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
摘 要: 本文以九年級“壓強”復習課為例,通過物理概念教學、從個體到小組合作,引導學生探究生活中各種物理現(xiàn)象、自編試題和制作思維導圖,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利用線上物理模擬實驗室、傳感技術和線下傳統(tǒng)物理實驗再探究等教學策略,提高復習課的效率,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傳感器;小組合作;自編試題
文章編號: 1008-4134(2019)20-0002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B
面對信息快速變革的互聯(lián)網時代,怎樣利用信息技術使一節(jié)課的效果更好?如何洞察課堂教學本質,推動自身的專業(yè)成長?并由此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持續(xù)興趣,變得尤為重要.因此在物理復習課教學中要以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導向,探索一些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不斷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質量.
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成為公民后留給他終身受用的東西.物理學科要結合自身學科特點,明確構建對學生發(fā)展有益的核心素養(yǎng).物理學科主要從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和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這四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1],它們之間相互聯(lián)系、共同發(fā)展.
1 注重物理概念教學,彰顯概念教學的科學性、嚴謹性和創(chuàng)新性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不是簡單的文字表述和公式,每個概念和規(guī)律都有發(fā)現(xiàn)的歷程.要讓學生通過物理學史知道一個概念和規(guī)律的發(fā)展過程,加深學生對基礎概念的理解.復習課內容源于課本但要高于課本,物理概念教學中要注重情景創(chuàng)設和思維加工的過程[2].
在“壓強”復習課中,用生活中最常見的礦泉水瓶和一塊海綿引出壓強的相關概念.將裝滿瓶水和半瓶水的瓶子分別放在海棉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再將裝滿水的瓶子正放和倒放到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如圖1所示).實驗結果表明,壓力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而且跟受力面積大小有關.當壓力和受力面積都不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如何判斷呢?通過培養(yǎng)學生設計表格(見表1),運用物理學中常用的比值定義方法引出壓強的定義.
通過比較2、3兩次實驗設置問題,讓學生定量計算1m2面積上所受的壓力(參考水瓶封面說明書參數(shù)).整個過程中,讓學生從定性比較過渡到定量比較,感受物理建模的過程,最終得到壓力和受力面積的比值可以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教師引出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壓強.
2通過自編試題,強化學生科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對于初三物理復習課,學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物理知識體系的建立.通過選擇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或者熱點事物、熱點現(xiàn)象,鼓勵學生自編試題和所學的力、熱、電、光等知識聯(lián)系到一起.比如選擇助力車作為模型(學生作品如圖2所示).學生從助力車導向系統(tǒng)、驅動系統(tǒng)和制動系統(tǒng)入手,通過親身體驗,自編試題,借助思維導圖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并將自編試題與其他同學分享作答,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點評.一方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并從科學用車、文明出行方面內化學生的科學品質;另一方面通過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提高物理復習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試題選編如下.
例1人和車總質量為100kg,若輪胎與地面接觸面積共為20cm2,在正常載人的情況下,電動助力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有多大?
例2電動助力車與摩托車相比有哪些優(yōu)點?
例3秋天助力車在馬路上駛過時,為什么路邊的落葉向馬路中央移動?
例4智能鎖通過無線通信與云端保持聯(lián)系,說明電磁波可以傳遞.
例5車筐底部裝有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在工作時主要將太陽能轉化為.
教師還可以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物理問題,比如公路限重標志(如圖3所示),讓學生通過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然后思考超重帶來的危害,并觀察大型平板車的輪胎個數(shù),總結得出減小平板車對路面壓強的方法,通過過程性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利用互聯(lián)網+教育資源,再現(xiàn)實驗探究過程
教師利用線上線下資源,快速再現(xiàn)物理實驗探究過程,引導學生關注物理模型建構[3].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在實驗中讓學生體驗到發(fā)現(xiàn)問題的快樂和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
3.1利用生活中素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模型建構的核心素養(yǎng)
生活中往往一個常見的小實驗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對比實驗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圖4a中帶蓋的水瓶側壁扎三個孔,讓學生觀察現(xiàn)象.打開瓶蓋如圖b所示,再觀察現(xiàn)象,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會得出結論:瓶中的液體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通過三個小孔流出,而且液體噴射的距離不同,說明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的深度有關,深度越深,液體壓強越大.使用線上網絡物理實驗室資源,讓學生快捷觀察液體內部各個方向的壓強關系,以及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得到初步結論.然后讓學生利用實驗桌上的傳統(tǒng)實驗器材,通過建構模型(圖4①-⑥所示),再現(xiàn)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加深對實驗的理解.
3.2利用傳感技術深度挖掘教材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養(yǎng)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傳感技術應用到生產工具中.比如生活中常見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無人超市、無人駕駛汽車和尋跡小車等應運而生.在教學中,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便捷再現(xiàn)平時教學中無法完成的實驗,深挖教材實驗,結合生活中的傳感技術,利用多種傳感器和數(shù)字采集器,通過自制教具提高學生的科技素養(yǎng).
例如大氣壓強的估測實驗.在物態(tài)的存在形式中,氣體看不見摸不著,平時也感覺不到,因此大氣壓強對于初中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對于大氣壓強的估測,更是難上加難.人教版“大氣壓強”一節(jié)中“想想做做”欄目用吸盤粗略測量大氣壓值,如圖5所示,將蘸水的塑料掛鉤吸盤放在光滑水平板上,擠出里面的空氣.用彈簧測力計鉤著掛鉤慢慢向上拉,直到吸盤脫離板面.記錄剛剛脫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設法算出吸盤與桌面的接觸面積,從而算出大氣壓的大小.這種方法只能粗略計算大氣壓的值,在實驗中很難將吸盤中的空氣排盡導致測量值偏小.對比蘇科版八年級下冊“氣體的壓強”中估測大氣壓值的方法,如圖6所示.
實驗器材:
2ml的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等.
實驗步驟(把相關數(shù)據記錄在表2中):
步驟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盡筒內的空氣,然后用—個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驟二:用細尼龍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使繩的另一端與固定在墻上的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左慢慢地拉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中的活塞剛開始移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近似等于大氣對活塞的壓力).
步驟三:觀察并記錄注射器筒上所標明的容積V,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長度L.求得活塞的橫截面積S=VL.
步驟四:由P=FS計算此時大氣壓的數(shù)值.
表2估測大氣壓值實驗數(shù)據記錄
大氣對活塞的壓力F/N注射器的容積V/ml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長度L/cm活塞的橫截面積S/m2大氣壓的值P/Pa
…
實驗評估:
此實驗可以粗略測算大氣壓的數(shù)值,但會產生誤差.由于實驗前筒內空氣沒有排盡,或實驗時橡皮帽密封不嚴,有氣體進入,這些因素都將使彈簧測力計測得的拉力變小,從而導致測得大氣壓值偏小;考慮到活塞與注射器內壁間存在摩擦力,將會導致測得大氣壓值偏大.
以上兩種估測方法都能測算大氣壓的值,但誤差較大,在測量過程中,不便瞬時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因此通過挖掘教材實驗,整合實驗方法,結合傳感技術,將拉力的變化和氣壓值的變化通過數(shù)據采集器顯示在電腦屏幕上,讓學生將看不見的氣壓變化,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變抽象為具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養(yǎng).
如圖7所示,利用壓強傳感器和力傳感器,首先用注射器抽出吸盤中的部分空氣,用夾子夾住注射器一端,接著在吸盤前側連接力傳感器,后側連接一根細繩,用力去拉細繩,觀察數(shù)據采集器中壓強和拉力的變化情況,直到吸盤脫落.可以在圖8中記錄脫落瞬間吸盤內部壓強和拉力的數(shù)值,通過計算吸盤和豎直平面的接觸面積,最終得到大氣壓、吸盤內部氣壓和拉力之間的關系.通過實驗整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格和學習習慣,達到知識再生成的效果.
4激發(fā)學生潛能釋放,提倡學生終身發(fā)展
人教版教材“大氣壓強”想想做做部分,通過自制氣壓計觀察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復習課中,讓學生提前制作氣壓計(如圖9所示),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情況并解釋原因.對比圖9氣壓計,學生觀察圖10裝置,瓶內盛有水,瓶口用橡皮塞蓋緊,
瓶塞中央插一根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管內水面比管外低,當瓶壁上a、b、c三個小孔的塞子同時拔出時哪個孔會有水流出?讓學生通過和氣壓計對比思考,激發(fā)學生潛能釋放.由于瓶口用橡膠塞密封,瓶塞中央插一根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管內水面比管外低,則b、c兩點壓強大于外界氣壓,a點小于外界氣壓,當瓶壁上a、b、c三個小孔的塞子同時拔出時,b、c兩個小孔有水流出,a處無水流出.通過兩個模型的對比,內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在高海拔地區(qū)空氣稀薄、少氧、燃燒困難的情況下,如何實現(xiàn)火炬的傳遞,以及高海拔地區(qū)邊防哨所如何解決煮飯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對科研工作的敬畏意識、提倡學生終身發(fā)展,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學生的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主體驗、感悟、類化和遷移逐步形成的.在物理復習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的優(yōu)越性[4],讓學生盡可能多地開展分組實驗,小組合作參與探究性實驗的設計和研究,學校要盡可能多的以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為載體,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比賽的機會,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模型構建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范佳午.2017版和2003版《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J].物理教師,2018,39(09):2-4+8.
[2]邢紅軍,靳萱.中學物理實驗操作評價研究[J].物理教師,2018,39(08):50-52+55.
[3]張永杰.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實踐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7.
[4]黃國龍.基于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培育的物理課程建設[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4(01):3-7.
(收稿日期: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