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德語“自由三格”認知模型的構(gòu)建與分析

2019-10-30 08:34南京大學
外文研究 2019年2期
關鍵詞:德語客體賓語

南京大學 王 健

1. 引言

三格(Dativ)是德語中名詞的一種形態(tài)格,一般用來表示間接賓語。由于其承載的語義角色十分多樣,因而對于非母語者而言,正確理解和使用德語名詞三格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高級階段學習者,在德語閱讀中往往也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三格名詞短語。請看以下例句(1)本文所用例句,未標明出處的是一些常見句,而標明具體出處的則是一些非常見句。:

(1) Er gibtmirein Buch. 他給我一本書。

(2)Er kauftmirein Buch. 他給我買一本書。

(3)Er hatmir(versehentlich) das Licht ausgeschaltet. 他(不小心)給我把燈關上啦。

(張威廉1986: 25)

(4)Er tratmirauf den Fu?. 他踩我腳了。

(5)Sie w?schtdem Kinddie Haare. 她給孩子洗頭發(fā)。

(6)Der Stein fielihmauf den Kopf. 石頭砸到了他頭上。

(7)Sie trinktihmzu viel. 她喝的(酒)對他來說太多了(他覺得她喝得太多了)。

(Pittner & Berman 2013: 55)

(8)Fallmirja nicht hin! 別給我摔倒了!

例(1)是典型的“給予”義雙賓結(jié)構(gòu),ein Buch(書)是直接賓語,mir(我)是間接賓語。德語中直接賓語用四格,間接賓語用三格,故有“人三物四”一說,這里的mir(我)用三格毋庸置疑。而例(2)~(8)中的畫線部分則并非如此簡單。例(2)中,mir(我)是Er(他)買書的受益者,因而被稱為“受益三格”(2)本文“自由三格”的分類及名稱參考Wegener(1985)的分類法,術語譯文參考張威廉(1986)及張濤(2015)對“自由三格”的描述。。例(3)中,er(他)不知道m(xù)ir(我)還沒睡覺,所以不小心把燈關了,而實際上“我”并沒睡,不需要關燈,這里的mir(我)是受損者,因此被稱為“受損三格”。例(4)~(6)中,三格名詞都是四格名詞(直接賓語)的所有者,且四格名詞均表身體部位,這一類三格叫作“領屬三格”。例(7)中,ihm(他)對sie(她)的行為做出評價,也叫“評價三格”。而例(8)中,mir(我)與句子命題沒有關聯(lián),是一種語用成分,學界一般稱之為“關切三格”(張威廉1986: 26;張濤2015: 25)。另外,“受益三格”和“受損三格”可合稱為“利害性三格”。

按照配價語法,可將例(1)中不可省略的三格名詞短語稱作“強制性三格”,即間接賓語;將例(2)~(8)中可有可無的三格名詞短語稱作“自由三格”,也叫“補足性說明語”(布斯曼2003: 87-88)。眾所周知,在德語教學中,三格作為間接賓語的用法通常會得到系統(tǒng)性講解,而“自由三格”由于在句法和語義上表現(xiàn)出復雜多變的特征,往往被當作特殊形式或是固定搭配讓學生逐一死記硬背,因而給學生造成很重的學習負擔(Du 2013: 141)。

因此,長期以來,德語“自由三格”始終是我國德語句法教學的一大難點。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傳統(tǒng)的德語句法研究迄今未能對此給出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近年來,認知語言學的興起給傳統(tǒng)的德語句法研究帶來了新視角,也讓我們看到了解決德語“自由三格”這一教學難題的新出路。本文以認知語言學理論為視角,以德語“自由三格”為研究對象,首先依托Langacker彈子球模型理論,初步構(gòu)建出德語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的認知模型,隨后,從認知角度對德語“自由三格”的不同類型逐個進行事件因果鏈分析以及語義角色分析,并根據(jù)分析結(jié)果,對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認知模型中的變量進行相應調(diào)整,進而構(gòu)建出各類“自由三格”的認知模型。希望文中所構(gòu)建的認知模型,能為有效解決德語“自由三格”這一教學難題提供一個新的思路,使學生從認知的角度系統(tǒng)性理解而非死記硬背“自由三格”的句法語義特征,并對德語句法的認知研究有所裨益。

2. 德語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的認知模型

眾所周知,認知語言學是語言學領域中的新興前沿學科,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末,至80~90年代得以興起。盡管認知語言學至今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但是發(fā)展勢頭迅猛,各種理論不斷推陳出新,主要有Lakoff & Johnson的隱喻理論、Fillmore以及Goldberg 等人的構(gòu)式語法、Langacker的認知語法等。其中,Langacker的認知語法,尤其是彈子球模型理論,因其實用性和解釋力,已開始受到國內(nèi)外學界的關注。

Langacker的彈子球模型(billiard-ball model)理論認為,一個生物體或物體A(the Energetic Head,能量源),在某空間運動過程中撞擊另一生物體或物體B,A將能量傳遞給了B,B在力的作用下發(fā)生了某種反應或狀態(tài)變化(Langacker 2008: 103-104、 112;王寅2006: 70)。生物體或物體A、B之間的能量傳遞過程如圖1(3)圖1參考王寅(2006: 70)繪制的A、B之間能量傳遞的彈子球模型示意圖,圖2參考Langacker(2008: 355-356)繪制的能量連續(xù)傳遞的彈子球模型示意圖,其他示意圖均由筆者繪制而成。所示:

圖1 A、B之間能量傳遞的彈子球模型

而在一個“力量-動態(tài)”事件中會發(fā)生一系列的能量交互過程,生物體或物體一個接一個地向下傳遞能量,其能量連續(xù)傳遞過程如圖2所示(Langacker 2008: 355-356;王寅2006: 81):

圖2 能量連續(xù)傳遞的彈子球模型

我們認為,德語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通常用來表達某種物體的領屬轉(zhuǎn)移,其過程類似生物體或物體A、B之間的能量傳遞。因此,我們可以參照Langacker彈子球模型來構(gòu)建德語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的認知模型。具體而言,如果我們參照Langacker彈子球模型理論,將德語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所表達的某種物體的領屬轉(zhuǎn)移,看作一個發(fā)生在生物體或物體A、B之間的能量線性傳遞過程,施事對受事施加某個行為,這個行為使得受事的領屬由施事轉(zhuǎn)移到與事,那么,德語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中的事件因果鏈可圖示如下:

圖3 德語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的認知模型

如果將這一認知模型具體應用到前文所列舉的例(1)中,那么,該例句所描述的事件因果鏈可圖示如下:

圖4 例(1)Er gibt mir ein Buch(他給我一本書)的認知模型

在此模型中,主語客體er(他)的行為gibt(給)引起了直接賓語客體ein Buch(書)的狀態(tài)變化,ein Buch(書)的所有權(quán)不再屬于er(他),而是屬于mir(我),所以“我”也間接受到了這個行為的影響,“我”得到了這本書的所有權(quán)。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結(jié)構(gòu)中的間接賓語客體必須要有接受能力,通常僅限于有生命的個體(4)無生命個體只有在被視作有接受能力的主體時,才能以三格形式出現(xiàn),如:Angela Merkel schickte Frankreich eine Einladung(默克爾給法國送去邀請)。這里的“法國”被視作一個有占有和接受能力的主體,因而可成為三格賓語客體。(Du 2013: 143),因此有“人三物四”的說法。

按照配價語法,例(1)中不可省略的三格名詞稱作“強制性三格”,即間接賓語。也就是說,上文中我們所構(gòu)建的德語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認知模型,可用以闡釋德語“強制性三格”所描寫的事件因果鏈。那么,這個模型是否也適用于“自由三格”呢?

3. 德語“自由三格”的認知模型

正如前文所言,德語語法書中通常按照Wegener(1985)的分類法,將德語“自由三格”按語義分為“受益三格”“受損三格”“領屬三格”“評價三格”和“關切三格”這五種類型。我們認為,這五種“自由三格”與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密不可分,它們基本上是由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通過隱喻而衍生出來的變體結(jié)構(gòu),因此,其認知模型可通過德語雙賓結(jié)構(gòu)認知模型的相應調(diào)整而得以構(gòu)建。

下面我們將從認知視角出發(fā),對不同類型的德語“自由三格”逐個進行事件因果鏈分析以及語義角色分析,探尋它們與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之間的聯(lián)系與差別,并據(jù)此對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認知模型加以調(diào)整,進而為各種常見類型的“自由三格”構(gòu)建適用的認知模型。

3.1 “受益三格”和“受損三格”的認知模型

相對而言,“受益三格”與“受損三格”的情況較為簡單,而且它們與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的聯(lián)系最為直接。因此,我們的模型調(diào)整先從這兩種“自由三格”入手。

例(2)中Er(他)買了一本書,結(jié)果這一主干事件使mir(我)受到了正面影響——“受益”,mir(我)得到了一本書,書發(fā)生了領屬變化(書店所有→“我”所有)。與例(1)中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不同的是,例(2)中ein Buch(書)的領屬變化并非直接由主語客體Er(他)到間接賓語客體mir(我),而是主語客體的行為導致了書的所有者由第三方“書店”變成了間接賓語客體“我”,即“他買書”這一主干事件導致了“我”受益。因此,例(2)中所發(fā)生的“轉(zhuǎn)移”,是由主干事件“他買書”所引起的影響轉(zhuǎn)移,并且其中包括領屬變化。當然,“受益三格”也可以表達不發(fā)生領屬變化的影響轉(zhuǎn)移。如例(9):

(9)Sie bügeltmirdie W?sche. 她給我熨衣服。

例(9)中,Sie(她)熨衣服,衣服因而變得平整,而這件事對mir(我)產(chǎn)生有益的影響,比如“我”可以穿上熨好的衣服出門等。這一典型事件中并沒有發(fā)生物體的領屬變化,而是句子主干事件“她熨衣服”對間接賓語客體“我”造成了正面影響,使“我”因此而“受益”。也就是說,這里發(fā)生的是不包括領屬變化在內(nèi)的影響轉(zhuǎn)移。

“受損三格”的情況與“受益三格”類似。例(3)中Er(他)把房間的燈關掉,而燈被關掉這個事情使間接賓語客體mir(我)不能進行活動,如看書、找東西等。換言之,間接賓語客體“我”受到了“他關燈”這一主干事件的負面影響——“受損”。這里同樣沒有發(fā)生實質(zhì)性的物體領屬轉(zhuǎn)移,同樣是抽象的影響轉(zhuǎn)移。

根據(jù)以上分析,可以把德語典型雙賓認知結(jié)構(gòu)模型中的領屬轉(zhuǎn)移這一變量加以調(diào)整,改成影響轉(zhuǎn)移,于是,我們就可以得出“受益/受損三格”的認知模型,如下圖所示(5)圖中的長方形用來表示主干事件。:

圖5 “受益/受損三格”的認知模型

在德語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中,主語客體將直接賓語客體的所有權(quán)轉(zhuǎn)移給間接賓語客體,從而發(fā)生物體的領屬轉(zhuǎn)移。而在“受益/受損三格”中,主語客體傳遞給三格名詞短語客體的是一種正面/負面影響。在這里,原本德語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認知模型中的領屬轉(zhuǎn)移通過隱喻投射擴展為影響轉(zhuǎn)移,三格名詞短語客體受到來自主干事件的間接影響——“受益”或“受損”。也就是說,此處存在一個本體隱喻(ontological metaphor):“受益”和“受損”的經(jīng)歷被看作一種實體(entity),可以被傳遞。根據(jù)Lakoff & Johnson(2003: 25-27),本體隱喻可以幫助人們挑選出經(jīng)驗中重要的部分,進而將經(jīng)驗范疇化,因此本體隱喻對我們理解自身經(jīng)驗十分必要。在我們探討的“受益/受損三格”中,將“受益/受損”經(jīng)驗看作實體,就可以將此類經(jīng)驗范疇化,作為一個完型(gestalt)來理解,突出其中的利害關系。比如,例(9)中“熨衣服”這個事件包含了很多方面,如熨衣服的時間、地點、動機、方式、過程、結(jié)果等,但當我們讀到這個句子時,會注意到其動機和結(jié)果部分,并據(jù)此將“熨衣服”歸入對“我”產(chǎn)生積極影響的事件這個范疇,而不是歸入做家務或者工作的范疇?!办僖路笔录钠渌矫嬖谶@里便無關緊要了,突出的是“我”所體驗到的積極影響。

在將經(jīng)驗看作實體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進一步將三格的“轉(zhuǎn)移”義擴展到經(jīng)驗的轉(zhuǎn)移。人類的各種經(jīng)驗,如受益、受損、感情參與等,都可以被看作是實體,從一個生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生物體,并用“自由三格”來編碼。

3.2 “領屬三格”的認知模型

相對“受益三格”與“受損三格”而言,“領屬三格”的情況較為復雜一些。

在例(4)中,主語客體Er(他)踩到直接賓語客體Fu?(腳),三格名詞短語客體mir(我)既是“腳”的主人,同時也受到了這件事的影響,會感到疼,會影響行動等。也就是說,“領屬三格”不僅有物主的語義角色,同時還會有“受益/受損”的角色在里面。因為“領屬三格”所指代的人和四格所指代的物體往往具有不可分割的領屬關系,如人與其身體部位,所以“領屬三格”的所指對象也是事件的間接參與者,也會受到事件的影響,成為受益者或受損者。

例(5)中,demKind(孩子)的頭發(fā)被洗干凈,會覺得舒服,因而是受益者。例(6)中,ihm(他)的頭被石頭砸中,“他”會受傷,會昏迷甚至死亡,所以ihm(他)是受損者??偟膩碚f,涉及到身體部位的變化時,人的狀態(tài)和外表也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領屬三格”不能用物主冠詞或者第二格來替代。

Lee-Schoenfeld(2012: 403)指出,“領屬三格”的受影響程度要大于“領屬四格”。當話題焦點不只是在受直接影響的身體部位上,而是要同時強調(diào)經(jīng)受這件事的人的時候,偏向使用“領屬三格”。

(10a)和(10b)描述了同樣的事件,而(10a)只是客觀描述了事件和與其相關的人——mich(我〔四格〕),而(10b)強調(diào)了經(jīng)受這件事的人——mir(我〔三格〕),想讓人關注“我”、同情“我”。也就是說,三格標記的“我”具有更高的話題性。

根據(jù)上文分析,“領屬三格”的情況基本和“受益/受損三格”類似,只是“領屬三格”增加了“所有者”這一語義角色。也就是說,“領屬三格”實則同樣是由“給予”義通過隱喻投射擴展而來的影響轉(zhuǎn)移義,只是相對“受益/受損三格”又增加了“領屬”義,即“所有者”這一語義角色。據(jù)此,我們不妨對“受益/受損三格”認知模型中的影響轉(zhuǎn)移這一變量再稍加補充說明,從而構(gòu)建出“領屬三格”的認知模型:

圖6 “領屬三格”的認知模型

3.3 “評價三格”的認知模型

與前三類“自由三格”不同,“評價三格”所指的對象,并沒有直接受到句子主干事件的影響,而是對主干事件做出感知或評價。

例(7)中,“她喝酒”這一主干事件看起來對ihm(他)并沒有直接影響,ihm(他)只是對sie(她)喝的量做出了主觀評價。一般認為,上面三類“自由三格”是事件中的可選論元,而“評價三格”更偏向事件外的附加說明。

Helbig(1981: 329-330)認為,“評價三格”可用Nach Meinung von X(按照X的觀點)來替換:

(7)a.Nachseiner Meinungtrinktsiezuviel.按照他的觀點,她喝得太多了。

筆者認為,(7)和(7a)并非完全等值。(7a)是客觀描述,而(7)則表達了ihm(他)對sie(她)的關切(6)“評價三格”往往含有“關切”的語義,所以有時候也會和感嘆式“關切三格”重合。,表明“她”的狀態(tài)對“他”來說很重要,所以“她”喝太多會對“他”造成不好的影響。這個影響并不是具體的物理影響,而是因為關切而產(chǎn)生的負面心理影響,如擔心、焦慮等。我們認為,這里的“評價”義同樣由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的“給予”義通過隱喻投射擴展而來:先是由“給予”義通過隱喻將“給予物”投射為“影響”,繼而將物理影響通過隱喻投射為情緒影響,于是就產(chǎn)生暗含“關切”的“評價”義。

另外,“評價三格”通常要與zu或genug連用,表達“太……”的含義,可見這個評價帶有極大的主觀性,且一般為負面評價。正因為是負面評價,所以評價者才會擔心有不好的結(jié)果,并通過使用zu(太)、genug(足夠)這一類極其主觀的程度副詞來明確表達主觀態(tài)度(Smailagic 2009: 223)。

在“評價三格”中,主語客體和直接賓語客體的關系已經(jīng)淡化,凸顯的是三格名詞短語客體對整個主干事件的評價,評價中通常暗含關切。據(jù)此,我們對“受益/受損三格”和“領屬三格”認知模型中的影響轉(zhuǎn)移這一變量再稍加調(diào)整,從而構(gòu)建出“評價三格”的認知模型,如圖7(7)“關切三格”中的四格直接賓語不是句子的必要成分,可有可無,按照認知語法學界通行的模型繪制規(guī)則,圖7、下頁圖8中的直接賓語用虛線表示。:

圖7 “評價三格”的認知模型

如上圖所示,主干事件對三格名詞短語客體的情緒影響被看作一個實體,由主語客體轉(zhuǎn)移到了評價三格客體。

3.4 “關切三格”的認知模型

“關切三格”的情況比“評價三格”更為獨特,在語義邏輯上它與句子的命題似乎毫無關聯(lián),很難將其加入句子的事件框架之中。

(11)Schreibmirsch?ndeineHausarbeit!給我寫你的作業(yè)(去)!

(Gutzmann 2007: 278)

例(8)和例(11)都是命令式,行為主體顯然就是受話人,因而省略了一格主語。兩個例句中“關切三格”的客體mir(我),與句中的主干事件“摔倒”和“寫作業(yè)”,在語義邏輯上沒有明顯的直接關聯(lián),因而很難將“我”加入句子的事件框架中。

“關切三格”多半用于命令式,而命令式這種句式本身就已從說話人的角度出發(fā),表達出了說話人的意愿,表明說話人很希望受話人能夠完成說話人要求完成的事件,所以,從視角義或是從主觀意愿出發(fā)來解釋“關切三格”的含義,就有些與句式義重復了,不符合語言經(jīng)濟的原則。而這里的“關切”顯然也不是命令的一部分。那么,“關切三格”的使用,究竟給句子帶來了怎樣的附加含義呢?

前人研究成果表明,“關切三格”主要有以下句法和語用特征(Wegener 1985: 51-53;Ogawa 2003: 124;Mollica 2014: 353、364-367):第一, 不可重讀,不可置于句首,不可被詢問,不可被否定或?qū)Ρ?;第二?不可作為關系代詞的先行詞或同位語的關系詞;第三, 可以與其他三格名詞短語共現(xiàn);第四, 可以與情態(tài)小品詞共現(xiàn)或用情態(tài)小品詞代替;第五, 說話人有情感參與;第六, 對話兩人之間互相信任,關系密切;第七, 說話人和受話人在同一地點(口語中使用);第八, 說話人地位高于或等同于受話人,典型場景為家庭中的長輩訓斥小孩子。

根據(jù)前三個特征可以判斷,“關切三格”并非句中補足語,甚至不屬于句子的命題(proposition),而是句子的情態(tài)部分(modality)(Fillmore 1968: 24)。再加上第四個特征,不少語法學家將“關切三格”看作一種特殊的情態(tài)小品詞,如Thurmair(1989)、Smailagic(2009)、Pittner(2014)等。但是單純的情態(tài)小品詞,如ja、 halt、 blo?并不會表現(xiàn)出后四種特征。

如果我們將“關切三格”和“評價三格”進行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與“評價三格”相比,“關切三格”失去了“評價”義,而視角義也與命令式的句式義重合,僅保留了“關切”義,但同時,“關切三格”又與命令式一起表達出了談話雙方關系較近且說話人地位更高的含義,因而顯得“關切”語氣較重。我們認為,也正是通過“關切三格”所帶來的加重“關切”語氣,說話人向受話人強調(diào),他很“關切”事件能否完成,因此,受話人必須完成說話人所希望完成的事件,且受話人完成事件與否,會對說話人產(chǎn)生正面或負面的情緒影響。綜合這些特點,我們可以認為,“關切三格”保留了“評價三格”中的“情緒影響轉(zhuǎn)移”,只不過說話人希望發(fā)生的主干事件在說話時尚未發(fā)生;同時還增加了語氣較重的“關切”義,明確表達了說話人對于主干事件能否發(fā)生所持有的“關切”態(tài)度。另外,在帶有“關切三格”的句子中,話語焦點集中在事件的完成與否,用來表示受話人的一格主語通常省略,且四格的直接賓語并不是句子的必要成分,可有可無。也就是說,主語客體和直接賓語客體的關系進一步淡化,甚至出現(xiàn)直接賓語完全缺失的情況。據(jù)此,我們對“評價三格”的認知模型進一步加以調(diào)整,可得出“關切三格”的認知模型,請看圖8:

圖8 “關切三格”的認知模型

以上研究表明,德語“自由三格”雖然看起來語義多變,實則大多是由“給予”義通過隱喻投射擴展而來的影響轉(zhuǎn)移義。具體而言,由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中的物體領屬轉(zhuǎn)移,通過隱喻投射可擴展為影響轉(zhuǎn)移,即,“給予”義擴展為影響轉(zhuǎn)移義(如“受益三格”“受損三格”);有時在“影響轉(zhuǎn)移”義的基礎上還會附加“領屬”義(如“領屬三格”);有時具體的影響轉(zhuǎn)移還可以通過隱喻投射,進一步擴展為由于對事件的關心而產(chǎn)生的情緒影響轉(zhuǎn)移,進而產(chǎn)生“評價”或“關切”義(如“評價三格”“關切三格”)。

4. 結(jié)語

德語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通常用來表達某種物體的領屬轉(zhuǎn)移,其過程類似于生物體或物體A、B之間的能量傳遞,因而可以借用Langacker彈子球模型來構(gòu)建德語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的認知模型。不同類型的“自由三格”與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密不可分,它們基本上是由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通過隱喻而衍生出來的變體結(jié)構(gòu),通過將“受益”“受損”“關切”等經(jīng)驗看作可以被轉(zhuǎn)移的實體,將“給予”義擴展為“影響轉(zhuǎn)移”義。因此,德語典型雙賓結(jié)構(gòu)的認知模型可以看作是“自由三格”認知模型的構(gòu)建基礎,通過對德語雙賓結(jié)構(gòu)認知模型中變量的相應調(diào)整,可構(gòu)建出不同類型的“自由三格”認知模型。

當然,本文所構(gòu)建的德語“自由三格”認知模型,僅涵蓋五種最為常見的“自由三格”,而事實上,德語中還會出現(xiàn)其他類型的“自由三格”,如“責任三格”“感受三格”等,其認知模型的構(gòu)建同樣值得我們研究。筆者惟愿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本文所構(gòu)建的認知模型,能為有效解決德語“自由三格”這一教學難題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并對德語句法的認知研究有所貢獻。

猜你喜歡
德語客體賓語
社會公正分配客體維度與道德情緒的雙向互動
連詞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
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用法精練
德語學習中英語的干擾性問題及其在德語基礎教學中的意義
淺議犯罪客體
德國1/5小學生不會德語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賓語從句及練習
丹麥小店流行取“難聽的”德語名
“凡客體”之不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