蟥咬,那滋味確實夠受的。但無論大雪封山,山洪阻隔,春夏秋冬,吳聯軍都是風雨無阻,從未間斷過一次觀察記錄,保證數據的連續(xù)性、準確性。

張培叢、杜復道、吳聯軍幾人在科學觀察、試驗的基礎上,寫出了有理有據的《撫育間伐論證報告》,由于報告占有森林生長分化、間伐作業(yè)區(qū)基本情況和大量數據,技術要求合理,實施方案切實可行,很快得到省市的批準。

黃柏山林場立即按照這份被批準的報告,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森林間伐撫育。這個時候,吳聯軍又承擔了“打號撿尺”的任務。為了不錯砍一棵樹,必須由技術人員把該砍還是該留的樹木標上號。他一絲不茍,整天鉆在杉木林里,一手提著石灰桶,一手拿著小條帚打記號,每天刷千余顆樹,累得腰酸背痛。林工們跟在后面,按照記號施工,很少砍錯。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1990年的金秋,這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屈指算來,吳聯軍已經在深山工作了10年。像一粒種子,在黃柏山的肥沃土壤里生了根、開了花、結了果。10年間,他承擔、主持、參加林業(yè)科研項目20多個,完成和發(fā)表學術論文8篇。例如,《杉木間伐試驗研究》,獲得1986年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論文《黃山松間伐試驗研究》發(fā)表在《河南農學院學報》上;他與吳昌洲合作進行的《黃山松不同經營管理措施試驗》,發(fā)表在《河南農林科學》上。他的母?!抨柫中#€曾兩次邀請他返校作事跡報告,用他的成績來激勵后來的學弟學妹們。

劉德炳是1979年11月從林校畢業(yè)后,分到黃柏山林場的。作為一名青年技術人員,主要負責森林撫育間伐的技術工作。一個農民的孩子,能吃苦耐勞當然是他的特點。在工作安排上,他按照科學的態(tài)度,堅持“四有”:即“有設計、有方案、有施工措施、有技術質量檢查標準”。在間伐生產時,他總是深入現場,和林工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不怕荊棘劃破了衣服,不怕蛇蟲螞蟥叮咬,林工們一身汗,他也是一身汗,林工們臉和膀子被曬得黑紅發(fā)光,那段時間他的臉和膀子也黑紅發(fā)亮。

1990年,徐玉杰分配到黃柏山林場時,坐了三個小時班車,又踩著坑坑洼洼的土路,爬了兩個多小時的山坡,才到達場部。這個場面,讓徐玉杰的心情糟透了:“這日子不是日子,大轎抬也不來了?!币粫r懊惱下山了。后來陳迪和等人找他談心,講張培叢、吳聯軍、劉德炳、吳昌洲等人的故事,最終還是回來了。而且,同陳迪和一樣,一待就是28年,無怨無悔地堅守在大山之中,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這片他熱愛的森林。

15、人樹不了情

到了上世紀80年代,黃柏山是一片綠色,高入云天的杉木林,滿山遍野、蒼勁古樸的黃山松等林子,黑壓壓覆蓋著整個林區(qū),形成了全省公認的最好的林相。

“黃柏山能有這么好的林相,離不了二個人,一是趙體順,一是張培叢?!?/p>

黃柏山林場業(yè)務副場長徐玉杰飽含深情地說。

趙體順1972年來黃柏山時,還是河南農學院(現河南農業(yè)大學)的老師,后來擔任河南省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院總工程師,被譽為河南林業(yè)界的領軍人物。

問起他和黃柏山林場的淵源,趙體順說:

“當時是為了研究毛竹的速豐產規(guī)律,在黃柏山待了兩個多月。后來發(fā)現杉木林長得密不透風,再不進行間伐,就很難長成有用之才?!?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9/11/19/qkimagessdzwsdzw201911sdzw20191122-9-l.jpg"/>

林場很快采納了這個建議,并讓場里的技術骨干張培叢帶領林工們去搞試驗。事實上,張培叢此前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但身為“右派分子”,人微言輕,提的意見未被采納。也是他首先跟趙體順透露的這個問題。

于是,在趙體順的指導下,間伐工作順利開展。林場還制定了“三砍三留”的原則,即砍次留好,砍彎留直,砍稠留稀。間伐之前,技術人員掂著個石灰桶打記號,把最好、最大、最老的都留在山上。正如周恩來總理曾說過的:

“越采越好,越采越多,青山常在,永繼利用?!?/p>

通過科學間伐,林場有了收入,大樹也有了生長空間。趙體順、張培叢、杜復道等人,把如何對杉木林間伐撫育作業(yè)試驗,總結成一篇論文,1984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張培叢用所得獎金,為每一位參與人員制作了一個陶瓷缸作為紀念之物。

還要提到一個關鍵問題,就是間伐前,發(fā)現整個林區(qū)沒有公路。沒有路,樹木就運不下山,就產生不了效益。

1980年陳世煌接任場長時,正是林場急需大面積開展間伐撫育,并急需修路之時。

不能坐以待斃,貸款修路!陳世煌當即拍板決定。怎么修的路,前面在寫陳世煌的篇目中已有介紹。總之,路前后修了8年,60華里的林區(qū)公路,穿過崇山峻嶺,越過深溝峽谷。路修到哪兒,間伐就作業(yè)到哪兒!

趙體順說:“現在,黃柏山人工林的經營水平在全省屬第一,在全國也是數得著的。”

一時,杉木、黃山松的間伐撫育研究成果在全省推廣應用,頗有成效。黃柏山林場的森林資源管理水平成為河南省對外推介的一張名片。

1986年11月4日,在黃柏山林場建場30周年慶?;顒由?,陳世煌自豪地宣布:黃柏山6萬多畝荒山全部綠化完畢,森林覆蓋率87.4%,活立木蓄積量達到22.4萬立方米。

“從建場初期到現在,我們經過三次大的間伐,才有現在這樣的林相,山上遍布大樹,直樹。經過實踐,怎么間伐的道理大家都懂,關鍵是能不能長期堅持?!碑斶^副場長的劉德炳坦率直言。

2017年,黃柏山最大的杉木胸徑已達43厘米,最粗壯的一棵黃山松達60厘米。

經日雕琢,璞玉才能綻發(fā)奪目光華。同趙體順一樣,河南省林業(yè)廳還有個高級林業(yè)工程師,叫史作獻的,來過黃柏山之后,對這一片森林也是念念不忘,時常記掛在心,有空就到黃柏山看看,看看林相,摸摸正蓬勃生長的大樹,提些有價值的建議。正是省、市林業(yè)專家的關心,黃柏山一代又一代林工的努力,把科學經營理念始終傾注在這片大山上,黃柏山才源源不斷地向國家輸送無以數計的優(yōu)質木材。

2013年9月,國家林業(yè)局速生豐產林建設工程管理辦公總工程師許傳德到黃柏山調研,非常震撼。他說:沒想到河南有這樣的林子,看到黃柏山,看到了河南林業(yè)的希望,看到黃柏山,看到了中國林業(yè)的希望。想不到一群普通林工的身上,竟蘊含如此巨大的能量,能有如此可貴的堅守!

16、森林守護神

造林不易,護林更難。幼苗成活,樹木成林,植被豐厚了,管護防護的任務就艱巨了。每年從初冬到來年初夏,是林場的防火期,在這漫長的日子里,是護林員最緊張最勞累的季節(jié)。冬春時節(jié),風大草枯,一根火柴就可以毀掉千萬棵大樹,一個煙頭就可能毀掉千頃山林。

黃柏山林場分布著7個林區(qū),60多個林點。有的林點過去曾經保留著這么一個場景;

“梆——梆梆——”

從大山的肚臍眼里,傳來一陣古樸的梆聲。

護林老人出現了,他左手提著馬燈,像這夜的眼睛,右手敲著棒鼓,叩響了古老的大山中的每一塊石頭,那步履,像春雷,滾過冬天的胸膛,像露珠,輕柔地落進大山的夢里……

這是一尊《護林老人的雕像》——

一只蒼勁的巖鷹

一尊巖石雕成的塑像

大山把青銅色的光澤

贈給他紅棕的胸膛

把杜鵑花的紫紅

給了他的腮幫

把小溪的歌曲

交給他的嘴角去流淌

把反映山的精神的東西

統(tǒng)統(tǒng)交給他牯牛般的健壯

當他向森林吆喝一聲

敲響更鼓

向獵狗打個呼哨

這尊雕像活了

像巖鷹貼著地面飛翔

當年——

鋼槍逼著敵人倒下

今天——

獵槍護著棟梁成長

夜色像陰霾一樣迫近起來;濃重起來;山、樹和護林人自己全部朦朦朧朧,像是罩上了面紗,只有護林老人手里的馬燈還在悠悠緩緩地浮游著,像是林海的航道上的燈塔,為了召喚夜航的船只。

“梆——梆梆——”

一切都睡著了,醒著的只有這馬燈和一雙警惕的眼睛。護林老人敲著梆,用那雙能刺破夜霧的眼,探尋著夜的秘密。這不是一雙平常的眼睛,它蒼老卻不混濁,集中了老人幾十年來所有的風霜、經驗和智慧,像大海一樣的深沉,天空一般的廣袤。在這沉沉的夜里,它像兩把錐子一樣在又濃又硬的眉毛下閃閃地發(fā)著光,并且是那種混在玻璃制品中真金剛鉆似的光輝,這眼里不乏對大山純真而質樸的愛:這眼睛里,閃爍著對綠執(zhí)著而又火熱的情感;但這眼里也有鷂鷹用利爪撕裂毒蛇的兇猛;這眼,也會像火花、匕首和槍彈一樣向罪惡投射……

這是一雙獵人的眼睛?。o論什么都休想逃脫這雙眼睛。這雙眼睛能透過黑色的帷幕借一縷縷光,去追尋那綠幽幽的鬼一樣的惡狼的行蹤。

“梆——梆梆——”

古樸的梆聲仍在不停的敲著,但節(jié)奏卻慢了些,聲音卻輕了些。是怕驚醒了大山香甜的夢境?還是怕擾亂了這月下的似水的寧靜?月亮已經爬上中天了,一陣風兒吹過,黃山松的枝兒搖曳,婆婆娑娑的,像在搖頭訴說這夜的寂寞;大山和林海睡得更沉了,間或有一只鳥兒試著囀囀它的歌喉,但好像又很快明白現在已經更深夜靜,不應當那么吵鬧,便又閉上小眼兒安睡了。護林的老人,你聽到了什么?啊,你聽到了林濤甜蜜均勻的呼吸,山豹在黑暗中厲厲地磨牙,豹狼在林間的躊躇徘徊……

“梆——梆梆——”

梆聲愈來愈輕,愈來愈輕,又突然地重了一下,最后停了下來,那余音在山谷中盤旋,裊裊不絕。在天的一邊,已經淡淡地泛出了一條乳白色的狹帶,而在遙遠的天際,卻仍有著一顆巨大的最后的晨星,站在自己的崗位上,一眼不眨地凝視大地,暫時還看不清的山村里,公雞開始啼鳴,此起彼伏。慢慢地,一切都蠢動了,覺醒了,歌唱了,喧嘩了,黃柏山在大地的搖籃里笑醒了。

巡夜的老人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他覺得空氣是新的,連呼吸也變得分外地酣暢。

一個沉寂、凝滯的夜,匆匆地去了。徹夜的更鼓聲,已經留給了記憶。護林的老人卻靠在百布巖水庫大堤上的一塊石頭上睡著了。在他的身后,是一顆高大的柳樹——那是一顆護堤柳,她曾經在一次連驕傲的白楊都蔫了頭的山洪中,倔強地甩擺著枝條,忍受著驚濤駭浪的抽打,擋住了洪峰的襲擊,威嚴地護衛(wèi)著庫堤。

它已經在這兒站了許多個春秋了,一直默默地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望著歡唱著的萬頃林濤。把責任和喜悅深深的藏在眉頭。

這便是五、六十年代,黃柏山林場部分林點的一個寫真。敲梆子巡視林區(qū),有幾個作用,一是值班巡視,告訴那些盜伐者不要那么猖狂,二是嚇唬狼,為值班者壯膽。

黃柏山林場有一座山叫棋盤山,山頂有石龍棋盤,傳說是仙人下棋處。站在山頂,可以說是一腳踏三省,兩眼觀江淮。

黃柏山南與湖北省麻城市接壤,東與安徽省金寨縣為鄰。放眼望去,峰巒疊嶂,整個林場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十余座,最高峰九峰尖海拔1352.6米。

余立新和他的同事就駐守在這個林區(qū)。這是一個面積約5300畝大的中等林區(qū)。

50多歲的余立新,算是林場第二代林工。因為從小就跟著父親余開穴在山上整天轉悠,上學只能湊合,這里讀幾天,那里讀幾天。1983年,將近18歲的他,根據場里的優(yōu)惠政策,被招進林場干護林員,直到現在。

“如果把父輩們艱苦創(chuàng)業(yè)說成是打‘江山,我們這一代就是守‘江山?!庇嗔⑿抡f。

常言說靠山吃山。黃柏山田地很少,過去山民們全指望砍樹、挖藥采茶過日子。改革開放后,分給老百姓的山場,樹木稀疏,早被砍得所剩無幾。而林場和周邊鄉(xiāng)村的山場犬牙交錯。林場已經成材的樹木像一塊肥肉在那掛著,很吸引盜伐者的眼球。

為了守護好這片來之不易的林子,林場七大林區(qū)安排有60多個林點,每個林點3—5個護林員,各司其責,晝夜巡護。

在這60多個林點里,界巴沖林區(qū)獨松樹林點的日子是最難過的。沒路沒電不說,因為建在山脊上,連水都沒有。只能下到山下深溝里去挑,挑一趟得個把小時。吃糧也困難,只能到20公里外的藥鋪糧站買,一大早出發(fā)去買糧,等背回來天也黑了。

白天應付生活上的困難,夜里還要跟盜伐分子斗智斗勇。聽到哪里有響動,起身就去攆,攆走了偷樹的,也不能走,只能找個地方躲起來,以防偷樹者又拐回來,常常要守到天亮。

有一次,偷樹人為了不讓護林員攆上他們,偷偷把林點的門給找個鎖鎖上。聽到遠處鋸樹的響聲,守林員開不開門,出不來,等折騰半天出來了,偷樹者已跑了,守林員只得循著蹤跡去追。

有個叫凡道全的林工,在猴轉彎林點值班,此人耳朵有點背。一次,湖北來了幾個偷樹的,在小界嶺邊偷樹,他發(fā)現不對勁,一下竄到偷樹人面前,一個人寡不敵眾,被偷樹者打暈了,在地上躺了一天多,才被同林點的林工找到背了回來。

白天巡山時,余立新也時常站在山頭領略鄂豫皖三省風光。他激情地描述這種景色;放眼望去,綠浪翻涌,連山坳間飛瀉的瀑布也泛起了綠光。東面,安徽省金寨縣的公路蜿蜒曲折,如仙女的玉帶纏繞山際;西南,湖北省麻城市的獅子峰搔首弄姿,腳下時而飛來朵朵白云,令人飄飄欲仙??粗@瑰麗的景色,不禁使人思緒綿綿,這座綠色寶庫蘊藏著多少詩情畫意?。?/p>

本來,林場設了一個森林公安派出所,有三、四個人,由于人少事多責任大,幾個森警天天忙得不亦樂乎。一個電話,一個口信,他們都得馬上出動。忙得日夜連軸轉是家常便飯。上世紀八十年代,派出所長鄂顯權就是這樣累病了,也沒有功夫去大醫(yī)院治療,在一次出警過程中,告別了人世,把他37歲的青春年華,奉獻在了黃柏山上。

離棋盤石不遠處,有座山叫“天鵝布蛋”。上面有三間小屋,是個林點。這是林場科研所朱時松和他的兒子、女兒的住室兼科研工作室,朱時松是第一代上山的老工人。上世紀50年代末期,他搭草棚就住在山上,一邊護林,一邊觀察松梢螟的活動規(guī)律;幾年苦干,終于發(fā)現特點,控制了這種危害松樹的害蟲。到現在,他同兒子、女兒依然住在高山上日夜工作,還是一邊護林,一邊搞研究。他老伴一人住在縣城。子承父業(yè),兒子朱安寬干得更為出色,曾經作為全國林業(yè)先進個人,到北京領獎。其兒女將沿著父輩的足跡,走得更遠。在黃柏山林場,像朱時松父子兩代都把青春獻給林業(yè)的人,幾乎到處都可遇到,確實令人肅然起敬!

還有個上世紀60年代初就進場的老林工張大如,先后在大牛山、黃花嶺、小界嶺、塔廟、馬洼、界巴沖、漓水河、謝竹園等十多個林點工作過,哪里需要、哪個林點難題多,場領導就派他去。這也是個以場為家,既憨厚、老實、又踏實肯干,從不叫苦的人。每年春節(jié)期間,是盜伐林木者活躍猖狂的時節(jié),張大如認為,這個時候,絕不能離開崗位,更不能有一絲馬虎。有一年年三十,人們都忙著過節(jié),遠處村莊的鞭炮聲此起彼伏,而張大如這時卻巡邏在林海雪原之中,連年夜飯都吃不上,恰巧遇上場部的人辦事路過,看到他如此值班,感動得不得了。

還有個叫程合舉的,1980年從馬鞍山煤礦調到黃柏山林場當林工。他的特點是能夠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1983年那年,筲箕垱林點樹木丟失嚴重,場部便派他到筲箕垱林點護林。他去以后,采取地雷戰(zhàn)、游擊戰(zhàn)的方法,用鐵釘埋沒,布置障礙,四處放哨,路口監(jiān)視,神出鬼沒的策略,親自抓住河南、湖北、安徽不少偷樹人,追回樹木上百棵,沒收鋸子斧頭20多把,這些人大都被送到派出所處理。1983年3月份,陳家坊林點的樹木丟失較多,場部又將程合舉派去。到陳家坊林點以后,沒有辜負領導的重托,他把護林看成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娶履行職責。他分析當地情況后,采取連續(xù)死守的辦法,一個人守在孤山野嶺的林子里,廢寢忘食,把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抓住兩名經常來此的偷樹人,送到林場派出所進行扣留罰款處理,此事在三省交界影響很大,有效地打擊了盜伐者的囂張氣焰,也很好地保護了這一片林子。

在黃柏山林場,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森林的經營者和守護者,才使林海茫茫,山嶺長青。

17、第二、第三代傳承者

黃柏山林場的干部群眾心里都清楚,黃柏山能有今天的輝煌,是三代人咬定青山、以場為家、艱苦奮斗、繼往開來而拼搏出來的。因為山大溝深,工作環(huán)境惡劣,招工難,人家都不愿進山,很多時候都是子承父業(yè),持續(xù)戰(zhàn)斗。如老林工葉召啟,5個兒女,現都在林場工作,如張元啟,兒孫三代堅守林點。他們有的是學校畢業(yè)后,為了黃柏山的林業(yè),以優(yōu)異的成績專門考進來的,有的是林場的獎勵政策直接安排的。如果說,1956年初秋,李景堂、張培叢、杜復道等創(chuàng)建黃柏山林場,并從附近鄉(xiāng)村招收百名林工,算黃柏山第一代開創(chuàng)者的話,時光走過了40個春秋,到上世紀末,黃柏山第三代繼承者便陸續(xù)走進大山,承擔了繼續(xù)建設黃柏山的任務。

筆者這里著重介紹二個基層代表人物,便基本上可以了解他們創(chuàng)業(yè)的風采,及奮斗的精神。

來黃柏山的人,無不對黃柏山的美景贊不絕口,可提到在黃柏山工作,大多數人都說:

“黃柏山美是美,但偏遠閉塞,來旅游休閑還行,若是工作簡直就是坐牢,活受罪”。

因為山高水寡,飯菜沒有油水,長此以往,人的身體抵不住。

生活在黃柏山的人,誰不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呢?但說到世世代代的夢想,無不渴望有一雙飛翔的翅膀,帶著夢想,走向遠方…

很多人常感嘆:“何時才能走出這大山呢?做夢都想著進城??!”

然而,就有一個人,她迷上了這里的青山,戀上了這里的綠水,多次放棄進城的機會,把根深深地扎進了黃柏山,將青春的汗水灑進了一個個深山險壑,將年輕的夢想變成了一處處美麗風景!她,就是“大山的女兒”——萬文俠,她可以說是第三代創(chuàng)業(yè)者之一。

作為一名辦公室秘書兼導游,她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一顆赤誠的心,急游客之所急,想游客之所想,勤奮刻苦,兢兢業(yè)業(yè),無怨無悔,用自己的青春和激情,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愛崗敬業(yè)之歌。

多年來,她憑著對旅游事業(yè)的熱愛,對黃柏山的深情,認真做好導游宣傳和辦公文秘工作,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重復著這看似普通平凡卻時時考驗著自身意志,體現著黃柏山精神,展示著黃柏山形象的工作,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遞到城市山村,把黃柏山的美景推介到全國各地,架起了黃柏山人與外界溝通的紐帶和橋梁,成功地履行了一名普通旅游工作者對黃柏山建設、宣傳應盡的職責。

勤奮刻苦,精益求精練就了精湛的導游技藝,積累了豐富的講解經驗。萬文俠2001年分到黃柏山工作,2006年開始從事旅游事業(yè),她是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第一任導游。貧苦的家庭使她從小就養(yǎng)成了勤奮刻苦的好習慣。為了真正摸清黃柏山的旅游資源,豐富自己的業(yè)務知識,她跑遍了黃柏山的山山水水、溝溝壑壑,查閱了圖書館、檔案館,全縣可以找到的有關黃柏山的所有資料,向所有了解黃柏山的人請教。白天奔波于荊棘叢生、溝谷縱橫的群山之間,夜晚筆耕于環(huán)境簡陋的電腦桌旁,日夜奮戰(zhàn),廢寢忘食,整理編寫了黃柏山第一本集人文歷史、自然景觀、旅游服務、特產資源等于一體的內容豐富、景點全面、語言優(yōu)美、完整規(guī)范的導游詞,以及涵蓋黃柏山政治文化、社會經濟、歷史沿革、地質地貌、氣候交通、資源景觀等各個方面近5萬字的《擬設立國家級森林公園可行性研究報告》,為黃柏山旅游積累了第一手系統(tǒng)、詳實的參考資料。

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講解水平,萬文俠博覽群書,勤學苦練,精益求精。大量閱讀了旅游、歷史、地理、文學、園林、花木等相關書籍。2007年3月她考取了國家級導游資格證,在專業(yè)知識上實現了更高層次的跨越。她特別注重實踐的積累。對每一次旅游調查、入村走訪、導游宣傳等活動都做了精細的記錄和總結,多年來,她寫的導游筆記近20本。她還積極拓寬自己的眼界,踴躍參加了全縣組織的各種活動,并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

2006年5月,萬文俠接待了河南省教育廳的一批老教授,她生動的講解、精細的組織、周到的服務令老教授們贊不絕口,回去后還專門給她寫了感謝信。

2007年10月,一批投資商來黃柏山洽談業(yè)務,萬文俠負責全程講解宣傳及項目介紹工作。她將黃柏山的旅游資源、社會經濟狀況、旅游開發(fā)前景及全國其他知名景區(qū)的發(fā)展歷程和市場經濟狀況等于項目內容完美結合、融會貫通,講得深入淺出,入情入理,在幽默風趣之中道出了黃柏山的開發(fā)價值,在輕松愉快中展現了黃柏山人的真情實意,使投資商對黃柏山有一個全面、真切、理性的認識,從而很好的促成了這個項目的合作,有力推動了黃柏山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

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強烈的責任感、生動的講解、熱情的服務贏得了游客的高度信任和贊譽。作為商城縣最偏遠的南部深山區(qū),黃柏山山高路險,景區(qū)大,景點間距遠,當一名導游非常辛苦。在2006年到2007年,有很多新開發(fā)的景點還沒有通路。為滿足游客追求自然,崇尚原生態(tài)的需求,萬文俠常常帶著游客翻山越澗,拿著砍刀,披荊斬棘,扒著樹,攀著藤去部分景點游覽。為保護游客安全,纖瘦的她總是走在最前面為游客開路,不是劃破了衣服,就是弄傷了手……連游客都心疼了,可她卻微笑著搖搖頭:“一點也不疼,我不累,這是我的職責。”

2008年5月,信陽電力公司的50多名游客來黃柏山旅游,途中車壞了,游客滯留在山上沒法安排。萬文俠深知,若停滯的時間太久,勢必會影響游客的行程,產生一筆不小的費用。她果斷地作出了“分批前進,積極增援”的決定。及時將游客分批運送至各個景點,游覽完后又將游客分批送至山下。每次轉送中,她總是留在最后,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游客“不用怕,還有我呢!”就這樣,她不僅成功地完成了導游任務,而且把所有的游客凝聚在一起,在困難中體現了真情,使游客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印象。后來這批游客為黃柏山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源。

善于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積極為黃柏山旅游發(fā)展出謀獻策。萬文俠雖然只是一名普通職工,但她的心卻系著黃柏山旅游開發(fā)建設的全局,她喜歡思考,具有很強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無論是在宣傳講解上,還是在景區(qū)經營管理上,她都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寶貴意見,為黃柏山的旅游發(fā)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006年,她看到管理處所屬旅游接待點在集體體制經營下積極性不強,服務質量不高,經濟效益低下,及時提出了將各旅游服務點與管理處、林區(qū)分離,實行承包經營的建議,得到了領導的一致認同,很好的調動了服務點職工經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服務質量,增強了經濟效益,不僅為職工創(chuàng)收,也為管理處節(jié)省了一筆不小的開支。

2008年,黃柏山的旅游開發(fā)建設逐步向縱深發(fā)展,萬文俠提出了文化是旅游之魂,在不斷完善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的同時,要積極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的建議,受到了領導的高度重視。余英祿曾贊許地說:“你是個用心工作的人”。

確實,寒來暑往,她嬌小的身影幾乎每天都出現在景區(qū)之間,帶著游客流連忘返。像一只蜜蜂整日穿梭于各景點的花瓣上。為了塑造獨具特色的黃柏山旅游文化,她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在導游知識體系構建上,經過無數次挑燈夜戰(zhàn),她整理并寫出了《黃柏山導游詞》、《黃柏山詩詞集錦》等旅游宣傳資料,并根據自己的經驗,按照游客年齡和性質,整理出了老、中、青導游講解法以及政務講解法、旅游社團講解法等多種導游方法。

活潑好動的萬文俠喜歡文藝,為豐富大山林區(qū)的文化生活,她組織全處干部職工群眾積極參加了全縣“唱響錦繡商城”文藝活動,還成功舉辦了“激情黃柏山文藝晚會”。涌現了一大批相聲、小品、快板、舞蹈、詩歌等原創(chuàng)作品,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黃柏山旅游文化,極大地解放了干部、職工、群眾的思想,激發(fā)了大家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推動了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由于善于傳教,精于探索,她優(yōu)秀的組織宣傳能力培養(yǎng)了黃柏山新一代的導游精英。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對同志真誠友愛,不僅善于學習汲取別人的知識,也樂于將自己的知識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給身邊的同志。

2008年,管理處新招了一批導游。萬文俠責無旁貸地擔負起了導游培訓任務。為了做好工作,她將培訓學習分為理論、實踐、競賽三個部分,對每一次講解培訓都進行了認真的備課,對每一次上山實戰(zhàn)演習都進行了充分準備,對每次競賽都進行精細安排。她把近幾年來積累的專業(yè)知識、旅游文化、導游方法、實戰(zhàn)經驗細心地傳授給了新任導游。在每次實踐練習中,她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邊走,邊講,邊考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為了更好地讓職工了解黃柏山,宣傳黃柏山,她還組織了“人人爭當導游員”活動,形成了“人人會講黃柏山,人人爭講黃柏山,人人熱愛黃柏山”良好宣傳氛圍。在積極組織的“黃柏山導游大賽”中,將導游講解、個人才藝、專業(yè)知識、應急處理等方面內容融為一體,全面有效地提高了導游的講解水平和自身素質,打造出了一支精干有素的導游隊伍。

成功源于奮斗,榮譽來自實力。萬文俠勤奮刻苦,積極進取的精神使她在多次競賽活動中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成為管理處全體干部職工學習的楷模,很多單位都想調她到縣城工作,就連縣領導也看中她,想調她到縣旅游局,為全縣旅游事業(yè)服務,但她每次都以黃柏山目前需要人,她不能離開而婉拒。

在同事們的眼里,萬文俠是勤奮好學的,是博學多才的,也是非常幸運的;在游客的眼里萬文俠是熱情奔放的,是聰明干練的,是“快樂的傳人”、“綠色的天使”,在她甜美的笑容里,你永遠也看不到苦,看不到累。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有多少次,因連續(xù)爬山,腫脹的雙腿錐心疼痛難以入眠;有多少次,以豐富的知識、幽默的語言、歡快的歌聲、細致的服務送給游客一個滿意的旅程,留給自己的確是口干舌燥、頭昏目?!龔牟唤锌?,從不抱怨,她說:“我愛這片大山,我是大山的女兒,這些是我應盡的職責?!彼米约菏萑醯纳眢w默默地耕耘著,以堅強的毅力不斷地奮斗著。

壯壯實實的朱安寬,是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朱時松的兒子,也是全國先進林業(yè)工作者,第二代創(chuàng)業(yè)人。1982年6月從縣城來到黃柏山,先后從事護林、林區(qū)施工管理等工作,1997年擔任林區(qū)主任至今。他的特點是工作勤奮,作風扎實,愛崗敬業(yè),以場為家、主人翁意識強,為林場的建設和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不愧為林場共產黨員的典范、全場干部職工學習的榜樣。

提到他,林工們眉飛色舞,好像有說不完的話,似乎每個人都知道他、了解他、偏愛他。

山林是他的摯愛,是他的心肝寶貝,當一片片綠樹在不知不覺中拓展延伸,我們便可以看到他的笑臉。工作本來也是一種生活,如果一種工作讓人失去太多,那么,擁有這種工作的人就需要一種精神來支撐,這種精神就是:犧牲自己,全心為場,全心為人。

為適應新形勢下林業(yè)發(fā)展的要求,朱安寬經常從電視、廣播、報刊雜志中學習、摘抄有關林業(yè)生產管理及應用技術、林業(yè)政策等方面的理論,積極宣傳相關的林業(yè)政策知識,手把手的傳授林業(yè)技術,虛心向經驗豐富的老同志、技術骨干、專業(yè)人士學習討教,并在具體的營林生產實踐中檢驗所學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地加以總結提高。通過勤奮學習,使自己由過去不懂林,到現在的林業(yè)生產技術骨干,從林業(yè)技術的門外漢變成了林場綜合型林業(yè)人才的多面手。

在擔任護林員期間,為防止亂砍濫伐和人為火災等事故的發(fā)生,無論是三九嚴寒,還是酷熱伏天,他都堅持每天巡山,二十多年下來,巡山記錄達260本。260本??!多少春夏秋冬,多少不眠之夜,每一本每一頁,都凝聚了他鉆研業(yè)務,勤奮工作的心血,也記錄了他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每一個腳印。就是這種超強責任心、熱愛本職工作的精神,在朱安寬的管護范圍內從未發(fā)生亂砍濫伐以及森林火災等事故。由于長期在惡劣環(huán)境下工作,生活極不規(guī)律,朱安寬到現在胃病、腰腿病還時常發(fā)作,在林場工作二十多年留下了滿身的傷痛,也留住了森林茂密、青山常在。

在一次巡山的過程中,一偷砍盜伐分子被他抓獲后,請求與他私了,并承諾給予相應的好處,遭到拒絕后,盜伐分子揚言要進行報復,但朱安寬在及時向場部匯報的同時,堅決把盜伐分子送到了派出所繩之以法。1998年冬的一次生產煉山中,因山上風大不宜煉山,分管領導不了解情況打電話要求他點火煉山,但朱安寬堅決不同意,并在電話里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你不知道現在這兒是啥情況,該點時我肯定點,不該點時非要點,出了事誰負責?”

事后,分管領導了解實情后,向朱安寬道歉并表揚了這種做法。朱安寬就是這樣一個在原則問題上絲毫不馬虎,也絲毫不放棄的人。有人當面說他死板,沒有人情味,但只要一切從林場的利益出發(fā),他無怨無悔。

作為林區(qū)區(qū)長,朱安寬在造林工作中,為了保證造林的質量和進度,跋山涉水逐山頭、逐地塊落實造林質量,他負責的區(qū)域經場部驗收,苗木成活率達到98%以上,他所在林區(qū)連年被評為黃柏山林場造林先進單位。

身先士卒,樂于助人。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特別是入黨后,朱安寬事事身先士卒,處處做表率。工作上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作風上剛正不阿,帶頭垂范。在林區(qū)分配公路維修任務時,他總是把任務大、困難多的路段留給自己;義務植樹時,他心里總是想著別人,把整地挖穴的重活留給自己,讓別人干栽植苗木的輕便活,處處體現出一個黨員的高風亮節(jié)。在從事護林工作二十多年間,他所防護的責任區(qū)沒有發(fā)生任何火警火災,年年的防火各項準備工作做得扎扎實實,有聲有色。同時還協助其他責任區(qū)發(fā)現火警二次,并及時給予了果斷處理,使林場免遭了巨大經濟損失。

2008年,面臨50年難遇的雪災和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朱安寬先后帶頭從微薄的工資里捐獻了300元。雖然300元錢在收入高的家庭可能就是一個月的零花錢,可在朱安寬這里那是兩個月的生活費啊!他的家中有體弱多病的老母親,父親身患癌癥于2005年去逝,欠下的數萬元治療費至今仍未還清,還有兩個正在讀高中的孿生孩子,全靠每月不足3000元的微薄工資支撐著整個家??伤f:

“我少吃一碗飯,就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我認為是值得的!”

多么樸實的話??!在朱安寬的感召下,全場職工都積極為災區(qū)捐資、捐物。

平時,他總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帶動身邊的每一位同志。他每到一個林區(qū),那個林區(qū)的賭博抹牌之風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文明向上的精神風貌、緊張忙碌的工作場面。在他所做的任何工作中,可以說是免檢的,場領導沒有不放心的。護林中,他敢于和不法分子作斗爭,共抓獲偷砍盜伐分子15次,為林場減少損失數萬元;生產施工中,他共驗收各類木材近萬立方米,打級劃碼沒有誤差,間伐打號施工面積17500畝,沒有一次返工的,自己砍掃防火道300多畝、幼林撫育200多畝全部合格。可以想象,朱安寬的工作是多么的務實。用他自己的話說,做任何事情要像做自己家事一樣,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全場職工。

林場毗鄰二十多個村莊,由于種種原因,歷史上曾多次發(fā)生林權糾紛,甚至引起過械斗。林場的山林與村莊的山林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時間一長,當事人一變,山林界線常容易搞混,引起紛爭。2007年的冬天,朱安寬所管護的山林范圍內,達權店鄉(xiāng)十二道河村的村民采伐過界,在護林巡山途中發(fā)現,當即上前制止;

“快停下來!”

他猛地一聲大喝,把砍樹人嚇了一跳,回過頭來才發(fā)現一個大漢站在面前。朱安寬隨即對當事人細心說服,及時終止了采伐偷盜,并隨即到場部向領導作了匯報,帶上協議書、林權證以及林業(yè)公安執(zhí)法人員,到現場進行了處理,一場嚴重的毀林事件得到及時制止。類似的情況發(fā)生多起,都因他工作細心,對林權知識的了解,制止了亂采濫伐,挽回了林場損失。

長期的林業(yè)工作經歷,養(yǎng)成了他細致、踏實的工作習慣。每到一個新地點,總會在第一時間,帶上干糧、地圖、界線協議書等,親臨實地,熟悉地名,爬山過河,了解地形地貌,道路交通,面積樹種,走訪群眾了解民風,對照文件協議,了解山村界線歷史變遷,把山林事事牢記于心。工作中常能第一時間發(fā)現問題,提出依據制止毀林案件發(fā)生,平息林權糾紛。

朱安寬熱心林場事業(yè),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林場推行的人事用工制度改革中,他帶頭支持,主動辭去林區(qū)主任職務,以一名普通工人的身份積極參與到林場的中層干部選拔競聘和崗位競爭上崗,為全場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的順利推行起到了巨大的帶頭作用。在全場開展的“論旅游開發(fā)與職工待遇”有獎征文活動中,他提出的許多有關林業(yè)生產、旅游開發(fā)等方面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均被林場采納。

在林業(yè)生產經營上,通過多年的摸索積累,針對林場幼林撫育投入與撫育效果不相適應的問題,朱安寬建設性地提出采用壓青的辦法來減少撫育次數,提高撫育效果進而減少撫育成本的做法得到了林場的采納,并廣泛應用到全場的幼林撫育工序當中去,使林場幼林撫育成本大幅度降低,每年為林場節(jié)約生產支出近5萬元。為使林場現有資源得到充分的休養(yǎng)生息,提高森林資源的質量,減少資源的過渡消耗,降低整地、造林等營林生產投入,朱安寬提出加大間伐力度,削減主伐面積的想法得到了全場廣大干部職工的充分認同。所有這些,都體現了朱安寬熱愛林場事業(yè)的高度主人翁責任感和事業(yè)心。而對朱安寬本人而言,所有這些,用他自己的一句話說:

“這是我應該做的,我做得還很不夠?!?/p>

以場為家,扎根深山。朱安寬的父親是五十年代建場時老職工。他從小耳濡目染父輩們“艱苦創(chuàng)業(yè),以場為家”的豪情壯志。對林場,對林業(yè)工作有著深厚的情感。參加工作二十多年來,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常因工作半年幾個月不回家一趟。盡管離家只有幾十里,盡管家中老母親體弱多病,盡管兩個孩子還在由母親照料上學,但是,用他的話說:

“不放心?。〔环判拇禾煨略缘臉涿鐣伙L吹倒;不放心冬天干枯的野草會引起山林火災,不放心參天的杉樹會被貪心的盜賊砍倒”。

“不放心!”就是一個優(yōu)秀林工自覺的責任心,是主人翁意識,更是一種求真務實我為先的精神,有這個“心”,才能吃苦耐勞,再苦再難,無怨無悔。

廣闊的山場資源是林場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熱愛本職工作又勤于吃苦,肯于業(yè)務鉆研的人,則是林場生存發(fā)展的根本。朱安寬堅持以場為家,對林場的一草一木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細心呵護、精心管理。二十多年不知放棄了多少節(jié)假日,放棄了多少兒女繞膝的天倫之樂,放棄了多少父母病床前端湯送藥的孝道。但得到了多少呢?得到了一片參天的大樹,得到一片安靜祥寧的山林,得到了一個綠色森林家園。對于自己的付出,他心中只有一個字“值”。

18、紀念之地——“小林海”

來到黃柏山,不能不看“小林海”。就像到了北京,不能不登長城一樣。那是黃柏山人的紀念之地,那里有原始森林的遺存,也有當今黃柏山人奮斗的碩果,蘊含著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有位作家這樣寫黃柏山的小林海:

不到黃柏不識林,

原始山中草木俊。

蒼松濤吼驚天地,

雜灌浪涌綠乾坤。

老藤攀附野趣濃,

盤松錯節(jié)古意新。

不辨西東因為何?

滿目大樹遮天蔭。

小林海在黃柏山老場部即法眼寺的東南方,是典型的三省交界處,東與安徽省的金寨縣交界,南與湖北省麻城市的獅子峰為鄰。

順著新修的無念湖往南走,一條蜿蜒的山路直通小林海。翻過一道山梁,遠遠看見一顆古松,巍然屹立在山口上,枝葉蒼勁虬曲,綢密的松針如華蓋遮空,酷似黃山迎客松。這是一顆千年古松又像一名威武的衛(wèi)士,默默站立著,守護著。鉆進原始森林,一株株高大的松樹,筆直挺立,高聳云端,每株都有兩人合抱粗。這片松林大約有200畝。林內空氣濕潤,長滿荊棘葛藤。頗有熱帶雨林奇觀。夏日,碧濤洶涌,霧氣騰騰,徜徉于此,神清目爽,身心舒暢。冬日,玉樹瓊枝,冰雕玉徹。

小林海內還有幾排戰(zhàn)壕。默默地排在地上,仿佛在述說當年的輝煌。這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28軍在此幾次戰(zhàn)斗留下的遺跡。想當年,紅四方面軍西入川陜之后,紅28軍政委高敬亭率領留守人員,轉戰(zhàn)堅守在大別山區(qū),在國民黨反動派數次“圍剿”中,艱難地堅守了三年,贏得了“三年紅旗不倒”的美譽,因而也在蘇區(qū)革命斗爭史上,留下了不朽篇章。

爬上小林海的山頂,就是人們所說的“江淮分水嶺”。順著山勢,雨水往南,流向長江,往北,則流向淮河。

小林海內不僅生長著天麻、靈芝、茯苓等珍貴藥材,還有狼、野豬、野雞、野兔等野生動物。傳說很久以前,這里盛產一種藥材——黃檗,山溝里住著一條青蛇,晝夜守護著這方圓百里的森林。由于常飲溶有黃檗的水,修行成龍。青蛇得道后,更加摯愛這片土地,保佑這里年年風調雨順,萬物皆興??墒翘焐系幕鹜跣强粗辛诉@里的黃檗,起意搶奪,遭青龍阻攔,遂縱火燒山,青龍吐盡體內全部清水,救下了小林海,而自己卻累死在小林海旁邊。人們見狀,非常悲痛,就地掩埋了這個護林勇士。埋葬之地,就是今天鄂豫兩省的交界處——“小界嶺”。

其實,小林海的幸存,還另有出處。上世紀50年代,左傾風潮之時,全國各地都在煉鋼鐵,因為中國急需要在近期內趕“英”超“美”。作為政治任務,遠離縣城的黃柏山免不了也要大煉鋼鐵。

一時間,大片樹木被砍,家家戶戶收集鐵器,連法眼寺內的古鐵佛也被推進了熔爐。小林海本來也在劫難逃,因林工們想,林場是要有樹的,都砍完了何以叫林場?于是集體抗議,當時,李景堂、張培叢、杜復道等人,也心疼這片林子,便也參加林工抗議的隊伍。大家堅持數天,據理力爭,后來這片林子才得以幸存下來。

想當年,大躍進、大煉鋼鐵運動震動全國,商城縣于1958年的9月,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千千萬萬小高爐的鋼鐵生產運動”,實行人海戰(zhàn)術,成片砍伐森林,共建成大小高爐11820座,高產衛(wèi)星一個接一個,日產生鐵達12567.5噸,產鋼1088.75噸,形成了“小、土、群”生產經驗。國家冶金部,河南省委在商城召開了土法煉鋼現場會,來自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qū)的黨委書記和工業(yè)部長,參加會議。新華社、《人民時報》、《工人日報》、《河南日報》等報道了消息,《人民日報》于10月17日還發(fā)表《讓土法煉鋼遍地開花》社論,放在頭版,一時引起了全國很大轟動。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小林?!蹦鼙4嫦聛?,確實難能可貴。

幾十年了,這片林子越長越茂盛,到現在林場成為享譽國內外的國家森林公園,黃柏山成為旅游景點,供游人參觀游覽,小林海則是著名景點之一,游客必到,并留連徘徊,贊嘆不已。

19、春風又綠黃柏山

歷史推進到了21世紀。

世紀之初,黃柏山又是一番景象。

由于文革等一個接一個運動,林場場長走馬燈似的,一個接一個的變換,好幾任場長都是黑發(fā)來白發(fā)走,為林場確也費盡了心思。20世紀80年代末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打工潮此起彼伏,人們生活出路多了,偷樹的便漸漸少了。林場護林壓力減輕,經營卻陷入困境。林場每年5000到1萬畝的撫育間伐規(guī)模,所得收益已入不敷出。而且,林場仍有三分之一的護林點不通路、不通電,林點住宿條件破爛不堪。這時候,整個黃柏山雖還算得上一個像樣的林場,但有的地方砍伐過度,樹木凋零,就連林場大院也是雜草叢生,朽木成堆。上級來人視察,竟找不到大門在哪兒。全場有員工200多人,工資兌現不到60%,拖欠民工工資、職工保險、銀行貸款等累計達300萬元。林場的發(fā)展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

2002年初秋,余英祿被組織上安排到黃柏山。任黨委副書記、副場長并主抓全面工作。之前,他是長竹園鄉(xiāng)的副書記、副鄉(xiāng)長,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山里人,也是一個當過兵的人。與他同時安排的,還有廖家福,也是副書記、副場長。

對于余英祿來說,是受任于困窘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來之前,好多親朋好友都勸他:

“那地方真莫去啊,踏進去就拔不出來了?!?/p>

他沒聽從勸告,毅然走進了黃柏山。

上任伊始,余英祿在林區(qū)轉了一個星期,與職工座談,深入林點調查。經過摸底,他感到林場的狀況比他想象的還要糟糕。當時的林場,體制弊端十分突出,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場屬經濟實體,有的瀕臨破產,有的慘淡經營;職工工資只兌現不到60%,還長期拖欠;銀行債務逾期,無力償還。林場已陷入“越窮越砍,越砍越窮”的惡性循環(huán)。

掌握了詳實的第一手資料之后,余英祿算了二筆賬,一是收支相抵,緊打緊算年缺口資金100萬元以上;二是可采伐木材最多維持到2010年,之后至少5年以上青黃不接。

形勢非常嚴峻。延緩一刻,就意味著危機更近一步。余英祿說:

“把這些樹像孩子一樣撫育了幾十年,為了‘吃飯把它砍了,真不忍心。而且砍了,就沒有了!職工們都不答應。寧可人下崗,不讓樹下崗!”

軍人出身的余英祿沒有猶豫,決意直面矛盾,迎難而上,銳意改革。他們敢為人先的勇氣,超乎尋常的膽略,開商城縣事業(yè)單位人事用工改革之先河,在全場首先徹底打破干部和工人界限,實行“公開、平等、競爭、擇優(yōu)”的競爭上崗制度,推行全員合同化管理模式。并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重新確定二級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過去的二級機構負責人全部免職,然后在全場范圍內公開競聘二級機構負責人,由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改革委員會,由競職者發(fā)表演講,以及兵選將,將選兵的方式,來確定各二級機構負責人。所有錄用人員一律簽訂為期二年的聘用合同,合同期滿,重新競聘。富余人員采取停薪留職、場內退休、領取固定生活費、買斷工齡、待崗等方式妥善安置。

那是2003年的春天,黃柏山林場不亞于經歷了一場地震。4個機構被精簡,149人被分流,木竹貿易公司、木器加工廠、人造板場等幾個虧損嚴重、扭虧無望的企業(yè)被果斷關停;對經營不善但有發(fā)展?jié)摿Φ牟鑸@、銀杏園、招待所,實行承包經營,使其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

按說,經過“地震”,分流人員如此之多,改革力度如此之大,黃柏山應該亂得無法收拾,畢竟是200多人的機構呀,可實際情況是干部職工理解這次“地震”。他們意識到了嚴冬過后是春天,春天的黃柏山是生機勃勃的。因而沒有一個鬧事的,沒有一例上訪事件。這在林場發(fā)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也具有里程碑意義。殊不知,成功的背后往往是巨大的付出。這里面傾注了余英祿多少心血和汗水!多少次,他與班子成員徹夜分析每個職工情況,全場200多名職工一一過濾;多少次,他在大會上慷慨陳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多少次,他專程外出學習,借鑒成功經驗。

余英祿曾語重心長地對林工們說:

我是個不善言談的人,但我理解大家的辛苦。我們的林業(yè)工人長期堅守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不能照顧雙親,不能照顧妻兒,面對沒有路、沒有信號、沒有電視,林點破舊簡陋等環(huán)境,與狼蟲為伴,與樹木為伍,冒著嚴寒酷暑,頂著風霜日曬,穿梭于叢林荊棘之中,奔波于高山險壑之間,煉山、整地、挖槽、栽植、撫育、砍灌,滿身是土,滿臉是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綠了荒山白了頭,獻了青春獻子孫”,用青春和熱血,營造了黃柏山的萬頃林海,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群眾思想守舊等重重困難,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既是領導決策者,又是具體執(zhí)行者,常年累月,頂風傲霜,披星戴月,奔波于山嶺之間,堅守在施工工地,對待群眾耐心疏導,說服教育,對待工作隨叫隨到,一絲不茍,用勤勞和智慧,構筑了黃柏山發(fā)展建設的戰(zhàn)斗堡壘!

余英祿實施一系列舉措,離不開一個人,就是廖家福。廖家??梢哉f是他的得力助手。

1989年6月,廖家福從信陽林校畢業(yè)后,被分到黃柏山林場,在節(jié)巴沖林點當技術員和護林員,一直干到1995年3月,調到林業(yè)局在林業(yè)科技研究所當副所長。2002年8月,第二次回黃柏山林場,受組織委派,與余英祿一起,當副書記兼副場長。不久,余英祿被提為黨委書記,廖家福提為場長。所以說,余英祿推進的每項工作,都與他有關,少不了他的支持配合與沖鋒陷陣。廖家福說:

“我跟余英祿一起工作,主要是角色定位搞得好。余抓方向政策,提思路,我主要是抓落實。所以,我們一起開展工作十分協調?!?/p>

對此,余英祿說:

“想干好一件事,就要像躺在床上翻燒餅一樣去思考,有了好辦法,只要肯吃苦,并積極去干,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p>

于是黃柏山林場沖開了一條自救的生路,掙脫了發(fā)展桎梏。機制順了,前進的動力也被重新激活,職工有了干勁,林場重新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至2007年底,林場還貸170萬元,爭取項目600萬元,職工年平均工資增加5000元。這個經驗,被省林業(yè)廳向全省推廣。

黃柏山又迎來了新一輪春天。

20、聚力和借力

可以說,余英祿是黃柏山林場新一代開拓者,翱翔林海藍天的領頭雁。

重組林工隊伍,收納大中專畢業(yè)生,強化科研隊伍,重新訂立規(guī)章制度,使林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發(fā)展空間。

改革之后,凝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有了可以沖鋒陷陣的隊伍,林場的發(fā)展便是首要問題。

余英祿絞盡腦汁,想到了巧借外力。那時,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林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建設,出臺了一系列發(fā)展政策。余英祿便組織了一隊人馬,千方百計爭跑項目。一年數十次地跑北京,上鄭州。只要聽到可以爭取的信息,他馬上領著人馬去跑。

有一次,到北京跑貧困林場的項目時,他并不認識國家林業(yè)局的任何人,硬是憑著一個基層林業(yè)工作者的滿腔熱情和執(zhí)著精神只身前往,由于無法事先預約,他沒別的辦法,就只好站在領導辦公室門前靜靜等候。當要找的領導上午開完會回辦公室時,他忍著嚴重結腸炎和關節(jié)炎的病痛,在辦公室前已經站了近6個小時。聽了他的自我介紹,這位領導十分驚訝,感動地牽著他的手到辦公室里坐。

很多項目,他都是這樣跑下來的。

為了節(jié)省,他的包里常年裝著方便面和大水壺。渴了,喝口涼開水;餓了,啃口方便面。有一次在去往鄭州的路上,他的胃病犯了,中午吃飯時干方便面吞不下去,隨行的同志要求到路邊餐館吃頓熱飯,余英祿硬是不肯,只是到服務區(qū)用大鐵腕接碗開水跑方便面將就著吃。

余英祿是個出了名的“工作狂”。這是所有了解他的人都知道的。他一年中呆在家里的時間屈指可數,更沒有節(jié)假日、雙休日。黃柏山林場900平方公里的山山嶺嶺,溝溝壑壑,他都攀登過無數遍。為了考察大牛山二環(huán)路的線路,他披荊斬棘,深入實地測量察看,餓了啃塊干饃,渴了喝口泉水。為了考察黃柏山大峽谷人行步道的鋪設,他強忍關節(jié)炎病痛,帶領技術人員攀巖越澗,幾天就磨破一雙鞋。他和他們同事們,常常上山一身汗,下山一身泥。

常年緊張的山區(qū)工作,使余英祿染上了風濕、關節(jié)炎、腸胃炎等疾病,孩子上學他從未管過,妻子病重他很少守候,就連年過八旬的老母親他一年也沒去看望過幾次。十余年來,正是他戴著草帽,穿著解放鞋,搭著汗毛巾,不停地穿梭在山林、工地或田間地頭的身影,激勵和造就了黃柏山這支敢打能拼善贏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才使全場干部職工找到了成功,看到了希望,贏得了跨越發(fā)展,挺起了大山的脊梁。

同余英祿一樣,廖家福也是一心撲在工作上。2008年,他到鄭州住院,搞膽囊摘除,剛做完手術沒幾天,林場要跑風電項目。因為他們接到信息,國家林業(yè)部負責這個項目的司長要出國,大概要一個月時間,所以他們要趕在他出國之前,報批手續(xù),不然事情就耽誤了。聽到這個信息,廖家福手舉吊針瓶與場部一位同志一起坐火車到北京,見這位司長。陪同的妻子心疼得直哭。

還有一件事情,讓林場人很難忘。2013年臘月二十四,棗樹榜的一片林子失火,廖家福帶人去救火。當時他腰間盤突出,疼得不能動彈。接到通知后,趕緊找了個昌河車,帶人去打火。那天,風特別大,火滅得也十分艱難,連縣里的周哲縣長也帶人趕了去。火撲滅之后,廖家福也累壞了,只能平躺著,不能動,也下不了山,在林點請醫(yī)生去治療,到臘月二十八才被人抬回場部。

所以說,那一段時間,林場的工作干得出色,與他們的辛勞苦干、忘我精神是分不開的。

這種作風,開始的時候讓身邊很多同事都受不了,認為自己倒了大霉跟錯了人,平白跟他吃了很多苦頭,可后來當看到林場積弱積貧的局面開始扭轉后,大家才真正理解他。從這以后,林場人都逐漸效仿這種簡單、節(jié)儉的生活方式,并把這種方式運用到其他工作上,逐漸形成了“艱苦創(chuàng)業(yè),以場為家,奮斗進取”的黃柏山精神。

大約用了5年的時間,通過艱苦努力,黃柏山林場爭取到了退耕還林、荒山造林、世界銀行貸款、種苗繁育、護林防火、交通通訊、以工代賑等10多個項目,爭取資金1000多萬元。用這些錢,確保了10余萬畝森林的撫育、間伐、改造;用這些錢,先后新建、改造了兩座綜合辦公樓,占地10余畝的銷售貨場;還是用這些錢,新修或硬化5條60余公里的林區(qū)道路。新架設通往林區(qū)各林點20多公里的高低壓線路。場部大院進行了美化、綠化,實現了職工全員納入養(yǎng)老保險。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根本改善,黃柏山林場的社會形象也得到全面提升。

還有擴充陣地的事情。

廣闊的山場資源是林場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余英祿發(fā)現,農村稅費改革之后,許多村負債累累,沒有精力去發(fā)展照顧山場。同時,打工潮的興起,使許多農戶的承包山場被荒廢,無力去管去問。于是,他決定抓住這一機遇,租賃社會山場造林,走“租賃山場、擴張規(guī)模、荒山造林、培育資源”的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子。

當時,我國的許多地方林場為了生存下去,都在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山場租給社會,以減輕壓力。黃柏山林場反其道而行之,這在全國是沒有先例的,因而在全省引起了轟動,新聞媒體記者也是接踵而至,以探究竟。

黃柏山林場先后與林場附近的長竹園鄉(xiāng)、達權店鄉(xiāng)的4個村組達成協議。投資400多萬元,租賃山場4.1萬畝,將林場的面積擴大了近一倍。同時,對所租賃的山場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荒山造林和低產林科學改造。從而使林場的發(fā)展空間更大了,一躍成為全國有名的中型林場。

21、蔥翠的群山

站在海拔1300多米的九峰尖向四下望去,整個黃柏山林區(qū)是滿目青山,層林盡染。然而,林業(yè)作為高投入低產出的產業(yè),怎樣才能進一步拓展發(fā)展空間呢?而且,要想擁有更大的發(fā)展,就必須有更新的思路和更加高遠的奮斗目標。在一仗接著一仗打的同時,余英祿看到了黃柏山林場發(fā)展旅游業(yè)的潛在優(yōu)勢。以十多萬畝的林區(qū)為基礎,依托溝壑縱橫,溪流蜿蜒,泉水叮咚的森林風景資源,發(fā)展集觀光、度假、健身、科普教育及探險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生態(tài)文化旅游。

從2006年開始,國家、省、市對生態(tài)建設高度重視,商城縣縣委政府也提出了“旅游興縣”的號召,推出了一系列機制、措施。這對黃柏山來說也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余英祿趕緊組織場部領導班子開會,決定轉換經營機制,將今后發(fā)展森林生態(tài)旅游經濟作為林場發(fā)展的戰(zhàn)略重點和主攻方向,全力實施旅游開發(fā)。他們高起點謀劃,全方位開放,在保護中建設,建設中保護,實施了由單一營林生產,向旅游產業(yè)雙向發(fā)展的戰(zhàn)略大轉移。

首先,解決思想觀念問題。一方面,他率領一班人與職工促膝談心,向他們介紹發(fā)展旅游業(yè)的美好前景和良好效益,解除他們的疑慮。另一方面,積極組織干部職工到縣內外其他景區(qū)學習參觀,他們租了個中巴車,跑遍了本縣的金剛臺、湯泉池、觀音山、西河等景區(qū),還到了安徽的天堂寨、洛陽的重渡溝等景區(qū),不管是成功的,還是正開發(fā)的,他們都看,總結學習人家的經驗教訓。讓干部群眾親眼看到發(fā)展旅游產生的效益,親身感受到旅游產業(yè)的巨大活力,進而增加開發(fā)生態(tài)資源、發(fā)展旅游經濟的信心和活力。

其二,解決資源保護問題。開發(fā)和利用資源,首要問題是如何保護資源。黃柏山林場除了與長竹園鄉(xiāng)、達權店鎮(zhèn)共同建立聯合管理站,責任到站,責任到人,以加強保護森林資源的安全以外,還加強森林培育,以“少采伐、大發(fā)展、多保護”為指導思想,限制木材的采伐量。這個措施的實施,只幾年時間,就使整個林區(qū)的林相更加美觀,更加吸引人,林中的野生動物也明顯增多,開車走在林區(qū)公路上,就經??吹剿墒?、野兔、黃羊亂跑,野雞亂飛。2001年,黃柏山被批準設立為河南省省級森林公園,2006年這年,經過多年的申報爭取,黃柏山林場被國家林業(yè)部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取得了國內許多著名景點,如張家界、九寨溝一樣的待遇,也使黃柏山林場有了一張最珍貴的名片。奠定了輝煌發(fā)展的前景基礎。

第三,解決旅游基礎設施問題。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基礎,而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配置則是旅游景區(qū)的骨架。從2005年到2007年,實際只兩年的時間內。黃柏山林場通過多方籌措,投入1000多萬元資金,圍繞森林公園建設,不斷改善了基礎設施。

開通了黃柏山大峽谷5300米石級登山游覽步道;

完成天池賓館及其配套設施建設;

完成大別山文藝家創(chuàng)作基地;

協助河南維特電力公司,積極推進黃柏山風電場建設;

配合交通局、長竹園鄉(xiāng)完成新場部至黃柏山老場部11公里長黃柏山旅游路二期工程。

自主投資完成天池至天池賓館、二窯至小界嶺2公里水泥路,百戰(zhàn)坪村至天池8公里水泥路。

還有界巴沖“古經茶閣”,森林公園景觀大門和萬丈崖瀑布等景點建設。

第四,解決后續(xù)投入問題。旅游業(yè)是新興的朝陽產業(yè),想要高產出,必須高投入。林場借鑒張家界、云臺山等地做法,即“誰投資、誰受益”原則,鼓勵企業(yè)、機關、團體和個人投資開發(fā)黃柏山旅游產業(yè)。為了招商引資,余英祿再次率領一班人到北京,跑武漢,去鄭州,多渠道多方面宣傳黃柏山,聯系客商。先后聯系并確定了河南泛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大別山作家創(chuàng)作基地充實、完善并美化項目;北京天時建設投資公司合作開發(fā)黃柏山旅游資源項目;風力發(fā)電場項目。其中與北京天時建設投資公司聯合開發(fā)打造中原一流,國內先進的“世外生態(tài)樂園、佛教文化勝地”的項目最為引人注目。該公司投資1.8億人民幣,規(guī)劃實施后,確實使森林公園的景觀大為改觀,使黃柏山旅游景點真正走上規(guī)范的發(fā)展道路。

林場緊緊圍繞“建設旅游精品,創(chuàng)造旅游名牌”目標,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先后啟動50多項旅游開發(fā)重點工程,招商簽約引資近30億元,打破了制約發(fā)展的資金瓶頸,為旅游景區(qū)建設引進了活水。隨著項目的一個個實施,現在來到黃柏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她獨特的森林景觀。小林海原始森林,天池千畝竹園,大牛山萬頃松濤,小黃山杜鵑林,前河村紅樹林,王后沖紫荊園等遍布山間。形成了河南省面積最大林相最好的人工林海,擁有全省集中連片面積最廣、長勢最好的天然楠竹林基地,森林覆蓋率高達97%。

還有迷人的自然景觀。高大挺拔的千年古銀杏,蒼勁虬曲的古迎客松,神奇的搖錢樹,古老的麻櫟王,青檀、白檀等古樹名木各領風騷,鬼斧神工的九峰尖、蠟燭山、雞鳴峰、大峽谷、棋盤石、將軍石、天狗石、金龜探海石等奇峰異石,星羅棋布;如夢如幻的九峰云海、東峰松濤、萬家山晚霞、天池竹影、碧波蕩漾的無念湖、三潭映月、銅鑼潭瀑布、萬丈崖瀑布等云海飛瀑,氣象萬千,神奇迷人。

以及她悠久的人文景觀。聞名全國、享有“楚豫禪寺”之稱的明代建筑法眼寺,省重點保護文物息影塔,底蘊深厚的古建藝術精品花潭書院,以及久負盛名的黃花嶺、跑馬場、姑嫂潭等讓人流連往返的景觀,均留下了南宋著名詩人張元干、明代大思想家李贄、公安派三袁、名臣梅之煥等文人雅士的許多故事,以及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皮定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

總之,黃柏山景區(qū)現共分為六大景區(qū);即法眼寺佛教文化區(qū),大峽谷生態(tài)野營區(qū),天池森林沐浴區(qū),九峰尖登山探險區(qū),九潭谷山水觀光區(qū)。

黃柏山,確實是一片蔥翠迷人的群山。一個全新的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亦神亦幻地初現人們眼前。

22、在拼搏與沖刺中前進

鑒于黃柏山林場的飛速發(fā)展,為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過去黃柏山的格局,也在變化。2007年11月,經商城縣政府縣長辦公會研究決定,成立“河南省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升格為行政副處級單位,并將長竹園鄉(xiāng)的黃柏山、百戰(zhàn)坪兩個行政村劃入管理處管理。2011年10月,鑒于森林公園發(fā)展之需要,商城縣政府第38次常務會議又決定,將長竹園鄉(xiāng)的磨盤山、前河、藥鋪、棗樹塝4個村劃歸黃柏山管理處,管理處辦公地掛兩塊牌子,一個是“國營商城縣黃柏山林場”,一個是“河南省黃柏山森林公園管理處”。自此,黃柏山管理處管轄的國土面積達到20.40萬畝,轄6個村,如果都栽上樹,形成莽莽林海,便成為國家大型林場的格局了,恰巧,一直在奮進與拼搏的黃柏山林場,這些年來,始終沒放棄栽樹育樹,截至2018年冬,他們將園土面積的97%全栽滿了樹,將這一目標增加了實現的可能。

土地多了,人口多了,管理處不僅要實行過去林場的功能,又增加了一個鄉(xiāng)級政府的功能。在按照《河南省商城縣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guī)劃》一步步實施的同時,管理處還要考慮管理轄區(qū)內6000多老百姓的生產、生活。

怎樣才能讓群眾從原始的小農經濟中解放出來,盡快融入黃柏山旅游開發(fā)的大格局?管理處黨委書記余英祿和管理處主任廖家福等一班人,可是花了大量心血。

他們引導群眾在公路沿線大栽毛竹和品質優(yōu)良的果樹,凡栽活一棵,補貼10元。這樣做,不僅豐富了黃柏山的旅游資源,又為群眾創(chuàng)造出新的增收渠道。同時,大力鼓勵發(fā)展高山果蔬,特產種植,禽畜養(yǎng)殖,開辦農家飯店,土特產加工等,不斷為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從長竹園鄉(xiāng)到管理處辦公地,再到黃柏山老場部大廟,一路上農家飯店比比皆是。

有個叫潘道珍的,雖然識字不多,但頭腦靈活。

“1982年林場在這里建新場部,我就搭棚子賣早餐給工人。場部安家落戶了,我也在旁邊蓋了房子。這一片農家樂,數我的房子最老”她說。老伴和兒子一家在北京定居,她硬是不去陪同,“家里山好,水好,空氣好,開農家樂,賣土特產,一年收入五六萬元,我哪舍得走啊?”

在黃柏山景區(qū)擔任導游的熊曉帆,也是地地道道的山里妞,大學畢業(yè)后,和愛人在廣州、佛山等地打拼多年。2016年春節(jié),在家住了一個多月后,她毅然選擇了返鄉(xiāng),放棄了在廣州優(yōu)厚的收入。

“當我爬上九峰尖,發(fā)現這里景色太美了,山是綠的,水是甜的,空氣也是甜的?!?/p>

她高興地說:“離父母近,收入也不低,又能自己帶孩子,咋能不回來?”

大山給年輕人提供了很多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機會,只要肯干,就不愁干不出個樣兒來。

目前,黃柏山依托旅游已發(fā)展農家樂70多戶,運輸商貿戶20多戶。黃柏山的百姓還種植香菇、大別山玫瑰、木耳、鮮竹筍,山野菜等土特產品,靈芝、茯苓、天麻等中藥材,開展油茶、高山茶葉、野蜂蜜等農產品加工,傳統(tǒng)山區(qū)農業(yè)正在向特色農業(yè),觀光農業(yè)嬗變,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成為當地群眾提高生活質量新的增長點。

當然,管理處工作的重心,還是林業(yè)的撫育、旅游開發(fā)和生態(tài)保護。

在維護那一片片蒼茫的綠色的同時,為濃墨重彩地描繪黃柏山,進行最后的沖刺!

為創(chuàng)造國內著名景區(qū),黃柏山進行了幾個重要建設。

首先是重建法眼寺,在從商城走出大別山的成功人士黃道林資助和商城縣政府支持下,恢復古佛道場,讓明代文人袁宏道筆下的輝煌廟宇再現世間。

重建后的法眼寺,氣勢恢宏,飛檐翹角,古色古香,整體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中原地區(qū)較大的禪宗寺院。寺廟仿原貌而建,主要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文殊殿、普賢殿、觀音殿、地藏殿、大雄寶殿、方丈院、藏經閣、法堂等。

有個叫黃景壽的雅士,參觀新建法眼寺之后,在法眼寺長老的邀請下,信筆撰寫了一篇《重建法眼寺碑記》,頗受時人推崇,其碑記曰:

豫南勝地,黃檗名山。水接江淮,地連皖鄂。峻嶺瀑飛,群峰流云,山水之美景不絕;奇松垂崖,蘭蕙遍地,四時之花木常鮮。山靈集雅士,水秀聚群賢。有明無念大師,選址構基,造法眼寺,肇開楚豫禪宗,弘揚六祖大法。袁石公揮筆,作建寺之篇;李卓吾升堂,傳萬世之學。于時晨鐘暮鼓,響徹三山;參禪論道、盛極一時。比丘訪求,不辭路遠;香客膜拜,惟恐行遲。然滄海桑田,盛事不再。伽藍寶殿,摧頹乎風雨;鐵佛法相,彌蹤于浩劫。所幸門前石獅,猶守孑遺;千年銀杏,愈見崢嶸。游客登臨,徒發(fā)黍離之悲;信士扼腕,豈無重光之念?

某既發(fā)弘愿,欲盡一己之微力,集眾人智慧,重建禪寺,再塑金身。始于戊子,至于庚寅。三載于茲,遂克藏事。其間規(guī)模謀畫,鄂中靜緣師、山陰倪曉林君與有力焉。

重建后之法眼寺,占地五萬平米,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四大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法堂諸殿,依山就勢,逐層推進,錯落有致,渾然一體。既展古剎雄風,欲添黃檗勝景。故又辟無念新湖,復李贄舊院。前賢遺澤,于焉重光。

而今而后,此寺為信眾朝拜之圣地,大德修行之凈土。遠紹如來,近光禪門。弘佛法于華夏,揚聲望于中外。是所至望。

接著是李贄書院。這是為紀念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李贄而建,共由花潭客舍、李贄紀念館(專為收藏李贄資料文獻、名人書畫碑刻)、凈心講壇三部分組成。這項工程體現了建筑與生態(tài)的完美統(tǒng)一,依山就勢,盡可能保留一松一竹,一草一木。古樸精美的建筑在青山翠竹蒼松的掩映下約隱約現,更顯得古樸、幽靜而神秘。2012年9月,有國內外專門研究李贄的200多人士參加,并在此舉辦“紀念李贄誕辰485周年忌辰4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后,影響全國的“李贄學術研究協會”就此設立。

院內還有碑刻58塊,皆為中國封建社會文人志士的評價,今人的贊詞,著名美術大師李世南先生所配李贄生活臆想畫。

其中有李贄詩刻較為精到,詩曰:

縹緲高臺走暮秋,

壯心無奈忽同游。

水從蕭漢分荊楚,

山盡中原見豫州。

明月三更誰共醉,

朔風初動不堪留。

朝來云雨千峰閉,

恍惚仙人在上頭。

這是當今馮其庸先生所書。還有一首是中國李贄學會郭預衡先生所書,即:

自是精靈愛出家,

缽隱何必向京華。

知教燕舞臨刀杖,

爛醉睹天雨摧花。

特別是書院大門之上有任繼愈先生絕筆:

天無私覆大道必長,

欲焚而存愈藏愈彰。

此乃為歐陽中石先生所書。

還有張建業(yè)先生評價李贄,也甚為貼切:

明心見性倒翻千古是非人稱膽氣粗;

焚書不焚藏而不藏天下聞名李卓吾。

在弘揚黃柏山厚重歷史文化的同時,他們還對周圍環(huán)境進行點綴充實。這就是修建無念湖。這也是為紀念黃柏山開山祖師無念禪師而修。湖水面積200畝,能蓄水40萬立方。此處過去為黃柏山最大的盆地,歷史上被稱為“聚寶盆”、“金盆跳鯉”之地。中間有鯉魚山,此山現為湖中的鯉魚島。因之形成了鐘靈毓秀的高山平湖風光,不僅方便了當地百姓種田灌溉之需要,更重要的是調節(jié)了下游景點萬丈崖瀑布流水量,形成萬丈飛瀑的壯麗景觀。

另外,管理處為響應國家新農村建設的號召,加之周圍高山原住民搬遷之需要,修建了黃柏新村。新村位于湖北與河南兩省交界處,亦處無念湖邊,是河南東南角最邊遠的一個村莊,也是省級重點貧困村。在河南省信陽市農村改革試驗區(qū)建設中,被列為改革試點村。新村的建成,收容搬遷了100多戶人家。新村均為徽式建筑,寬闊的廣場,整齊干凈、風格古樸的民居,群山環(huán)抱,碧水相依,舒適美麗,和諧而典雅。住進村的農民,紅紅火火地開起農家餐館、旅館,土特產商店。從而使過去貧困閉塞、溫飽難系的農民,一步步走上了奔向小康之路。

睿智改革讓經濟危困的舊局面煥發(fā)出勃勃生機,科學的經營又使過去名不見經傳的小林場變成了生態(tài)航母,而旅游開發(fā)則使沉寂了數百年的荒涼之地變成了人人向往的生態(tài)樂園。黃柏山,基本形成了六要素齊備的旅游服務網絡,森林旅游產業(yè)已進入全方位、快速度、大發(fā)展的嶄新歷史時期。

今天,黃柏山那掩映于茫茫林海間,古樸典雅的“息影塔群”、莊嚴肅穆的“法眼寺”、鐘靈毓秀的“無念湖”、大別山第一瀑“萬丈崖瀑布”、豫南第一谷“黃柏山大峽谷”、豫南最高湖“黃柏山天池”等一處處靚麗美景,以及那茂密蔥郁的萬頃林海和生機盎然的新農村、新林點、新公寓、新辦公區(qū),無不折射出黃柏山“破繭化蝶”的嬗變,一個朝氣蓬勃、霞光四射的嶄新林區(qū)呈現在世人眼前。

23、華麗的轉身

204省道從長竹園鄉(xiāng)的藥鋪村穿過,直達黃柏山老場部。昔日的老場部,現已按規(guī)劃,修葺并新建成古典建筑法眼寺,李贄書院,辟為佛教文化旅游區(qū)。

2006年,黃柏山申報國家森林公園成功。從此,養(yǎng)在深閨的黃柏山山門洞開。

林場人都說,雖然黃柏山地處大別山深處,位置很封閉,但我們的腦子不封閉。

2000年以來,隨著以生態(tài)建設為主的林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我國采取了禁伐限伐政策。最著名的是湖南張家界林場,還有山東原山林場為代表的一些國有林場,依托森林資源和自然山水謀求轉型,生態(tài)旅游順勢興起,引起了國人乃至世界的關注。

余英祿被視為黃柏山新一代開拓者。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這是余英祿經常勉勵林場職工的話。

2003年5月2日,余英祿帶領林場班子成員;到湖北省黃岡市國有吳家山桃花沖、薄刁峰等林場考察學習國有林場經驗。

2005年10月,商城縣政府副縣長周天明又親自陪同余英祿和縣林業(yè)局長鄭孝新到湖北省竹溪縣考察國有林場以場帶村的經驗。

黃柏山的下一步怎么走?林場一班人經過醞釀和深思,決定發(fā)展旅游業(yè),讓生態(tài)產業(yè)化、產業(yè)生態(tài)化,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黃柏山要有大動作了。

從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租賃社會山場造林到旅游開發(fā)建設,哪件事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資金缺,阻力大,困難多。但余英祿就是有這個性格。

“只要有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勇氣,就沒有干不成的事?!彼f。

他從不輕易向上級伸手,從不輕易向領導講困難,只要自己有一點辦法,就極力去把事情辦好。不顯山,不露水,不知不覺中打了一個又一個漂亮仗。

2006年,林場成立了黃柏山林場旅游公司,小試牛刀,初戰(zhàn)告捷。第二年,青山飛來金鳳凰,北京天時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與黃柏山聯姻。

為便于旅游開發(fā)和生態(tài)保護,商城縣成立黃柏山國家森立公園管理處,把附近的藥鋪、棗樹榜、百戰(zhàn)坪等6個行政村劃入管理處,賦予林場社會管理職能。林場的行政規(guī)格,也由過去的正科級升級為副處級單位。

這樣一來,黃柏山林場成為全省唯一實行場轄村管理模式的國有林場,國土面積達20.4萬畝,林地面積18.9萬畝。

短短幾年,注入資本的黃柏山,猶如打通了“任督”二脈,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各方面都有出色的展現。

滿山遍野,郁郁蔥蔥,林相引人。林場活立木總蓄積量達9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97.2%,這二項都是全省第一。

茫茫的林區(qū),就是一座浩淼的水庫。2006年,一位水利專家為黃柏山林場森林涵養(yǎng)水源的價值算了一筆賬:這一片森林,每年為下游鰱魚山水庫輸入1.6億立方米的水。而鰱魚山水庫則是商城、固始兩縣的大水缸,不僅提供生活用水,還使160多萬畝土地旱澇保收。

如果你漫步在黃柏山的林間,聽松濤陣陣,溪流淙淙,會時不時驚起一群鴨雞或幾只黃羊。路邊松樹上的松鼠抱著兩只前爪頻頻作揖,俯下身,采幾株山野菜或山蘑菇。抬起頭,松林間露出幾許藍天或者斜射著一縷縷陽光。

負氧離子被形象地叫做“空氣維生素”。2014年,中國林科院首席專家王兵研究員和河南省林科院李良厚研究員聯合在黃柏山測試空氣負氧離子濃度,其瞬間峰值每立方米高達47.8萬個,而在一般城市,空氣負氧離子濃度大都每立方米幾百個,拿個塑料袋迎風一?,里面裝的竟全是純氧氣。真正是一個神奇的森林氧吧。

最引人注目的是公路。從縣城到長竹園鄉(xiāng)已修建好了S216省道,而從長竹園鄉(xiāng)到林場,過去一直都是塵土飛揚的土路,現也升級為寬闊的204省道。60余公里的旅游干線循環(huán)公路,東接安徽金寨縣,南連湖北麻城縣,西通河南省的新縣。所轄6個村的村組道路也全線貫通。曾任林場副場長的劉德炳高興地說:

“以前,年度生產檢查分兩個組也得花半個月才能走完,現在到邊到角,兩天就能搞定。”

從靠種樹賣樹為生,到護樹看樹為業(yè),古樸厚重的黃柏山,隨著時代的步伐,給人們來了一個華麗的轉身!

隨著法眼寺、息影塔院、無念胡、李贄書院、東大山“小天池”,7公里大峽谷人行步道探險等眾多景點陸續(xù)開發(fā),2014年,黃柏山被評為4A級旅游景區(qū),正走向規(guī)范成熟的知名景區(qū)范疇,參觀游覽者日漸增多,節(jié)假日境內接待不暇。一些重要的國際、國內攝影賽事在這里舉辦,許多重要領導人來此視察、調研并徘徊流連。2018年,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彪來黃柏山,對黃柏山的生態(tài)贊不絕口,給予了很高評價。此前,還有曾當過省委書記的候宗賓、宋照肅、王茂林、徐光春、以及支樹平、張耕、彭述杰等領導同志,都曾在黃柏山樹林蔭涼下駐足,感慨于這片茫茫林海。

黃柏山生態(tài)魅力與日俱增。

曾任商城縣委書記的詩人李紹文,為黃柏山專門寫了一首歌,曰《黃柏山之歌》:

密林深山,飛瀑流泉,

鳥語花香,小溪潺湲,

松濤陣陣聲動地,

竹海茫茫葉蔽天。

登臨黃柏山,

不知天上人間;

登臨黃柏山,

人人都是神仙。

對弈幽篁,漫步林邊。

峽谷探幽,仙寺參禪。

春賞杜鵑冬品雪,

夏戲肥鯢喲秋觀泉。

登臨黃柏山,

不知天上人間。

登臨黃柏山,

人人都是神仙。

河南著名民間藝術家張希和(泥猴張)先生,在游覽黃柏山后寫道:

霧起云落峰,

七彩林海朦朧。

山花野果香,

游人如醉如夢。

難醒!

難醒!

勝似云游仙景。

作家陳有才寫道:

來黃柏山采風

讓我非常懷念

60年代初期

我在大別山區(qū)采風的日子

我像民間傳說中的孩子

跟著山闖子走

毫無目標的

走哪算哪

走哪吃哪

走哪住哪

至今在我的詩中

還留有那次采風的影子

作家余水這么寫道:

雞鳴三省曉吳楚,

水分兩面入江淮。

靜寺深藏老林中,

飛瀑高懸云山外。

奇石爭扮眾生相,

珍鳥齊奏古曲牌。

更喜酷夏六月春,

避暑請到黃柏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黃柏山下長竹園長大的作家余英茂,曾經出版過一本《黃柏山情思》,他用濃濃的鄉(xiāng)情寫道:

“我像愛大山一樣愛那些作為我父老鄉(xiāng)親的山民們,我后來把他們比喻成為烏柏樹——這是大別山區(qū)最最普通的、最具有特色的一種樹。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他們默默地疏疏落落地,然而頑強地站立在田邊、地頭,村旁、溪畔,傘骨似的撐起一片綠蔭,枝條虬曲,謙遜地向大山躬著腰,樸實,厚道,真誠?!?/p>

黃柏山在人們的眼中,已經不是昔日的黃柏山了,她正全力以赴向5A級旅游景區(qū)邁進。

黨的十八大以后,生態(tài)文明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森林資源的精華板塊,國有林場迎來了發(fā)展的春天。國有林場被定為公益性事業(yè)單位,重新納入財政預算,由利用森林獲取經濟利益為主,轉變?yōu)楸Wo森林提供生態(tài)服務為主。

黃柏山林場的華麗轉身,使世人刮目相看。

于是,大批新聞媒體記者蜂擁而至?!度嗣袢請蟆贰掇r民日報》《中國林業(yè)報》《中國村鎮(zhèn)百業(yè)信息報》等爭相報道。2018年2月28日,《人民日報》評論部李長虹先生在該報發(fā)表“牙縫里省出來的人工森林”,上面寫道:

生態(tài)文明建設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能力,需要科學知識和制度建設的支撐

空氣負氧離子濃度多年保持高水平,河南全省森林覆蓋率最高,集中連片人工林面積最大、林相最好、活立木蓄積量最多……不久前,筆者來到河南信陽商城縣黃柏山林場,看到了又一片壯觀的人工森林。靜聽時,流水潺潺;起風處,松濤陣陣。置身其間,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妙。

兩年前,黃柏山林場和河北塞罕壩林場一起,成為原國家林業(yè)局向全國推廣的森林經營“樣板”??粗缃駶M眼蒼翠、林海連天,誰能想到,60多年前黃柏山大小幾十座山峰樹木所剩無幾,每年向淮河重要支流灌河傾瀉泥沙無數。人們形象地稱為,“山高坡陡石頭多,荒草葛藤滿山窩;年年冬季一把火,漫山遍野赤裸裸”。從1956年開始,黃柏山護林人以“綠了青山白了頭,獻了青春獻子孫”的奉獻精神苦干實干,接續(xù)努力,終于為中原留下了一個天然氧吧和綠色海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tài)環(huán)境”。

對生態(tài)美景的這份熱愛,60多年來一直涌動在黃柏山護林人的心間。上世紀90年代,國有林場實行自收自支的改革,黃柏山林場生產經營陷入了困境,樹木一度成為林場職工的“吃飯樹”。后來,黃柏山林場職工“寧可人下崗,不讓樹下崗”,率先實行改革、精減人員。放棄是為了更好地為樹木堅守。當年老員工在回憶這段歷史時說,“這片林子是我們勒緊褲帶,從牙縫里省出來的!”對樹木的呵護,對生態(tài)的珍愛,體現在對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傾注感情、傾注熱愛,最終換來了今天的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生態(tài)文明建設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能力。在黃柏山林場,不僅能感受到對生態(tài)美景的熱愛、對生態(tài)理念的尊崇,更能體會到科學養(yǎng)護能力的提升、制度支撐作用的增強。在林場起步階段,技術員發(fā)現天然黃山松適合本土生長,于是把培植黃山松作為養(yǎng)護目標,提高了養(yǎng)護效率、擴大了種植范圍。經過多年科研探索,林場發(fā)現采取30%的中度間伐強度對黃山松的撫育效果最好,既能增加立木蓄積,也能提高森林生態(tài)效能。后來,這一研究成果在其他地方得到廣泛應用。

在黃柏山采訪,能夠感受到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的努力,感受到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可持續(xù)進程。今年“五一”假期,一位林場退休老職工再次來到黃柏山,“我擔心搞旅游開發(fā),把林子破壞了,在山上仔細轉了兩圈,終于放心了。”這些年,一些開發(fā)商想來開發(fā)高檔別墅,面對數十億甚至數百億元的誘惑,林場堅定地拒絕了短期利益。黃柏山是國家森林公園,發(fā)展旅游業(yè)沒有急功近利,沒有竭澤而漁,而是兼顧短期利益和長遠發(fā)展,統(tǒng)籌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保護,生動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也與黃柏山60多年的努力前后相續(xù)、薪火相傳。這與“牢記使命、艱苦創(chuàng)業(yè)、綠色發(fā)展”的塞罕壩精神遙相呼應。

在黃柏山中有一座明代萬歷年間重建的法眼寺,有近500年歷史,而今又經過多次修建;寺前的兩株大銀杏樹是隋朝末年栽種的,已經有1400多年歷史了,一種“天地與我并生”的境界延續(xù)千年。這恰如黃柏山林場這60多年的堅守:持之以恒保護生態(tài),就能讓美景永駐人間,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河南日報》記者張惠芳于上世紀90年代就對黃柏山林場的成長作過連續(xù)報道。《綠色的旗幟》讓人們知道了中原大地還有一個森林茂密的黃柏山。2018年,《河南日報》記者董林、周巖森、胡巨成、陳慧等又深入黃柏山,撰寫了長篇通訊《青山不老》,他們說:

“大別山腹地黃柏山,有一群可歌可泣的林工,他們一代接一代,扎根大山深處,堅守綠色夢想,用青春和生命,染綠了一座座荒山,寫下了撼人心魄的不老傳奇?!?/p>

《河南日報》的評論員專題評論:

“黃柏山是一座英雄的山,土地革命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無數先輩曾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大別山奇跡。黃柏山又是一座神奇的山,半個多世紀來,黃柏山人以林為業(yè),艱苦奮斗,把林場發(fā)展為全省森林覆蓋率最高,集中連片人工林面積最大,活立木蓄積量最多的國有林場,譜寫出一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創(chuàng)業(yè)史”。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信陽市委書記喬新江在看罷河南日報《青山不老》文章后,激動地寫道:

《青山不老》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好報道。真實記錄了黃柏山林場職工用理想和汗水譜寫綠色新篇章的奮斗歷程。由于工作原因,三十多年來我去過許多次黃柏山林場,見證了林場的發(fā)展變化和林業(yè)職工的創(chuàng)業(yè)奉獻,也深切感受到黃柏山人培育的“紅色”和“綠色”兩筆財富之可貴。今天,我們進入新時代,開啟了新征程,信陽市各級黨委、政府將帶領全市人民努力踐行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認真學習焦裕祿干工作的“三股勁”,在綠色發(fā)展的道路上加壓奮進,永不停息,加快建設生態(tài)經濟先行區(qū),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信陽貢獻。

這正是:

六十年揮舞銀助千山披綠彩

萬千日精雕細琢百里聽濤聲

現在的黃柏山,生態(tài)魅力、人文魅力與日俱增。一代又一代大山的守護神們,也許有的已經老去,但他們執(zhí)著、堅韌的精神卻代代相傳,以其不變的初心、持之以恒的信念接力著。六十年,櫛風淋雨,薪火相傳;六十年,篳路藍縷,玉汝于成;六十年,美麗嬗變,華麗轉身。

確實,十余年來,在商城縣旅游產業(yè)發(fā)展和農林產業(yè)發(fā)展綜合試驗區(qū)建設的大潮中,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山水為體,文化為魂”的發(fā)展理念,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大思路、大氣魄、大手筆、高標準、高品位、硬措施、硬作風、全方位開發(fā)黃柏山。一舉改變了多年來始終以營林生產和小農經濟為重心的單一格局,成功搭建了招商引資謀發(fā)展的大舞臺,唱響了旅游產業(yè)創(chuàng)高效、國家森林公園添色彩的重頭戲。他們先后獲得國家林業(yè)局頒發(fā)的“全國資源管理先進單位”榮譽稱號,中國林業(yè)協會頒發(fā)的“全國十佳林場”,“全國森林防火先進集體”,“國家儲備林示范林場”,“中國森林氧吧”等榮譽紛至沓來。

總之,如今的黃柏山就是一幅美麗的繪畫,濃墨重彩,意蘊深遠;如今的黃柏山更是一首奮斗者之歌,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鏗鏘有力,氣度非凡。

以紀道寶為首的黃柏山新一屆領導班子,也正舉著繼往開來的大旗,認真謀劃科學發(fā)展的新思路,濃墨重彩的描繪黃柏山嶄新未來,他們拒絕了一些開發(fā)商幾十億元建別墅的利誘,堅持生態(tài)文明建設,使得旅游景區(qū)全速向5A級邁進,吸引了更多的全國各地乃至世界的旅游者。

黃柏山的華麗轉身,將這一方熱土定格在祖國飛速發(fā)展、繁榮昌盛的快車道上。

猜你喜歡
黃柏林場
甬優(yōu)1540再生栽培留樁高度試驗總結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場起火了
湖北3家林場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佳林場”
湖南省林業(yè)局評選出2019年全省十佳國有林場和十佳森林公園
一包中草藥
塞罕壩林場向世界詮釋“美麗中國”
黃柏青 廣東水利廳原廳長受審 涉受賄超8000萬元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16年項目
令人驚愕的兩億
阿拉善左旗| 广河县| 民勤县| 五莲县| 宁海县| 贺州市| 玉山县| 台中县| 九江县| 涪陵区| 韶关市| 大连市| 罗田县| 徐闻县| 长寿区| 三门县| 和硕县| 和顺县| 崇仁县| 新丰县| 蓬莱市| 嘉荫县| 阿城市| 三都| 汶川县| 邓州市| 西峡县| 台中市| 平舆县| 子洲县| 留坝县| 罗山县| 雷波县| 苗栗县| 屯门区| 沽源县| 株洲市| 丘北县| 娄烦县| 靖江市| 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