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生
摘 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發(fā)展以及深入,對教師來說,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在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重視知識的傳授,還應該在提高學生審辯性思維方面多下功夫,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歷史學習與思考,從而在歷史學習中收獲更多。本文闡述了高中歷史教學中審辯思維的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素質教育;審辯性思維
辯證性思維是在批判性思維中,指用以評估相反之論的長處和不足的對話性思維。批判性思維中的“辯證性”,指對話、爭辯的技藝,即通過揭露對方論點的矛盾來探究問題的方法。法庭審判和論辯就經常使用這一思維方法。在辯證性思維中,辯證論者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彼此對立的觀點置于一種競爭性的關系中:先是提供支持以發(fā)展這些觀點,進而提出反對意見,然后對這些反對意見給予駁斥,再提出另外的反對意見,如此往復循環(huán)的一種方式。這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提高學生的審辯性思維對于學生將來的學習與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的寬度
由于歷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在各方面都有著廣闊的內容,而各方面的融合也決定了教師的教學目標,便是幫助學生拓寬思維的寬度。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讓學生注意到各個事件之間的關聯(lián)性。例如,在教學《太平天國運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除了太平天國運動還有哪些類似的運動呢?學生很快便能夠想到義和團運動。接著,教師在進行更加深入的提問,這兩次的運動之間都有什么不同點以及相同點。通過這樣的提問方式,能夠將學生所學習的新知識與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在進行學習時,學生對太平天國運動的內容也會記憶得更加牢固。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加活躍。
二、為學生打下良好的歷史基礎
在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辯性思維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歷史基礎,牢固的歷史知識便是審辯性思維的前提,如果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沒有積累一定的歷史基礎,那么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性思維只是空談而已。因此,學生只有掌握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知識點才能夠真正分析歷史問題,從而真正提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例如,在討論鴉片戰(zhàn)爭對我們的國家造成了哪些影響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關于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影片給學生觀看,讓學生看到當時因為鴉片戰(zhàn)爭,我們的國家成了什么模樣。通過鴉片戰(zhàn)爭,學生不僅能夠看到當初的景象,還能從中看出鴉片戰(zhàn)爭并不是偶然的。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懂得歷史之間事物的關聯(lián)性。
三、鍛煉學生的思維靈敏力以及審辯性思維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提高學生的思維靈敏力以及審辯性思維為主,從而使學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從一個事件過渡到另一個事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利用跳躍性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減少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對學生造成的影響,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速度。由于歷史是一個具有巨大信息量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質疑,并且通過分析問題使學生的思辨性能力得到提升。在引導學生思考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擯棄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而要將思維發(fā)散開來,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辯證能力。學生在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起到自身的主導作用,當發(fā)現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應及時對其進行引導,并使學生在反復思考的過程中提升審辯性思維。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在高中歷史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辯性思維能力,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的寬度,使學生將事件聯(lián)想起來,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加輕松地記憶歷史事件。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歷史基礎,并鍛煉學生的思維靈敏度,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培養(yǎng)審辯性思維能力,從而真正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楊開清.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審辯思維培養(yǎng)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52):56-57.
[2]楊靜.高中歷史教學中審辯性思維培養(yǎng)策略研究[J]. 情感讀本,2018,8(81):72-73.
[3]王華榮.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審辯思維培養(yǎng)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586(05):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