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
廈門本身是旅游城市自從廈門火車站封閉改造,動車組列車大部分移至廈門北站開行后,廈門北站每日到發(fā)客流量達10萬人次。加之深厚的教育資源,來自各地大學生數(shù)目不可小覷,寒暑假期間,廈門北站在62天內(nèi),迎送旅客637萬,日均10.3萬。
因此,在火車站出站系統(tǒng)的人員疏散中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出站系統(tǒng)的疏散能力。
一、主要人流分析
1、兒童
自身特征:活潑好動、反應快,遇到危險無應對經(jīng)驗。
心理特征:好奇、沖動、逞能。
危險處:自動扶梯不夠熟練,父母行李多,行動會比較不方便。
2、青年
自身特征:感知力、應變力較強,對于安全知識比較熟悉心理特征:好勝、自我。
危險處:圖方便走自己覺得方便的路線,不顧及其他行人。
3、老年
自身特征:視力、聽力退化,知覺、行動力下降。
危險處:知識、識別力落后。在廈門的一部分老人聽不懂或不會講普通話。
4、視聽障礙
自身特征:行動上多有不便,拐杖占據(jù)空間較大,視覺上的指示無法看、觸危險處:先天不足,對外界刺激不能及時作出反應,感應刺激能力差。
二、對火車站出入口進行實地調(diào)研
主要采用觀察、訪問對人的行為做定性研究。
首先,火車到站乘客疲倦,尤其乘坐硬座,所以在疏散上要考慮到此類旅客反應行動能力下降。到站的急切心態(tài)可能出現(xiàn)不守秩序。
其次,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容易降低對周圍事物的識別度、敏感度。
第三,部分出站口會安排工作人員檢票,檢票口一次只能通過一個人,乘客多的班次往往會讓出站口的出站變得緩慢。
最后,很多出站口的位置交偏,而且并不是隨時開放,乘客在走出出站口時往往會讓出站口形成擁堵。
三、分析解決方案
對于北站的導視系統(tǒng),可以將其劃分成若干個子系統(tǒng):視覺系統(tǒng)、聽覺系統(tǒng)、觸覺系統(tǒng)。
1、視覺系統(tǒng)
從火車到站到走出出站口,最后選擇正確的交通,對于很少到廈門北站的人來說,面對北站復雜的地形,以及較長的出入站口距離,似乎有些困難。因此,一定要保證導向信息的完整性,清晰連貫性。
尤其要注意的地方是建筑出現(xiàn)轉折、分叉和空間轉換的地方,例如自動扶梯的上下口、轉彎處、由地下走到地上出口后等。這些地方的信息除了與原有標識要保持一致的連貫性外,必要時還需還要再次給旅客重復所到達的新的空間的整體信息。
火車的方便與快捷以及低廉的票價成為很多人長途旅行的首選。所以,廈門北站不再單純是一個交通樞紐,同時還將是外地游客對廈門的第一印象。因此,廈門北站需要履行好其公益性、反映城市文明職責的。
實際設計時,是有若干需要注意的點,來往旅客中,外地乘客占了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北方的乘客,對閩南文化可能從未接觸,所以,不能夠太過于藝術化、本土化和抽象化,要多考慮大眾化的傾向,以大部分人的認知為基本準則,以明文規(guī)定的標志樣本為基礎,加以本土化、風情化。
2、聽覺系統(tǒng)
乘客中的大部分廈門本土老年人文化水平較低,知識較落后,較難用普通話與人交流或表達。國外的游客同樣在一定動程度上無法看懂導向提示,因此,語言上可以采用普通話、閩南方言、英語輪流播放,確保輔助每一位乘客能及時獲得導視信息。
3、觸覺系統(tǒng)
一個城市的數(shù)字化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其現(xiàn)代化的程度。
采用觸屏的方式來完成售票、檢票程序已被國內(nèi)大多數(shù)城市所采用,廈門亦采用從中方式完成售票取票。
觸摸屏方式的導視更加靈活和便捷,而且可以涵蓋儲存更多的圖片和信息,可以通過操作進行反復的查閱,這種方式將是大多數(shù)年輕人的首選。
四、北站設計總結
結合上述分析,對于北站的導視系統(tǒng)設計總結出若干準則。
1、高效性
一般來說各個國家對于公共場所的標志設計都會有不同的樣本規(guī)定,不管是大小、色彩、數(shù)量等都會影響到導視信息的最終傳達。要做到讓乘客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獲得最有效的信息,完成對人員的疏散,避免擁堵。設置標識的數(shù)量也要做到科學的,例如前面提到的每間隔15米設置一個提示牌,韓國地鐵、中國的大部分機場都采取了同樣設置方式。
2、注重標識的信息量含量
盡量做到效率最大且不形成視覺污染,不要將太多的信息放到同一個指示牌中,保持指示牌的目的單一性。對于轉折處等空間產(chǎn)生變化的地方若太過于復雜,可以安排工作人員進行疏導。
3、減少或杜絕火車站導向系統(tǒng)環(huán)境的視覺污染
廈門北站靠進出口通往公交站的地方有一個小型商業(yè)區(qū),給旅客提供了休息飲食的地方,但這些門店的招牌顏色過于鮮艷奪目、廣告牌規(guī)格過大、商業(yè)燈箱太亮以及隨便遮蓋北站指示牌,讓原有的廈門北站的導視牌信息傳達中斷,很多乘客在此處找不到換乘公交的方向。面對這種眼花繚亂的場所,很容易讓剛下火車的乘客由于身心的疲憊而形成焦躁與不安感。
因此要減少或杜絕種種粗制濫造、色彩奪日的廣告。
4、發(fā)揮站內(nèi)工作人員的作用
在客流量高峰期,開啟利用率較低的出站口,由工作人員進行疏導、提醒乘客走其他利用率低的出口,并且可以合理運用不檢票制度,及時疏散人群。在較復雜的地區(qū)安排懂得方言、英語的工作人員以及時的照顧視力減退者及閱讀障礙者。
5、有關于出站口公交指示牌的擺放
出站出盡可能詳細的描述如何到達公交站,具體的公交路線不做描述,以免在出口處再次形成擁堵,乘客可在公交站查詢站牌。同時,在出站口不同距離顯眼地點擺放統(tǒng)一標識的指示牌,分散乘客停留地點,指示牌采用圖文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