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平,劉平靜
貴州航天醫(yī)院骨科 (貴州遵義 563000)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疏松的發(fā)生風險增加,進而導致股骨粗隆間骨折發(fā)病率增高[1]。臨床上,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以往主要采用非手術方法進行治療,治療后患者需要長期臥床,容易出現并發(fā)癥,因此非手術治療方法的應用受到限制。隨著外科醫(yī)療水平的快速發(fā)展,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治療從非手術治療轉變?yōu)橥饪剖中g治療。目前,臨床普遍認為對無明顯手術禁忌證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應盡早進行手術治療[2]。但是,因老年患者的身體功能衰退以及恢復能力較差,臨床主要通過微創(chuàng)內固定技術對其進行治療。本研究探討不同內固定手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在貴州航天醫(yī)院治療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43例。試驗組男20例,女23例;年齡61~85歲,平均(72.11±1.33)歲;病程0.5~4.0 d,平均(2.01±0.38)d。對照組男19例,女24例;年齡60~86歲,平均(72.20±1.38)歲;病程0.6~4.0 d,平均(2.03±0.33)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行持續(xù)硬膜外麻醉,墊高患側臀部,在大粗隆頂點向下且沿大腿外側做一切口,使骨折斷端暴露;經手法牽引復位,由克氏針臨時固定粉碎性骨折;于大粗隆頂點下2 cm、外側骨皮質中點打入導針,在C型臂X線機下確認復位情況、導針位置;按導針刻度調整鉆長度,并鉆孔、攻絲,擰入粗紋螺釘,合理放置內固定鋼板,沖洗傷口,留置引流管,縫合切口。
試驗組實施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行持續(xù)硬膜外麻醉,在牽引床進行牽引復位,外展健肢,患肢、軀干內收10°~15°,于C型臂X線機下確認復位滿意,在大粗隆上做一斜切口;鈍性分離外展肌,觸及大粗隆尖部,在頂端前1/3處且偏內側做開口,在髓腔中放入導絲,沿導絲擴髓,打入主釘,安導向器,沿導向器將螺旋刀片打入股骨頸內并且鎖定,安遠端鎖釘,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
比較兩組臨床相關指標(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切口大小、引流量、術后臥床時間),并發(fā)癥(褥瘡、髖內翻、內固定松動、肺部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創(chuàng)傷應激指標(皮質醇、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手術效果[經Harris評分評價,90~100分為優(yōu),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中,低于70分為差[3],優(yōu)良率=(優(yōu)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術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切口大小、術后臥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切口大小、引流量、術后臥床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切口大小、引流量、術后臥床時間比較(±s)
術后臥床時間(d)試驗組 43241.12±50.2572.12±9.11 6.47±1.2561.22±8.44 4.11±1.02對照組 43317.12±60.2492.58±11.3311.67±2.2589.12±13.5210.71±2.62 t 6.353 9.228 13.248 11.479 15.39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切口大小(cm)引流量(ml)
試驗組手術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效果比較
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例(%)]
試驗組皮質醇、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皮質醇、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比較(±s)
表4 兩組皮質醇、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比較(±s)
C反應蛋白(mg/L)試驗組 43 55.71±10.23 9.11±1.02 21.22±6.11對照組 43 88.42±15.24 10.67±2.14 40.44±7.82 t 11.686 4.315 12.700 P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 皮質醇(mmol/L)白細胞計數(×109/L)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股骨頸基底到小轉子水平以上的一種骨折,因老年人的運動量少以及骨質疏松,很容易發(fā)生股骨粗隆間骨折,而且大部分是粉碎性骨折[4]?;颊甙l(fā)生骨折后會出現明顯的局部腫脹、疼痛、壓痛以及功能障礙,于髖外側還可見皮下淤血斑,患肢活動受限,無法站立、行走,甚至伴有內收畸形。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經非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后,其需要較長的恢復時間,同時還易出現并發(fā)癥而導致患者死亡(患者的病死率約為35%)。而經內固定手術治療,可明顯縮短患者臥床時間,使患肢功能快速恢復,降低患者的殘疾率以及病死率。通常所講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內固定手術治療方式有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5]。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術中可保護患者骨折周圍的血運,且對臀部外展肌群造成的損傷輕,與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相比創(chuàng)傷更輕。盡管動力髖螺釘內固定術可牢靠固定,滑動加壓,但是手術創(chuàng)傷大,在股骨外側骨皮質固定易出現應力集中,導致內側皮質壓縮以及髖內翻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影響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切口大小、術后臥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手術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皮質醇、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
總之,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可減少術中出血量、引流量、并發(fā)癥,縮短手術時間、術后臥床時間,減小切口、創(chuàng)傷應激,提高手術療效。