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偉
自1980年“朦朧詩”這個詩學概念誕生以來,中國出版界出版了大量以朦朧詩命名的以及和朦朧詩有關的朦朧詩選。其中,出版年份最早、發(fā)行數(shù)量最大、再版次數(shù)最多、讀者評價最好、社會影響最廣、文學價值最高、暢銷時間最久的朦朧詩選本,首選由遼寧大學中文系女學生閻月君、高巖、梁云、顧芳編選的,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朦朧詩選》。
眾所周知,《朦朧詩選》是一本暢銷不衰,好評不絕的詩歌選集。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本《朦朧詩選》居然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由遼寧大學中文系編印的內部交流版本;另一個則是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公開發(fā)行版本。(以下簡稱遼大版《朦朧詩選》和春風版《朦朧詩選》)
那么,《朦朧詩選》究竟是一本什么樣的書?為什么出現(xiàn)了兩個版本?這兩個版本是如何編印成書的?這兩個版本出版后影響如何?圍繞著這兩個版本的出版前后發(fā)生了什么故事?本文將詳細分析。
《朦朧詩選》的出版背景是比較復雜的,既有詩壇的背景,又有高校的背景;既有外部因素的促成,更有內部因素的催生。
其外因是,1982年,以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梁小斌、芒克等為代表的朦朧詩派在經過三年的困境之后已經突出重圍、殺出血路,聲名鵲起,在中國詩壇上掀起了一股勢不可當、影響巨大的朦朧詩熱潮,從而為《朦朧詩選》的出版提供了強大的輿論支持和有力的文本支持。
其內因是《朦朧詩選》的選編者閻月君、高巖、梁云、顧芳均為遼寧大學中文系學生。1982年的遼寧大學,已經是一所擁有蓓蕾文學社、同學文學社、遼寧大學詩社等幾家文學社,創(chuàng)辦了《蓓蕾》《同學》《朝花》等幾家大學生文學刊物的全國著名高校之一。正是因為她們的母校具有濃厚寬松的詩歌研究氛圍,擁有開明寬容的教師團隊,擁有大量的文學報刊和各種學術研究資料,從而為她們編選《朦朧詩選》提供了強大的精神資源和豐富的資料資源。
1981年,以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梁小斌、芒克等為代表人物的朦朧詩潮開始席卷全國。無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在全國各地高校中,朦朧詩潮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于年輕的詩歌愛好者來說,朦朧詩成為對他們產生重要影響的啟蒙詩歌。
地處東北重鎮(zhèn)沈陽的遼寧大學,是一座文學環(huán)境良好、詩歌氛圍濃郁的高校。尤其是中文系,薈萃了眾多詩歌愛好者。而在78級中文系女學生中,有四位詩神繆斯的“忠實粉絲”。她們分別是一班的梁云、高巖,二班的閻月君,以及由遼寧作家協(xié)會保送到遼寧大學中文系學習的顧芳。這四位喜歡詩歌的“詩粉”,志趣相同、愛好一致,都很喜歡讀朦朧詩,都很推崇朦朧詩人。正是由于對朦朧詩歌的這份喜歡,她們敏感地意識到朦朧詩將成為青年人最喜歡的一種詩歌潮流。
那時候,無論是社會上,還是高校里,都流行手抄詩,喜歡詩歌的年輕人幾乎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個抄詩的筆記本,用來抄錄自己喜歡的詩歌。閻月君等幾位女同學每人手中都有這樣一個抄詩本,抄錄了當時能看到的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梁小斌、芒克等人創(chuàng)作的帶有新詩潮特點的詩歌,然后大家一起分享、探討。“在1979至1980年間,《今天》詩人的作品的廣泛流傳,已是無法視而不見的事實。一些‘正式’出版的文學刊物,也開始慎重、有限度地選發(fā)他們的作品。我們讀這些詩的時候感覺到一種強大的沖擊力,這令我們激動不已?!痹跁r隔30多年之后,閻月君談起當年初次讀到“朦朧詩”的情景,依然十分激動。
那么,這本《朦朧詩選》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要說編選《朦朧詩選》的緣起,還得從閻月君召集的一次聚會說起。據(jù)顧芳介紹,1981年11月中旬的一天,閻月君邀請高巖、梁云、顧芳到家里做客。在閻月君家里,四位女同學開心地聊著天、說著話。由于對詩歌的共同愛好,她們四個自然而然地將各自最近讀到的詩歌,尤其是朦朧詩當作了共同的話題。對于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梁小斌、芒克等朦朧詩人的作品,她們表達了各自的喜歡。大家聊著聊著,突然,不知是誰說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這樣的好詩應該讓大家來分享,我們幾個何不編選一本《朦朧詩選》呢?在短暫的沉思靜默之后,大家突然間拍手叫好,為這個大膽而美好的想法而歡呼。
那年冬天,她們開始了忙碌的詩集編選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抄錄和搜集,她們四個女生共計搜集到了100余首“朦朧詩”。拿著抄寫得工工整整的“朦朧詩選”,她們找到了她們的恩師——時任遼大中文系主任的冉欲達教授,請求系里幫助聯(lián)系出版的事。
《朦朧詩選》的出版,是與冉欲達教授的鼎力支持分不開的。據(jù)顧芳介紹,當時,與冉教授一樣贊同這四位女學生編選《朦朧詩選》計劃的中文系老師還有:烏炳安、王向峰、隋景山、張毓茂、洪鳳桐、陳其翔等教授,他們也對《朦朧詩選》的編選工作給予了極大支持。
1981年,正是朦朧詩論爭最為激烈的時期。關于朦朧詩,詩壇上出現(xiàn)了批評與支持的兩種聲音,是當時十分敏感的話題。對于這類詩歌的出版,全國各地出版社都持十分謹慎的態(tài)度,只觀望、不出版。面對這種朦朧詩出版的困境,冉欲達教授覺得這四位女學生的創(chuàng)意非常好,應該支持,所以決定先由中文系出資印刷,用作中文系內部學習資料。
經過四個多月的努力,當四個女孩捧著剛剛出版的《朦朧詩選》,像捧著新鮮出爐的面包,那濃郁的書香和詩香頓時使她們陶醉了?!拔覀兙庍x詩集沒有任何個人目的,既不是為了自己出名也不是為了賺錢,只是覺得這么有價值的詩應該讓更多人看到,讓更多的年輕人和社會上的人知道,把好詩與大家分享是我們最初的動機。編輯選集時我們的出發(fā)點是非常原始的和自然的狀態(tài)。”回憶起當初編選《朦朧詩選》的動因,閻月君如是說。
1982年3月14日,為了感謝她們的恩師冉欲達教授,四個女孩在一本《朦朧詩選》上題寫了一句她們表達自己感恩之心的話語:請冉老師指教!然后,各自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將這本簽名詩集送給了冉教授,表達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冉教授接過這本《朦朧詩選》后十分高興,并當場給予了她們表揚和鼓勵,使她們十分開心。
時至今日,閻月君回想當初的情景十分感慨地說:“當初如果沒有冉老師堅決地大力地支持,也許就沒有今天的《朦朧詩選》?!?/p>
遼大版《朦朧詩選》是一本32開本,190頁,定價6角的小詩集,灰色的封面,樸素、淡雅。
在這本《朦朧詩選》的扉頁上,刊登了1981年12月由遼寧大學中文系文學教研室撰寫的《出版前言》,簡要介紹了這本書出版的前因后果。同時,刊登了《情況簡介》,詳細介紹了這本書編印的來龍去脈。
而在《朦朧詩選》一書的正文中,共計刊發(fā)了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入選詩作,共計選入了舒婷、北島、顧城、梁小斌、江河、楊煉、呂貴品、徐敬亞、王小妮、芒克、李鋼、杜運燮等12位詩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103首。
第二部分是青春詩論,共計選入了楊煉、北島、舒婷、梁小斌、顧城、徐敬亞、王小妮等7人的詩論文章。
第三部分是朦朧詩討論索引,共計收入了艾青、公劉、李黎、章明、謝冕、孫紹振等160余位作者撰寫的有關朦朧詩的論文186篇。
盡管,這本《朦朧詩選》屬于內部發(fā)行,僅僅局限于供給遼寧大學中文系的學生作學習參考資料用,但是,出版之后,它的影響卻超出了遼寧大學,擴展到全國各地高校和社會上。一時間,《朦朧詩選》出版的消息不脛而走,外系和社會上很多人慕名而來,初次印刷的600冊一搶而空,此書成為大家爭相購買、爭相閱讀、爭相學習的詩歌必讀書目。
為了推銷這本《朦朧詩選》,四位女孩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給外地的詩友和同學寫信推薦,有的親自跑到外地去推銷。她們除了到沈陽各高校推銷過《朦朧詩選》,還到長春的吉林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去推銷,基本每到一處都是一搶而空,真是一時洛陽紙貴?!按蠹s是1982年3月份吧,閻月君給我寫來一封信,向我介紹了她們幾個人編選的《朦朧詩選》。那時候,我是復旦大學詩社社長,我們詩社的成員近百人,是當時中國高校最有實力的大學生詩歌社團之一。于是,我叫閻月君寄來了大約上百冊吧,在學校幫助代銷。沒想到,僅用一個上午的時間,便搶購一空,全都賣光了,特別受大學生詩歌愛好者歡迎。”在時隔36年之后,著名詩人、畫家許德民回憶起當年幫助推銷《朦朧詩選》的情景,仿佛就發(fā)生在眼前,歷歷在目。
而對于原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78級學生史秀圖來說,他記憶最深刻的一幕要數(shù)36年前的一個場景。“1982年2月26日中午,在東北師大中文系的小樓門前,我第一次見到了閻月君和梁云。這兩位78級的小女生可是不簡單,居然與另兩位同學(高巖、顧芳)一起編出一本《朦朧詩選》,并以遼寧大學中文系文學教研室的名義刊行天下,在當時各大學的校園中掀起一股狂熱的詩歌浪潮。這本集子收錄了80年代初活躍在全國詩壇的一批年輕作者的詩,其中包括舒婷、北島、顧城、梁小斌、江河、楊煉、呂貴品、徐敬亞、王小妮、芒克、李鋼等。他們的詩,以其意象的新穎、內涵的豐富以及思想的深刻,迅速風靡全國,并深深地打動了一代人的心靈。這本集子的可貴之處在于,當時的社會背景還很難容下‘朦朧詩’的稱謂,文學理論界為此爭論得很兇,而就在此時,遼寧大學的幾位小女生竟然就編出了這么一本集子,顯得很惹眼。我一股腦買了10本《朦朧詩選》,算作對朦朧詩的支持,除個人留存一本,其余全部分贈給同學和朋友。作為編者的閻月君和梁云為此深受感動,與我互留了聯(lián)系方式,從此建立起通信聯(lián)系?!?/p>
眾所周知,著名詩人、詩歌批評家徐敬亞曾經寫過一篇轟動中國詩壇的著名評論文章《崛起的詩群》。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篇文章的發(fā)表過程其實是和《朦朧詩選》的出版,和《朦朧詩選》的編者之一高巖有關系。事情的經過正如遼寧師范大學中文系79級學生、著名大學生文學刊物《新葉》主編劉興雨講述的那樣:“其實我最早讀到的《朦朧詩選》不是1985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的,而是1982年出的,一個灰皮的詩集,也叫《朦朧詩選》。但很薄,作者也沒有那么多。主要是舒婷、北島、顧城、江河、楊煉、梁小斌等人的作品。還有徐敬亞、王小妮的幾首。這本書是詩集的編者之一高巖送給我的。最初看到這些詩仿佛在頭腦中爆炸一顆原子彈,幾乎把原來傳統(tǒng)的詩歌審美觀念完全轟毀。覺得很陌生又很親切,很奇特又很新鮮,盡管不能全盤接受,但就像電腦升級似的,完全是新的東西,過去的都被格式化了。高巖家住大連,我們學校也在大連,因為我們辦《新葉》,她不知怎么看到了,她和我們班的林雪、董學仁走得很近,我們還去過她家。她看到我們刊物后似乎找到了知音,就把徐敬亞評舒婷詩的長篇論文《她的詩請你默默讀》交給我們。我們全文登載了這篇文章,吸引了很多關注的目光。因此我們與徐敬亞建立了聯(lián)系。我們要出詩專號,徐敬亞不僅提供了那些當紅詩人的地址,而且寄來了他的代表作《崛起的詩群》。高巖自己也寫詩,她將詩交給我們,我們給發(fā)在詩專號上。畢業(yè)時她送我們到火車站,她在我的留言本上寫下這樣的話:‘上帝說要有光,于是有了光?!?/p>
遼大版《朦朧詩選》出版之后,匯款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讀者來信像雪片一樣飛來,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里,600本《朦朧詩選》銷售一空,就連四位編者的手上都沒有了“存貨”。其反響之熱烈,影響之強烈,迅速在全國各地高校暢銷,并引發(fā)青年詩歌愛好者的郵購和搶購熱潮,這是四位女生編選這本書之前始料不及的。面對這種一書難買,供不應求的火爆場面,她們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應該找一家出版社,公開出版這本書!
有一天,她們在一起商量來商量去,一致將出版單位選定了位于遼寧沈陽的春風文藝出版社。然而,由于朦朧詩在當時還處于被非議、被打壓的敏感期和低潮期,出版社經過研究,盡管覺得這是一本好書,但是,迫于當時文壇的形勢和社會的壓力,不得不做出了“忍痛割愛”的決定。
1982年7月,四位女大學生懷著不能出版《朦朧詩選》的遺憾畢業(yè)了。除了閻月君畢業(yè)后留在沈陽工作,其他三位女同學均被分配到了外地。雖然,她們畢業(yè)了,但是,公開出版《朦朧詩選》的想法卻沒有“畢業(yè)”。
俗話說,好事多磨。其實,好書何嘗不是多磨呢?
閻月君曾到北京組稿回到沈陽后,這本詩集還是不能如期出版。盡管,《朦朧詩選》的出版計劃接二連三地遭受挫折,但是,閻月君她們四位同學卻始終癡心不改,從未放棄。
1984年,中國詩壇的形勢發(fā)生了好轉,朦朧詩人受到了主流詩壇的承認,從地下狀態(tài)走向詩壇前沿。審時度勢的春風文藝出版社于是決定順應詩歌發(fā)展潮流,順應青年讀者審美方向,正式出版《朦朧詩選》。
1985年11月,在歷經三年的籌備編選工作之后,一本精美的《朦朧詩選》“千呼萬喚始出來”。
《朦朧詩選》為32開本,384頁,定價2元3角5分。
第一版只印了5500本,一上市便暢銷全國各地,被廣大讀者搶購一空。1986年4月,出版社第二次印刷激增到30000本,依舊出現(xiàn)了“洛陽紙貴”的現(xiàn)象。
與遼寧大學中文系內部發(fā)行的《朦朧詩選》相比,春風文藝出版社公開發(fā)行的《朦朧詩選》,無論是印刷質量,還是作品容量,抑或文本價值,都勝出一籌。這本《朦朧詩選》封面設計采用翠綠色,給人一種富有青春活力的感覺。尤其是作者陣容,更加強大;詩歌文本,更加優(yōu)秀;印刷質量,更加優(yōu)質;封面設計,更加精美。
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朦朧詩選》共計收入了25位青年詩人和青年作者的詩作 193首(組)。其中包括:
北島的《回答》《走吧》《一切》《陌生的海灘》《島》《是的,昨天》《雨夜》《睡吧,山谷》等。
舒婷的《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珠貝——大海的眼淚》《海濱晨曲》《無題》《雙桅船》《這也是一切——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致橡樹》《船》等。
顧城的《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生命幻想曲》《水鄉(xiāng)——贈X》《不要說了,我不會屈服——在即將崩坍的死牢里,英雄這樣地回答了敵人》《我們去尋找一盞燈》《生日》《回歸》《初夏》等。
梁小斌的《雪白的墻》《中國,我的鑰匙丟了》《大街,象自由的抒情詩一樣流暢》《少女軍鼓隊》《你讓我一個人走進少女的內心》《這是晚風》《青春協(xié)奏曲》《我曾經向藍色的天空開槍》等。
江河的《沒有寫完的詩》《星星變奏曲》《星》《紀念碑》《我歌頌一個人》等。
傅天琳的《心靈的碎片》《復活》《山路上》《田野》《夢話》《六月》。
李鋼的《思念》《樵夫石》《山中》《在山上》《舞會》《海上發(fā)出的信》《艦長的傳說》《老兵箴言錄》。
楊煉的《海邊的孩子——一本新詩集的序言》《我們從自己的腳印上》《自白——給圓明園廢墟》《神話的變奏:給一個歌唱的精靈》《諾日朗》。
王小妮的《印象二首》《孩子們》《地頭,有一雙鞋》《碾盤》《往事·友誼》《假日·湖畔·隨想》《我和他的故事》《送甜菜的馬車》。
徐敬亞的《既然》《夜,一個青年在海濱》《別責備我的眉頭》。
呂貴品的《獻給我的祖國》《中國的一條街》《黃昏》《呵!城市》《小鎮(zhèn)人物》。
芒克的《城市》《太陽落了》《葡萄園》。
駱耕野的《車過秦嶺》《老人 大海 孩子的心——海明威〈老人與?!底x后》《二月》。
邵璞的《周末,我們去了女同學宿舍》《距離在他和他們中間》《在一個無名小站》《今天,我們——寫在青年節(jié)那天》《在昨天和今天》《傍晚,在海邊》《偶遇》。
王家新的《潮汐》。
孫武軍的《我的歌》《我還怕什么》。
葉衛(wèi)平的《黃昏、我和烏鴉》。
程剛的《清晨》。
謝燁的《我不相信,我相信》《風》《我終于轉過身去》。
路輝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組詩)。
島子的《大山·森林·我們》(組詩)。
車前子的《我的塑像》。
林雪的《夜步三首》《樹》《給阿方》。
曹安娜的《致白雪》《給未來的朋友》《雪地》。
孫曉剛的《飛碟明快》《中國夏裝》。
著名詩歌批評家、北京大學教授謝冕對這本《朦朧詩選》的出版給予了大力支持,并欣然親筆撰寫了序言文章《歷史將證明價值》,高度評價了這本《朦朧詩選》。
《朦朧詩選》的出版,無論是1982年遼寧大學中文系編印的內部發(fā)行版本,還是1985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公開發(fā)行版本,都在不同時期分別產生了不同的影響。為此,我專門采訪了《朦朧詩選》的幾位讀者,請他們談談當年閱讀《朦朧詩選》的感想。
對于詩人徐敬亞來說,他對早期版本的《朦朧詩選》更有感情,正如他評價的那樣:“如果說《今天》是純色的同仁刊物,那么《朦朧詩選》則是現(xiàn)代詩向公眾亮出的極光第一劍。一個剛剛有了綽號的人,被四個讀大學的女孩兒推向了公眾的視野。在當年,出版如此重要。沒有那些新華書店,誰能一眼看到全局?!倍鴮τ?985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朦朧詩選》,他在我采訪他的微信中是這樣說的:“你查一下,《朦朧詩選》(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我有一首詩《我聽見一種聲音》,被編者誤認為是江河(于友澤)的詩,收入江河的九首詩中。我一直沒有機會做出聲明更正?!?/p>
對于《朦朧詩選》,著名詩人郭力家是這樣評價的:“《朦朧詩選》在當年問世有三個意義:一是落實了文本意義上的詩意啟蒙;二是肩負起了漢語詩歌審美轉軌的地標建筑;三是完成了文化傳播媒介的詩人感悟和自覺。”
傅亮和陳鳴華這兩位當年在大學生詩壇聲名顯赫的代表人物,曾經是《朦朧詩選》的忠實讀者。對于這本《朦朧詩選》帶給他們的影響,在時隔多年后,他們分別談了各自的感受。
傅亮說:“朦朧詩并不朦朧,但這個不貼切的稱號,卻折射出中國新詩在時代中的進步。從傳聲筒到思考者,中國現(xiàn)代詩歌史應該要有一本權威的合集作為典藏?!?/p>
陳鳴華說:“《朦朧詩選》似是1985年出版的,其時我已大學畢業(yè),其中大部分作品已經接觸過,且經歷了‘令人氣惱的朦朧’的爭論,算不得石破天驚,甚至不如更早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舒婷的《雙桅船》更讓人喜出望外”。但由春風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收入20多位嶄露頭角具有影響的詩人群體的作品,是有魄力和眼力的。北島排第一,而非習慣上舒婷列首位,有些意味在內;除他們兩人以及顧城、江河、楊煉等一線詩人,還有些在當時算是相對新鮮的二線(主要指作品影響力或者叫名氣)詩人,這就構成了所謂的“詩群”,之后“崛起的詩群”之類的稱謂,官方出版物中可以對照的,從這本詩選為最吧。無論如何是股詩壇春風,敏銳、專業(yè),響應時代,似是朦朧詩軟著陸的一個信號。 ”
盡管,《朦朧詩選》已經出版了30多年,但是它的影響卻從沒有衰退,從沒有減弱。據(jù)我了解,《朦朧詩選》截至目前已經再版9次,共計出版近30萬冊,成為中國詩壇第一暢銷詩集,成為中國詩壇第一經典讀本。
對于這本詩集,身為著名詩歌批評家的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羅振亞、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傅元峰和遼寧大學文學院教授張立群分別給予了精彩的評價。
羅振亞:“我覺得當時幾位編者都很年輕,但良好的直覺力使她們對朦朧詩的把握,從主體構成、文本選擇、藝術走向和和整體設計等諸方面,都抵達了歷史對象的深處本質,幫助更年輕的一代完成了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藝術啟蒙。”
傅元峰:“詩歌的歷史很大程度上是選本史,每個選本所攜帶的詩歌觀念本身就具有歷史價值?!峨鼥V詩選》的取樣準確反映了那個時代的詩歌水平,同時也制造了知名詩人及其作品,影響深遠。至今,在大眾詩歌接受層面,它的影響力仍然十分強烈?!?/p>
張立群:“春風社的《朦朧詩選》因為是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朦朧詩選,有助于人們深入了解朦朧詩浪潮和當時詩歌寫作主潮,盡管當時入選的許多人今天不再歸納至朦朧詩陣營。但其文獻檔案意義仍無可替代。詩選讓人們從廣泛意義了解朦朧詩,而這個名字也在很大程度上變得合理化,大眾接受了。”
無論是遼寧大學中文系編印的內部發(fā)行版本,還是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公開發(fā)行版本,在不同時期,它們都為朦朧詩的傳播和傳承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無可替代的作用。它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詩歌讀者,啟蒙了一代又一代詩歌作者,從而使朦朧詩得以廣為流傳,并最終獲得主流詩壇的接受,被詩歌讀者所欣賞,成為中國詩壇影響最大、實力最強、讀者最多、文本最佳的第一詩歌流派而載入了中國新時期詩歌史冊。
而在《朦朧詩選》完成詩歌版本經典化的過程中,閻月君、高巖、梁云、顧芳做出了居功至偉的貢獻,令人敬佩。尤其值得稱道的是,1984年底,在編選《朦朧詩選》初期,春風文藝出版社的責任編輯鄧蔭柯感動于她們編選這本詩集的辛苦付出和無私奉獻,決定特邀她們四位編者的詩作入選《朦朧詩選》。對于當時的四位編者來說,能有詩作入選《朦朧詩選》這本書,可謂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但是,她們卻異口同聲地謝絕了鄧老師的好心好意,充分體現(xiàn)了她們淡泊名利、敬畏詩歌的“高風亮節(jié)”。
《朦朧詩選》出版之后的影響,既是持久的,又是深遠的,更是全面的。它的影響超越了時間,跨越了空間,成為一本經典詩集,以至于在圖書界舉辦的兩次重大圖書評選活動中均榜上有名!
2009年,由《中國圖書商報》和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主辦的“6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600本書”大型推介活動中,春風文藝出版社的《朦朧詩選》經讀者推薦和專家評審,榮列“600本書入選書目”。其入選理由是:《朦朧詩選》是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它對沉默的中國詩壇的強勁沖擊和持久影響,也許超過了所有新詩選集。作為一部詩歌經典,它在讀者心中有不可移易的位置,有多少詩人和詩歌愛好者是讀著這本選集走過人生之路的。盡管大部分度過了青少年時期的讀者不寫詩甚至也不讀詩了,但這本詩集永存在他們記憶之中。
同年,在全國圖書界舉辦的“30年30本書”評選活動中,春風文藝出版社的《朦朧詩選》被專家和讀者聯(lián)合評選為“30年的30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