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深度學習學科內涵的分析,以及深度學習學科實踐的研究,發(fā)現(xiàn)情境可以作為深度學習的“觸發(fā)器”.通過建立以情境為“觸發(fā)器”的深度學習模型,進行行動研究,形成了教學策略,即:依據標準,確定目標;根據學情,預設標準;尋找情境,確定主題;分解主題,確定活動;指導活動,持續(xù)評價.
關鍵詞:情境;深度學習;模型;教學策略
文章編號:1008-4134(2019)20-0005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
作者簡介:夏波(1983-),男,重慶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
深度學習是學習的高級階段,屬于復雜的認知過程和高投入的學習方式[1].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是一種以情感調節(jié)為手段,以學生生活實際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它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個人整體發(fā)展為目的,極大地優(yōu)化了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2].為了使深度學習真實發(fā)生,必須將所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具有強烈的內需力,因此,教師以“情境”為切入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深度學習的環(huán)境,是非常必要的.
1深度學習的學科內涵
所謂深度學習,就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和獲得發(fā)展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理解學習的過程,把握學科的本質及思想方法,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高級的社會性情感、積極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和基礎扎實的優(yōu)秀的學習者,成為未來社會歷史實踐的主人[3].當前,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還處于單一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因此,研究深度學習的學科內涵,具有現(xiàn)實意義.隨著《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頒布,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首次凝煉,而深度學習作為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條重要途徑,必須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作為其目標.
以物理學科為例,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四個方面[4].將這四個方面的內容賦予深度學習中,便可得到物理學科深度學習的內涵,即: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開展科學探究,運用科學思維,建構物理觀念,同時培育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由此也可以看出,“情境”是創(chuàng)造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的主要切入點,因此,研究情境對深度學習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
2深度學習的學科實踐
在深度學習模式的自我領域,學生作為學術共同體交互的存在,實現(xiàn)了觀念的轉型,即從“學習者”轉向“研究者”,學生就是自我學習的領導者,是積極參與自我學習的設計者.為了促使學生觀念的轉型,實現(xiàn)深度學習,這就需要教師為其制造“觸發(fā)器”,讓其成為自我學習的領導者和設計者.筆者通過行動研究發(fā)現(xiàn),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創(chuàng)設適當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需力,促使其深度學習.同時,教師在此過程中應利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搭好“腳手架”,并給予學法指導,使不同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都有所發(fā)展.
筆者建立了以情境為“觸發(fā)器”的深度學習模型,如圖1所示.該模型的操作流程為:首先,教師應基于核心素養(yǎng)、課程標準和教材,確定學生某一單元的學習目標;并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分層預設評價標準.教師再根據學習目標,設計適當的情境,從情境中引入該單元的學習主題.然后,教師將學習主題拆分多項學習任務,并將設計的情境拆分到各項學習任務中,讓情境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此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學法指導.最后,利用預設的評價標準,通過學生自評、小組評定、教師評定,對學生各項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持續(xù)性評價,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在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使其核心素養(yǎng)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
3以情境為“觸發(fā)器”的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
筆者基于以情境為“觸發(fā)器”的深度學習模型,進行行動研究,形成了教學策略.下面,就以滬科版八年級物理教材第五章“質量與密度”為例[5],闡述教學策略及其應用.
3.1依據標準,確定目標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本章的要求為:知道質量含義.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通過實驗,理解密度;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6].筆者結合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及教材,確定本章的學習目標如下.
(1)通過分析生活中的實例,概括抽象出質量的含義.
(2)通過閱讀托盤天平的使用說明,會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同時,通過實驗探究,知道質量是物體本身的基本屬性,它與物體的狀態(tài)、形狀和所處空間位置的變化無關.
(3)通過閱讀教材,會正確使用量筒和量杯,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體積.
(4)通過實驗探究,概括抽象出物質的一種特性,并利用比值法建立密度的概念,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養(yǎng)成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3.2根據學情,預設標準
為了保證“教——學——評”的一致性,在確定學習目標之后,筆者根據往屆學生對本章的已有學情和本屆學生對本章的現(xiàn)有學情,預設評價標準.由于初中教學不僅要達到畢業(yè)水平,而且要達到升學水平,所以,筆者通常將評價標準預設為三級水平:其中,“水平一”為學生能達到的畢業(yè)水平;“水平二”為學生能達到的升學水平;“水平三”為學生能達到的高級水平.基于以上劃分,以及學情分析,筆者預設本章的學習評價標準見表1.
3.3尋找情境,確定主題
從教材來看,學生的知識建構順序為“質量—體積—密度”,若按這一順序,則僅能對單一概念尋找情境,無法“觸發(fā)”學生深度學習.為了讓深度學習在本章真實發(fā)生,筆者希望通過一個情境“統(tǒng)領”本章的全部內容.因此,筆者根據本章的核心概念“質量”“體積”和“密度”之間的關系,將學生的知識建構順序改進為“特性—質量—體積—密度”.通過鑒別某一實心飾品是否純銀,引導學生思考“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其體積的關系”以及“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其體積的關系”兩個問題,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出需要測量該物體的質量和體積.這樣,就可以順利地引入“質量”和“體積”的概念,以及測量方法.接著,就可以依次學習“質量”和“體積”兩個前備知識.學完前備知識后,再回到前面的兩個問題,就可以通過實驗探究,概括抽象出物質的一種特性,并利用比值法建立密度的概念.最后,回到前面的情境,就可以讓學生測量物質的密度.因此,筆者確定本章的學習主題為——“該飾品是純銀的嗎?”
3.4分解主題,確定活動
由主題確定的過程不難發(fā)現(xiàn):本章可以將該主題分解為“該飾品的質量為多大?”“該飾品的體積為多大?”“該飾品的密度為多大?”三個任務,都以該飾品作為情境.這三個任務,都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來進行.“該飾品的質量為多大?”的學習活動主要涉及質量含義的建立、托盤天平的使用和質量是物體本身的基本屬性,主要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進行,涉及到的科學思維主要是概括抽象.“該飾品的體積為多大?”的學習活動主要涉及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測量固體與液體的體積,主要通過實驗的方式進行,涉及到的科學思維主要是利用等效替代法測固體的體積.“該飾品的密度為多大?”的學習活動主要涉及密度概念的建立和固體與液體密度的測量,主要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進行,涉及到的科學思維包括概括抽象、等效替代等等.
3.5指導活動,持續(xù)評價
在學生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有兩個任務:一是指導學習活動;二是對學生進行持續(xù)性評價.在指導學習活動時,教師主要給予學生學法指導,如:如何閱讀教材、如何查閱所需的資料;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改正在實驗探究中出現(xiàn)的錯誤;幫助學生分析他們提出的問題等等.對學生進行持續(xù)性評價時,應運用學習評價標準對學習過程采取學生自評、小組評定、教師評定,同時,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或教師精準輔導,得以解決.這樣,以“情境”作為“觸發(fā)器”的深度學習,不僅保持了“教——學——評”的一致性,而且發(fā)展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康淑敏.基于學科素養(yǎng)培育的深度學習研究[J].教育研究,2016,37(07):111-118.
[2]閻乃勝.深度學習視野下的課堂情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3,33(12):76-79.
[3]郭華.深度學習及其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11):25-32.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華東地區(qū)初中物理教材編寫組.物理八年級(全一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收稿日期:2019-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