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瑤
摘? 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重要陣地。隨著教育活動的發(fā)展,個性化閱讀的實現(xiàn)對小學語文教學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這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語言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本文根據(jù)課程標準和作者的教學實踐,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和注重學生多向思維訓練等維度探討了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閱讀興趣;多項思維訓練;自主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漢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視角去感知,使不同性格的學生自由發(fā)展并獲得獨特的理解和感受。那么,如何實施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呢?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的學習動機來自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我們知道,只有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和欲望,他們才會敞開心扉的與文本進行接觸、品讀,并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運用教材的特點,積極創(chuàng)造情境,搭建學生閱讀的平臺,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從而喚起學生的閱讀欲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讀出獨特的感受,領悟人物的真善美,領略文本的意境之美。
如教學《窮人》一課時,我提出:“桑娜既然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里,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可是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提出:“同學們想一想,她為什么會有這種矛盾心理?”問題一提出,學生馬上展開探究的翅膀,激起了對探尋桑娜內(nèi)心世界的欲望,他們迫不及待地要從文本的字里行間去尋找“非這樣做不可”和“忐忑不安”的矛盾之所在。在閱讀完文本后,我讓學生們自由地談論他們各自的“獨特經(jīng)歷”。解釋了桑娜“不這樣做”和“不安”的矛盾心理。她的善良純樸和樂于助人的形象也變得更高大了。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睂W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要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閱讀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在閱讀時知道自己想讀什么、應該怎么去讀,使學生真正懂得他們自己才是閱讀的主人,在閱讀這個舞臺上自由飛翔。
如在教學《匆匆》這一課時,我把時間留給學生,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把自己喜歡的詞、句子畫出來,并說說自己對時間的理解與感悟。這使課堂呈現(xiàn)出一種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活躍氣氛。有的說:“時間過得太快了”;有的說:“體會到時間的一去不復返,我們要好好珍惜時間”。由于這些感悟都是學生通過閱讀得出的對文本個性化的理解,是他們各自獨特的感受。這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要求,真正把課堂閱讀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
三、鼓勵學生自主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边@要求每位老師都要關注學生獨特的內(nèi)心世界。以平等的心態(tài)和學生的溝通,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閱讀自主權,允許他們以不同的方式解釋文本和表達他們獨特的感受。學生只要在自主閱讀中提出問題,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宣傳他們的個性,才能揭示真實的感受。
例如,在教授“小獅子艾爾莎”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先閱讀文字,并整體感知,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其次,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并讓學生把有疑問的提出來。學生通過自讀后,提出了不少問題,其中有同學提出:“作者和小獅子愛爾莎建立如此難舍難分的感情,為什么還要把它放歸大自然呢?”對此我給予肯定和表揚,并要求全班同學帶著這個問題再次自讀課文,從文中尋找答案。學生自主學習后,他們的回答不盡相同,個性化閱讀的效果在這里得到體現(xiàn)。有的說:“小獅子愛爾莎是獸類,它更適合在大自然生活。”有的說:“作者雖然舍不得小獅子,但如果小獅子長期脫離了自然界,就會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边€有的說:“作者這樣做是為了培養(yǎng)愛爾莎它在大自然生活的獨立能力?!?/p>
四、注重多向思維訓練
莎士比亞說:在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反映了思想的多樣性。眾所周知,每一個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社會環(huán)境等各不相同,他們的個性化的閱讀方式和思維也不同。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實現(xiàn)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引導學生多向思維,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對學生多向思維的訓練,從而達到培養(yǎng)閱讀個性化的目的。
如《天鵝的故事》這篇課文,老天鵝破冰是這篇文章的重點,讀者被老天鵝與眾天鵝的堅決、勇敢、奮不顧身精神所感動。我在授課的結尾向學生拋出:“獵人以打獵為生,看到一大群天鵝,為什么放下了獵槍?”對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學生需要結合對文本的解讀與感悟才能得出答案。有學生說:“是獵人對這些天鵝動了惻隱之心,不忍心射殺”;也有學生說:“天鵝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還有學生說:“天鵝的精神感動了獵人,使獵人放下了手中的獵槍”。由此引發(f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拓展了學生個性思維。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的具有很強的個性特征。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知識儲備的差異,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組織閱讀教學,按照因材施教,并展示學生的個性,從而實現(xiàn)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陳艷.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研究[J].新課程(中).2017(10):50.
[2]? 陳愛娥.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實現(xiàn)途徑[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10):57-58.
[3]? 郭榮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0):56.
[4]? 蘆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5(35):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