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莉萍
摘要:知識與生活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關系,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生活教學法是將數學知識“簡單化”,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最為顯著的方法,它不僅能夠解決數學問題抽象性、典型性與學生生活具體性、豐富性之間的矛盾,而且能夠提升學生對未知生活的探究能力以及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內容
毋庸置疑,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生活又不能完全取代數學知識,要引導學生改造、提煉生活經驗,把粗糙、零碎的生活經驗改造為與數學知識相融合的經驗,既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也要讓其深刻理解數學知識用于生活,從而讓學生產生對數學知識的親切感,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和信心。但目前數學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學生普遍的厭學情緒和教師教學理念的落后成為數學教學中的主要問題,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一方面,要擴大學生學習數學和運用數學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變被動為主動,從而產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深刻認識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另一方面,教師要切實轉變教學理念和方法,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構建生活化數學課堂。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內容生活化是指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實現無縫銜接,使學生產生依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去探究未知領域的興趣。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形象、具體的生活視角來看待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學興趣。
例如:在教學“幾何圖形”這一課內容時,為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數學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我會以生活化教學法來輔助教學。首先,我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生活中的大量實物圖片,讓學生從中區(qū)分出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以引導出幾何圖形的概念。接著,我再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fā),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幾何圖形,不規(guī)則的物體是幾何圖形嗎”,引導學生從具體的生活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比如,蝴蝶、桌子、足球、木棒、水杯等,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識,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探索生活的興趣。最后,我會讓學生仔細觀察周邊的生活現象,運用幾何圖形設計一幅“環(huán)保"為主題的圖案,從而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
二、教學過程生活化
教學過程生活化要求課堂成為學生獲取真知的場所,強調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與能力,重在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幫助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主動提出并分析問題,從而建立開放的、生活化的數學課堂。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加減法”這一課內容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初步培養(yǎng)學生數形結合思想,首先,我會以生活化情境進行導人,如,以學校為中心,小明向東走5米后,又向東走了3米,那么兩次走路的總和是多少?讓學生畫出數軸,探究:“有理數兩個負數相加的和該怎么確定符號?怎么確定絕對值?”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比如,學生畫出數軸后,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規(guī)定向東分正,向西為負,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將知識形象化、直觀化,以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之后,我再讓學生以生活為原型,改變例題,自主探究兩個負數相加的加法,突破重難點。最后,我引導學生觀察和的正負號和絕對值的關系人手,發(fā)現規(guī)律,并相互交流、補充,概括法則,從而滲透類比思想方法,發(fā)展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如此一來,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講解,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課后作業(yè)生活化
作業(yè)生活化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師極易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作業(yè),并充分尊重學生的作業(yè)選擇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促進其自主、個性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統(tǒng)計調查”這一課內容時,我除了會為學生講解基本的知識外,還會將生活教學法運用到作業(yè)設計中,讓學生在課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以下作業(yè):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設計問卷調查,利用表格整理數據,繪制扇形統(tǒng)計圖描述數據。要求作業(yè)提交形式不限,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比如,有的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式來展示作業(yè)成果。這樣的作業(yè),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也要到生活中去”,構建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不僅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化知識為能力的必然要求。但方法終歸是方法,它是隨著教學問題的出現而逐漸變化的。生活縱然重要,但知識更勝一籌,數學教學要借助生活,但也不能完全依賴生活。因此,教師要權衡利弊,在恰當的時間選擇正確的方法,切實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正華.淺談初中數學如何打造生活化課堂[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8):71.
[2]王喜平.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9(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