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李芳芳導言執(zhí)導的電影《無問西東》自上映后一直備受爭議,作為清華大學的獻禮片,這部電影從選角到拍攝,故事的立意和主題都迎合的當下觀眾的審美潮流,電影畫面清新而不突兀,使得不少觀眾在觀影后都給出了好評,但平心而論,該影片在敘事布局、人物塑造、歷史書寫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并不能稱得上一部滿分的“訂制”電影。
關(guān)鍵詞:無問西東;歷史書寫;“訂制”電影
電影《無問西東》本是由李芳芳執(zhí)導,作為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獻禮片的一大力作,影片用兩小時講述了四個故事,展現(xiàn)出不同時代里,清華學子們的成長與取舍。都說好事多磨,這部電影上映不久,口碑就呈現(xiàn)出嚴重的兩極化,很多觀眾心潮澎湃,飚淚不斷;也有不少觀眾毫無頭緒,如坐針氈,一時間引發(fā)廣泛熱議。平心而論,清華大學這個高級賣點讓《無問西東》多了一層保護色,曹郁的膠片攝影加上樸若木和曹久平的美術(shù)設計更讓電影的畫面無可挑剔,種種因素使得當時行業(yè)內(nèi)外對影片的評論多少有失客觀。
尼爾·波茲曼說,“時間比理性更能讓人改變觀念”[1]。如今,時過境遷,再度觀看這部“老電影”,其畫面和故事依然沒有過時之感,這對一部“訂制”電影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不過,并不是戴著枷鎖跳舞都能跳得好看,講一個好故事遠比拍一部好電影容易得多。《無問西東》正是如此,哪怕它流淌著詩意、蘊藏著風骨、彰顯著氣度,也算不得優(yōu)秀,說到底,不過是一場魯莽的冒險。
一、乏善可陳的敘事布局
有觀眾反映,看《無問西東》,就像在看一篇影像化的散文。正是因為太散了,才會有不少人批評影片剪輯和敘事邏輯混亂,四個故事聯(lián)系薄弱,像是無意義的拼接。實際上,這本該是影片敘事布局值得稱贊的大膽之處。
電影對四段故事的編排順序很是講究,大體依據(jù)故事發(fā)生的年代,先由近及遠倒敘故事前情,再由遠及近完成故事作結(jié),還為不同故事搭配了不同的季節(jié)設定,本世紀張果果作為全片起首,其故事的時間跨度從冬日將盡到暮春時分;隨后是發(fā)生在夏秋之交的陳鵬、李想、王敏佳三人身上的六十年代敘事;緊接著是盛夏光景里沈光耀的抗戰(zhàn)年代敘事;最后登場的是隆冬時節(jié)吳嶺瀾的二十年代敘事。而諸人生平的“后事”,則是對上述倒敘的嚴格反向。這是典型的平行蒙太奇手法。
平行蒙太奇結(jié)構(gòu)方式的運用以大衛(wèi)·格里菲斯的《黨同伐異》為典范。該片由四段相隔數(shù)千年,彼此互不相關(guān)的故事連綴而成。雖說故事關(guān)聯(lián)性不大,但祈求和平,反對黨同伐異是它們的共同主題。整個影片可謂是亂中有序,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無問西東》的結(jié)構(gòu)布局與之類似,可惜只得皮相而不得實質(zhì)。影片中的四個故事發(fā)力不勻,獨立性太強,詳略安排不當,刻板的連接也可有可無,李芳芳導演還總是在關(guān)鍵時候生硬地用人物對話直接點明主題,忽視對故事和影像上伏筆的使用,這些都影響了觀眾對電影的整體觀感,也讓觀眾很難從支離破碎的內(nèi)容中發(fā)現(xiàn)一種精神的自然傳承。而穿梭在影片中那錯落有致的季節(jié)設計,也終被失衡的劇情拖累,難以引起觀眾的注意。
二、買櫝還珠的人物塑造
在觀影之前,我一度認為,這將是一部宏大且厚重的史詩電影,畢竟,它改編自超級大IP——清華大學。然而,《無問西東》再一次大膽地打破常規(guī),放棄了講述起來似乎更省力,也更容易被訂制方接受的大人物故事,選擇去刻畫那些歷史浪潮中努力生活的平凡人。影片塑造出四個閃閃發(fā)光的角色。棄理從文,只問自由的迷茫學子吳嶺瀾;只身赴國難,但求盛放的富家公子沈光耀。哪怕與全世界為敵,也要給心上人托底的物理學霸陳鵬。在職場上摸爬滾打,到最后毅然選擇但行好事的張果果。他們都在堅持著屬于自己的真實,他們的態(tài)度都不庸俗,也不利己,他們的存在仿佛是在提醒現(xiàn)實生活中如溫水里青蛙的我們,要學會為理想動容,要學會珍視自己。可惜這碗雞湯并不是誰都喜歡。
根據(jù)統(tǒng)計,《無問西東》的主要受眾是四十歲以上的六七十年代觀眾以及高階知識分子[2]。結(jié)合其年齡構(gòu)成,顯而易見,《無問西東》是一部實打?qū)嵡啻簯雅f電影。老一輩觀眾和高階知識分子都期待通過電影來懷念過往,收獲情感的共鳴。無奈的是,《無問西東》的人物塑造過分理想,根本不貼近生活與歷史真實;電影人物的情感流露過于直白,略顯矯揉造作;塑造人物的目的從追憶時代縮影中的似水年華轉(zhuǎn)變?yōu)闇\薄地歌頌青春不朽,永遠年輕。這一點從電影的英文譯名“forever young”中可見一斑。以上種種都讓影片的主要受眾群體無力接受。
至于被很多觀眾津津樂道的影片彩蛋,堪稱《無問西東》含金量最高的部分了。李芳芳查閱大量資料并作出整合,使那些曾經(jīng)在民國舞臺上熠熠生輝的學者們紛至沓來,甚至別具匠心地為觀眾營造出這些名人原來就“隱藏”在蕓蕓眾生之中的驚喜感。觀眾是很吃這一套的,但讓觀眾感動的,是這些名人而非電影本身。從這個角度看,《無問西東》作為清華大學的獻禮片,卻總給人一種買櫝還珠之嫌。希望未來,會有真正的好電影,讓那些感動過歷史與歲月的名人都是帶著自己的故事而來,或波瀾壯闊,或碌碌奔波,終歸比帶著自己的畫面一閃而過好得多。
三、力有不逮的歷史書寫
中國人民大學學者孫柏認為《無問西東》的創(chuàng)作者“不僅沒有表現(xiàn)出對清華大學校史的基本認識,而且對20世紀中國的理解也極為偏頗”[3]。此番觀點看著尖銳,仔細想想,倒也中肯,《無問西東》的歷史書寫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功力不到家的導演錯誤地將西方個人主義思想植入中國的歷史敘事結(jié)構(gòu)中。這種做法不但影響了導演對影片中歷史真實的把握,也阻礙了觀眾對影片深層主題的挖掘與理解。
眾所周知,《無問西東》取自清華大學校歌中“立德立言,無問西東”一句。其意為“地有東西之分,文有豎橫之別,然而好美、惡丑、好善、惡惡,人之心理,大略相同。由此可見眾生之本性同一,所不同者,風俗習慣上之差別耳?!盵4]可是在電影中,這句話被演繹成了頗具“小資”風格的“愛你所愛、聽從你心”。導演李芳芳想表達的主題已不再是校歌體現(xiàn)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而是源自西方文化體系中的個人價值。強行嫁接使《無問西東》中的故事前后表現(xiàn)相互矛盾。影片一方面重點烘托沈光耀以國事為大的家國情懷。另一方面又執(zhí)意渲染陳鵬為愛抗爭國家集體束縛的“人性”光輝。其目的都是強調(diào)個人意志的重要,為了烘托“尋找真我”的偉大,影片甚至對一些情節(jié)做了“去政治化表達”。例如,民族危亡之際,整個中國都掀起了“實業(yè)救國”的思潮,吳嶺瀾在那種狀態(tài)下才會執(zhí)著于自己不擅長的實科。然而影片卻將這一舉動描繪為年輕學子認定“最好的學生都選擇實科”的意氣用事,顯然不負責任。
勒龐說過,“假如歷史沒有給我們留下它的文學、藝術(shù)和不朽之作,我們對以往時代的真相便一無所知?!盵5]可是在《無問西東》中,導演李芳芳為觀眾呈現(xiàn)的歷史背景卻是她一廂情愿營造的片面真實。影片中被刻畫得濃墨重彩的陳鵬與沈光耀之間的聯(lián)系,在于沈光耀違反教官命令,擅自離隊飛行,用軍隊的糖和罐頭救濟偏遠村莊中饑腸轆轆的孩子們(陳鵬就是其中之一)。這個舉足輕重的情節(jié),罔顧基本事實與邏輯,經(jīng)不起半點推敲。試想抗戰(zhàn)時期,一個空軍飛行員,違背紀律單獨返航,耗費物資的同時還將自己與飛機置于危險境地,這種愚蠢且不切實際的個人英雄主義哪里值得歌頌?至于對中國空軍部隊中美國教官的刻畫,美國傳教士救助中國窮苦孩子的“義舉”,以及孩子和傳教士集體唱贊美歌的場景,都讓觀眾覺得影片價值觀異?;靵y。近代中國的救亡圖存是中國人民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壯中贏來的。今日中國崛起之基石是新中國前三十年革命先輩們篳路藍縷堆砌出來的??蛇@些真正純粹的民族情感在電影中不是被遺忘,就是被褻瀆。這是每一個了解中國歷史的中國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誠然,在眾聲喧嘩的網(wǎng)絡時代,電影作為大眾傳媒的一種,本就應該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面對亂象,《無問西東》的導演李芳芳帶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為我們的社會生活加注幾許了“文氣”。可勇敢過了頭便是莽撞,少年成名的導演心比天高,力有不逮,以至于本該承載水木清華之底蘊的《無問西東》終究不能令觀眾滿意。
參考文獻:
[1][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龍?zhí)m.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電影消費者購買決策分析——以藝術(shù)片<芳華>和<無問西東>
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8(6).
[3]孫柏.<無問西東>的青春敘事和歷史書寫[J].電影批評,2018(2).
[4]汪鸞翔.清華中文校歌之真義[J].清華周刊,1925,10.
[5][法]勒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梁雪微(1998-),女,漢族,黑龍江人,學歷:本科,單位:蘭州大學萃英學院,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