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寒
摘 要:黨內政治文化是中國社會政治的主導文化,是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主旋律,在文化建設各個層面具有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黨內政治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的文化?!绷暯娇倳浀倪@一重要論斷,表明了我們黨內政治文化絕不是“舶來品”“山寨品”,更不是“無根木”“無源水”,它有著豐富的思想內涵,有著堅實的實踐基礎,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傳承。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首先要加強黨性教育;其次要把制度建設貫穿始終;最后要充分發(fā)揮黨員干部的能動性。
關鍵詞:政治文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黨性;革命文化
1980年,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fā)表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這也是著名的“8·18”講話。在這篇理論文獻中,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進行了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封建主義的反動統(tǒng)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徹底的。但是,肅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義殘余影響這個任務,因為我們對它的重要性估計不足,以后很快轉入社會主義革命,所以沒有能夠完成。現在應該明確提出繼續(xù)肅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義殘余影響的任務,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實的改革,否則國家和人民還要遭受損失?!?/p>
現在,將近40年過去了,我們黨在思想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tài)明顯好轉。但還需要實事求是地承認,我們在肅清思想政治方面,封建主義殘毒的任務還很繁重,沒有徹底完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fā)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蹦敲?,如何建設黨內政治文化?本文著重從旗幟鮮明講政治的高度,特別是從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的高度來認識,從建設黨內政治文化的背景、黨內政治文化的結構、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建設黨內政治文化的有效路徑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黨內政治文化,從詞的構成來解釋的話,黨內、政治、文化分別是三個復合詞,中心詞是文化。那我們首先就從“文化”這個詞入手。
國內外學者對文化的研究可以說是歷史悠久、成果諸多。據統(tǒng)計,國內外所有對“文化”的定義加起來有兩三百種,非常復雜。事實上,早在幾千年前中國人就已經對“文化”有了一個明確的解釋。《易經》里這樣寫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觀乎天文”指的就是觀察自然界的運行規(guī)律。比如,2019年北京的藍天次數很多,在冬去春來、秋高氣爽,打響藍天保衛(wèi)戰(zhàn),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時間節(jié)點上,天空顏色從灰變藍的次數變化被我們觀察到了,這就叫做“觀乎天文,以察時變”?!坝^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指的是觀察人文百態(tài),凝聚世相人心,然后用凝聚起來的一套價值觀去流化天下,化育人心。這個定義表明,文化與價值觀有著很大的關系,它包含著一種傳承、教化和凝聚人心的作用。
俄國有一位科學技術哲學的研究者,他打了一個很恰當的比方——文化就是一個社會的基因?;驅τ谝粋€人來說,決定了人的外在特征,也就是長什么樣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基因也決定了人的行為特征,也就是做什么事。那么,對于一個社會來說,文化社會的基因就決定了社會整體的精神風貌和社會成員具體的行為特征。所以,我認為這個說法基本上抓住了文化的精髓。
總之,文化有三種形態(tài):第一,精神形態(tài)。比如理念、思想,核心是價值觀。第二,實物形態(tài)。比如器物、器皿。在青銅時期,青銅鼎象征著國家權力,象征著禮儀等級的玉器。第三,實踐形態(tài)。前兩種形態(tài)都是文化的實物形態(tài),平時人們講得比較多。最后一種文化形態(tài)雖然講得比較少,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形態(tài)。
大家都知道,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首要的觀點。正因為人改造客觀世界,創(chuàng)造精神產品,從事文化生產,才會有文化實踐,這種對象化的活動就叫做文化實踐。正是因為人在此過程中能動地發(fā)揮作用,創(chuàng)造出產品,所以文化產品、文化觀念一經形成,就會在上層建筑的范疇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力量存在,且會反過來作用于社會物質條件,這實際上是唯物史觀中提出的“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過去一段時期以來,講文化的觀念形態(tài)與實物形態(tài)比較多,講實踐形態(tài)比較少,這實際上就是在文化產業(yè)里面“經濟決定論”的根源,所以必須重視文化的實踐形態(tài)。
在理解了文化含義的基礎上,在其前面加上限定詞黨內、政治,也即“黨內政治文化”。這樣,黨內政治文化的含義就很好理解了。嚴格意義上講,政治文化是一個學術詞匯,來自于西方政治學領域,最早提出來的是美國的政治學家阿爾蒙德。他是從思想觀念形態(tài)來解釋政治文化的,即政治體系對政治行為的指導作用。經過這番梳理會發(fā)現,政治文化并不僅僅是觀念形態(tài),還有制度形態(tài)、實踐形態(tài)。德國著名的社會政治學家馬克思·韋伯寫了一本書,把資本主義的精神概括為節(jié)儉、致富、職業(yè)精神等等,并用這種文化因素來解釋近代資本主義產生以及近代資本主義社會政治制度如何構建,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政治文化。
黨內政治文化特指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文化。中國共產黨具有一套相對穩(wěn)定的價值掛念,而資產階級政黨則沒有。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從黨員到黨魁,都可以今天加入這個黨,明天換成那個黨,沒有一套穩(wěn)定的價值觀。選民愛聽什么,誰給的錢多,政黨就說什么,不管怎么樣,先上臺再說,也即選舉政治、金錢政治。所以,它的一切價值觀都是為選舉服務的。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本質上形成了一套連貫、穩(wěn)定的文化觀念。早在1920年,列寧同志就對政治文化做過一個明確的定義:“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真正的共產主義者,使他們有本領戰(zhàn)勝謊言和偏見,能夠幫助勞動群眾戰(zhàn)勝舊秩序,建設一個沒有資本家、沒有剝削者、沒有地主的國家。”這是從黨內政治文化的功能、目的來說的。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提出不僅要從組織上建黨,而且要從制度和思想上建黨,要把無產階級思想提升到黨內政治文化主體地位的高度。不僅如此,他還提出通過整風運動來實現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對黨內政治文化的內涵作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fā)展。1980年出臺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2016年頒布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從制度治黨的層面提出了黨內政治文化的具體內容、指導方向、實踐路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根本指針。
總之,黨內政治文化是中國社會政治的主導文化,是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主旋律,在文化建設各個層面具有引領作用。
一、黨內政治文化的提出背景
簡單來說,黨內政治文化的提出背景可以概括成三句話:
第一,黨內政治生態(tài)亟需凈化,黨內政治生活需要嚴肅化。黨內政治生活、黨內政治生態(tài)、黨內政治文化這三者具有密切的關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高到“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高度,體現了對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高度重視。2013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改進工作作風,就是要凈化政治生態(tài),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huán)境?!边@是政治生態(tài)首次出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此后這個詞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詞匯,正式進入黨的建設文件、黨的理論文獻和研究領域。政治生態(tài)已經專門用來描述一個時期內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大氣候、大環(huán)境、大趨勢,是黨風、政風的綜合性折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tài)、政治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tài)的土壤。我們要深入領會和貫徹這一重要思想,發(fā)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tài)?!闭挝幕钦紊畹撵`魂,對政治生態(tài)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我們理解這三者的相互關系提供了指導。
說到底,政治生態(tài)跟自然生態(tài)一樣,指的都是環(huán)境。自然生態(tài)指的是生物環(huán)境,政治生態(tài)指的是從政環(huán)境。政治生態(tài)清明,從政環(huán)境就優(yōu)良;政治生態(tài)污濁,從政環(huán)境就惡劣。如果一條河里面有一兩條魚死了,可以說是魚的身體不健康,但是如果一群魚都死了,那就是河水受到了污染,也即生態(tài)環(huán)境出了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地說:“政治生態(tài)和自然生態(tài)一樣,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焙喲灾锬懿荒苷I媸桥袛嘧匀簧鷳B(tài)好不好的標準,而干部能不能健康成長是判斷政治生態(tài)好不好的標準。
無論是政治生態(tài)、政治生活,背后都能看到黨內政治文化的作用,所以說建設黨內政治文化是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必然需要。
第二,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zhí)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但是一些影響黨內政治生活、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消極因素還沒有根除,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一些老問題死灰復燃,一些反彈回潮的思潮隱患依然存在,特別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更加尖銳復雜,一些負面的東西還會不斷地侵蝕和滲透到黨內政治生活中來。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中指出:“當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雖然已經有了‘起勢,但還沒有形成‘定勢;許多方面已經取得了‘優(yōu)勢,但還沒有達到‘勝勢?!边@四個“勢”從“起勢”到“定勢”,從“優(yōu)勢”到“勝勢”,說明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的必由之路。
第三,建設黨內政治文化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黨內政治文化自信,也是在國家文化建設進程中更加穩(wěn)定、更加持久、更加深沉的力量。長期以來,黨內政治生活總體是好的,黨內政治文化基本面是好的,但是也出現了一些特殊的問題。2016年出臺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里明確提到了幾個問題,比如理想信念不堅定、對黨不忠誠、紀律松弛、脫離群眾、獨斷專行、弄虛作假、慵懶無為;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好人主義、宗派主義、山頭主義、拜金主義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突出等等。黨內政治文化對一個國家文化起到引領作用,如果黨內政治文化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社會風氣和國家文化建設也會遇到阻礙。如果黨風正,社會自然風清氣正。因此,建設黨內政治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首當其先的重要舉措。
建設黨內政治文化有其特殊內涵,而建設黨內政治文化又有著深刻的現實因素和社會背景。一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必然需要,二是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的必由之路,三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必然之舉。
二、黨內政治文化的結構
結構決定功能,結構是指一個事物構成諸要素之間的次序、關系、層次。那么,黨內政治文化是由哪些要素構成的,彼此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黨內政治文化的功能取決于它的結構,由以下幾個要素構成:一是黨內政治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二是黨內政治文化是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的;三是黨內政治文化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以革命文化為源頭的;四是黨內政治文化是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的;五是黨內政治文化內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黨性。下面我們來詳細敘述這幾個構成要素。
(一)黨內政治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與黨內政治文化有三方面關系:
1.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黨內政治文化,被賦予了鮮明的政治內涵和政治特征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把黨內政治文化的價值觀概括為: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
這一組價值觀并不是新鮮事物,歷史上早已有之。提及任何一個價值觀,腦海中幾乎都能想到一個對應的歷史人物。比如忠誠,能想到岳飛精忠報國;廉政,能想到包拯鐵面無私;艱苦奮斗,能想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但因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忠誠、廉政、艱苦奮斗這三個詞就不是本來的含義了,而是被賦予了鮮明的政治特征。比如忠誠,中國共產黨所講的忠誠,跟古代的忠君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是建立在人民是社會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中國人民最根本利益這樣的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上。忠誠是對黨、人民和國家的忠誠,其本質上與忠君、忠于哪一個利益集團或者政治集團有著根本性的不同。所以,馬克思主義賦予了這些價值觀鮮明的政治內涵和政治特征。
2.馬克思主義引領黨內政治文化的正確方向
縱觀建黨98年的歷史以及建國70年的歷史,黨的建設史在思想層面上,基本上可以概括成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政治文化的斗爭史。在延安整風時期,通過整風運動克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三大弊病。到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狠抓作風建設,嚴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對于負面的精神文化,比如利己主義、自由主義、拜金主義,要嚴抓狠打、嚴厲抵制意識形態(tài)滲透和價值輸出??梢哉f,在文化交流、交鋒、交融中形形色色的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表明了馬克思主義對黨內政治文化起到了引領正確方向的關鍵作用。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黨內政治文化與時俱進
回顧建黨98年以及建國70年的歷史,可以歸納出一條主線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建黨以來,正是因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我們才能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才能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才能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初步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在這個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取得了毛澤東思想的寶貴理論成果。這是黨內政治文化取得的重大成果,屬于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將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實行改革開放,趕上了發(fā)展的末班車,作出了在歷史轉折時期的重大決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后,江澤民、胡錦濤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續(xù)寫了偉大篇章,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時代和實踐的特征,回答了一個重大課題,就是在新時代應該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這個課題的回答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飛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產生的寶貴理論成果,本身也屬于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推動黨內政治文化的與時俱進。歸納起來,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賦予黨內政治文化的價值觀以鮮明的政治內涵和政治意義,指導著黨內政治文化的正確方向。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推動著黨內政治文化與時俱進。
4.黨內政治文化是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的
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政治文化也是浸潤在中國土地上的,是中國文化的產物。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主要從兩個層面汲取,一個是政治智慧,另一個是傳統(tǒng)美德。下面通過具體的例子來講一下為什么黨內政治文化是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的。
(1)古代政治智慧突出的國家理念叫做以民為本,也即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最早可以追溯至夏啟時期,在《尚書·五子之歌》中有這么一句話:“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边@是民本思想最初的、樸素的形態(tài)。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進行了批判性的繼承,把民本思想升華為黨的根本宗旨為人民服務。
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了《一切貪圖安逸的想法都要不得》的重要講話,引用了湖南汝城沙洲村“半床棉被”這個紅色經典故事:“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p>
這個故事還有后續(xù)。1984年11月初,重走長征路的《經濟日報》記者羅開富來到了這個村莊。80多歲有點恍惚的徐解秀以為是紅軍回來了:“你們打回來了?你們勝利了?那3名女紅軍什么時候能來?我家男人怎么還不回來呀?”聞聽此言,羅開富被感動了,他將這個故事整理后,以《三個紅軍姑娘在哪里》為題在《經濟日報》頭版發(fā)表了。鄧穎超、康克清、蔡暢看完這篇文章后感嘆到:“悠悠五十載,滄海變桑田??蓪δ切┰诟锩钇D難的時候幫助過紅軍的父老鄉(xiāng)親們,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請羅開富同志捎句話:我們也想念大爺、大娘、大哥、大嫂們!”并表示“一定要想辦法找到徐解秀老人要找的三位女紅軍姑娘和她的丈夫”。
后來羅開富到北京,也跟這三位老紅軍匯報過。很多老紅軍都說,我們會繼續(xù)尋找她們,但是在找到她們之前,你先代我們送一條被子過去,感謝徐老當年對紅軍的幫助。
1991年,當羅開富拿著被子趕到這個地方時,老太太幾天前已經去世了,所以羅開富就跪在那里,說:“大娘,我來晚了!”后來她的孫子告訴羅開富,老人臨走時還說:“你爺爺回來告訴他,不是我不等他了,我等了快60年了,每年都到山邊去看,看不來,我不拿紅軍的被子都可以,他們肯定是老了來不了了。一定要把路修好,黨和政府是最好的,一定要把這些話給后輩傳下去。什么叫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p>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實際上這也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正因為有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有黨內政治文化,黨員干部才能從根本上克服形式主義,真正達到黨內團結,贏得人民的支持,取得革命的勝利,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民本思想這一政治智慧的批判性升華。
(2)傳統(tǒng)美德。中國有很多傳統(tǒng)美德,不論是黨內政治文化、中國傳統(tǒng)美德還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都不是抽象的東西,都有著非常具體的體現。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美德、黨內政治文化都是中國人的文化,都是中國人在生活中體現出來的文化。比如和睦,如果一個干部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對天地的敬畏,對長輩的孝順,對鄰里、朋友的和睦與誠信,那怎么能夠指望他在政治上恪守規(guī)矩,忠誠擔當。所以,一名優(yōu)秀的黨員干部,首先要在生活方面起到表率作用,應該踐行傳統(tǒng)美德,和睦鄰里。
現實中,產生了不少“兩面人”的現象,這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也不是中國所特有的。蘇聯時期,曾出現過一部分黨員干部,他們白天擁護黨的方針,晚上則在家中與朋友高談闊論,議論時政,而且讀地下讀物,抒發(fā)對時政的不滿和抱怨,后來學術界把這種人叫做“夜間人”。無論是“兩面人”還是“夜間人”,都表明在八小時工作之外,對黨員干部的監(jiān)督和考察至關重要,對黨內政治文化來說也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反省意義。
2018年,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考核干部要經?;⒅贫然?、全覆蓋,既把功夫下在平時,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又注重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處理復雜問題、應對重大考驗中的表現,既在小事上察德辨才,更在大事上看德識才?!睂τ诟刹恳蛲ò诵r之內和八小時之外的工作圈、社交圈,工作、生活中的考核渠道和環(huán)節(jié),也是黨內政治文化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這是傳統(tǒng)美德方面給我們的借鑒意義。
3.黨內政治文化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以革命文化為源頭的
革命文化有豐富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即革命傳統(tǒng)、革命英雄、革命精神。
(1)革命傳統(tǒng)。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了重要的講話,把黨的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實際上,這也是黨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所形成的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
理論聯系實際是克服教條主義和主觀主義的關鍵,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下面我們重點來談談密切聯系群眾。美國學者費正清,是美國學術界研究中國問題的第一人,號稱“頭號中國通”,也是最早促進美國在外交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倡導人之一。他在自己的著作《偉大的中國革命(1800—1985年)》中提出過一個問題,1928年中國的希望似乎在國民黨一邊,為什么20年后形勢顛倒了?他的回答是:“國民黨的領導變得陳腐了”“因而失掉民心”;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者們則“都是極熱忱忠于他們的事業(yè),并充當開路先鋒,為一個偉大民族的奮起秣馬厲兵”。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取得革命的勝利,從根本上來說在于能夠與廣大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p>
蘇聯這樣一個大黨,執(zhí)政數十年,擁有數千萬黨員,一夜之間轟然倒塌,對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陣營造成了深遠影響。這樣一個大黨亡黨、亡國的原因,從根本上說就是失掉了民心。蘇聯共產黨的領導層出現了一批特權階層,腐化墮落、貪圖享樂,最終與蘇聯人民離心離德,被蘇聯人民和蘇聯歷史所淘汰。正反兩方面的教訓都告訴我們,密切聯系群眾是非常重要的。
(2)革命英雄。我們黨向來尊崇革命英雄,在黨的歷史上也不斷涌現出無數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英雄。馬克思說:“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人物來?!?/p>
1949年9月30日,在開國大典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決議。今天,在天安門廣場上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威嚴聳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規(guī)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2015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的意見》,對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作出了整體設計,并決定成立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負責統(tǒng)籌協調、政策制定等工作。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充分發(fā)揮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的精神引領、典型示范作用,推動全社會形成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的良好氛圍。
我們黨歷來有尊重、尊崇革命英雄的傳統(tǒng),革命英雄之所以被人民所銘記,在于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革命精神,這是90多年黨的歷史上獨特的精神標識?,F在,許多學者對革命精神進行了深入研究,把它概括為形形色色的精神,比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等。
從歷史與邏輯相一致的角度來看,眾多革命精神根源應該是“紅船精神”。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會議因為中途受到了法租界的干擾,被迫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有了中央領導機構,有了決議,實際上就宣告了黨的正式誕生。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誕生,“紅船精神”也由此而來。2005年6月21日,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上刊發(fā)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系統(tǒng)闡述了“紅船精神”,認為“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他將“紅船精神”的內涵高度提煉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改革也是一場革命,甚至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對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變革的深度和廣度,絲毫不亞于革命斗爭。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因此,改革開放精神與革命精神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
首先,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改革開放可以說是一個創(chuàng)舉,浩浩蕩蕩、氣勢恢宏。以特區(qū)對外開放為例,當初特區(qū)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從東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區(qū)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體現了一種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
其次,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當代中國的改革歷經曲折,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如果把改革40年來的線索做一條曲線,可以畫成一條整體上行的“馬鞍型”曲線,第一個波峰就是改革開放的正式啟動。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批評了“兩個凡是”的方針,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口號,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決策,體現出在經濟、文化方面比較落后的中國,想要迅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理想的那種百折不撓、一以貫之的精神。20世紀末,在國際、國內環(huán)境的共同壓力下,鄧小平同志發(fā)表“南方談話”,吹響了第二輪改革開放的號角,這是整體上行的“馬鞍型”曲線的第二個波峰。所以說,改革開放經歷了一個曲折的歷程,體現著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
最后,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奉獻精神。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有刀刃向內、壯士斷腕、勇于自我革新的勇氣。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中外記者時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要以這種自我凈化、刀刃向內的勇氣嚴懲腐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扎緊制度的牢籠??梢姡诜锤瘮》矫?,我們保持著高壓、嚴打的態(tài)勢,這也體現了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奉獻精神。
4.黨內政治文化是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的
撥開文化的外殼會發(fā)現,無論從哪個方面去解讀,文化的核心都是價值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關鍵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可以從24個字來理解,也可以從價值、核心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角度來理解。
下面我們從詞的構成來解釋一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皟r值”本身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在《資本論》里,馬克思把它概括成體現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皟r值”轉入倫理學,才有了價值觀、人生觀、核心價值、價值判斷、價值取向、價值目標。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主體對客體的一種評價,是事物的有用性。進入到社會文化領域后,形成了一套價值觀、社會文化概念,比如核心價值、資本主義基本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所謂核心價值,是一種社會形態(tài)或文化體系,是指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形成的基本內核,是比社會制度更深層次的東西,是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基本理念和價值準則,是社會形態(tài)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則。
社會制度,實際上就是在核心價值主導之下,反映并維護一定社會形態(tài)或社會結構的各種制度的總稱。比如,資本主義社會的制度和基本價值中有一條叫做財產私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這個觀念在歐美各國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到歐美旅游時經常會在街上看到在花園、院子、私人區(qū)域、潛艇等上面插著一個牌子,寫著私有財產(private property)。這個牌子就是告訴外人這里是私人領域,不可進入、不可侵犯。
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實際上社會主義在中國還處于初級階段,不是很成熟,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也是初步的。當然,這種不成熟的認識是與不成熟的實踐相適應的。但是,社會主義制度既然是一種新型的社會制度,就必然要有其獨特的核心價值理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概括為24個字,在當代中國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凝心聚氣的靈魂,是全黨、全國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支柱,簡言之就是一種中華魂。因此,在全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際上就是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的體現。
5.黨內政治文化內在體現著中國共產黨的黨性
黨性從廣義上講,是一個政黨的固有本性,狹義上指每一名黨員個體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特性,是黨員所具有的政治人格,也即立場問題(有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有沒有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有沒有鐵一般的紀律等)。
黨內政治文化的結構內在體現著中國共產黨的黨性。首先,信仰是黨性的重要內容。當前,黨內政治文化里出現了信仰動搖、信仰危機,比如“不問馬列問鬼神”;認同西方意識形態(tài),向往自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利己主義。這些都反映出有些人對馬克思主義以及共產主義的信仰出現了問題,也即信仰危機。從思想理論層面來說,出現信仰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得不夠透徹,對馬克思主義經典原理學習得不夠深入。真正的信仰不是輕易就能確立起來的,而是要經過理性思考、邏輯思辨,在人生閱歷的起起伏伏中得到檢驗后才確立起來的,也只有這樣的信仰才能夠真正堅定。
有一位學者讀過恩格斯的著作《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在讀到回顧個人信仰確立的過程時,他說被書里的邏輯理論力量征服、吸引。那種思想理論上的酣暢淋漓、大徹大悟的快感,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體會到。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被稱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全書共三個小章節(jié),是為了在工人階級中與杜林錯誤思潮作斗爭而寫的一部書。這部書的核心是第三部分,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及其發(fā)展過程,論證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預測了未來新社會的基本經濟特征,闡述了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的根本任務。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生產的社會化是資本主義生產區(qū)別于以往時代生產活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但這是在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的基礎上實現的。和以往簡單商品生產的條件不同的是,現在的私人占有者已不是那些真正使用生產資料和真正生產出產品的勞動者,而是把社會化的生產資料集中在自己手里,占有別人勞動產品的資本家。這樣,生產的社會化便與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之間發(fā)生了對抗性的矛盾,這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具體表現,這個矛盾“包含著現代的一切沖突的萌芽”。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越是占統(tǒng)治地位,“社會的生產和資本主義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鮮明地表現出來”。恩格斯正是抓住了這個基本矛盾,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動過程和階級關系狀況進行深入的考察,得出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必將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科學結論。
這位學者說,正是因為經過了理性思考和系統(tǒng)的哲學學習,才確立了非常堅定的信仰,幾十年的歷史沉浮和風云變幻從來沒有動搖過。這也反映出,信仰的確立是需要經歷長期思考的。
信念與立場是黨性的根基,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有很多挑戰(zhàn)。作為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僅憑肉體和個人勇氣無法經受住這些挑戰(zhàn)。建黨以來,入黨誓詞經過幾個版本的修改,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直至現在的版本。以現在的版本為例,開頭是“我志愿”,結尾是“永不叛黨”。但是,這么多個版本里反復出現了兩個詞:紀律和不怕犧牲。顯然,我們用斬釘截鐵的語言點明了信念和立場是黨性的根基。
革命時期,無數共產黨員經受住了槍林彈雨的考驗沒有屈服,但是在和平年代,我們必須要警惕有些人可能會走上享樂主義、自由主義、思想松懈、貪污腐化的道路的情況。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專門講述了整頓黨的作風問題,強調了信念和立場是黨性的根基,絲毫不能松懈。
三、黨內政治文化的建設路徑
文化具有三種形態(tài),分別是觀念形態(tài)、實物形態(tài)(制度形態(tài))、實踐形態(tài)。因此,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也要從這三個角度入手。
(一)加強黨性教育
文化有自發(fā)性。在價值觀交流、交融、交鋒的當代世界,中國社會文化彼此交匯的大背景之下,有些文化會占據主導地位,并且對文化實踐起指導作用。黨內政治文化也遵循文化的這種特點,在長期復雜的政治生活中,自發(fā)地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價值觀,用來指導黨員的個體行為。
黨內政治價值觀的建設就是黨性教育,其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中起核心和關鍵的作用。對于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首先要加強黨性教育,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先進思想從外部灌輸進去。2019年1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指出:“發(fā)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營造良好政治生態(tài),離不開黨內政治文化的浸潤滋養(yǎng)。堅持‘三嚴三實,大力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充分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黨性教育基地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教育和熏陶,增強黨員干部的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堅決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狠剎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不正之風,破除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等封建糟粕,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所以說,黨性教育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首要途徑。
加強黨性教育最重要的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從空想到科學,社會主義經過了500多年。科學社會主義以《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為標志,至今已有170多年。空想社會主義者或通過訴諸感情去批判舊社會,謳歌新社會,用華麗的詞章、感性的詞句去描述未來社會的美好愿景;或試圖通過法律制度去設計一個精巧的未來社會。用恩格斯的話來說,這種設計越是精致,就越注定要失敗。因為他們既沒有發(fā)現社會是一個自然的、歷史的過程,也沒有發(fā)現唯物史觀原理,更不知道剝削也就是剩余價值從何而來。他們沒有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兩塊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所以,直到《共產黨宣言》發(fā)表之后,在馬克思、恩格斯系統(tǒng)闡述這兩大理論基石之后,社會主義才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飛躍。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越來越多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貫穿建國70年的一條主線是,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中國如何迅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就始終在思考怎樣實現工業(yè)化,包括“一化三改”“一體兩翼”的施行。以《論十大關系》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兩部理論著作為標志,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建設方針實現了從“以俄為師”到“以蘇為鑒”的轉變。自此之后,我們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一段時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萌芽期。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功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后來,在改革開放的征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越走越寬。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銳意進取,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飛躍。這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今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加強理想信念,進行黨性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制度建設貫穿始終
黨的十九大在明確黨的建設總基調即“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基礎上,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要求。其中,制度建設貫穿始終是重要內容。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壞的制度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所以,把黨的制度建設貫穿始終既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之舉,也符合文化建設的一般規(guī)律。
文化有三種形態(tài),其中根據一套價值形成一種組織規(guī)范理念,根據次序、等級制度形成的一套機構安排就是制度,所以實物形態(tài)又叫制度形態(tài)。制度包含著兩大方面,第一是黨章,這是黨的根本大法;第二是黨紀國法。因而,制度建設也符合文化建設的一般規(guī)律。
首先,以黨章為根本,把制度建設貫穿到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始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秉h章是黨的根本大法,是黨的建設的根本宗旨。建設黨內政治文化的制度環(huán)境,首先就是要在全黨形成一種尊崇維護黨章,學習貫徹黨章的氛圍。樹立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的意識,使黨章貫穿黨內法規(guī)制定、修改和廢止的各個方面,這樣才能堅定執(zhí)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始終保持高度一致,這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指針。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這是最核心的制度,也是體現和保障黨內文化建設的抓手?;仡欬h的歷史,如果民主集中制堅持得好,黨內政治生活就嚴謹有序,黨內政治生態(tài)就風清氣正,充滿生機活力;如果民主集中制受到了破壞,黨內政治生活就松懈失范,黨內就會滋生矛盾和問題。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就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出了“六個必須”的總體要求。其中放在首位的就是,必須堅持集體領導制度,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這實際上是抓住了集體領導制度的牛鼻子,目的是為了堅決反對和防止獨斷專行或各自為政;堅決反對和防止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實;堅決反對和防止以黨委集體決策名義集體違規(guī)。
其次,要把黨的紀律挺在前面,實現黨紀和國法的有效銜接。把紀律挺在前面,是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用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建設帶動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嚴起來,這就意味著要嚴加懲處違反黨紀的行為,堅持高標準和守底線相結合,清除各種政治污染源。
2018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成立,這是我們黨歷史上首次設立這樣的機構,目的是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統(tǒng)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同時,這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主任,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制定和修訂了140多部中央黨內法規(guī),出臺了一批標志性、關鍵性、基礎性的法規(guī)制度,有規(guī)可依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下一步的重點是執(zhí)規(guī)必嚴,使黨內法規(guī)真正落地。絕大多數落馬官員懺悔時都說自己不懂黨紀國法。為什么黨內這么多高級干部走上犯罪的道路?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動搖了,但對黨紀國法沒有敬畏之心也是一個重要原因?!?019年2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2019年中央黨內法規(guī)制定計劃》,就是為了推動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制度體系的形成,把黨內法規(guī)建設跟憲法、法律相銜接,加強黨內法規(guī)和國家立法相互促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賦予黨內法規(guī)科學性和合理性,增強其可操作性,實際上是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提供了一個制度護盾,把政治建設和制度建設貫穿到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
(三)充分發(fā)揮黨員干部的能動性,特別是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首要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區(qū)分于以往形而上學、唯心主義的主要標志。實踐的觀點重要的要素就是強調人作為實踐的主體,既有思想,能夠對客觀世界形成認識,又能夠用這些認識來指導行為,改造客觀世界。并且,在改造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檢驗認識,修改、豐富、發(fā)展認識,使認識符合現實的過程。實際上,實踐的觀點充分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地位。所以,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關鍵是要充分發(fā)揮黨員干部的能動性,體現黨員干部的主體地位,大力倡導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guī)規(guī)矩矩的上下級關系、干干凈凈的政商關系,弘揚正氣、樹立新風,特別強調領導干部要帶頭講政治。
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講話指出:“歷史經驗表明,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嚴肅認真開展黨內政治生活?!薄包h的高級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樹立政治理想,正確把握政治方向,堅定站穩(wěn)政治立場,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加強政治歷練,積累政治經驗,自覺把講政治貫穿于黨性鍛煉全過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與擔任的領導職責相匹配?!边@就為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旗幟鮮明講政治作出了明確要求。與此同時,這也是用來檢驗領導干部是否合格、優(yōu)秀的第一標準。
根據“學習中國”報告錄音整理
責任編輯:文瀟 文韜 鄧菁 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