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顯榮
摘要:歌唱能令人心情如歌、舒緩身心、啟蒙開智、陶冶品行、休閑娛樂、結朋交友。中職學校音樂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引導學生做好歌唱的前期準備;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讓他們用歌唱唱出心聲,用歌唱詮釋理想。
關鍵詞:中職學校 音樂教學 培養(yǎng) 學生歌唱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7—0223—02
歌由心生說的是人人都有歌唱的天賦和能力,無論是否接受過音樂教育,只要心中想歌,就會自己編個小曲來唱,也可以鸚鵡學舌地學唱別人唱過的歌。其實,歌唱還是有條件的,有師可承、有課可學、有技巧可悟、有專業(yè)可修,自然更會歌唱得法、歌唱曼妙、歌唱更悅己悅人。歌唱是美好的,歌唱可以令人心情如歌、舒緩身心、啟蒙開智、陶冶品行、休閑娛樂、結朋交友。演唱者、詞作者和曲作者共同合作,通過詞與曲的一度創(chuàng)作和歌唱者的二度創(chuàng)作,將歌曲的意境和感情表現(xiàn)出來。二度創(chuàng)作是一個讓歌曲活起來、動起來、意境豐富起來的加工過程,演唱者的表現(xiàn)力對歌曲的品質和觀眾的審美感受至關重要,正如同同一首歌曲由不同歌者演唱會收到不同的演唱效果的道理一樣。因此,中職學校音樂教師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放飛學生喜歡歌唱的心理,引導培育他們用歌唱唱出心聲,用歌唱詮釋理想,用歌唱熱愛生活,用歌唱追求幸福,用歌唱走向成年,用歌唱擁抱人生。
一、引導學生做好歌唱的前期準備
演唱好一首歌的前提需要相應的音樂修養(yǎng),還需要對這首歌曲具有充分的了解并諳熟于心,知其音懂其律,才能將其以更充沛的感情、更準確的韻律詮釋出來。正如有研究者提出的觀點:“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歌唱的聽覺記憶力、藝術想象力、歌唱表現(xiàn)力和歌唱再度創(chuàng)造力,從而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并完成音樂教學的任務?!盵1]因此,音樂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本的歌唱知識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體會和做到以下幾點:
1.熟悉歌唱作品
每首歌曲都具有其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應引導學生熟悉歌曲的歌詞內容以及音樂旋律,在對詞曲具有一定了解和心理感應的基礎上再試唱練習乃至放聲歌唱。首先,必須細細品讀歌詞。要引導學生反復默讀乃至朗讀歌詞,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歌詞里字詞句的抑揚頓挫與個中含義。學生的理解程度不同,有的學生會理解不當。對于理解不當之處教師要給予點撥,學生也不要輕易放過,要樂于詢問教師或同學,或者通過查閱字典的方式來弄清楚,不能在發(fā)音和表現(xiàn)上含糊其詞和模棱兩可。正如我國傳統(tǒng)音樂理論強調的,“歌一字,有字頭、字腹、字尾,以完成一字之音?!逼浯?,唱準旋律。在學生能夠默記歌曲并對歌曲已經(jīng)具有相應的了解程度的基礎上,教師方可示唱,再引導學生學唱和放聲歌唱。
2.解析歌唱作品
首先,歌唱作品都不會是內容空虛的,也都非是與世隔絕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其既能夠反映出一定的時代精神與社會風貌,也能夠反映出作品創(chuàng)作者所寄予其中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要將解析歌唱作品作為教學歌曲演唱的“前奏曲”,引導學生對歌曲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作者所處的時代特征、作者思想情感因素等元素進行充分了解,以這樣的前提條件為更好地對歌曲演唱的二度創(chuàng)作做好鋪墊和準備;然后,再從聲樂作品的曲體和詞體的結構著手,帶領學生進一步具體了解歌曲作者所采用的創(chuàng)造手法和所要表達的真實內涵,要盡量啟發(fā)學生對歌曲的想象力,讓歌曲的形象逐漸豐滿,擅于調動自己歌唱的聲音,唱出歌曲所需要展現(xiàn)的聽覺效果,貼切地表現(xiàn)作品,使得歌唱聽起來走心,既動聽又感人
3.準確控制呼吸轉換
在歌曲中,大部分聲樂作品的旋律樂句同歌詞句子都基本一致,比較容易掌握。但有一部分聲樂作品,尤其是外國的聲樂作品,有的時候會有旋律樂句和歌詞句子的氣口不太一致的現(xiàn)象,時常會遇到歌詞句子的換氣氣口在旋律樂句的一個節(jié)拍的中間的情況,這給演唱帶來了困難,容易造成斷句或者來不及換氣。教師應當幫助學生了解聲樂作品的這個特點,使學生明白,“呼吸道是人體制造歌唱嗓音共鳴的生理載體,要實現(xiàn)科學完美地歌唱,就必須通過完整使用呼吸道,在呼吸道空間去獲取歌唱嗓音意圖共鳴。由于呼吸道結構于人體內,其生理呼吸功能活動頻繁,要想在歌唱嗓音制造活動中,去充分發(fā)揮它的歌唱聲學功能作用,制造出具有歌唱意圖的共鳴聲效?!盵2]從而使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能夠正確安排句子的氣口,盡管中職學生學習歌唱并非為專業(yè)需要,但還是要扎實歌唱基礎,有必要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
4.借鑒音樂作品原唱
模仿在聲樂藝術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歌唱者通過模仿得到啟發(fā),體會怎樣運用氣息,尋找聲音共鳴位置,吐字等演唱技術、技巧、歌曲處理的方法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歌唱家的原唱,讓學生認真傾聽,從而對歌唱家成功的二度創(chuàng)作經(jīng)驗進行學習和借鑒。特別是對于有多位歌唱家以不同風格演繹的聲樂作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歌唱家的演繹風格和方法進行反復認真傾聽,仔細分析比較,從而更好地學習和借鑒演唱家們的歌唱經(jīng)驗。
二、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
1.注重使用正確的發(fā)聲技巧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時,應引導學生從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對歌曲演唱的二度創(chuàng)作進行藝術處理。在速度處理上,應當做到既有對比、又有變化、且要合理,在同一音樂作品中,應避免使用漸慢的速度或者兩個以上無限延長的速度;在力度處理上,應注意聲音的強弱與音樂的意境以及思想感情密切相關,必須能夠通過力度的變化和對比表達出歌詞和音樂所描繪出的意境;在音色處理上,音色的變化和對比對音樂作品的思想感情表達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引導學生將音色的虛實與亮暗變化同聲音力度的變化結合起來,以豐富對音樂作品情感的表達。
2.注重歌曲高潮部分的激情表現(xiàn)
歌曲的高潮部分是歌詞意境的升華,也是情感表達最炙烈之處和最容易感染觀眾情緒之處,通常也是歌曲最高主旋律音,時值往往具有一定的長度。要教學生掌握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方法,如采用漸進式、突然切住式兩種方法。但也需要對學生講明,讓學生體會,不同歌曲,不同歌唱者對歌曲高潮部分的表現(xiàn)都會有不同,關鍵是怎樣把激情詮釋得讓觀眾被最大限度地感動。
3.注重對音高和音量的把握
歌唱的音高和音量應運用得恰到好處,但有些中職學生在這方面不諳門道,在歌唱中還有人以為只要自己的音調高、嗓門大,就會比同學們唱得好。很明顯,這樣的唱法是對歌唱能力的誤識。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因此,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使學生明白,任何歌曲的音量都要適中,要使音量聽起來具有舒適度和感受力;音量因聽眾的多少、場所空間的大小、唱歌的氛圍和內容作以不同區(qū)分。
4.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唱能力
在合唱中感受輕聲唱法,感受除了聽到自己的聲音外,傾聽到合唱中的其他聲音,感受其他聲音音量、音高的把控,感受將個人歌唱的聲音融入整體聲部的和諧程度,進一步明晰音量、音高乃至音色運用,以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
參考文獻:
[1]陳俊.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J].新校園(上旬刊),2013(12).
[2]張耀月.獲取呼吸道共鳴的技術途徑在聲向控制[J].音樂時空,2016(5).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