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 ?要:為了在活動中探究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在此背景下,筆者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自制年歷”一課時,安排了豐富的活動:觀察日歷,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制作年歷,抓住思維的突破口;研究年歷,發(fā)現年歷中的秘密;解決問題,感受生活中年歷的應用。
關鍵詞:蘇教版;自制日歷;活動經驗
《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課標》中在“四基”中提出了數學活動經驗一詞,還指出特別要關注綜合實踐領域的數學活動經驗 [1]。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標志。在各種豐富的數學活動中,學生通過“做”和“思考”過程中的積淀,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結果和反思,逐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年月日”單元時,筆者曾一度想跟著教材的編排,通過“說教”式的講解幫助學生認識年月日中的相關知識,但是筆者發(fā)現這種沒有讓學生經歷自己頭腦風暴的學習是低效的。最終,筆者把“年月日”一課改編成了數學活動課“自制年歷”,讓學生在課上制作年歷,發(fā)現年歷中年月日的規(guī)律。
一、觀察年歷,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年歷,雖然一直存在于我們生活中,但是很少有學生仔細觀察過年歷,發(fā)現年歷中的變化規(guī)律。為了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認識年月日的問題,筆者從“今天是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幾”這個簡單的問題入手,由此帶領學生推理出“昨天是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幾”和“明天是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幾”。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快就挑戰(zhàn)成功了,這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制作提供了思考方向。
師:同學們,今天是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你們知道昨天和明天是什么日子嗎?
生:昨天是2019年3月29日星期五,明天是2019年3月31日星期日。
師:那后天是什么日子呢?
生:后天是2019年4月1日星期一。
師:咦,奇怪了,為什么不接著說是3月幾日,而是說4月1日了呢?
生:因為3月是大月,有31天。所以3月31日過后接著就是4月1日了。
師:那像這樣推理下去,我們就可以知道一年365天中的任何一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了,對此你們相信嗎?不信,我們就動手用硬卡紙來做一做2019年的年歷吧!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從生活中的年歷出發(fā),在師生交流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導他們初步感知“只要知道一年中的某一天,我們就能推出一個月中的任何一天,甚至是一年中的每一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實現零散的年月日知識塊狀化。
二、制作年歷,抓住思維的突破口
制作年歷,既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利用年月日規(guī)律的再創(chuàng)造。筆者先安排了設計月歷,再從月歷延伸拓展到年歷 [2]。最終,通過我們的親身實踐來驗證一開始提出的猜想:只要知道一年中的某一天,我們就能推出一個月中的任何一天,甚至是一年中的每一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師:為了降低大家制作的難度,老師已經為每位同學準備好了空白的月歷卡,這個月是3月份,我們先來完成3月份的月歷。
師:誰來說說你剛才是怎么想的?做了哪些事情?
生:我們剛才知道了3月30日是星期六,我先確定30日是星期六,然后確定31日是星期日,接著依次往前推,確定每一天分別是星期幾。
師:誰還有不同的想法?(沒人舉手。)那大家都是這樣確定了3月份這31天分別是星期幾嗎?(是的。)看來大家都掌握了制作月歷的方法,現在我們用同樣的辦法挑戰(zhàn)2019年的年歷,會嗎?(會。)
師:很多小組的同學都已經完成了2019年的年歷,誰來說說你在剛才制作年歷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是怎么想辦法解決的?
生:剛才我想去做4月份的月歷,卻發(fā)現4月份任何一天是星期幾我都不知道。這時,同桌告訴我可以根據前面那個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幾來確定。比如我們知道了3月31日是星期日,那么4月1日就是星期一,我就可以依次把4月份的每一天都寫完,5月份、6月份……依次就寫完了12月份。然后我根據3月1日是星期五,倒推出2月28日是星期四,這樣就完成了2月份和1月份的日歷。
師:這位同學的辦法真巧妙,利用這個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幾,我們就知道了下一個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幾;利用這個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幾,我們就知道了上一個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幾,非常輕松容易地完成了2019年的日歷。如果老師要你來制作2020年的日歷,你怎么知道2020年的第一天是星期幾呢?
生:我們就根據2019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幾,就能確定2020年第一天是星期幾了。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在自制年歷中表現得異常興奮,思維也持續(xù)處于主動狀態(tài)。他們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鋪墊,自行設計好了2019年的年歷。此時,教師又趁機讓學生說說制作感受,促使他們將隱性的數學活動經驗用顯性的語言表達出來。
三、研究年歷,發(fā)現年歷中的秘密
每一年的年歷,除了相鄰日期之間存在著數學規(guī)律,其實還隱藏著很多的數學秘密。為了進一步充分利用學生設計的年歷,筆者組織他們選擇其中一個月的月歷進行仔細觀察,發(fā)現其中的奧秘,并在其他幾個月里進行驗證看是否也有這樣的規(guī)律。
師:同學們,我們辛辛苦苦地設計了2019年的年歷,請你和同桌一起選擇一張月歷,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并將你發(fā)現的規(guī)律在其他月歷中試試,看是否也有這樣的規(guī)律。
生1:我發(fā)現一年有12個月,大月31天的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30天的有4月、6月、9月、11月,2月有時28天有時29天。
生2:橫著看,我發(fā)現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1;豎著看,我發(fā)現下面的數比上面的數大7。
生3:我發(fā)現橫著看,有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一周正好7天。
生4:我發(fā)現豎著看,都是同一個星期幾。比如說3月份,1、8、15、22、29這一列,都是星期五。
生5:我發(fā)現斜著看,比如3月份,斜著的數有2、8、14、20、26,這些數是6個6個變大的。
生6:我也是斜著看的,比如4月份,斜著的數有1、9、17、25,我發(fā)現這些數是8個8個變大的。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借助年歷模型,引導學生運用發(fā)現規(guī)律的方法,充分挖掘年歷中的數學規(guī)律,讓學生經歷了發(fā)現規(guī)律和驗證規(guī)律的過程,為下一環(huán)節(jié)運用規(guī)律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奠定了基礎。
四、解決問題,感受生活中年歷的應用
我們借助年歷解決連續(xù)幾個日期和的數學問題,在加法計算中幫助學生感受到移多補少的妙用,提煉出“幾個連續(xù)數的和,可以用‘中間數×個數來計算”的結論。
(出示題目:小紅家7月要出去游玩,三個日期相加的和是18,你知道是哪幾天嗎?)
師:同學們,請你先讀一讀題目,再幫小紅解決這個問題。
生1:7月5日、7月6日和7月7日,因為5+6+7=18。
生2:用18÷3=6,那么說明中間那天是6日,前面那天減1所以是5日,后面那天加1就是6日,所以是5、6、7這三天。
師:大家聽懂生2的想法了嗎?中間那天是6日,前面減1是5日,后面加1是7日。這三個數的和與中間數有什么關系?
生:三個數的和=中間數×3。
師:那是不是隨便三個數的和都是等于中間數乘3呢?橫著的三個數、豎著的三個數、右下斜著的三個數、左下斜著的三個數,是不是都滿足中間數乘3的結論呢?
生3:我選擇了3月份,橫著的三個數10、11、12,三個數的和是10+11+12=33,11×3=33,符合;豎著的三個數6、13、20,三個數的和是6+13+20=39,13×3=39,符合;右下斜著的三個數10、18、26,三個數的和是10+18+26=54,18×3=54,符合;左下斜著的三個數7、13、19,三個數的和是7+13+19=39,13×3=39,符合。
生4:我覺得你選擇了在同一個月里的三個數,如果三個數分布在兩個月份時,就不滿足“三個數的和=中間數×3”了。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從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三個數的和=中間數×3”的結論,再進一步帶著猜想去驗證橫著的三個數、豎著的三個數、右下斜著的三個數、左下斜著的三個數是否存在這樣的結論 [3]。在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補充的同時,他們在解決數學問題中積累了活動經驗,發(fā)現并完善了這個結論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在同一個月中。
總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時,無論是操作活動還是思維活動,其最終目的都是讓學生學會動腦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并且學會接納他人的觀點,在綜合完善中提煉形成正確的觀點,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實現知識和能力的共“生長”。
參考文獻:
[1] ?郭勇. 積累活動經驗 ?促進數學學習——“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與思考[J]. 小學教學參考,2019(5):78-79.
[2] ?楊傳真. 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 小學教學研究,2018(33):44-45.
[3] ?朱苑. 讓數學之“根”深“植”于活動經驗之中[J]. 數學教學通訊,2018(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