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玉樂
摘 要:語文是一門極為重要的基礎學科,語文的學習不外乎閱讀與寫作這兩大門類。寫作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關(guān)鍵在于教師要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帶領(lǐng)學生攻破這道難關(guān)。寫作是人們系統(tǒng)地表達知識與情感的重要方式,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真正的寫作方法,是廣大教學工作者需要探究的重要課題。
關(guān)鍵詞:小學五年級;語文作文;教學反思
引言:
學習語文,不只是學習一門語言,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領(lǐng)會中華幾千年文明所傳達出來的歷史厚度、文化深度以及美學氣韻。語文的學習不能僅靠死記硬背,更重要的是領(lǐng)悟,領(lǐng)悟語言傳達出來的文化之美。也就是說,語文教學需要的是引導,不是灌輸,正確的引導能夠讓學生一步一步地走入語文的大門,而一味的灌輸只會扼殺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語文是啟發(fā)心靈的學科,它能夠讓學生正心誠意,成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好青年。
一、當前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針對學習提出的說法,但也同樣適用于教學。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及時對教學工作進行反思,加以改正,這樣才能取得進步。那么,對于語文教學來說,當前是什么樣的狀況呢?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語文深陷應試教育的泥沼,學生功利性強,教師教學方法僵化,導致這門學科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僅僅成為升學的工具。具體表現(xiàn)為:第一,考試不考的就不學;第二,以填鴨式的方法進行教學;第三,對語文知識,只需死記硬背即可。對語文作文來說,需要的是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閱讀理解能力,一旦學生失掉了這些能力,寫出來的作文也就毫無生命力可言,中國古代文人多認為“文章須自成一家”也是這個原因。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應該如何做出改變呢?教師應該扭轉(zhuǎn)學生的認識,改變學生的功利心態(tài),讓學生意識到:文章的創(chuàng)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創(chuàng)見。也就是說,好文章必須要言之有物,感情真摯,不能僅為追求高分一味模仿范文,套用范文的寫作套路,這樣發(fā)展下去,遲早會扼殺掉創(chuàng)造力。比如,在《山居秋暝》這首古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qū)W生引入山水詩的概念,講解這首詩的語言藝術(shù)之美,向?qū)W生講析王維能用簡潔的語言傳達寧靜之意的原因。進而作一個擴展閱讀,將謝靈運的山水詩《登池上樓》與王維這首詩作對比,謝靈運的語言雕琢華美,王維的語言樸素自然而真情流露,在對比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二者的不同之處。同樣是山水詩,但個人的創(chuàng)見不同,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作品也大相徑庭,這就是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性,也是自成一格的重要性。
二、寫作與增加閱讀量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這是毋庸置疑的。正如杜甫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果沒有豐富的閱讀量,想要下筆是很困難的。當前課業(yè)繁重,學生在學校需要學習數(shù)學、英語、歷史、政治等科目,回到家中則要完成諸多科目的課后作業(yè),因此,閱讀的時間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加上學生缺少閱讀意識,只局限于語文教材中的一些課文,對國內(nèi)外經(jīng)典作品極少涉獵,這就導致了學生視野狹隘、思維狹窄,寫出來的作文難有可取之處。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增加閱讀的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制造出閱讀的時間。具體可以這樣實施:教師可以提前挑選好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在正式上課時,先利用半節(jié)課的時間講解課文,剩下的半節(jié)課,將先前所搜集的課外閱讀材料分享給學生,讓學生進行閱讀,閱讀完畢,可以讓學生自由分享閱讀的感受與想法,在交流中獲得新的思考。比如,在《憶讀書》這門課教學中,可以先用一部分時間向?qū)W生講解課文,接下來可以讓學生閱讀《送東陽馬生序》這篇課外文章,讓學生領(lǐng)會古人求學的艱辛,勤奮好學的精神,體會“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的心情,同時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學習的感受,在交流中得到新的靈感。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可以開拓眼界,還可以收獲不少的素材,為今后的寫作打下基礎。
三、寫作與作文批改
作文的教學離不開批改這一步,教師在評改學生的作文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自改。這樣做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自改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充分了解自身的寫作水平。具體來說,教師先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讓學生對照題目,看是否切合題意;檢查文章邏輯是否清晰,是否能夠自洽,材料是否充實;檢查是否有病句或錯別字,看看采用修辭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學生經(jīng)過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作文水平也就能夠慢慢提高了。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的要求進行作文的布置。比如,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習作要求是: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教師可以以此為題讓學生寫一篇作文,學生寫完之后先修改一遍,接著將修改過后的作文上交,教師再改一遍。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在自改中找到自己的錯誤,在教師的批語中獲得新的思考,進而加深對作文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結(jié)束語:
作文的教學是一項艱苦卓絕的工作,它不是固定的公式,沒有精確的答案,它看重的是學生的思辨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我們需要跳出應試教育的枷鎖,讓學生認識到,僅靠模仿與套用寫作模式不可能寫出真正的好文章,文章的創(chuàng)作需要的是新的創(chuàng)見,新的思考,要有自成一家的意識。當前的作文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任重而道遠,廣大教學工作者仍需要不斷探索,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蘇醒.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仿寫訓練研究[D].渤海大學,2017.
[2]趙小僮.小學生作文修改能力培養(yǎng)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3]呂雪珂.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